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香风韵 >

第237部分

墨香风韵-第237部分

小说: 墨香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发国陷入朝廷争斗,暗流涌动之时,汉王凌云志则开始了巡视各地农业发展的巡访活动。
    此次汉王巡视各地所带之人与以往不同,异常庞大,枢政院宰相苏焕一路相陪,吏部、户部、工部、农部、教部,八大部有五大部的尚书陪同汉王巡视,各部与农业有关的专门人才更是相从无数,诸子学宫的农学家、发明创作学宫的农学士们更是倾巢而出。
    这次出巡也与以往不同,不进城市,直奔田间地头,各郡县的官员也是直接到乡村田间等候、迎接、汇报。
    巡视从都城向南推进,此次巡视再次显示出汉王重视农业发展的决心。
    汉王一路南巡,各地一片丰收农忙景象,他沿路考察各地土地利用、耕作制度、选种育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每到一处在听取各郡县官员地汇报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勘察,听取农学家、农学士对各地农业开发的意见和建议,质询各部在农业发展方面采取的宏观政策。
    在综合了各方面情况后,明确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几个方向,一是要形成一套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的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的种植制度,汉国南方地势低平、土质肥沃,水网遍布,适宜进行水稻与麦类等水旱轮作和水稻连作一年两熟的复种制,应大力推广;二是形成深耕细作,因地、因时、因物耕作,逐步形成一整套耕作技术体系。旱地要“耕、耙、耱、压、锄”相结合,以防旱保墒为目地地耕作技术体系,水田要形成“耕、耙、抄、耘、柚”相结合的耕作技术,为解决水旱轮作,麦作怕谤渍的问题,采取作榆开沟,沟沟相通的整地排水技术。
    三是重视积制肥料,合理施肥,培养地力,用养结合,保持土壤以力经常新壮。广开肥料来源多样化,提倡开辟粪肥、绿肥、泥肥、饼肥、骨肥、灰肥、矿肥、杂肥等多种肥源,利用了人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创造了沤肥、堆肥、熏土、粪丹等一系列肥料积制方法,还要充分利用豆谷轮作和粮肥轮作复种,实行生物养地。因土、因时、因物制宜耕作,利用物理因素养地;四是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要变水害为水利,治水又治田,有水之处,皆要兴修水利,干旱之地多修建引水灌渠灌溉农田,山丘多之地多兴建陂渠结合灌溉工程,低洼地区修筑圩田、基围外挡洪水,内捍农田,沿海地区修筑海塘、堰闸等拒咸蓄淡工程,防御海水入侵,蓄积淡水灌溉等,并责成工部与农部共同作出一个覆盖全国的农田水利规划,采取朝廷、郡县出钱、农户出工的兴修水利的办法,掀起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五是不断创新改进农具,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进一步推广铁犁桦、铁锄、连枷、石磨等,创制耦犁、髅车、耱、辘驴、翻车、碓(踏碓、畜力碓和水碓)、风扇车、人字耙、耙、陆轴、水碾、曲辕犁、筒车、立井水车、踏犁、郦刀、铁搭、秧马、耘柚、耧锄、砘车、推镰、高转筒车、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汉王责成发明创造学宫、工部、农部负责新农具的研发、制造、推广,并交待发明创造学宫的农学士们回都城后到王城求取不分心农具的图纸;六是重视选育和繁殖良种,逐步形成丰富的品种资源。成立国家农业良种培育基地,由诸子学宫、发明创造学宫的农学家、农学士组成,各郡也要使实际情况,进行研发适合本地的良种。
    在园艺、植桑和农林业生产中研究开发采用杆插、分根、压条、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利用芽变进行嫁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在畜牧业中广泛实行有性杂交育种;七是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研发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天然药物防治、人工捕捉等综合措施。推广深耕灭虫、适时播种、轮作防病、选抗虫良种、用莽草(毒八角)、嘉草(襄荷)、牡菊(野菊)
    等熏洒治虫的方法。
    八是因地制宜农林牧渔结合发展。提倡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形成良性的种植业提供饲料,畜牧业提供畜粪,还田培肥地力的发展模式。
    在巡视过程中,还对几个发展农业不利的县令进行了免职的处罚,并对归属的郡守进行了轻重不一的俸罚。跟随的吏部官员马上呈交了后备县令名单,在汉王的圈点下立刻进行了任命,表现出了汉王雷厉风行的以实绩考察官员的决心。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六章 巡视农业(2)
     更新时间:2008…12…13 6:23:33 本章字数:2309
    河南郡府高乐城。
    完成对周围乡村的视察,汉王凌云志破例率领大队人马进入了高乐城。
    许多官员不解大王为何一反之前他定下的此次巡视不入住城市的规定。苏焕则立刻体会出大王进城的目的,视察高级将领调整后的狂狮军团!
