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酒徒 >

第124部分

大唐酒徒-第124部分

小说: 大唐酒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甫沉吟不语。章仇兼琼起身缓缓道。“皇上。当今之计。只有加税一法了。”
    裴宽急急接话道。“皇上。加税万万不可。
    目前我大唐百姓税赋已经颇重。再要加税。恐怕会导致民间动乱。农人流离失所。酿成大祸。”
    章仇兼琼淡淡一笑。回身道。“依裴大人地意思。目前该如何?”
    裴宽眼中闪出一丝阴沉,向李隆基躬身下去,“皇上,臣建议即刻在大唐施行禁酒令。”
    此言一出,包括李隆基在内,众人皆大吃一惊。大唐是酒的王朝,这酒已经不仅是一种消费品,而是与大唐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必需品,一如人要吃饭穿衣睡觉一样。倘若要是没有了酒,大唐人还怎么活?
    而李林甫却眉梢一跳,心里暗暗冷笑了一声。
    “皇上,墨子《辞过篇》言:‘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东晋葛洪《酒诫》专文,胪陈历史事实,发出国家政事的败亡‘谓非酒祸,祸其安出’的喟叹。酗酒败坏政事,扰乱民风,助长人性之恶,‘州县刑狱与夫淫乱杀伤,皆因酒而致。’”裴宽似乎早有准备,侃侃而谈,大讲了饮酒之风的不良影响。
    李隆基以及众臣子的脸色有些阴沉,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都对裴宽的话不以为然。醉酒闹事,其罪在人,不能怪酒,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这世间的娼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助长民风为恶嘛。
    裴宽从不饮酒,对饮酒之人尤其是酗酒之人深恶痛疾,所以他讲起禁酒令来滔滔不绝,联系古今,甚至连周朝的禁酒令也搬了出来,说到激动处,他连呼“酗酒可亡国,不得不禁也”。
    基皱了皱眉,“裴宽,酒乃民之根本,禁酒绝不可行酒令一下,国库就有钱了吗?”
    裴宽定了定神,突然朗声道,“皇上,更重要的是,酿酒需耗费大量粮食,假如天下酒坊皆关闭,该能为朝廷省下多少钱粮?”
    李隆基一呆,章仇兼琼等人也暗暗点头,裴宽这话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
    酿酒耗费粮食巨多,假如要是全国禁酒,那倒是能省出不少粮食来。
    李隆基沉吟着,低下的臣子也在小声议论纷纷。趁众人不注意,李林甫与萧睿交换了一个眼神。萧睿心里淡淡一笑,这裴宽的用意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大唐国库虽然空虚,但还不至于连这一场战争都支撑不下来,他不过是借机发难,所谓禁酒,无非是冲萧家来的。
    众所周知,萧睿的酒徒酒坊出产,已经占据了大唐酒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倘若施行禁酒令,损失最大的只能是萧家。
    但裴宽不知道的是,萧睿如今的产业庞大,酒徒酒坊不过是其中之一了,如果酒坊关闭,固然损失不小,但还不至于伤到元气。凭借巨大的销售网络和财力,萧家仍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所以,萧睿并不害怕。
    只是在他看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禁酒令,根本就不可行,也不可能,这太理想主义了。
    李隆基犹豫不决,禁酒是绝不可行的,但裴宽所言又并非没有道理——如果不禁酒,拿什么来充盈国库?
    他缓缓抬头,瞥了一眼站在众臣后面默然不语的萧睿一眼,叹息一声,“萧睿,你意如何?”
    萧睿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朗声道,“皇上,臣以为禁酒绝不可行,酒是民生之必需品,倘若禁酒,定然浮荡民心动摇国本,万万不可。”
    李隆基还没有说话,裴宽在一侧冷笑一声,“萧大人之所以反对禁酒,怕是出自自利考量吧。谁人不知,萧大人名下的酒徒酒坊遍布大唐,产量巨大获利巨大,倘若朝廷要禁酒,萧大人怕是就无钱可赚了……”
