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首东顾 >

第65部分

回首东顾-第65部分

小说: 回首东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依然是刘镇宇熟悉的大道,现在西秦国的“国道”基本上是修完了,开始大修“州道”了,现在西秦国是富的流油,而且刘镇宇也让西秦管钱的官员明白了,如果把钱存藏在那里不如把钱花掉以钱生钱。所以一轮轮基础建设持久不衰的在进行着。
    在商洛大道上,是一座座集中的工场、矿场、农场和牧场。许多国民看到牡丹旗帜,不由地在路边弯腰敬礼。而许多退役的护旗军和守备军士兵,全部穿上铠甲(只是没有各军各师的标志),骑着马,配好武器,在路边迎接他们的大将军。他们有的伤残不齐,有的年老体弱,但是他们都依然在马上站的是如此笔直,如同还在军中接受大将军的检阅!
    当大将军的车队过来时,他们拔出马刀,举到自己的面前,这是一个西秦军士最高的军礼。刘镇宇下令将持牡丹将旗的护旗军军士将旗帜右斜四十五度,这是对军士最热烈的回礼。
    在马车过后,这些老兵跟在后面,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一直把大将军护送出县境。
    而各地的护旗军和守备军则排成整齐的队伍,如同老兵一样,迎送自己的大将军。许多平民也骑上马,配上武器,跟着队伍送出县境。
    一路上,就是如此的肃穆安静地过去,西秦人知道,他们的国王和大将军病了,不便打扰,大家就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来迎送自己的领袖。
    不同与西秦国的内敛和含蓄,罗马尼亚人是非常热情的。他们在边境边上组成巨大而欢腾的队伍,载歌载舞,欢迎他们的国王。
    在西秦国的帮助下,罗马尼亚人的生活是过的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富足了。这让他们怎么不感激带来这一切的国王陛下,而且他还是他们信奉的新教的最高领袖。
第二章 策定
           在望海堡一个多月后,刘镇宇的身体已经完全复原了。现在他又开始接见各地的官员和各属国的国王、大公。
    刘镇宇现在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了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他叫人根据他手里的1:3300万的地图扩大的,只有欧洲、中亚,东亚、西亚、和北非)。刘镇宇根据收集来的各国情报,开始衡量各势力的大小。
    现在自己可以完全放心东边了,只需在山东地区保持五万护旗军和数十万牧民就行了。现在那里已经成了西秦除顿河流域外第二大的牧马地区。由于气候苦寒,虽然马匹的产量不高,但是培养出来的马匹却要比顿河马更耐苦寒和恶劣的环境。
    在茂州,那里是西秦第三大牧区。在咸海南的茂南沙漠(****卡拉库姆沙漠)附近,西秦大量培养以阿拉伯马和阿哈尔…结金马混血的马种,它们既有顿河马的吃苦耐劳,适应恶劣环境,而且与顿河马不一样,它们和阿拉伯马一样非常适合在亚热带和沙漠干旱地区作战,这就是茂州马。
    现在茂州马数量大幅增加,已经可以****一支庞大军队的需求了。
    刘镇宇看着西秦周围的势力,东南边还是大食这个劲敌。
    在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吃了西秦国大亏的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在呼罗珊战役割地赔款打发走西秦军后,咬着牙调集了全部力量开始大肆镇压叙利亚等地的骚乱和暴动,在经过一系列血腥的杀戮后,反抗新朝的火焰终于熄灭了。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终于可以开始他们的新王朝了。
    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为了使自己的崇高职位带有宗教色彩,每逢节日,如即位典礼和每周聚礼日(星期五),都穿上他的叔曾祖先知穆罕默德所穿的斗篷(burdah)。他把一群教律学家当做顾问,他保护他们,举凡国家大事,都向他们请教。
    有高度组织性的宣传机构,从前对于破坏伍麦叶政府的威信起过重大的作用,此时被巧妙地用来永久巩固阿拔斯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统治者一开头就培养这样一种观念:政权当永远保持在阿拔斯人的手中,直到他们最后把它交给救世主伊萨为止。后来又大事宣传这样一种理论:哈里发政权如果被破坏,世界的秩序就要紊乱。
    其实刘镇宇明白,实际上这种宗教改变,与其说是真实的,不如说是表面的。阿拔斯哈里发虽然与伍麦叶人不同,假装虔诚,自称爱教,但是他汲汲于名利,并不亚于他所取代的大马士革的哈里发。两个哈里发王朝主要的区别是:伍麦叶帝国是阿拉伯的,而阿拔斯帝国是比较具有国际性的,因为这个帝国包括新穆斯林的各种民族成分,阿拉伯民族只是其他许多民族中的一个民族。
    好容易“赶走”外敌入侵,平定了内部的分乱,但是这位自称赛法哈(al…saffāh,屠夫)的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却发现西班牙、北非、阿曼、信德,甚至连阿拔斯王朝的发源地-呼罗珊都开始不承认自己这个新的哈里发了。
