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殇 >

第38部分

宋殇-第38部分

小说: 宋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用眉头紧皱,看了一眼晁盖,苦笑道:“哥哥,若是梁山不容我等,我们却望何处去?”
    晁盖吃了一惊,看向吴用,喝道:“兄弟何出此言?我观今日秦寨主为人豪爽之至,如何不肯收留我等?”
    吴用叹息道:“哥哥糊涂。若是秦风真想收留我等,今日酒宴之上,便将事情说得明白。可今天酒宴之上,每逢你提到入伙之事,他便将话岔过。他怕是有别样的心思。”
    晁盖眉头一皱,反问道:“我们入了梁山,对梁山只有好处,半点坏处也无,他有什么好拒绝的?更兼阮家兄弟与你相熟,他怎好拒绝?”
    吴用低声道:“我方才也在沉思此事。梁山也算得上有名的大伙,可谓兵强马壮。我未到他大寨,不知深浅,但看这鸭嘴滩边的小摘,布置严密,兵马进退有法,绝非等闲可比。这样的寨子,绝不会怕官兵捕盗。若说他惧怕我等上了梁山实力过大,这也是没有理由的事情。我们四人虽和阮家兄弟相识,但阮家兄弟只不过掌管着水军,骑兵步兵插不上半点手。两军对垒,真正指望的,还是骑兵。我们心中想法便是再多,又能有什么作为?更兼那杨志也在山上,他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便是上了梁山,怕也得小心翼翼,惟恐惹出事端……”
    说到此处,吴用面色沉重,连连摇头,眼中尽是不解之意。他委实想不通,为什么秦风不肯让自己入伙。
    晁盖见吴用面上尽是苦恼之意,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微微叹息道:“罢了,明日且看那秦风如何说法。他若不容我等上山,我们好言球肯也就是了。若是他执意不允……那我们再另谋出路罢!”
    说罢,他看着炕上睡得极沉的公孙胜和刘唐,眉头轻轻的皱了皱,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吴用知道晁盖的心思,也苦笑着点了点头。他不是没算记过谋夺梁山这份基业,只是梁山大小头领十几人,都是秦风的铁杆信服,自己便有通天之智,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有什么办法?
    第一卷 巍巍大宋 第二十八章收还是不收?(下) 
     更新时间:2009…4…24 21:01:38 本章字数:2321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晁盖等人心存疑虑之时,梁山众头领也齐聚一堂,商议他们来投之事。
    众人也知秦风的意思,阮小七听了秦风发问,立时道:“哥哥,晁保正等人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好汉,如今事微来投奔我梁山,我们若是拒而不纳,岂不是弱了我梁山的名头?外人听了,怕也要耻笑我等……”
    他话未说完,这边阮小二轻轻的踢了一脚,正踢在他的椅子上。他们几个到底是亲兄弟,阮小七立刻知机,住口不说。
    阮小二沉思片刻,点头道:“我和那吴用相识也早,此人外号智多星,精通兵法谋略,端的是足智多谋,若是此人能入我梁山,于山寨确是大有裨益。那晁盖也说了,十万贯生辰纲,尽数献与山寨。如今山寨正是用钱的时候,若能得那十万贯钱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请寨主三思。”
    秦风轻轻的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思索的光芒。他看了一眼杨志,轻声道:“杨兄弟怎么想的?他们毕竟劫了你保的镖,这件事你最有发言权。”
    杨志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寨主,您说了算。我杨志既上梁山,自然唯寨主之命是从。”
    秦风轻轻的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希望提听到的是杨志的建议,而不是杨志表示的忠心。可杨志可能误会了自己的用意,虽然自己收了杨志的心,可他毕竟没有给出自己他想要的答案。
    他看了一眼史进,有些犹豫的道:“史家兄弟,你怎么看这件事?”
    史进愣了一下,有些奇怪的道:“哥哥,我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晁天王在江湖上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我观他身边那几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上我梁山,对我们只有好处,哥哥为何如此疑虑?”
    秦风眼中露出一丝无奈。他将头微微垂下,轻轻的喝了口凉茶,他需要用茶来冷却一下自己的头脑。
    朱武见到秦风迟疑的表情,轻轻的摇了摇头,他眼中闪过一次决绝,他望着秦风,郑重的道:“寨主,有件事情我一直想问,从那天你问我的时候,我一直想问你,您为什么要担心朝廷的大军?”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变色,眼中充满了惊恐和骇然。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秦风竟然会畏惧朝廷的大军。
    秦风看了朱武一眼,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缓缓起身,踱到门口,回头看了众人一眼,轻声道:“你们难道想当一辈子的强人吗?”
