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336部分

中华异史-第336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一片葱绿的草原上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炮弹爆炸所产生的弹坑,到处都布满了交战双方士兵的尸体,那折断的枪支甩得到处都是,草丛中洒落的黄铜弹壳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被鲜血染红的草原上,有几匹失去了主人的战马正来回奔跑,从它们嘴里发出的悲哀的嘶鸣印证着战争的残酷。
    一队队的士兵、辎重兵和民兵正在草原上展开行动,他们首先将镇虏军遗漏在草原上的伤员收集起来,用担架或者两轮推车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去救治,接着便开始安葬镇虏军战死的将士。
    墓地一共有两处,一处安葬镇虏军阵亡将士,而另一处则是乱葬岗,那些“雅利安圣教”的战死者将被埋葬在这里,以免发生瘟疫。
    没有棺木容身,没有马革裹尸,只有那薄薄的军毯,权且充当着棺木的角色。中原工场制造的军毯紧紧的裹在这些同样来自中原的战死者的躯体上,随后被一同埋入那半丈多深的地下,与其一同下葬的还有他们的私人物品和信件。
    墓碑也是简单的,从附近丘陵地区砍伐的木头被劈成了长五尺、宽四寸的小木条,随军的文职人员根据那些从尸体上收集到的铜制身份识别牌,将战死者的名字、籍贯和他们阵亡的大致日期写上。
    至于那些“雅利安圣教”的战死者,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民兵们随便挖了几十个巨大的坑,将那些收集来的尸体胡乱的倾倒入坑中,待最底下一层铺满后,便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随后再在上面进行着同样的步骤,直到将大坑填满。这里没有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墓志铭,只有一个个低矮的土堆,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忘记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也许对于那些出门踏青的人来说,这里只是紧挨着镇虏军阵亡将士陵园的几个小山包而已。
    为战友送别的枪声终于停息,太阳也渐渐落向地平线。
    西边的夕阳格外的红,血一样的红。
第三十四节 长路
    连续几天的秋雨终于过去,虽然天还是阴着的,可是起码没有了那让人烦恼的细雨,而且蓑衣与斗笠也扔到了一边。
    秋雨虽然结束,可是其留下的泥泞却依然困扰着所有的人。
    原来的原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泥泞国度,到处都是被车轮翻带起来的泥巴,而且越往前走,就越是难以通行,无论是人还是车辆,都被困在了这个让人烦恼的地方。
    一支由北向南行军的部队正在泥泞里挣扎,那长长的队伍缓慢而艰难的向前移动着,远远望去,就象是一条快要被冻僵的细长的怪兽。
    一辆野战炮陷入了泥泞之中,车轮的一半几乎已经完全被泥浆淹没,虽然前面的马和炮身旁边的众多士兵一起用力,又是拖,又是拽,但那野战炮就是不肯挪动一下,而且由于用力过猛,那两匹拉车的蒙古马也被泥泞困住了,马蹄再也无法动弹,而那些推炮的士兵则摔进了泥泞之中,使得本已不成样子的军服更加的污秽不堪,整个人就象是泥塑一般。
    与这些处于尴尬状态之中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队伍的东边不远处,另外的一条同样泥泞的道路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几辆怪模怪样的大型车辆正一边喷吐着浓烟,一边拖拉着一组挂车,每组挂车都由两辆车组成,前边的是一辆平板挂车,而后边那辆却是一辆箱式挂车,前面的平板挂车装载的是重型攻城大炮,而后面的那辆箱式挂车则装载着大量弹药与辎重。
    这种奇怪的车辆是一年前刚刚研制成功的蒸汽机履带式拖车,专门负责拖拉重型攻城大炮和弹药。对于这种车来说,目前那些马车所遭遇到的困境是不可能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因为他们有无限的道路————履带,还有那强大的动力————蒸汽机。
    与它的前辈“蒸汽机轮式拖车”相比,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功率更为强劲,而且对道路的适应性也更强,任何道路,只要人能过去,那么它就能过去,甚至有些连人也无法过去的路它也能过去,眼前的这种泥泞道路就是一个典型。
    打头的一辆拖车中,负责操纵的是一名很年轻的军官,那军服肩膀上的少校军衔也非常的新。他坐在座位上,灵活的操纵着杆式操纵舵,而且还不时的回过头去,吩咐身后那名司炉加大锅炉的压力。
    虽然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已经渐渐冷了,可是对于这辆车上的人来说,却仍旧十分的炎热,那热得发烫的锅炉散发出大量热量,使得驾驶台上很热,虽然驾驶台没有挡板,也没有门和窗户,仅仅只有一个搭在头顶上的遮雨篷,可是不断增加的温度仍然让司机和司炉热得浑身是汗,军服后背上的一大块地方也已经湿透了。
    正当这辆拖车的司机和司炉用心的将挂车从泥泞中向前野蛮的拖动的时候,一名气喘嘘嘘的士兵艰难的从西侧道路移动到了他们的附近。
    那士兵用刺刀将沾在鞋子上的泥剔去,随后向着那辆拖车高声喊道:“刘司令有令,全体休息!”
