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69部分

中华异史-第69部分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华的好奇心上来了,问道:“什么东西?竟然要这么长的时间?你说说看。”
    金玉姬一字一句的说道:“好,那我就说出来。我知道你不是一般的人,他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以你目前的所做所为,还有你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你将来一定会掌握大权。我要你在适当的时候,替我除掉朝鲜李朝国王,无论他是谁,只要他是李倧的后代或者亲属,而且最好是把朝鲜李氏统治推翻,另立新君。”
    林清华听完了这话,虽说不上震惊,但也是很有些意外,于是问道:“我不明白,你不是朝鲜人吗?为什么那么恨朝鲜国王呢?”
    金玉姬反问道:“请问你们大明朝难道就没有痛恨朝廷的人吗?那李自成是谁?那张献忠又是谁?”
    林清华瞪大了眼睛,问道:“难道你也是农民军领袖?”
    金玉姬道:“侯爷猜错了。我不仅不是农民,而且我还是贵族,或者说,曾经是朝鲜贵族。”说完她深深的叹了口气,两眼呆呆的望着远方,缓缓说道:“哎……,那是去年的事了!其实我的真名并不叫金玉姬,我的真名叫全玉姬,我父亲是朝鲜的一名将军,名叫全奉武。
    我父亲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他是朝鲜昭显世子李澄的亲将,后来清军进攻朝鲜,朝鲜军队连吃败仗,父亲向国王请战,但那昏王已经被吓破了胆,他不仅没同意,还将父亲责打了一顿,最后还命令父亲随昭显世子李澄一起到清军大营做人质。父亲这一走,就是将近十年,去年他才和昭显世子一起被清军放回。
    本以为从此一家人可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但没想到突变又起,那昭显世子李澄回来不过两个月,就不明不白的死在府中,后来我父亲悄悄对说,他仔细查看过李澄的尸体,并偷偷拿了块桌子上的饵饼,发现是有人在他吃的饵饼里下了毒。那李澄本来是多尔衮送回朝鲜继承王位的,他这一死,多尔衮非常的震怒,他下令查明真相,如果在一个月内不查出真相,那么他就提兵再次入朝。朝鲜国王惊恐万分,他不知从哪里知道了父亲已觉察出真相,于是命人带兵连夜杀进我家,将我们一家人全部杀害,只有我因为外出,并不在家里,所以才逃了出来,后来我在父亲的老部下的帮助下带着侍女渡海来到大明,在南边的杭州登岸。本来我打算上北京去找多尔衮,把真相说出来的,但等走到扬州城的时候,听说他被你打败了,而朝鲜国王也向他禀报说,昭显世子李澄是病死的,所以多尔衮也就不想深究,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我在你们大明朝举目无亲,若不是那些父亲的老部下忠心耿耿,恐怕我早就死了。后来我将随身带着的金银珠宝全部卖了,得了几万两银子,于是就在这扬州城里开起了茶馆。
    但我从来也没有忘记仇恨!我寻找一切机会,接近那些大明朝的官员,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为了让他们开心,我甚至不惜开起了青楼!但,后来我失望了,我彻底的失望了!因为那些官员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除了吃喝嫖赌之外,就只会互相倾轧!甚至在青楼里也一样!
    有时候我真是很困惑,不知道你们大明朝凭什么打败的清军,直到我看了你的《号角》,我才忽然明白,原来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志士,大明朝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想跟这些写书的人见上一见,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真正的帮助!现在,我终于办到了!”说完这些话后,她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林清华很想安慰她,但他还是忍住了,他说道:“金玉姬,不,全玉姬小姐,听了你的这些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也请你体谅一下我,现在我是自身难保,而且那朝鲜似乎应该是大明的属国,你的这个事情很难办啊!”
    全玉姬道:“我不是说了吗,我有耐心等,哪怕是二十年、三十年,我都会等下去的。你们中国古代不是有个叫伍子胥的人吗?他为了报仇,等了多少年?难道我就不能等吗?我坚信,总有一天,你会把整个中国攥在手心里的!”看到林清华那奇怪的脸色,她又加了一句:“请你放心,我不是蠢人,我不会把这些话随便说出来的,我会保守秘密的!”
    林清华无语,遇上这样性格的人又有什么办法?自己都还没有把握掌握全部权利,她居然就能这么肯定,真是无话可说。
    看到林清华不说话,全玉姬站起来,面对着林清华,说道:“为了报仇,我什么事情都愿意干,只要你开口。”说完便伸手将衣服上的系绳解开。今天她穿的是一件连着上衣的裙子,样式是高丽样式,但显然经过了她的改进,因为她只解开了三根系绳,整个衣服就从缎子面一样光滑的侗体上滑了下来,傲人的玉峰,丰满的臀部,纤细的腰肢,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林清华的面前。
    林清华想闭上眼睛,但怎么也闭不上,他只好将头强行低下,看着全玉姬的那一双天足。
    全玉姬的侗体在寒冷的空气中颤抖着,她用发颤的声音说道:“你别误会,我不是人尽可夫的荡女,我现在仍是处子之身,只要你开口,我就会给你!”