    众人听了,都是一怔。林冲和杨志心思转的飞快,几乎马上就领会了秦风的意思。二人眼中闪过了一丝灼热的光芒。
    鲁智深的反应稍微慢了一点点,不过他也明白了秦风的意思。他眼中闪过一丝骇然,手微微的颤抖了一下,心中满是惊讶,连握着的酒碗都剧烈的一抖,洒出了不少的酒来。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秦风的话,他看向秦风的目光,充满了惊讶。他从来没有想过,秦风会有这样的想法。
    至于其余几人,表情则有些古怪,他们不明白秦风的意思。当一辈子强人和晁盖上不上梁山有什么关系?
    朱武有些感慨的道:“寨主,您打算招安……”
    话音未落,这边陈达不由得脱口道:“招安?招安做什么,招安也免不得受朝廷那些腌臜泼材的气,我们招安做什么?”
    阮家兄弟面色一紧,阮小五刚要说话,阮小二和阮小七同时握住了他的手。阮家兄弟尽都沉默不语。
    鲁智深看了一眼陈达,突然将碗望桌子上一扔,重重的喝道:“乱什么乱?且听秦家兄弟说话。”
    众多虽然惊讶,却只有陈达说话,其他人根本没有做声。鲁智深显然针对的是这个后来者。
    鲁智深突然发怒,使得众人都感到震惊。他们的表情不一,但心中却在不知不觉间浮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鲁智深是秦风的嫡系,绝对的嫡系。
    秦风轻轻的发出一声叹息,有些迟疑,又有些决绝。他轻轻的道:“我们要想更好的活下去,只有招安一条路可以走。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可不认为我能抵挡得住朝廷的大军。”
    杨春迟疑了一下,突然重重的一拍桌子,大声喊到:“哥哥说笑了。我梁山数千兵马,大可去得。我们还担心什么?”
    朱武看了一眼杨春,轻轻叹息道:“你又怎知朝廷之势?朝廷若要有心,虽十万兵马,可顷刻调集。我梁山如何是朝廷的对手。”
    说罢,他偷偷的看了一眼秦风,接着道:“秦头领,您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何不说出来,让大伙也好有个参考……”
    秦风看了一眼朱武,郑重的道:“诸位兄弟若想出头,唯招安一条路可以走。朝廷未必会轻易招安,我们便打到他们招安。诸位兄弟多是和高俅有仇,高俅和童贯、蔡京等人面和心不合。若是我们收留了晁盖,岂不是连蔡京都得罪了?”
    说罢,他面露苦笑,梁山兵马虽然精锐,可和朝廷的大军比较起来,还差得远呢。
    鲁智深看着秦风的表情,突然笑道:“秦兄弟,你多虑了。朝廷官员无数,我们何必非要依靠蔡京?我们若不收留晁盖,只怕江湖上的好汉都要笑话我等,从此以后,再无人敢来投奔。凡事莫要想得太远,且顾眼下。”
    秦风嘴角抽搐了一下,深深的看了一眼鲁智深,重重的叹息一声,轻轻点头道:“罢了,如此,传令全军明日备战,若是济州府敢来讨伐,我们便先打下济州罢。”
    众人初见秦风犹豫不决,心中早就有些不快。如今见他下定了决心,心中都松了口气,齐声应是。自去准备不提。
    第一卷 巍巍大宋 第二十九章要战,便战(上) 
     更新时间:2009…4…24 21:01:39 本章字数:2424
    公元1107年,秦风纳劫夺生辰纲之要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四人。此等大事,如何瞒得住,早被济州知府探知。当即飞马报往京师,消息传到东京,蔡京大怒,当即与高俅、童贯等人相商,上奏朝廷,言梁山贼寇为祸甚烈,奏请朝廷择选精兵良将前去讨伐。童贯知道此事莽撞不得,却也不敢明面上反对蔡京。
    童贯力言梁山草寇不过水洼草贼,不需劳动大军。奈何杨戬、梁师成二人也力言梁山贼人势大。不可轻敌。前有济州兵马大输大败,如今却莽撞不得。
    徽宗天子终下决心,着淮阳军节度使曹忠为主将,率兵三千;徐州兵马都监马成为副将,率兵两千;凌州团练使单廷珪、魏定国为随军参赞,领兵一千,会和济州团练使黄涛的一千兵马,四路兵马七千之众,马军两千骑,步兵五千之众。各路兵马即日起程,汇聚济州府,由曹忠统帅,征讨梁山。
    这般大的消息,如何能瞒得住?早有探马报到梁山上。众人听了这话,无不变色,心中忐忑。
    林冲盘算良久,当即拍案而起道:“寨主,朝廷四路兵马人多势众,若等他们齐聚济州,则梁山定难保守。依我之见,不如先歼其两路兵马,挫其锐气,万不可让其合围。”
    吴用初到梁山,虽然也当了一个军师,但寸功未立,心中未免有些急躁。他见林冲如此说,便道:“林教头所言不错。那徐州久不经战事,兵不操练,兵马都监马成,也未听说过干过什么大事。远比不得另两路人马,可遣几位头领前去,先歼此路兵马。”
    朱武插嘴道:“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既然要打徐州这路兵马,就要将他们打疼,不可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