    司机猛的拉住离合器的拉杆,蒸汽机带动的转动轴开始空转起来,司炉抹了把头上的汗,随即一屁股坐到了锅炉边,靠着身后的栏杆,气喘嘘嘘的对那司机说道:“我说,长官,你的车瘾也算是过完了吧?该让俺歇会儿了!”
    那司机从座位上站起身,说道:“反正不停也得停,军令如山,你该感谢刘赫将军才对。”
    不等他说完,那名跑过来传令的士兵就利索的爬上那辆已经停下的拖车,嬉皮笑脸的对那少校军官说道:“我说,林长官,这车看似好开,其实不然,象我也是学了好几天才大概学会,你想在几个小时内就学会,恐怕有些强人所难了,还是让我来开吧。”
    那少校军官一把揪住那士兵的衣领,问道:“老实说,是不是你小子假传军令?”
    那士兵赶紧摇头,并说道:“不是,不是!真是刘赫司令的命令,整个集团军都停下休息,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部队已经一整天没有休息了,与其这么折腾下去,不如赶紧休息,明天赶早。”
    见那少校跳下拖车,那士兵忽然冲他喊道:“对了,差点忘记了,刘司令还让我给你传话,让你马上到他那里去,他有话跟你说。”
    那少校军官也不回头,只是一边在泥泞中跋涉,一边咕哝道:“什么鬼地方?简直比沼泽地还难走!呸!”
    那少校在泥泞中跋涉了十几分钟,这才来到了第三集团军的指挥部,向最高长官镇虏军中将司令刘赫报到。
    刘赫正站在桌子边,与几名副官详细的商议进军方案与路线,他见少校军官进来,便吩咐副官们出去安排扎营的事情,而只将少校军官留在了指挥部里。
    刘赫望着那军官,忽然问道:“拖车开得怎么样?”
    那军官一愣,随即答道:“不怎么样。”
    刘赫见那少校军官好象不怎么高兴,便不再与他讨论关于拖车的事情,而是换了个话题。
    刘赫走到那少校军官面前,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有怨气,你也许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到这里,而应该在后方的指挥部里指点江山,那样一来,就用不着吃这个苦头,对不对?”
    那少校军官翻了翻眼珠子,说道:“我可不是那种怕吃苦的人,要不然,父亲将我赶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不会二话不说就跑来了。这几天我心里烦,是因为另有其它事情。”
    “什么事情?”刘赫问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少校军官口气有些强硬。
    刘赫心中叹了口气,随后说道:“象你这样浮躁,如何能够单独领军出征?要知道,一个真正的将军不仅要善于把握时机,而且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这一点上,军校里是学不到的,唯有通过不断的征战才能体会到,我也是用了大半辈子才领会这个道理,在这上头,我佩服你父亲。”
    少校撇了撇嘴,嘟囔道:“也就你们这样的老人才会佩服他,说句实话,其实父亲为人心肠太软,该用霹雳手段的时候有些缩手缩脚,就好比那旧东林一伙,早就应该把他们全部杀光,最起码也要将他们全部扔到监狱里去。”
    刘赫看了看少校那张有些发青的脸,沉默了一会儿,才又说道:“其实你父亲早年的霹雳手段也是很厉害的,你是没有见过,可我却是见过的。也许现在年纪大了,行事也谨慎些了,所以显得有些瞻前顾后。不过,对于旧东林的那些遗老遗少,元帅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自从陈永华的新东林崛起,并与孔季康的旧东林分道扬镳之后,东林就不再是清流的顶梁柱了。再说了,你父亲之所以这样放纵旧东林,完全是他一向的行事性格,他常常说,防口甚于防川,与其让人背地里放冷箭,不如让他们光明正大的在报纸上骂,那样一来,起码能让那些明白事理的人知道谁才是对的,而且还能让他明白自己的治政得失,何乐而不为?如是因为东林的那些老顽固的冥顽不灵而将朝野的悠悠众口堵上的话,那么过不了多少年,就又是一场乱子,你父亲想的深远啊!”
    少校不以为然的说道:“不将旧东林搞垮,朝廷的行事就会磕磕绊绊,瞻前顾后,既不利索,也无效率。父亲简直是不可理喻!一个东林、一个辩议堂还嫌不够烦,居然还想在每个省都开个省咨议院,这不是往自己头上套枷锁吗?”
