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236部分

中华异史-第236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下去了,所以才在湖广等地士绅百姓们的共同请求下,高举‘吊民伐罪,解民倒悬’的义旗,前来匡扶正义的。”他又拍了拍站在自己身边的莫不计,说道:“我怕诸位大人不信,所以现在就命我的部下再将那讨伐檄文当众念上一遍,免得有人怀疑我做伪。”
    莫不计不敢怠慢,当即从书袋中取出檄文,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的念了出来。
    待莫不计念完檄文,大殿内更是一片混乱,所有的人都齐将目光投向林清华,想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与气定神闲的林清华不同,此时郑森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他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在龙椅上坐立不安的唐王,随后转回头来,对林清华说道:“楚国公此是何意啊?”
    林清华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我的意思而已。这份讨伐檄文在我出征之前,已经被我印刷了很多份,广为散布在湖广、河南等地,诸位大人若是还不信的话,自可派人前往那些地方查看,看看林某到底是不是说实话的人!”
    郑森显然有些着急了,他看着林清华那不紧不慢的表情,咽了口吐沫,说道:“楚国公做事的方法还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郑某如今已是彻底糊涂了,有些事情必须向楚国公问个明白,也好将我等心中的疑惑驱除。”
    林清华背着手,大大咧咧的说道:“郑森兄有话尽管问,我知无不言!”
    郑森眼珠子一转,问道:“刚才楚国公的话里的意思好象是有些矛盾的,你先说桂王如今仍是皇帝,可是接下来的那份檄文里却又说桂王悖逆不道,这可说不通啊!郑某思来想去仍是一头雾水,还望楚国公明示。”
    林清华笑道:“这还不好理解吗?正是因为桂王悖逆无道,所以我才会领军前来讨伐他,而如今纵观天下,没有哪个王子贵胄可以有资格当个好皇帝,所以如今变不如不变,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桂王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所以,前些时候才会将百姓逼的走投无路,纷纷起来造反。不过嘛,现在不同了,桂王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而且他正打算改正自己的错误。”
    郑森睁大眼睛看着林清华,问道:“楚国公是在开玩笑吧?郑某怎么觉得你说的很是让人迷惑呢?你说桂王知道自己错了,这又有何凭证呢?”
    林清华从莫不计手中接过一张宣纸,将其高高举起,说道:“桂王能够放弃无谓的抵抗,将南京城完好无损的献出,足见其已经幡然悔悟,更何况……”他伸出两手将那张宣纸展开,向着众人亮了亮,说道:“诸位请看,这是方才桂王写的罪己诏,在这上面他痛陈了自己以前所犯的罪行,并表示自己愿意悔过,愿意为自己以前的错误付出代价。诸位可以好好看看,这上面有桂王摁得手印,方才桂王被自己以前的罪行气得浑身发抖,手上实在是没有力气,所以写不出来字,所以这罪己诏实际上是莫不计莫先生代笔的,桂王最后在上面摁了手印。”他转回身,低着头询问那仍旧缩在御辇上的桂王,“我说的对不对呀?皇帝?”
    桂王一言不发的垂着头哼了哼,也不知他听懂了林清华的意思没有。
    林清华马上直起身子,向着众臣说道:“大家都看见了吧?桂王已经亲口承认了,所以说,桂王还是真心想悔过的。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错了,还硬说自己没有错,死不悔改。既然桂王知错了,那么他自然还是皇帝。”
    听完林清华的这一套歪理,底下众人议论纷纷,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完全被林清华的这些话给弄糊涂了,他们既不知道该怎样反驳,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坐,不知道自己是该向唐王下跪,还是应该向桂王下跪,一时之间,众人彷徨无措的站在原地,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作为唐王登基大典的主持者和唐王的支持者,郑森自然是无法容忍这种冷场情景的出现,他暗自告诫自己冷静,略微整理了一下被林清华弄的混乱不堪的思绪,随后对那一脸得意的林清华说道:“楚国公的意思郑某还是没有明白,你是说,咱们费了这么老大的劲儿,将南京攻陷,只是为了督促桂王反省?他仍然是大明的皇帝?”
    林清华点头道:“不错,我正是这个意思。”
    “岂有此理!”一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驳斥道:“桂王既然无道,那么自然就不能再当皇帝,自古以来,天下为有德者得之,如今唐王受天下万民拥戴,正是天子最好的人选,他不当皇帝,难道让这个昏庸透顶的桂王来当皇帝吗?”
    林清华看着这个人,问道:“这位先生好生面生,敢问尊姓大名?”
