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230部分

中华异史-第230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军官接过两只千里镜,将自己的那只交给身后的一名士兵,随后欣喜的反复抚摸着林清华赏赐给他的那只千里镜,喃喃道:“好东西,真是好东西。”他举起那只千里镜,向着城墙望去,赞道:“厉害,比我的望的更远,更清楚!”
    军官贪婪的望了半天,方才转过身,正欲向林清华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却意外的发现林清华已经悄悄的离开了这里。他转身询问一名士兵:“元帅什么时候走的?”
    士兵答道:“就在您举起千里镜以后,元帅就带着卫兵们穿上蓑衣走了,现在恐怕已经走到半里地之外了。”
    林清华之所以马上离开了碉堡,是因为他忽然发现一件让他有些烦恼的事情。刚才他用那名炮兵军官的千里镜眺望城墙时,吃惊的发现那只千里镜的放大倍数很低,比起自己以前向郑森要来的那几批千里镜要差多了。他有些愤怒,因为这些千里镜是他用快枪向郑森换来的,但却想不到自己一时大意,让郑森给糊弄过去,用这样的次品来搪塞自己。
    林清华气呼呼的回到中军大帐,他脱下蓑衣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唤来军需官,向他询问千里镜装备情况,结果让他很是吃惊,因为他从军需官的口中得知,郑森送来的千里镜全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郑森一直都在用次品糊弄自己。
    林清华在心中暗自痛骂郑森狡猾,但他还是很快压下火气,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财力有限,若是现在就跟郑森翻脸的话,恐怕会得不偿失。
    林清华叮嘱军需官传令下去,命令以后再与郑森进行军事物资的交易时,务必小心行事,免得再吃哑巴亏。
    一直站在一边静静等候的莫不计走到林清华身边,向他小声说道:“依属下之见,郑森似乎有意敷衍元帅,所以元帅还是小心为上。此次他约元帅共同讨伐桂王,肯定是做好了准备的,所以,元帅必须多加小心,免得再遭小人黑手。”
    林清华叹道:“莫先生说的极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经历了上次的变故,我自然会更加的小心,我可不愿意再被人背后捅刀子了。”他走到帐篷门口,看着那渐渐变淡的雨幕,说道:“虽然以前我们与郑森谁也离不开谁,但是这几年发展下来,郑森的羽翼渐丰,尤其是他那实力雄厚的海军舰队,咱们的海军目前还不能与之相匹敌。”他转回身,望着莫不计,说道:“以后咱们要注意,他如果再向咱们要快枪的话,尽量少给他些,而且要把子弹的价格再往上提一提,免得他得志猖狂。”
    莫不计点头道:“属下知道,以前属下就一向以工匠太少为由,尽量拖延时间,提高卖价,以后属下一定再拖长一些。”
    林清华走回几步,靠近一张书桌,翻看着那上面的一些公文,问道:“今天一早我就出去巡视军队了,没有空闲处理其它事务,有什么紧急军情报来吗?”
    莫不计走到林清华身边,说道:“没有什么紧急的军情,只有刘赫将军派人传来一封塘报,说他已经率军抵达广东北部,一路进军顺利,尚未与沐天波的人马发生大的交锋,他问元帅,是否就此一举南下,攻占整个广东?”
    林清华摇头道:“不行!现在还不行。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胡乱吃,现在必须先解决了桂王,然后才能去找沐天波的晦气。你告诉刘赫,他只需在广东北部占领几座坚固城池就行了,只需在这几座城池中囤积下足够的弹药粮食,就能把沐天波给死死拖住,等我们解决了桂王,再去支援他。”林清华放下手中拿着的那一摞公文,又追加了一句:“你还要告诉他,要注意郑森军队的动向,虽然福建离他那里还有一段距离,但不能不小心。另外,你再给秦侃写封信去,要他也小心一点儿,虽然目前我们与郑森是合作关系,但毕竟人心隔肚皮,咱们可不知道郑森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
    “报告!”帐篷外传来一个雄壮的声音。
    “进来!”林清华转身喊道。
    一名身强力壮的汉子走了进来,他来到林清华面前,敬了个军礼,口中则说道:“报告!淮安传来新的塘报!”
    林清华一愣,随即说道:“怎么?马满原?你怎么亲自送塘报来了?”
    马满原说道:“那送塘报的士兵搞懵了头,稀里糊涂将淮安的塘报直接送到我的军中,我见这塘报是罗横将军写给元帅的,我不敢怠慢,所以我就亲自跑来了。”
    林清华点点头,从马满原手中接过那份罗横派人送来的塘报,将其打开,仔细的阅读起来。
    林清华看完塘报,将其交给马满原,说道:“罗横说鞑子又在兖州一带集结兵力,似乎又想南下了。”
    “哦?鞑子真的想南下?”莫不计显然感到不可思议,他走到马满原身旁,与他一同观看起那塘报来。
    林清华冷笑两声,说道:“想不到鞑子居然还有胆量再来跟我硬碰!好,那你就来吧,这次我保证让你们有来无回!”
