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138部分

龙争大唐-第138部分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氐溃骸氨菹孪⑴谑淌”克纠幢ǎ好舭补碌钪艘蚺哦恿毂⑸诮牵蟠蛄似鹄矗鞴朔追拙砣耄煺揭怀。克救爸刮扌В坏貌唤腥说纫徊⒛孟拢蚨放辜ち遥钊司苌瞬磺幔耸陆砸虮克景焓虏涣λ拢皇律娓鞴静桓疑米宰鲋鳎氡菹旅鞫稀!
    “哼。”李世民一听又是各宫之人闹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拍了下桌子道:“传旨:所有参与斗殴之人一律庭杖三十,赶到掖庭宫充苦役,严令各宫约束下人,再有犯者,朕定严惩不贷!”
    一听李世民这道口谕,胡有德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一起子宫女、太监的死活事小,后宫各位娘娘的面子事大,这道圣旨要是真的执行了,各宫的面子全都被削得个一干二净,始作蛹者的胡松哪能逃得过诸位娘娘的怒火,便是胡有德自己只怕也得跟着吃挂落,可问题是李世民金口已开,又正在气头上,胡有德哪敢说个“不”字,眼瞅着事情将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胡有德也只能拼了,心底里暗自咬了咬牙,跪在地上爬了几步,磕着头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奴婢以为此事虽小,其背后之因却大,即便是处置了这群放肆之人,也非治本之道,再者,虽说诸人皆有错,无论如何处置都不为过,然,根子不解决,后事尚多,奴婢身为内侍监,实有难为之处,望陛下明鉴。”
    胡有德话虽说得隐晦,可内里的意思却瞒不过李世民,左右不过是在说后宫如今无主,各宫之间明争暗斗不止,谁也不服谁,眼下四妃之中阴妃已倒,纪王李慎之母韦贵妃;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之母杨淑妃;越王李贞之母燕德妃三驾马车谁也不听谁的,再加上其他嫔妃们在其中兴风作浪,后宫里哪能有平静的可能性,以这些嫔妃们的身份又岂是内侍监一帮子没卵蛋的太监能制约得了的。
    后宫之事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个禁忌的话题,具体到李世民头上却有更有些子不同寻常——李世民后宫中人不少,虽没有三千佳丽那么夸张,可两千之数还是有的,其中有品级的嫔妃也有百余位,有子息的算起来也能有二十之数,可李世民所有的爱却基本上都给了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眼中,其余诸嫔妃加在一块儿也抵不上长孙皇后的一根手指。长孙皇后活着之时,这后宫自是由长孙皇后说了算,谁也不敢跟长孙皇后较劲,可长孙皇后死了之后,问题就来了——后宫诸人谁也不服谁,谁也管不了谁,先前太子尚在之时倒也能和平共处——皇后与太子素来是一体的,历朝历代从无换了皇后不换太子的,问题是朝中有长孙无忌这等重臣在,加之李世民对太子也素来疼爱,自是无人敢提出立后的事情,即便是有着“一代直臣”之称的魏征也只敢劝谏李世民不要因思念长孙皇后而大肆建寺院、宫殿等琐事,并不敢提出立后的事情,现如今太子已经倒了台,立后的大障碍已经清除,后宫有儿子的妃子们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地位还是自家儿子的前景,势必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原先尚能维持后宫稳定的内侍监立时就吃不住劲了,乱自然是无可避免之事。
    “怎么,尔怕了么?”长孙皇后之死乃是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痛,此时被胡有德戳到了痛处,眼中立时闪过一道寒光,瞥了眼磕头不已的胡有德,冷冷地说道。”陛下明鉴,奴婢乃是卑贱之人,死不足惜,可后宫安宁乃是关系到朝局平稳之根本,奴婢无才无德,实不敢再掌总宫中诸事,此情此心,往陛下明察。”已被逼到了墙角上的胡有德也豁了出去,磕着头高声道。
    “放肆!尔这是威胁朕吗?”李世民铁青着脸,猛地一拍几子,用力之猛,顿时震得几子上的碗碟跳了起来,菜汁四溅,搅得满几子一片狼藉,便是衣袖上也污了好几处。胡有德见李世民暴怒,哪敢再多言,只顾着拼命地磕头,用力之猛,磕得咚咚作响,不过几下子,额头上便见了血,也不敢去擦,只是一味地磕着头。
    “哼!”李世民冷哼了一声,霍然而起,在大殿上来回踱着步,铁青的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到了末了,长叹了口气,愣愣地望着昭陵(长孙皇后的陵墓)的方向,许久不出一言,良久之后,回转了身来,看着兀自磕头不止的胡有德道:“罢了,起来罢,朕不怪尔,朕给你一道旨意,从即日起,后宫中再有敢闹事者一律由内侍省按律重处,下去罢!”话音一落,也不管胡有德答不答应,自顾自地走出了甘露殿,径直往长孙皇后过逝的立政殿走去。