    而以前的盟友,阿里派(什叶派)开始还以为阿拔斯人是为他们的利益而作战的,但是不久之后,他们的幻想就破灭了、
    发现阿里派有离心趋势,焦头烂额的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再也不敢居住在亲阿里派的库法城里,而库法城的姊妹城巴士拉城,也是亲阿里派,而且被西秦军付之一炬,化为废墟了。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决定在在安巴尔(幼发拉底河左岸,伊拉克北部,现已成废墟)建筑哈希米叶城,作为新都城。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累受打击、身心憔悴的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终于死在了新都城里。继位的是他的弟弟,艾卜.哲耳法尔。
    这个自称曼苏尔(al…Mansūr,常胜者)的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功臣。
    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的叔父阿卜杜拉是萨卜战役的英雄,在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时担任驻叙利亚总督,一直指挥对叙利亚暴乱的镇压。而此时他被自己的侄子曼苏尔怀疑要争夺哈里发的职位。
    无可奈何的阿卜杜拉只好起兵与这位想把自己致于死地的侄子开战,他的军队从叙利亚出发,向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伊拉克)进军。在幼法拉底河碰上了波斯总督艾卜.穆斯林(由于呼罗珊战役的失败,让艾卜.穆斯林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一直过了几年才恢复过来。),这位原呼罗珊总督被艾卜勒.阿拔斯哈里发改任为波斯总督,一直在呼罗珊西部抵抗北宜国的进攻。这次特意被从前线抽调回来抗拒阿卜杜拉。
    同西秦军多次交手,战术和指挥艺术大为长进的艾卜.穆斯林毕竟技高一筹,把阿卜杜拉打的连连败退。最后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十一月,双方决战于奈绥宾(现代土耳其的纳西宾),阿卜杜拉大败被俘。
    被押到哈希米叶城的阿卜杜拉很快被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秘密地处死了。而紧接着,艾卜.穆斯林的名字却上了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的黑名单。
    在艾卜.穆斯林回波斯的任所后,准备对萨里国和北宜国的反击时,接到了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的紧急召见。
    艾卜.穆斯林以为又出什么事情,连忙赶回了哈希米叶城。在宫廷里觐见艾卜.哲耳法尔哈里发后,艾卜.穆斯林发现哈里发紧急召见自己的原因是要改任自己为埃及总督。理由非常充足,埃及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颗明珠,而那里现在正被暴乱和对新王朝的不满所充斥着,急需一位有才能的大将去那里镇守。
    艾卜.穆斯林拒绝了这个新任命,他正在波斯励志图新,大力整顿军队,准备一举打败西秦的打手前锋-萨里国和北宜国的军队,收复被割让出去的波斯土地和被占领的东呼罗珊土地。这已经是他这一生的理想了,在没有实现前,艾卜.穆斯林是不会去其它任何地方的。
    艾卜.穆斯林的拒绝让曼苏尔哈里发产生了许多其它的想法。曼苏尔哈里发可不知道艾卜.穆斯林心里的真实想法,他一直认为艾卜.穆斯林的在波斯和呼罗珊根深蒂固。虽然艾卜.穆斯林被西秦军打的大败,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声望。但是这几年,艾卜.穆斯林一直在波斯苦心经营,多次击退萨里和北宜国的入侵,还对其进行了几次反击,这让他的人气和威望又慢慢地起来了。毕竟在强大的外敌面前,艾卜.穆斯林丝毫没有退缩,一直在领导波斯人民进行不懈地努力和抗争。这一切波斯人民都看在眼里。对于这位坚韧的将领,波斯人心里充满了敬重和拥戴。
    但是这些敬重和拥戴在曼苏尔哈里发看来是如此的可怕。波斯离王朝的腹地-美索不达美亚地区太近了,曼苏尔哈里发觉得这里既然可以成为阿拔斯王朝的发源地,也可以成为别的王朝的起源地。相对自治的波斯和呼罗珊对曼苏尔哈里发是心腹之患,而在这里拥有极高威望的艾卜.穆斯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曼苏尔哈里发的眼中钉了。
    在几次要求艾卜.穆斯林改任埃及总督的任命被拒绝后,曼苏尔哈里发终于忍不住了。一次进宫觐见哈里发的路上,艾卜.穆斯林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袭击,被击中头部而死。