    刘赫走到桌子边,从桌子上拿起一张信纸,递给少校军官,并说道:“我就知道你还在生气,虽然你是被你父亲派到这里来的,可是也不能因为这而跟你父亲顶撞啊!要知道,你父亲最讨厌的就是军人干政,前年山东驻军因为一件案子跟地方法院闹,后又围了省府,结果你父亲大发雷霆,一口气打飞了三个少将、一个中将的官帽子,怎么?你还不吸取教训?居然想着联络军校的士官生,联名上书,公开反对开省咨议院,反对元帅的新政,你是糊涂了还是怎么了?你父亲只把你发配到这里,已经是够宽容的了,若非是你母亲的面子,恐怕你也跟那些闹事儿的人一同发配到新大陆跟倭寇打仗去了。这是信纸,你马上给你父亲写封信,道歉!”
    少校不服气,翻了翻眼珠子,说道:“不写!”
    刘赫厉声说道:“你是元帅的长子,元帅对你是很器重的,你不能这样跟他顶撞!”
    “器重我?”少校又翻了翻眼珠子,说道:“他最器重的是林之文,可不是我林之武。”
    刘赫低声道:“之文为人稳重,自然比你更让人放心些。不过,话又说回来,元帅将你派到我这里来,其实是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你好好想想,如今能够立功的地方还有几个?我这里虽然苦些累些,但却是最西边的前线,军人若想立功,这里是最好的地方。希望你能体谅你父亲的苦衷,他是不希望你跟那些阴险小人混在一起。”
    “阴险小人?”少校军官气哼哼的说道,“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只不过看不起那些文人书生的误国言论,才上书的,我只不过是跟他们……”
    “我不是说你的那些死党!”见少校军官好象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刘赫连忙纠正道,“我说的另有其人。”他顿了一顿,又接着说道:“没想到罗横这么厉害,居然能够将军队里的那个反对新军制的逆党一网打尽,也许青衫社也参与了,否则的话,罗横不可能查得这么仔细,嘿嘿,不愧是军法司的头头儿。”
    少校军官显然被刘赫的这句颇似自言自语的话吸引住了,他忙追问道:“这个青衫社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我总觉得其神神秘秘的。”
    刘赫轻轻咳嗽一声,随即说道:“这些事情也许以后你就有机会知道,不过现在最好别乱打听。对了,我再提醒你一句,以后千万不可再对朝政和新军制胡言乱语了,更不要被小人利用,否则的话,就连你娘也保不住你。”
    少校恨恨说道:“军人才是国家栋梁,那些只会唯唯诺诺的书生只不过是些走狗罢了,若是让他们掌握了朝政,军队的好日子就没有了!开疆扩土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刘赫拍了拍少校军官的肩膀,说道:“之武啊,你的脾气太暴躁,要学会收敛啊,在这一点上,你不如你的四弟。还有一事,以后不要再说新政的怪话了,军队的整编是一定要进行的,新的军制也是一定要实施的,要不然的话,兵部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在各部中选拔参谋,也不会急着建立总参谋部,其实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意思,只不过是借着你秦叔叔的嘴说出来罢了。那些人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他们还想靠枪杆子坐镇一方,就比如那姜禳,虽然他早年降了你父亲,可是终究还是想紧抓军权,若不是此次查出了军中那些乱党,恐怕军队又会乱。嘿嘿,也算姜禳识相,自己上了道请辞书,回家当富翁去了,倒也免了我们很多口舌,聪明人啊!相比之下,那些乱党就不好意思了,该关的关,该杀的杀,你父亲的霹雳手段在这上面可显的很是厉害呢。”
    见那少校军官似乎还想争辩,刘赫急忙说道:“好了,今天的闲话就说到这里,这信写不写由你,不过你要想好了,最好再看看你娘前几天托人给你捎来的信,你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家里写信了,希望你好自为之。另外,郑森那里最好也写封信,虽然他不是你的亲舅舅,不过,也算是你的长辈,你应该问一下他的病情的。”
    刘赫将手中的空白信纸塞进少校军官手中,随后说道:“你要是现在不想写的话,那么就到赵副官那里去,协助他安排扎营事宜,今天早些休息,明天必须加快行军速度,无论如何也要在三天后赶到战场,救援犹太部队。”
    少校低下头,看着那张已经有些发皱的信纸,忽然问道:“这些犹太人想立国,我军这么救援他们,是否有些愚蠢?”
    刘赫转过身子,望着帐篷外的一片泥泞,幽幽道:“十年前,我与你父亲一同在清华堡作战,解救出了大批犹太劳工,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镇虏军,当时你父亲就向他们的长老会许诺,一定帮助他们立国。当时你父亲就在地图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