    郑森介绍道:“这位是郑某的幕僚,姓叶名翼云,是崇祯朝的进士。”
    “啊,原来是位进士先生,得罪,得罪!”林清华向着那叶翼云抱了抱拳,他略微沉思一番,随即说道:“天下为有德者得之,这句话说的好。不过,请问这位进士先生,你认为唐王比桂王更有德些吗?”
    “那是当然!”叶翼云显得非常兴奋,“唐王最爱百姓,在福州就藩之时,唐王经常由在下陪同微服出巡,体察民情,遇见乞丐就施舍些银钱,由此可见唐王有德。”
    林清华仰天大笑两声,说道:“这算得什么?寻常吃斋念佛的人多了,遇见乞丐的话,说不定比唐王给的钱还多呢!作为皇帝,他所要做的不是去给乞丐施舍什么银钱,而是治理好天下,假如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衣穿,家家都有房子可住,则天下自然就没有了乞丐,也就用不着假惺惺的去做好人。”
    叶翼云暗自责骂自己糊涂,一个不小心就让林清华抓住了把柄,正自苦恼间,郑森却接过话头,他说道:“楚国公说的好,但是以前唐王不是没有当皇帝吗?那么他自然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报复,如今登基大典已毕,唐王已是天子,从今往后,我等臣工自然要为天子出力,治理好天下百姓。”
    林清华见郑森又将话题给扯了回去,不觉怒道:“错!我刚才说的是治理天下,可不是说治理天下百姓!百姓们自己有手有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好恶,用得着别人越俎代庖的治理自己吗?只要政通人和,天下自安,可是,假如又扶起一个昏君的话,那么百姓岂不是又要遭受一番苦难?所以,依我看,与其再立个毫无经验的新皇帝,不如还让吸取了教训的桂王继续当皇帝!这样省事!”
    郑森见林清华语气强硬,不觉火气也升腾起来,他说道:“不行!唐王已经登基,从现在起他就是皇帝了,是大明的天子!桂王已经退位!”
    林清华不甘示弱,说道:“桂王退位诏书尚未写下,何谈退位?他现在才是大明天子!”
    两人谁也不肯让步,争的面红耳赤,若非顾忌着对方的军队的话,恐怕早已动手了。
    见二人越争越激烈,众大臣生怕遭受了池鱼之殃,不待旁人提醒,便纷纷退了下去,远远的站在大殿的角落里,做起了壁上观。
第四十七节 值房谈判
    郑森从叶翼云那里取过一摞奏折,向林清华亮了亮,说道:“楚国公请看,这是大臣们的劝进表章,由此可见唐王登基实乃人心所向,大势所驱。”
    林清华嘿嘿一笑,说道:“刚才林某略微数了数,这里至少有两百多名大臣,可是郑将军手中所捧着的劝进表章则不到一百本,这可怎么能说是人心所向呢?若不是你的兵拿着兵器,恐怕没几个人会来这里参加什么大典吧?”
    “那么说,楚国公带这么多兵来,难道也想让大臣们写些什么劝进表章,劝桂王登基?”郑森嘲笑道。
    林清华正色道:“非也,非也!桂王尚未退位,自然还是皇帝,根本就用不着再登基。”
    郑森回头扫了眼那些躲得远远的大臣,大声问道:“诸位大人,你们以为何人有资格为新天子?”他连问三遍,但却发现那些大臣一个个闭口不言,顿时有些火了,他向身后的刘国轩使了个眼色,刘国轩心领神会,立刻跑到殿外,召进士兵,手持刀枪,将那些大臣逼了过来。
    郑森冷冷的看着那些噤若寒蝉的大臣,说道:“我最后再问一遍,你们谁拥立唐王殿下?愿意拥立唐王殿下的站到我的身后,不愿意的站到楚国公身后。”
    “扑通”一声,只见丁魁楚第一个从众大臣中冲了出来,跪到了桂王的御辇前,又是磕头,又是哭诉,口中呜咽道:“皇上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臣生是皇上的臣子,死是皇上的厉鬼……”
    见到丁魁楚已然表态,众大臣无奈,只好各自掂量一番,随后一些人走到了郑森身后,而另一些人则在侯方域的带领下走到了林清华的身后,除了他们这些表态的大臣之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臣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看来他们是打定主意不搀和这件事了。
    林清华冷笑几声,随即也召进来更多的士兵,与郑森那些士兵对峙。
    看着自己手下那些杀气腾腾,威风十足的士兵,林清华得意的说道:“看起来拥立桂王与拥立唐王的各有一大批大臣,而且似乎还有不少大臣还未拿定主意,所以说,这件事急不得。”
    郑森一挥手,指着那些站在两人之间尚未表态的大臣,说道:“你们快快决定,莫要耽误唐王登基大典!”随着他的命令,其手下士兵一拥而上,又推又拽,试图将那些大臣推到郑森身后去。
    林清华也将手一挥,说道:“诸位大人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可强迫他们拥立谁。将士们,去帮帮那些大人们!”