    紧接着,曼苏尔哈里发又残酷地镇压了哈桑的两个重孙易卜拉欣和他弟弟穆罕默德(外号“纯洁的灵魂”,al…Nafsal…Zakīyah)所领导的什叶派不满分子的暴动。穆罕默德被处死后,尸体悬挂在麦地那城;易卜拉欣在难驾驭的库法城附近被斩首后,首级被送去交给哈里发。现在在不妥协的阿里派(什叶派)看来,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都是篡夺者,真正的哈里发,伊马木,只有阿里和法帖梅的子孙。于是阿里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对于伊斯兰教国家的破坏影响,他们坚决主张,他们的伊马木具有得自先知穆罕默德的某种程度的世代相传的智慧和一种特殊的天启。
    在呼罗珊,以艾卜.穆斯林的复仇者的身分出现的袄教徒孙巴德的叛乱横扫了波斯和西呼罗珊,但在曼苏尔哈里发派来的大军和残酷的手段下,也失败了。
    现在,这位曼苏尔哈里发已经认为内患已除,开始扩疆开土了。
    在东边由于他还需要消化波斯和西呼罗珊的各种势力,所以就没有对北宜国发动进攻,只是派军队一边整理那里的势力,一边对波斯边上近在眼前的萨里国发起几次小规模地试探性进攻。但是在王忠嗣的主持下,西秦军和萨里军联合出击,把数量不多的大食军队打的抱头鼠窜。
    于是不甘心的曼苏尔哈里发在西边同拜占庭又开始漫长的边境争夺战。在小亚细亚,大食的军队又开始对这里发起进攻。但是很快大食人发现他们碰到的情况跟以前的大不一样。
    在这几年里,拜占庭由于西秦国的贸易迅速发展受益不浅。首先君士坦丁堡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大的中转港了,这里每天有几百艘船在此进进出出,由此带来的利润和关税是惊人的。
    再加上这几年西秦军的骑兵步军令世界震惊,但是他们的海军和船队却令人不敢恭维,而其它所有国家的船队到了君士坦丁堡就不再被允许进入了,于是进出西秦的货物基本上就是盟友拜占庭的船队在承运了。现在除了黑海的船只大部分是拜占庭的外(剩下的一部分就是西秦国的了),在地中海航行的船只有一半是挂着拜占庭的旗帜。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收益。
    现在拜占庭不敢说富甲天下,至少也是富甲一方了。有钱就好办事。于是一直压在小亚细亚农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减少了许多,这让一直疲于应付的小亚细亚农民对君士坦丁堡的统治者的好感剧增,凝聚力也急剧增大。他们纷纷在当地的贵族领导下组织起来,组建军队,修建碉堡,很快就让大食人在这里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沼泽里。
    而回国的易常胜自告奋勇地要求去东方边境镇守,主持防御大食异教徒的进攻。
    易常胜(为了方便,我就一直用他的中文名字了)率领三万以骑兵为主的正规军进驻小亚细亚。自从西秦军的马匹数量急剧增多后,一些军队挑剩下的马匹被商团出口后,成了其它各国争相采购的军马。在北宜、南循、匈牙利、拜占庭都把这种西秦出产的顿河马当成了宝贝,配备给了精锐部队。
    易常胜到了小亚细亚前线后,就开始组织边境地区的居民以城堡为中心,大力发展地方守备力量,他们在四处道路高处设置烽火台,一旦发现大食人来袭,立即发出警报,居民马上躲进城堡,依靠修建在地势险要的城堡顽强抵抗。由于准备的物资充足,防御严密,大食人在城墙下往往是无计可施,焦头烂额。而易常胜则运用在西秦和刘镇宇那里学来的战术,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劫大食军粮草,袭击后卫辎重,伺机消灭分散的部队。大食将领被打的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很快战事进入了大食人不愿意见到的拉锯战和相持战。
    曼苏尔哈里发无法,只好又集中兵力开始进攻“不服王道”的埃及和北非各国。由于这些地方的势力是各自为政,结果被曼苏尔哈里发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曼苏尔哈里发终于把自己的军队开到了盖赖旺(今突尼斯中部的凯鲁万),再往西,就是在西班牙立国的伍麦叶人阿卜杜勒·赖哈曼的势力范围了。这个对阿拔斯王朝恨之入骨的前伍麦叶王朝的后裔,不余遗力地对阿拔斯军队发起反攻,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刘镇宇看着这些由西秦商人和专门的情报人员送回的情报,不由暗暗发笑。由于自己的参与和搅和,本该虎吞万里的曼苏尔哈里正在四处碰壁。毕竟这个世界只有这么大,容不下两个人虎吞万里了。
    王忠嗣早已回到建昌主持西秦全国的军事工作了,正是有他的坐镇,刘镇宇才这么悠闲地在望海堡过神仙日子。
    现在在面对大食的茂州前线是安固都和李嗣业。腾出手来的西秦军集中了十万大军在茂州南部和萨里国前线,一边整编,一边磨刀霍霍。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在波斯,闻到浓郁的杀戮味道的波斯人民要不就开始四处迁移,希望能离西秦军那帮“屠夫”远远的;要不就是老老实实地待在故里,生死由命了。
    对大食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这是西秦和刘镇宇不变的策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