    乐毅显然事前也预估到了汉王会来视察军队,一早就率领副军团长凌诸、蒲台(原四师团长)、参赞军务郑淞(乐毅发现的人才,举荐总参谋部任职,因其精通战略战术的谋划,被汉王任命为碧龙军团参赞军务,后随乐毅调整到狂狮军团)城门迎候。
    对待自己的爱将、把弟,自然与众不同,汉王凌云志竟然从王驾上下来,不待乐毅行礼,先来了个熊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军旅的历练,乐毅越发显现出了威武的气势,棱角分明的面上充满了沉稳、威严,一双鹰目更是咄咄逼人,使人不敢直视,此刻却充满了温暖的情感,大王还是那个曾经的兄长。
    凌云志放开双手,细细打量着眼前很久未见的心腹大将,爽朗笑道:“二弟威严日盛,更见英武不凡啊。”
    乐毅荣宠不惊地微微一笑,然后一撩袍摆,身著铠甲伏跪于地,大礼参拜,凌诸、蒲台、郑淞紧随大礼参拜,齐声道:“末将参拜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凌云志心中赞叹,和声道:“诸位将军平身。”
    待四将起身,凌云志又亲切地看了看凌诸,然后温和地扫视了蒲台、郑淞一眼。
    在乐毅的陪同下,凌云志和苏焕在近卫军的簇拥下直奔军营,余者则被河南郡守绫鄯安置到了郡府馆舍。
    狂狮军团军团长府,汉王凌云志、宰相苏焕在乐毅的陪同下坐于正房堂厅中,宴饮议事。
    凌云志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乐毅,逐渐将话题引到了齐国身上。
    “二弟来此也有些时日了,认为齐可伐否?”
    苏焕、乐毅闻言均是精神一振,乐毅一双鹰眼中更闪耀着睿智和炙热的光芒,沉声道:“未至其时也,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大王若欲伐之。必先强壮己国,弱齐之国势。彼消我长,因势利导,使其孤立无援,乃我军大举进攻之时也,此势也。
    末将居此,已明大王之远谋,历练精兵,不敢轻懈,然未精也。多次潜派密探察看齐之地势、山川、军力部署。然未足也。所谓知己知彼、庙算多者,方能百战百胜,此兵也。
    故臣以为未至其时也。臣有三策,可时齐弱,其一,遣能言善辩之士,游说于中原各国,间隙使策,使齐怒于各国;其二,使内府商业控制齐之市场,搅乱其经济,经济混乱。人心则乱,人心乱,则军无战力;其三,离间齐君臣关系,挑起其朝廷内讧,恶化其政令军令之执行,此非密营不能行也。
    末将陋见,犹为足也,大王明鉴。”
    他自己还挺谦虚的。不过,从他胸有成竹的侃侃而谈中凌云志还是感觉出了这位齐国克星,是早已深思熟虑,才会这么有条不紊地分析敌我之情,不由赞赏地爽朗一笑,道:“呵呵,果然妙计。二弟何必谦虚,伐齐非二弟莫属,而征服中山则非三弟莫属,二弟要早做安排哦,所献三策本王会遣人一一实现的。”
    凌云志马上挑明了自己安排这次高级将领对调的用意。
    乐毅大喜,撤后,大礼,道:“大王圣明,末将敢不尽心竭力筹备周全,一举而下齐国,以报大王!”
    苏焕儒雅一笑,道:“乐将军,请放心后勤补给,枢政院会进一步加强河南郡地军事补给线建设,确保将军的军队无后顾之忧地进军齐国。”
    君臣三人相视大笑。
    汉王凌云志并没有在河南郡过多逗留,君臣三人谈过之后,当天下午就离开了高乐城。
    过河间郡、高阳郡,进入顾郡。
    顾郡由于西枕太行山,由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平原四部分组成,呕夷水贯穿全境,水网遍布,苦陉的苹果、顾城、曲阳的鸭梨、左人的仙桃、丹丘大枣已经形成了规模生产,麦、稻生产更是遍及各县,境内的江河洋淀渔业捕捞业也形成一定规模。
    凌云志对顾郡的农业发展非常满意,巡视完全境他当场对顾郡郡守及各县县令进行了嘉奖,吏部立刻根据汉王的嘉奖令升任各官品级和兑现金币奖赏。汉王奖罚分明地做法对各级官员的触动非常大,真正体现了实绩考核论的实施。
    照例,到达顾城时,汉王凌云志和丞相苏焕巡视了碧龙军团总部,与冷风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整个巡视进行了二个多月,行程遍及原燕地、领地,之后大队人马返回都城,这次巡视汉王并没有去大草原。
    返回王城,凌云志立刻召集随行的诸子学宫的农学家、发明创造学宫的农学士们总结这次巡视各地农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研讨农业发展的分布和方法。
    并适时地将自己整理编撰的农书初稿,拿了出来,发给每位农学专家一份,凌云志望着所有农学专家们看完农书后那混杂着惊叹、崇敬地神色,朗声笑道:“此乃本王草撰而成,希望能对我国农业发展有所裨益。事关强国之本,大家不要客气,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进一步补充完善。”
    一位朴素老者捋须起身道:“大王所著博大精深,蕴意深刻,老夫建议能否让我们静心深研一番,然后再聚而议之?”
