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224部分

中华异史-第224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清华走到一间很普通的茶楼前停下脚步,并抬头看了看那间茶楼。
    “八方茶楼!喔,有意思,可惜没有四方茶楼气派。”林清华喃喃自语道。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满头大汗的卫兵,奇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居然也会出汗?”
    卫兵队长苦着脸说道:“元帅,您走得太快了!这里人又多,我们既要紧跟着您,又要紧盯每一个从您身边过的人,身上能不出汗吗?您就体谅一下下属,走慢些吧!”
    林清华对于卫兵队长的讲话非常的满意,因为他已经无法从他的话中听出卑躬屈膝的味道了,很显然,自己的形象并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近。
    他指着身边的那间茶楼,说道:“走,咱们进去,喝上几杯茶,休息一会儿,顺便听听说书先生讲的新故事。”
    众人簇拥着林清华走入茶楼,由于茶楼并非是那种豪华茶楼,因此没有雅间,所以林清华只好在角落里找到个座位,在众卫兵的团团包围下,翘起二郎腿,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虽然茶楼不豪华,但这里的伙计依然热情,片刻之间,就把林清华点的十几杯上好红茶端了上来。
    林清华一边品着苦涩的红茶,一边倾听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只听了几句,林清华就完全明白说书先生在讲什么故事了,他所讲的这一段,正是朱元璋玩弄阴谋诡计,将明教的江山夺到手中的那一段。
    很显然,听众非常的不满,他们抱怨坏人得志,好人落难,更有几名胆子大的人开始痛骂朱元璋。
    听着人们的骂声,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他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虽然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但只要这种情绪能够慢慢的向其他人传递,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了,并非每一个人的胆子都很大,所以,在别人的劝说下,骂声渐渐终止,茶楼中又恢复了平静,除了人们磕瓜子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说书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了。
    正当那说书先生说得正起劲儿的时候,门外却忽然传过来一个声音。
    “哎——大伙都出来看洋和尚啊!”
    一听到这个声音,茶楼中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我听说洋和尚只吃荤,不吃素。”
    “不对!洋和尚什么也不吃,只念经磕头。”
    “放屁!人不吃东西能活几天?你倒是给老子饿上十几天试试?其实洋和尚也跟咱们这儿的和尚一样,只吃素,不吃荤,而且他们念得经文希奇古怪,拜得神仙更是古怪,好象是一个绑在木头架子上的光屁股男人。”
    “何止是光屁股男人,我还听说他们还拜一个女人呢!听说好象叫什么‘玛利亚’!”
    听到人们的议论,林清华一愣,虽然他对于宗教很是宽容,希望人们能将对于神仙鬼怪的盲目崇拜与敬畏抛弃,转而信仰理论性强的宗教,但他还是第一次在茶楼里听到人们这样谈论西方的传教士。正当他还想继续听听人们还有什么高论时,却见茶楼中的人群中有人发一声喊,当即所有的人就都涌出了茶楼,只剩下那摇头叹气的说书先生。
    林清华命卫兵付清茶钱,随后便领着卫兵,随着那些人也走出了茶楼。
    街道上热闹的很,街道边已经站满了人,他们闪开一条道,好奇的伸长脖子向街道上望去。
    林清华带着几名卫兵,挤进人群,向那街道上看,却正好看到一队长长的传教士队伍正顺着街道向城中心走去,他们中的少数人手举十字架,口中高唱圣歌,向前缓慢前进,而另外的一些人则沿着街道散发手中的传单,一边将传单塞给街边的看客,一边高声劝导众人入教。与林清华以前在四川见过的传教士不同,这些人全部身穿或黑或灰的长袍,看起来更象西方的传教士一些。
    让林清华吃惊的是,他发现这些传教士中大多数居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说的也是中国话,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口音绝对不是本地人,听上去倒象是江浙、福建一带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路边的看客们大多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纷纷闪到一边,一边摆手,一边拒绝传教士们递过来的传单。
    一名传教士走到林清华跟前,递给他一张传单,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入教吧!只有上帝的福音才能挽救迷途的羔羊,上帝与你同在。”
    林清华笑眯眯的接过传单,向上看了看,见那上面果然是用汉字写的,于是看着那名正在胸前划着十字的传教士,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从哪里来的?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传教士回答道:“我们是从福建远道而来,到这愚昧的荒蛮之地来传播福音,希望你能快些接受崇高的信仰,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天堂。”
    林清华向着街道另一边看了看,回过头又问道:“看起来你们人不少啊!一共多少人?”