    李世民这话一出,相当于给了胡有德掌总后宫的绝对权限,这等权限可了不得,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内里的风险大得惊人——先别说胡有德有没有那等压服各宫娘娘的本事,就算有,他也不能不考虑宫外头那些个手握大权的亲王们的反应,真要是下狠手得罪了人,只怕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饶是胡有德也算是心机深沉之辈,一听之下顿时冒出了一身的大汗,还待说些推辞之言,却见李世民早已走远,一时间傻在了当场……   
第一百八十二章后宫风波起(下)
    元德殿,太极宫内庭宫殿群中甘露殿、承德殿、立政殿之外的第四大殿,咋一看与其它诸殿并无甚不同之处,同样是美奂美仑,可到了近处,却能发现此殿在布置上的别具匠心,无论是殿前盛开的鲜花,还是宫中各角落里布置着的翠绿盆景,抑或是随风轻漾的淡黄清纱,无不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一种轻柔淡雅的飘逸,流连其中,顿时令人有种清新脱俗的雅致,再配合上穿梭往来于鲜花丛中的盛装宫女,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妙,宛若天上人间般的仙境,不说住在此地,哪怕是走近一些,都算得上是种视觉上的享受。
    宽敞透亮的大殿中靠窗的一角摆放着数盆高大的绿色盆景,一团翠绿中拥簇着一张小巧玲珑的梳妆台,一名女子正闲散地坐在台前的圆椅上,身穿露胸浅白圆领轻衫,下着一袭淡黄长裙,湿漉漉的披肩长发垂得将近地面,身后两名身着白裙的宫女正忙着用梳子打理那如瀑布一般的长发,好一幅美女梳妆图,只可惜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打破了这等淡雅的宁静。
    “娘娘,不好啦,小顺子出大事了!娘娘……”一名宫女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大殿,气喘吁吁地高声禀报道。
    “嗯。”宫装丽人头也没回地冷哼了一声,顿时吓得那名惊慌失措的宫女停住了嘴,腿脚一软,一头跪倒在地,头伏得极低,别说开口了,连头都不敢抬一下。那两名正忙着梳头的宫女也不敢停下手中的活计,依旧自顾自地忙碌个不停,好一通子忙乱之后,总算是将湿漉漉的长发理出了个头绪来,刚准备将长发盘起,却见端坐着的女子抬起了一支玉手,轻轻地摆了一下,那两名宫女忙垂手退到了一旁。
    “说。”端坐的女子侧转过了身来,露出了一张清雅的脸盘,雪白的肌肤,瓜子型的脸蛋,柳叶眉,丹凤眼,再配上一张樱桃小口,端得是清新脱俗,若不是眼角上那些岁月留下的皱纹,任是谁也看不出这女子竟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她正是吴王、蜀王的母亲杨淑妃!
    杨淑妃御下素严,对犯了错的宫女、太监素来不宽贷,满宫之人无不畏惧,那名跪倒在地的宫女自知先前举止失措,怕是难逃处罚,此时见杨淑妃发话,哪还敢怠慢,忙抬起了头来,声音颤抖地道:“启禀娘娘,小顺子今日按规矩去内侍省冰炭司领冰块,不料敏安宫的翠红胡乱插队,还先行动手打人,小顺子气不过就跟她打了起来,然后,然后……”
    “哼,然后怎地?”杨淑妃见这小宫女吞吞吐吐地没将事情说清楚,不由地轻皱了一下眉头,沉着声追问了一句。
    “啊,是,是,是。”那名小宫女吓得一个哆嗦,紧赶着说道:“然后,就打了起来,各宫之人全都动了手,后来冰炭司胡主事来了,下令冰炭司的人动手将各宫的人都打伤了,还都关了起来,奴婢紧赶着回来报信,芍药还在那儿守着,就等娘娘发话了。”
    “下去,自己掌嘴三十。”杨淑妃轻皱了下眉头,挥手让那名宫女退下,默默地坐了一阵,这才一扬眉头,淡淡地吩咐了一句:“风铃,去看看动静。”
    “是。”一名垂手站在角落里的中年宫女低声应诺,径自出殿而去,杨淑妃也不再开口,只是默默地坐着,好看的柳叶眉不经意间已皱成了个“川”字。风铃去得快,回来得更快,不过片刻工夫,殿中光线一暗,她已出现在了杨淑妃的身边,俯下了身子,凑在杨淑妃的耳边,低声地禀报了起来,但见杨淑妃波澜不惊的脸上渐渐地沉了下来,眼中飞快地一丝狠戾之色,待得风铃禀报已毕,杨淑妃默默地想了想,突地冷笑了一声,平淡地说道:“去,传吴王殿下即刻入宫觐见。”
    “孩儿叩见母妃。”吴王李恪来得不慢,一见到早已梳妆打扮好的杨淑妃立时一丝不苟地跪倒在地,大礼参拜起来。
    吴王李恪从来都是个很洒脱的人物,但凡在人前总是一副沉稳超然的样子,大有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惊的气度,事实上也确实没人见过李恪有过丝毫不符合身份的失常举止,哪怕是在自家母亲的面前也是如此的彬彬有礼,让人无从琢磨其心思所在,当然,这一切都是外人的看法罢了,杨淑妃却很是清楚自己这个长子究竟在想些什么,所以杨淑妃也没什么多客套的,挥手示意边上侍候着的众宫女全部退下之后,起了身,慢慢地踱到了跪倒在地的李恪面前,也马上不开口叫起,而是绕着李恪走了一圈,这才很是平静地开口道:“知道娘为何要你来吗?”