    众头领听了,齐刷刷的站起来道:“我愿去打破徐州兵马……”
    秦风心知此时犹豫不得。若是稍有迟疑,梁山怕是当不得朝廷的兵马。他微一沉思,随即下令:“如此,便请林教头、杨制使、史大郎三位为主将,刘唐、陈达、杨春、王霸为副,率五百马军,三千步兵前去迎战徐州兵马。”
    七人听罢,起身道:“请寨主放心,我们定不负寨主之厚望,定要马到成功。”
    秦风微微点头,随即喝令众军点集兵马。自晁盖上山之人起,他便下令全军备战。此时梁山兵马已非他刚上山之时那些杂兵,众兵将的战斗力比起从前,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听得将令,众军立时聚到一处,都顶盔带甲,装备齐全。
    林冲身为教头,对众兵自然比其他人要了解许多。他当即点了三千带甲步兵。又点了五百精甲骑兵。他未曾动用重装兵马,所点军士虽然都有铠甲在身,却也不过是只罩要害罢了。
    林冲点齐了三千五百兵马,当下出兵,直扑徐州兵马必经之路而去。济州兵也发现梁山兵马动向,但他们惟恐中了奸计,哪里敢出来迎战。
    *****************************************************************
    徐州兵马都监马乃是武举出身,凭着真本事得授徐州兵马都监之职。他接到朝廷的圣旨,立刻点起五百骑兵,一千五百步兵,向济州开拔。
    他并没有将梁山兵马放在眼中。在他看来,梁山兵马不过是草寇罢了,如何值得朝廷调动三州兵马合剿,实在是小题大做、他在兵马都监的位置上呆了五年,一直未曾升迁,他心中早就不耐。这次他心中盘算着抢在众人之前剿灭梁山贼寇,也好因功升上一级。
    他也知道坏淮阳军离济州不远,因此惟恐落在后面,急催众军前行。徐州虽然自古民风剽悍,奈何兵马久不经战阵,虽偶有操练,也不过一时兴起,士兵没有什么耐力。一路奔来,早就疲惫不堪。那天气愈发热了,众军一个个大汗淋漓,只想着早早休息。
    马成在马上也热得满身大汗。他身穿铁甲,密不透风,更是别闷。他回头看去,但见身边跟随的五百骑兵,鲜有袍铠整齐者,有的甚至脱了铠甲,赤膊上阵。他心中委实焦躁,从马旁抄起水袋,望嘴里便倒,喝不了两口,却发现水已光了。他眼中凶光一闪,重重的将水袋扔到地上,冲着众兵喝道:“都在那里磨磨蹭蹭做什么,还不快走?”
    众军知道马成的脾气,都不敢怠慢,拼命前行,正行间,忽前面一声锣响,一彪军横冲出来,拦在前面。
    PS:看来不解释一下不成了。有些读者在书评区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招安。我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第一,这本书写的不是水浒传的同人。虽然借鉴了其中许多人物,但并不是要写水浒传。顺便说一句,当时的梁山泊和现在的梁山泊不同。看地图可以知道,当时梁山泊烟波浩渺,纵横八百余里,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并不大,最起码比不过方腊起义。虽然历史上对宋江起义记载较少,但可以看出,宋江起义是在失败后被招安的。
    北宋对外战争一败再败,但禁军对内却相当强大。大家觉得主角可以抵挡住朝廷的兵马,其实不然。朝廷只需要调几万人就能剿灭梁山。有人说可以学流寇,又或者学三国时期的黄巾军。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个人感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朝不是三国,一方面城市的防御大大加强了,另一方面,地方守备力量也大大加强。最关键的一点,宋朝的百姓远远没有达到三国时期那种揭竿而起的程度。没有百姓的支持,梁山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伙流贼罢了。早晚都要被朝廷剿灭。
    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了,在宋朝,文人的地位相当高。你们难道认为这些人会选择支持一伙强盗出身的梁山贼吗?没有文人的支持,梁山就是真打下了不小的地盘,那谁来治理?
    至于晁盖上山,主角不怕他夺权,他上山,等于得罪了蔡京,把朝廷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梁山,让主角想悄悄发展都不成了。
    第一卷 巍巍大宋 第二十九章要战,便战(中) 
     更新时间:2009…4…24 21:01:39 本章字数:2335
    书接上文,话说马成吃了一惊,急看时,但见对面约有三百骑兵,七百步兵。骑兵尽是黑色铠甲,威风凛凛,隐隐有一股杀气冲天。为首一将,亦是黑袍罩体,头带一顶猛兽盔,上用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