    传教士答道:“两百三十人,全部都是福建一带的教友或者信徒,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里。”
    “那你们准备在这里停留多久?”
    “不知道,这个必须要询问我们的神甫,实际上,正是他全力促成此行的,因为他要去拜访楚国公。”
    “什么?拜访楚国公?”林清华惊讶的张开了嘴。
第三十九节 故人
    林清华很快领着众卫兵返回了自己的公爷府,换好了衣服,等候那名神甫的到来。
    进入林清华的楚国公府前来拜访他的传教士一共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人为中国人,而另一人则为金发碧眼的洋人。
    按照中国最传统的礼仪,三人互相施礼寒暄一番,随后林清华便命人奉上香茗,并吩咐二人于身边就坐。
    那名中国传教士的官话说的非常好,这让林清华感到很满意。
    那人首先做了自我介绍。
    “鄙人罗文藻,祖籍福建,此次与众位教友前来湖广,一为拜访公爷,二则是来这里传播福音。”
    林清华微微一笑,说道:“福建那里不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入教吗?你们怎么先到我这里传播福音来了?”
    罗文藻正色道:“其实我主要还是前来拜访公爷的,因为郑家长公子派我来向公爷送一封信,所以我就带着诸位教友一同来了,希望能够在湖广一带传教。”说完,他从灰色长袍的口袋里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林清华。
    林清华接过信,但却并不急着打开,而是问道:“你身边这位神甫也是来送信的吗?”
    罗文藻笑了笑,随后说道:“非也,非也!他是仰慕公爷大名,特意前来拜访公爷的。”
    “哦?仰慕我的大名?此话从何说起?”林清华有些奇怪。
    罗文藻对那名身穿黑色长袍、金发碧眼的洋神甫说道:“不如神甫自己说吧。”
    那洋人的官话虽然没有罗文藻说得好,但却也算是相当不错了,起码林清华能够听得懂。
    他向林清华恭敬的说道:“尊敬的楚国公大人,您有一颗善良的心,您在四川时对于耶稣会会士和教民的照顾让我们非常的钦佩,我知道您一定是个好人,所以今天特地赶来,向您表达我的谢意。”
    林清华恍然,他看着那洋人的高鼻梁,说道:“其实这没有什么,凡是我辖下的百姓,我都有责任照顾他们,不让他们忍受饥饿、战乱的痛苦。”他打量着那洋人的脸,估摸着他的年纪,并问道:“依我看,您的年纪恐怕最少也有六十多了吧!怎么,难道您能忍受海上漂泊之苦?您不思念故乡吗?”
    洋人一愣,随即释然道:“为了传播主的福音,我愿意忍受任何的痛苦与折磨。”
    林清华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勇气,他赞叹着,随后问道:“您给我的名帖上写着的名字是洋文,不知您的中国名字是……”
    洋人谦卑的说道:“我的中国名字叫艾儒略,是意大利人,三十年前我来到澳门传教,后来就到了内地传教,二十年前,我应邀到福建传教,八年前,耶稣会任命我为中国传教区南方会长,今天抵达湖广的中国教友、信徒全部都是我带来的。”
    “您就是艾儒略?”林清华惊讶道,“久仰,久仰!想不到在这里碰见您。”
    “怎么?公爷以前听说过艾儒略神甫?”罗文藻显然很惊讶。
    林清华笑道:“是的,我曾听人说起过。”他望向艾儒略,又问道:“这么说,是您给罗文藻神甫施行洗礼的喽?”
    艾儒略摇头道:“不是我,罗文藻是在方济各会士利安当手中受洗的。”
    林清华实在是搞不清楚这么许多天主教派别,所以只好又望向罗文藻,问道:“那么说罗文藻神甫不是耶稣会的人喽?”