    李恪虽也时常进宫给自己的母亲请安,可却从不曾在自己的母亲面前说起过朝局、政务上的事情,更不曾表露过对东宫之位的图谋,与杨淑妃之间除了应有的母子礼节之外,便是亲情也算不得太浓郁——这一条倒不是李恪所独有,实际上大多数天家子弟都是如此,此时听杨淑妃这话问得蹊跷,李恪愣了一下,这才恭敬地答道:“母妃明鉴,孩儿实是不知,母妃有何教训尚请明示,孩儿听着便是。”
    “恪儿,你也是当父亲的人了,按理说无须娘再对你吩咐些什么,可有些话娘却还是不得不说,娘知道,你很有志气,也很有想法,可有些事光有想法只怕是不够的罢,恪儿,你说呢?”杨淑妃很是平静地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恪平身,一副随意的样子地说道。
    李恪是个灵醒人,一听杨淑妃如此说法,心里头顿时打了个咯噔,可脸上却满是恭敬的神色,磕了个头,起了身,垂手而立地回道:“母妃教训得是,孩儿自当恭记在心。”
    杨淑妃很是满意地点了下头,挥了下手道:“嗯,那就好,恪儿是个懂事人,娘也没什么好叮嘱的,只有一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该如何做恪儿想必心中有数,就不须娘再多说了罢。”
    李恪心中一惊,猛地抬头看了看嘴角含笑的杨淑妃,愣了一下,这才开口道:“是,孩儿知道了。”
    “罢了,恪儿公务繁忙,娘就不耽搁你的正事了,去罢。”杨淑妃饶有深意地扫了李恪一眼,挥手示意李恪退下。
    “是,孩儿告退。”李恪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汗,也顾不得擦一下,跪倒在地,恭敬地磕了个头,一转身退出了大殿,匆忙打道回府去了……
    皇宫之中虽是最讲规矩之处,可平日里各宫宫女、太监们私下斗殴、吵架之事却依旧不少,只不过从没像此次内侍省之事这般“当行出色”罢了,此事一发,各宫全都轰动了,议论纷纷之余,却没见各宫之人就此发飙,无他,韦贵妃、杨淑妃、燕德妃这内廷的三架马车都没动静,其余各宫之人自是不敢稍动,一起子娘娘们全都在等着三驾马车如何动作,谁也不想在没看清方向的时辰胡乱出手,一时间内庭中反倒安静了起来,不过嘛,别人是别人,武媚娘却是不管别人如何想的,一得到内侍省斗殴事发的消息,立马冲到了敏安宫中,不管不顾地叫嚷道:“姐,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空绣花,再这么下去,元德殿岂不是要爬到姐姐头上去了,不成,此事本就是元德殿挑起的,即便有错,大头也在元德殿那儿,凭啥子要姐也受内侍省那起子下作人等的气,姐,我等一并找陛下说理去,总得将事情说个清楚才是!”
    燕德妃虽生性平和,甚少理会宫中的杂事,可并不是软弱无能之辈,宫中自然也布有一定的眼线,再加上“有心人”的报信,不单内侍省那头的事情瞒不过她,便是李世民刚下的那道由内侍省掌总后宫的事情也都心知肚明了,只不过燕德妃却什么都没做,不但没有去插手内侍省一事,甚至没派人去通知李贞,只是安静地在宫中绣着花,此时见武媚娘气急败坏地跑了来,并不曾停下绣花的活计,只是淡然地一笑道:“媚娘,坐下罢,此事不必多说,即是违了宫规,自当受处罚,下人们不懂事,得了教训也就是了,为此怄气实不值当,陛下政务繁忙,尔就不必再去添乱了。”
    眼瞅着燕妃不动声色的样子,武媚娘眼中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跺了下脚道:“姐,话可不是这么说的,真要是让内侍省那起子下作奴才来掌总后宫,不说姐妹们丢了脸面,便是姐您也没了体面不是?要我说啊,这后宫没个主人就是不行,姐,您不知道吧,先前元德殿那位可是将吴王都请进宫来了,指不定就是冲着那个位置去的,哼,那个贱胚……”
    “媚娘,不可胡说!”一听武媚娘之言愈发放肆起来,燕妃的脸顿时沉了下来,一挥手打断了武媚娘的话,沉着声道:“媚娘,姐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后宫里的事自有陛下做主,我等切不可胡乱行事,你若是真要胡为,休怪姐姐不讲情面。”
    “姐,我……”武媚娘见燕妃说得如此不客气,眼圈立时红了起来,哽咽了一下道:“姐,小妹就是看不下那人猖獗,小妹也是为了姐好不是?”
    明知道武媚娘这话不尽不实,可燕妃却并没有点破,长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正绣着的纱巾,走到武媚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