    与莫不计严肃的表情不同,马满原脸上却是一片平静,他将手中拿着的塘报交给莫不计,说道:“其实鞑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难对付了,经过前几次大战,鞑子精锐损失惨重,现在他们军中的汉人部队已经超过一半了,虽然火器的数量比过去多了许多,但是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我驻守淮安时,与鞑子在淮北打过几仗,次次都是大胜而回。”
    莫不计拿着塘报又来回看了几眼,说道:“还是不可大意,鞑子的精锐虽然损失较重,但筋骨还在,假如他们真的南下支援桂王的话,恐怕还是会给我军添些麻烦。”
    林清华摇头道:“他们真的会南下支援桂王?非也,非也!依我看,他们只是想混水摸鱼而已。不过,有我在,他们就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只等芙蓉、沈猛他们按时攻击山西,鞑子一定会吓得手忙脚乱,到时候,是他们南下,还是我们北上,还真是说不准呢!”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马满原显得很是兴奋,他说道:“元帅,咱们什么时候北上收复中原啊?我都等的不耐烦了!”
    林清华望着马满原那张渐渐兴奋的发红的脸,说道:“怎么?我的马大将军忍不住了?”
    马满原叹道:“江南一带水网密布,稻田众多,很不利于骑兵作战。前几天我率领新建的那一个骑兵师过江,一路上简直是在游玩,连个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真是憋死我了!只有直隶那样的平原才是我们骑兵的好战场!”
    林清华笑道:“不就是得到了几万匹蒙古战马嘛,看把你乐的。我告诉你,以后我还想继续向大漠西边打呢!到了那时候,那种很有名的顿河马就会被我当成战马使用,那种马才真正是战马呢!”
    马满原睁大眼睛,问道:“以前已经听元帅多次说起过那种顿河马,难道此马真的那么好?有我的那匹‘踏雪’好吗?”
    林清华笑道:“你的那匹‘踏雪’很可能不是顿河马,真正的顿河马我也没有见过,只是以前听人说起过,人们说这种马最适合军用,所以我也一直想得到这种马。”
    马满原咽了口吐沫,伸出右手抓了抓脑袋,说道:“这些顿河马就先放到一边去吧,现在我只想要更多的蒙古战马,越多越好!”
    林清华与莫不计对望一眼,两人均是一笑。莫不计将手中的塘报放到书桌之上,揶揄的说道:“马将军,这些话你千万不可逢人就说,要是你的这些话被顾炎武先生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跟你没完的,他一定会嚷着说你是个败家子的!”
    “怎么?”马满原显然有些摸不着头脑,茫然的看着林清华。
    林清华解释道:“是这样的,你得到的那几万匹蒙古战马大部分都是用钱从蒙古部落那里买来的,花了不少钱,为了这事儿,顾炎武心疼了很多天。”
    马满原更惊讶了,他不解的问道:“不是说蒙古的首领已经向元帅称臣进贡了吗?怎么还要用钱买?”
    林清华说道:“实际上他每年只进贡五千匹战马,其他的都还是要钱来买的,西宁的榷场不是白开的。”
    马满原不以为然的说道:“还用那么麻烦?大军开过去,一举将其荡平,所有的战马不就全归咱们了?”
    莫不计笑骂道:“要真是象你说的这样,那么等过个几年,我军的战马来源就有些问题了。你也不想想,蒙古人向来善于养马,只有他们才能将战马养得膘肥体壮,有他们在,战马就会源源不断的送到我军之中,况且他们对于茶叶、丝绸、布匹、药材、食盐的需求甚大,榷场贸易对于我们双方来讲都是很实惠的。涸泽而渔的事情是万万干不得的!”
    林清华也向马满原解释道:“另外,藏边一带多是高山高原地形,我们中原一带的人很难适应那里的气候,所以,还是让蒙古部落继续留在那里给我们养马吧!”