    罗文藻摇头道:“不论是耶稣会还是方济各会,我们都是罗马教皇的下属,都是主的信徒,全都是为了传播主的福音而来的,而且我现在也不是神甫,我只是艾儒略神甫的助手。”
    林清华仍然是一头雾水,于是只好转移话题,说道:“郑森为何命你们来送信?难道他手下的那些人都不能用吗?”
    罗文藻笑道:“实际上是我自告奋勇来这里送信的。公爷,还是请您打开信,先看看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事情吧!”
    林清华依言将信拆开,仔细的看了看。
    看完信,林清华心中已有计较,说道:“这件事急不得,待我与幕僚们好好商议一番,然后再给他答复。”
    罗文藻说道:“还望公爷早日决断,因为如今那桂王残暴异常,不仅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而且还派人与那鞑子勾结,妄图将鞑子的萨满教异端邪说引入江南,毒害百姓。”
    林清华淡淡一笑,说道:“萨满教也是一种宗教信仰,其实和你们的信仰也差不多,只不过历史短些而已。不过,依我看,恐怕你们是多心了,因为那桂王虽然可能去与鞑子相勾结,但是他未必就一定会把萨满教引入江南。”
    罗文藻正色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事还是需要小心些。”
    林清华摇头劝道:“还是那句话,萨满教与你们天主教一样,都只是一种信仰,是用来填补人们空虚的内心的,你们可以传教,那么他们当然也可以,不过,很显然,你们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假如没有某些实权人物扶持的话,他们是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你们的。”
    “不!”一直默不作声的艾儒略突然站了起来,高声说道,“楚国公大人,您说错了!萨满教就和其他的异端一样,只能误导人们那本来就不纯洁的心灵,让人们走上歧途,只有主才能拯救人们的灵魂,所以我们才来找您,希望您能尽快与郑森将军联手,将桂王消灭!将异端消灭!让主的福音撒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林清华有些奇怪,于是问道:“怎么?难道郑森答应过你们,一旦将桂王拿下,就让你们自由传教?”
    艾儒略的脸上立刻呈现出一种相当兴奋的表情,他两眼放出光来,说道:“不,郑森将军已经亲口向我保证,假如能够将桂王消灭的话,他就将天主教宣布为中国的国教,不仅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你们未来的皇帝,唐王陛下也很赞同!”他转过头,看着林清华,哀求道:“楚国公大人,您一定要承担起十字军的责任,将那些异教徒引入正道!如果您成功了,那么您就是东方十字军的世俗领袖!”
    “狂热,实在是太狂热了!”林清华在心里喊道,他无法理解艾儒略的这种对于宗教的狂热态度,他现在只是在心中反复的转着自己的心思,琢磨着郑森的企图。
    见林清华沉默下去,罗文藻说道:“公爷,此次我们前来,还给您带来了一位故人,希望您能见见。”
    “哦?故人?”林清华说道,“那就见见吧。”
    罗文藻去而复返,他的身后跟着一名身穿黑色长袍的人,待他们进了屋子,那人立刻将头上盖着的长袍上的帽子掀开。
    “是你!”林清华一见那人的相貌,立刻站了起来,惊呼道,“婷儿!”
    那人正是已与林清华阔别两年多的婷儿,此刻的她,正愣愣的望着林清华,眼圈已经通红了。
    罗文藻闪在一边,向林清华说道:“人已经送到了,公爷可与她在此叙旧,我与艾儒略神甫就先告辞了,我们住在城东的一座旧教堂中,如果您想好了,就请派人来告诉我们,我们也好尽快与郑森回话。”说完,他领着艾儒略离开了正厅。
    林清华无暇顾及罗文藻的话,他马上走上几步,端详着婷儿的俏脸。
    两年不见,婷儿更成熟了,亭亭玉立的身材,俏丽端庄的脸庞,使得她明显的多了几分成熟与妩媚,在林清华那火热的目光下,她的脸渐渐的变的更加娇艳了。
    “你……你……你当修女了?”林清华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该说什么,只好问了这么一句,希望能够打破两人之间的沉默。
    婷儿用力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没有当修女。”说完,她的脸更红了。
    “那你为什么穿上这身教士的衣服?”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