    许行,楚国人,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地农学家,门徒众多,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就曾弃儒学农,投入其门下。慕名而投诸子学宫,顿如鱼得水,对农业发展有诸多有益见解,素为汉王所重,建国时因起贡献而被授予爵位。
    凌云志对这位著名的农学大师所言深以为然,笑道:“大师所言甚是,就照大师所建议执行。本王常思,农乃立国之本,自应形成自己的一套学术研讨、研发、传播体系,为此,本王决定成立农业学宫和农学院,大师可否出头领导?”
    斯时,各国虽都重视农业地发展,但农学家在诸子中地位还是非常低的,素不为各国所重,诸学士闻言,纷显激动之色,一起跪拜于地,高声齐呼,“大王圣明,百姓之幸也,天下之幸也,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七集 跌宕绚丽 第六章 巡视农业(3)
     更新时间:2008…12…13 6:23:42 本章字数:2217
    农学宫和农学院建设很快提到议事日程,在内阁会议上顺利通过,建设地址选在了医学院南边,学宫和学院相邻建设,不日破土动工。
    随即许行被任命为农学宫宫主、农学院院长。汉国的这一举措顿时让天下的农学者扬眉吐气,纷纷涌到蓟城。
    由于已有诸子学宫的先例,汉王立刻宣布,前来农学宫的学士们所有待遇比照诸子学宫执行。
    虽然学宫还没有建设起来,许行还是在枢政院的帮助下很好地安置了各地前来投奔的农学者们。
    汉历4年,癸丑,畅月,大雪飘飞。
    雄伟的城池银装素裹,清新而寒冷的空气迎面扑来,汉德门外,大队铠甲鲜明的士兵精神抖擞地站在大路两侧,队列中赫然出现身穿鲜艳貂皮大衣的郁心怡、嬴蔷、枢政院右相淡颜、礼部尚书欧阳丁等人的身影。
    郁心怡身侧站着一位身形廋长的年轻儒雅男子和一位装扮华贵的绝色少女。年轻儒雅男子不时偷瞥身边的绝色少女,眼里透出深深的迷恋。那少女自然将身边男子的不轨之举收入美丽的大眼睛中,浅浅一笑,倾国倾城。
    原来这年轻儒雅男子正是已成年的公子稷,而他身边的绝色少女则是汉王的表妹欣云公主,碧玉年华,长得冰清玉洁、妩媚可人,容貌若与郁心怡相比,虽然稍逊,但其浑身洋溢出的灵气,混杂着媚到骨子里的蛊惑魅力,使她惑人心弦的青春风韵与前者不差上下。
    诸人耐心地望着远处的大路,郁心怡不时低声与嬴蔷交谈几句,苏焕和欧阳丁则神态从容地悠闲而站。不远处则停置着数十辆豪华大马车。
    时间不长,银白世界的远处逐渐出现很多黑点,接着探马疾驰,飞奔而来,高呼。”秦国使节团到!”
    郁心怡扫视了众人一眼,雍容一笑,淡雅道:“随本后前迎秦国宣太后。”说罢,率先向前慢步走去,嬴蔷相伴右侧,余者纷纷跟上。
    很快两队人马交汇到了一起,秦国使节团中一辆豪华大马车从队列中驶出,在迎接的人群前停下。宣太后优雅下车,如水美眸直接望向郁心怡,优雅笑道:“有劳怡王后前来迎接。”
    郁心怡淡雅一笑,道:“太后不必客气,大王已在承天广场等候。”
    待郁心怡预选太后寒暄必,嬴蔷、公子稷和欣云公主一起大礼参拜宣太后。
    宣太后先是眼透亲情地看了一双已长大**的儿女,心中既温馨又欣慰,轻柔道:“你们起来吧,一会儿在叙。”随即把目光投在了儿子身侧的娇小玲珑、冰清玉洁地女孩身上,上下巡视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和声道:“欣云也起来吧,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本太后身前可以随意一些。”
    欣云得体地甜甜一笑。谢过太后,娉婷起身,略侧身站在公子稷身后一些。
    闻宣太后之言,公子稷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露出兴奋的笑容。其实他是白担心了,即使宣太后看不中欣云公主,但因为是汉王凌云志亲自赐婚,于情于理也都容不得她反对的。
    苏焕和欧阳丁上前拜见了秦国太后,寒暄了几句,就请太后上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