    听到她那诱人的声音,林清华真想把耳朵捂上,但不等他捂上耳朵,全玉姬一下子就扑到了他的身上,身子不停的抖着,而且呼吸也变的急促了。
    林清华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脸,收回心猿意马,立即抱着全玉姬站起来,然后将身上披着的一件棉袍给全玉姬披上,说道:“这里很冷,你赶快穿上衣服吧!我答应你了,不过我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办到!”
    全玉姬满面通红的穿上衣服,低着头,说道:“多谢侯爷,我相信侯爷一定能够办到的!虽然今天侯爷不想要我的身子,但我的整个人已经是侯爷的了!我决不会让其他的男人碰我!”
    林清华送全玉姬来到门外,一直走到轿子边,林清华忽然想起一事,问道:“你的汉话怎么说得这么好?谁教你的?”
    全玉姬道:“我母亲很喜欢汉诗,所以她专门从大明朝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是直隶人,还考过进士呢!我从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汉话了,所以说的很好。但可惜的是,到了大明我才知道,原来汉话分好多不同的方言,在这扬州城里,说北方汉话的只有从北方南下的官员,而他们的官职又普遍不高,所以……”
    林清华道:“所以你就一直想找一个大官,对吗?现在你终于如愿以偿了!你挺厉害的呀,五岁就开始学汉话,那你今年多大了?”
    全玉姬嫣然一笑,说道:“保密!”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十四节
    雾气蒙蒙的长江北岸。
    黄得功站在运河边的一座土垒上,向长江南岸望去。虽然江上大雾迷漫,什么也看不见,但他能够感觉到江上来往的朝廷水师舰船。他心里有点奇怪,这么大的雾,他麾下的水师都不敢出动,为什么朝廷的水师却敢出动?而且他们的炮打得那么的准,已经毁掉他沿着运河修建的六个土垒了。
    为了阻挡朝廷水师进入运河摧毁他躲在运河中的水师舰船,黄得功不得不命令部下用三根粗铁链将运河在长江上的出口堵起来,并沿运河和长江修建了三十五个土垒,并在每个土垒上各置了一门大炮。前些日子,在长江上航行的只是朝廷派来的吴志葵的水师,他们的舰船小,船上炮也少,黄得功的水师与他们对抗时并不吃亏,而且还击沉了一艘对方的舰船。但从昨天晚上开始,黄得功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因为他派到长江北岸附近巡逻的舰船遇上了一支从东面开来的舰队,由于天黑,并未能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当搞不清对方虚实的水师将领准备撤回运河之中的时候,他们却被对方舰队撵上,并被痛揍了一顿,损失舰船十余艘,士兵则伤亡三百多人。
    当满脸是血的水师将领狼狈不堪的跑回大营向黄得功报告时,黄得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什么时候拥有了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水师了呢?在黄得功的印象里,朝廷似乎从来就不把水师放在眼里,只是建了一些小船,用来运输物资和打击水寇。黄得功决定第二天亲自到江边看看,看这来的是何方神圣。
    但似乎老天故意捉弄黄得功,当黄得功一大早起来后,才发现居然起了雾,而且雾还很大,十丈以外就完全看不见人影了。他顾不了这许多,马上率领亲兵来到运河口,站在一座土垒上,等雾散去。
    让黄得功更奇怪的是,今天居然一点风也没有,所以雾气也就久久不肯散去。从早上一直等到快中午时,江面上一片安静,只有那哗哗的江水拍岸的声音不时传入人的耳朵,其它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四周安静的有些异常。正当黄得功以为平安无事时,“嗵”的一炮响,打破了这种沉寂。
    就在黄得功一楞的工夫,“呼”的一声,一颗炮弹从离他头顶三尺的地方飞了过去,远远的落在了运河里,溅起半丈多高的水花。黄得功吓得一缩脖子,和几个亲兵就地卧倒,并顺着土垒后面的斜坡滚了下去。就在他们滚到一半的时候,“嗵嗵嗵……”的炮声像放鞭炮一样的响了起来,不过声音却比鞭炮大得多,而且破坏力也强的多。
    黄得功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多的炮一起响起,在他看来,这个火力密度,就算是林清华的镇虏军炮兵也未必比得上,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炮射出来的炮弹中至少有一半是开花弹,而这种炮弹目前似乎只有镇虏军中大量装备。