    马满原恍然,他一边尴尬的笑着,一边将话题转移,“我听说那藏边一带的人都信佛,不知是真是假。”
    林清华点头道:“准确的说应该是藏传佛教,那里的和尚都是喇嘛。”
    听到这里,莫不计心中猛然一动,便转身从那些公文中翻出一份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公文,将其递给林清华,说道:“方才属下刚刚想起来,这是从四川来的公文,是四川巡抚杨展写来的。根据川西绥靖督师的禀报,前些日子从川康一带来了伙乱兵,在川西骚扰了一阵子,后来被川西绥靖督师的军队全数歼灭,从俘虏口中得知,他们都是藏兵。原来,那蒙古首领固始汗兵败陕西以后,由于他要向我军进贡大量战马,所以便加紧勒索乌斯藏地方,搞得那里鸡飞狗跳,百姓们苦不堪言。那乌斯藏的喇嘛头儿见民心可用,便暗自策划排挤固始汗的势力,在他的暗中支持和鼓惑下,一些头人联合起来,于年初向固始汗屯驻在乌斯藏的军队发动攻击,但没想到蒙古兵彪捍异常,再加上元帅给他们的那些火器,只一个回合藏兵就败了,剩下的溃兵由头人们领着,去投靠喇嘛头儿,但那固始汗硬是逼上门去,要喇嘛头儿交出那些人。无奈之下,那些人只好逃了出来,少数领军进入川西康藏山地。”
    “哦?”林清华闻言一惊,赶紧拿过公文仔细看了起来。
    莫不计接着说道:“后来,杨展派人从一些往来乌斯藏经商的马帮那里打听到,那固始汗在叛乱结束之后,知道是那喇嘛头儿策划了这一切,本想将其杀害的,但由于顾忌到他的身份,以及他在藏人中的威望,所以不得不压下怒火,转而扶植另一个喇嘛头儿,与那个喇嘛相对抗,听说这个新立的喇嘛是固始汗的师父,是扎什伦布寺的寺主,他曾主持过那名策划叛乱的喇嘛头儿的认定大典。”
    林清华心中已然明了,他对莫不计说道:“你马上给杨展写封信,命他派人去与陕西巡抚孙守法联络,双方商议一下,然后派出使者,进入乌斯藏,去找那固始汗,明确告诉他,这两个喇嘛头儿的身份必须得到我的同意,否则的话就是非法的,会让我非常生气。同时给驻扎在西宁堡的马乾下令,命他做好准备,一旦藏边形势有变,就立刻灵活处置,必要时可以派一部分兵南进乌斯藏。要告诉他,如果固始汗老老实实听我的命令的话,那么就帮助他维持藏边一带的统治,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固始汗的实力太强,否则的话,恐怕以后会很麻烦。”
    林清华说完这些话,转身走前几步,站在帐篷门口,向着外面望去。
    雨已经停了,乌云渐渐散去,太阳的光芒再次从云端里照射下来,四周顿时变得亮了起来。
第四十三节 拳王投军
    与以前的几次围攻战不同,如今的南京城里显得平静了很多,除了前几天还偶尔能够听见炮声外,百姓们已经很少听到大炮的轰鸣声了,因为城头上的大炮已经被迫退回到了内城和紧贴内城的城墙根儿下,否则的话,城外的围城大军将用他们手中更为犀利的炮火对城内炮兵进行打击。
    开始时那些退到内城的桂王炮兵还向城外盲目的轰击了几天,但当城外更猛烈的炮火过来之后,他们立刻就变成了缩头乌龟,若没有上头的严令的话,他们连炮膛都懒得清理一下。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例外,因为桂王刚刚下达了命令,他令所有的大炮连续开火半天,若哪支部队敢于违抗这道命令的话,全队问斩。
    桂王军队中的炮兵们骂骂咧咧的走出了营房,在同样骂骂咧咧的军官们的带领下,走向炮台。为了尽量拖延些时间,他们故意放慢了装填火药、炮弹的速度,于是,当他们的第一次射击开始时,已经是桂王的命令传达下来整整一个时辰之后了。
    铅、铁甚至是石头制的实心弹漫天飞舞,毫无目的的越过外城墙,掠过那宽阔的护城河,落到那空无一人的空地上。
    虽然桂王的炮兵尽量将炮打歪,尽量不惹怒城外的围攻大军,但是,城外的军队却一点儿也不领情,他们用更多的炮弹回应了桂王军队的“问候”,三轮齐射过后,桂王军队的炮位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军官与士兵们大呼小叫的抱头鼠窜,远远望去,就象是一群炸了圈的羊。
    虽然林清华再三叮嘱过,要尽量将炮打得准确一些,尽量少误伤些百姓,少摧毁些民居,但是,毕竟炮火无眼,再加上压制用的大炮全部都是前装滑膛红衣大炮,所以最终还是有一些爆破弹落到了靠近城墙边的民居之中,引起一些火灾,幸亏百姓们大多已经明智的离开了那里,所以,百姓们的伤亡并不算太严重。
    虽然这场炮战仍然是以桂王炮兵的惨败而告终,但是军队的将领们终于可以向桂王交差了,毕竟自己已经按照桂王的命令打了炮,至于打不打得中,己方损失如何,这就不是他们所能关心,或者说,不是他们想去关心的事情了。
    将领们想的不错,桂王果然听到了炮声,虽然他听到的炮声中只有不到一成是他的军队所造成的,但是,听着那“轰隆”“轰隆”不绝于耳的炮声,桂王的心里已经觉得好受多了。
    桂王斜靠在他那刚刚新制不到半年的龙椅上,用无神的目光扫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