    随着他的命令,镇虏军近卫旅的士兵也拥了上去,与郑森士兵挤在一块儿,互相纠缠着,但是他们都还是克制着没有动手,只是用枪杆互相推挡。
    见到这个阵势,众大臣哪还敢停留在那里,有人发一声喊,当即所有的人就又退了下去,仍旧缩在大殿的角落里,就连站在郑森与林清华身后的大臣们也逃得飞快,有几个人甚至悄悄的靠近大殿的殿门,试图从门中溜走,但却被堵在门外的士兵连呵带骂的推了回去。
    郑森大怒,问道:“楚国公,你这是何意?”
    林清华也怒道:“我是何意?我还想问问你呢!”
    两人互相争执着,毫不妥协,不一会儿便争的面红耳赤,心浮气躁。
    两人的手下见他们越闹越僵,生怕真的惹起祸事,于是纷纷上前将二人拉开。
    两人分开之后,林清华在士兵们的护卫下站于殿门边,而郑森则在亲兵们的护卫下站在龙椅旁边。
    莫不计轻轻拉了拉林清华,将其拉到门外,小声问道:“元帅,您到底打算怎么干?属下已经完全糊涂了,莫非您真的想拥立桂王?您心中有何妙策?”
    林清华向四周看了看,随即小声答道:“实话跟你说,现在我的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什么主意也没有?”
    “什么?”莫不计惊讶的张大了嘴,“没有主意您就这么匆忙的跑到这里来了?这个……这个实在是太卤莽了!属下原以为您心中已有主意了呢!”他顿了一顿,又说道:“元帅,现在咱们身在虎穴,不能久留啊!虽然咱们的兵不比郑森的少,但是一旦真打起来的话,恐怕大家都可能送命,还是先走吧!”
    林清华摇头道:“不能走!郑森应该知道轻重,现在他肯定也不敢动手,暂时应该没事。”
    莫不计更惊讶了,忙问道:“不走?那是为何?原先的谋划中似乎没有这个拥立桂王的事啊!”
    林清华叹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呀!谁曾想到郑森这么急着将唐王扶上皇位?刚才我的行动确实有些卤莽,但是我必须这样做!否则的话,今后可能会在声势上落在下风。你可以好好想想,这郑森为何一意想扶持唐王?”
    莫不计说道:“这个简单,他是想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着唐王把持朝政。”
    林清华点头道:“不错,这正是他的本意。所以我才不能让他得逞。”
    莫不计摇了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莫非元帅是怕郑森借着唐王的声势压制您?这您大可放心,现在我军实力雄厚,半个中原都在我军手中,而那郑森不过是个海盗出身的莽夫而已,他现在所据的地盘仅仅是福建与浙江两地,何况他的军械供应全靠元帅,假如他想压制元帅的话,那么岂不是自找苦吃?”
    林清华说道:“这我当然明白,但是我还是不能让他得逞。虽然他现在的实力比不上咱们,但是假如他真的顺利的扶持了唐王登基的话,那么其就有了号令那些大臣士绅们的资本,一旦羽翼丰满,就会成为我军的大敌,即使成不了大敌,那么也会给我军增添很多麻烦,所以现在必须将他的如意算盘打烂。”
    莫不计眨了眨眼睛,问道:“元帅的意思是,你并非是想拥立桂王,而是来捣乱的?”
    林清华笑道:“正是!虽然有些危险,但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事情不冒险是不能成功的,假如唐王登基的诏令一旦发出,那么其登上帝位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咱们想来捣乱也不可得了,所以我才会急急忙忙的赶来阻止这件事,让他们无法将登基诏书发出去。现在看来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进行下去了!”
    莫不计摇头叹道:“可是如今看起来,那郑森似乎毫无妥协的意思,这可怎么办?”
    林清华说道:“只要唐王当不了皇帝,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以后的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莫不计皱眉道:“但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林清华沉思片刻,说道:“刚才有位大臣的话提醒了我,使我猛然间想起一个办法来,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办法好不好,不过也许能将水搅浑,而且说不定……”
    两人正说话间,却听见一阵哭声从殿内传出,他们急忙奔回殿中,却见不少本已退回角落里的大臣们又纷纷回到两个皇帝人选的跟前,跪满一地,其中很多人正在哭泣。
    不过,还是有不少大臣仍是手足无措的站在一边,不知道自己该向谁表达忠心才好。当然了,有少数聪明且机灵的大臣同时向两边表达着自己的忠诚,他们先在桂王面前跪下,接着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