    炮弹不时的落在运河口的那几个土垒附近,土垒的四周和顶部不断的响起爆炸声和士兵的叫喊声、惨叫声。对方的炮火很准,而且似乎他们离岸很近,打出的炮弹有近三成准确的击中土垒。
    黄得功看到这个景象,立即下令开炮还击。士兵们手忙脚乱的装填火药与炮弹,然后从那雾气中隐约透出的炮口闪光大致的定位,接着便开炮还击。不过,黄得功炮兵的这些杂乱无章的射击很快就被对方那准确而密集的炮火压制住了,而且由于对方也能看到他们的炮口闪光,所以对方的炮火更准了,有几座土垒就因此而被对方的开花弹集中火药而发生大爆炸。对方为了避免因炮口闪光而暴露自己的位置,他们采取了齐射的方式,往往是一阵齐射之后,舰船立即向前行驶,或者调头,所以黄得功的炮兵并不能准确的瞄准他们,只能是盲目的射击。
    此刻黄得功终于醒悟过来,他立即下令停止射击。这一招果然见效,对方的射击准确度立刻下降了不少,但还是有不少的炮弹击中土垒。黄得功迷惑不解,不知为何对方的炮打得这么准确,而且似乎只有江边的土垒被打,而那些稍微靠后的土垒却很少中弹,他想不明白,于是只得派兵冒着炮火到江边打探。
    很快,谜底就被解开了。原来,对方派出了很多小艇,这些小艇悄悄的划到岸边,找到土垒的位置后,他们又划了回去,而他们走后不久,就又会有新的小艇划过来,继续探察。黄得功听到士兵们的报告,立即明白过来了,他猜测那些小艇查明土垒的位置后,就回到大船报告,而大船上的炮手则根据报告,不断的修正射击方向和射程,所以他们才能在这大雾中准确的击中土垒,但那些小艇不可能靠的太近,所以他们无法看清靠后的那些土垒,这也就是那些靠后的土垒很少被击中的原因。
    明白了这个道理,黄得功立刻派出弓箭手和鸟枪手,让他们守卫在江边,看到对方的小艇就射击,不使其靠近江边。此招一出,对方的射击马上凌乱抓瞎起来,不一会儿就停止了射击,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黄得功又重新回到了江边的一个土垒之上,侧耳倾听,但仍只能听到那哗哗的江水声,但他知道,对方并没有离开,他们肯定还在附近转悠,等待时机,然后再伺机狠狠的咬自己一口。他吩咐士兵加强巡逻,严防对方再耍诡计。现在他的心里只是在默默的祈祷,希望这恼人的大雾尽快散去,因为他设在土垒上的大炮全是五千斤、一万斤的重炮,远比那些舰船上的千斤小炮和拂朗机的射程远,只要大雾一散,对方就别想占到一丝便宜!
    也许是黄得功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也许是来自西伯力亚的冷空气到来,一阵强劲的北风吹来,将那立于土垒之上的军旗吹的猎猎而起,同时也将江面上聚集着的雾气吹散开。黄得功兴奋的喊道:“哈哈!天助我也!这下我看那些水师里的王八蛋还能耍什么花招?”
    但当大雾最后完全散开的时候,黄得功又楞住了,因为就在刚才还大雾迷漫的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黄得功张大着嘴,难以置信的看着江面,“我的老天啊!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的船啊?”他心里暗想着。
    只见这支舰队分成两支船队,一支由东向西逆流而行,而另一支则从西向东顺流而行,每支船队各有约百艘大船,而更多的小艇则蚁附在那些大船的周围,当两支船队汇合的时候,千帆竞,百舸争,场面蔚为壮观,这种难得一见的情景足以让黄得功目瞪口呆。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在这些大船之中,居然还混杂了三五十艘样式古怪的帆船,它们的船身光滑,船头尖削,每艘船上均有两根或者三根高高的桅杆,桅杆上挂着的也不再是硬帆了,而是两张或者三张白色的船帆,在一些船的船头还挂着一块三角形的帆。
    那两支船队各行驶了一段距离之后,便又调过船头,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而且越走离长江北岸就越近,丝毫没把黄得功的大炮放在眼里。
    “混蛋!让你看看老子的厉害!”黄得功心里想道,他转头下令:“命令所有大炮开火,一定给我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几十颗炮弹落到了那些舰船中间,大多数掉进了江里,只有几发炮弹击中了几艘舰船,但实心弹除了只在那船身上留下几个洞之外,并未给其造成多大的威胁。看到黄得功的大炮数量稀少,那些舰船的胆子更大了,它们不仅不退,反而又向江边靠拢了数十丈,并开炮射击。
    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