    对于裴宽的嘲讽,萧睿并没有上火。在他眼里,这裴宽是一个干臣能吏,就算他是李琮一党,出于某种政治动机打自己的主意,萧睿也对他保持着应有的宽容。毕竟,是这些能臣干吏清正廉洁的官僚,支撑着大唐帝国的运转。而且,禁酒之说,古有先例,后世也有“践行”,虽然过于理想主义,但裴宽能想到这一招,也算有些眼光。
    萧睿笑了笑,温和道,“裴大人,萧某并非是爱财之人,经营酒业牟利无非也是想做点事情。萧家虽然日进斗金,但萧家同样也是日出斗金,萧某将所有家财都用在救济和赈济上上,长安城外那三座赈济院,以及洛阳、益州、扬州等地的酒徒赈济分号,耗费钱粮无数,众目所睹,天日昭昭,萧某人问心无愧。”
    裴宽闻言一怔,顿时哑口无言。萧睿的慈善大名日渐高涨,外地的赈济活动尚不可知,但长安城外的三座赈济院却是组织得热火朝天,获得萧睿资助救济的长安百姓不计其数,裴宽想否认也否认不了。
    李林甫垂首坐在那里,心里暗笑了一声。要说萧睿为行慈善花费不少他是相信的,但要说萧睿倾尽所有进行慈善,李林甫根本不信。
    萧睿又淡淡道,“既然萧某的钱财来自于民又惠济于民,禁酒令不禁酒令的,对萧某来说有何损失?”
    看裴宽的脸色有些涨红,说不出话来,萧睿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皇上,臣以为,禁酒令绝不可行,请皇上三思。”
    李隆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如何不可行?你倒是跟朕说说。”
    “皇上,酿酒的确是耗粮,但是,这民间酿酒耗粮乃是民间之粮,就算是推行禁酒令,节省下的粮食也不归朝廷所有,如何能充盈国库?如果朝廷强行征收,与加重赋税有何区别?”萧睿躬身下去。
    又道,“皇上,诸位大人,天下酒坊无数,酒工也数以十万计,如果再加上靠酒业维持生计的商贾,人数就更众。这些人没有土地,靠酒坊做工为生,倘若酒坊关门,这些人的生计又该如何维持?还有,那些妓馆、酒肆,如果没有酒,何以存在?是故,禁酒令推行,不仅是‘禁酒’,还会让无数大唐百姓失去饭碗,会让大唐商业遭受重创,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请皇上三思。”
    第三卷长安风 第213章5万贯买了个啥
     更新时间:2009…9…22 21:46:47 本章字数:3659
    隆基沉吟良久,方才长叹一声,“诸位爱卿,萧睿所T理,推行禁酒令不妥。萧睿,但如今朝廷国库空虚,你又有何良策?”
    萧睿心头一动,犹豫道,“皇上,臣……”
    李隆基摆了摆手,“你不妨大胆直言,朕恕你无罪。”
    萧睿定了定神,沉声道,“臣就斗胆直言了。在臣看来,如今朝廷国力维艰,其因有二。其一,民间奢侈挥霍之风甚重,导致无数财力无谓浪费;其二,逃税现象严重。据臣所知,有众多流民因为失去土地而沦为权贵庄园的家奴……隐匿人口现象比比皆是,所以,臣建议皇上下诏,举国上下倡行节俭,杜绝奢靡;同时户部要尽快对大唐人口进行清查,严控土地兼并,让流民安居,恢复被隐匿人口的税赋。”
    “皇上,双管齐下,徐徐图之,必可在两年之中让国库充盈起来。”萧睿缓缓又道,“为了社稷江山,为了大唐的盛世久安,臣认为皇上应早下决断!”
    李隆基眉头一皱,慢慢点了点头。
    裴宽眼前一亮,投向萧睿的目光微微透出一丝赞赏,萧睿大胆说出了他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作为大唐朝廷的户部尚书,作为熟知大唐社情民意的高级官僚,他深知大唐如今的一切弊端就在于萧睿所言的两个方面:奢侈过度和土地兼并。
    裴宽一直想要上奏李隆基,推行“新政”,将被地方官僚和各级权贵们瓜分侵占去的社会财富“捞”回来,重新归于国库,也纾缓一下艰难的民生。但老谋深算的裴宽深知,这样做的结果势必要触犯到大唐权贵们的利益,引起强烈的抵触甚至是仇视,所以他一直在犹豫。
    “萧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就怕推行起来不易啊。”裴宽叹了口气。
    “皇上,臣赞同萧大人的建言。只是当务之急的是,倡行节俭也好,清查人口加强税赋也罢,都费时日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庞大的军费开支却迫在眉睫……”章仇兼琼上前躬身道。
    “……”李隆基缓缓站起身来,“萧睿,你的建言,朕准了。章仇兼琼,传朕的旨意,自即日起,自朕以下,杜绝奢华倡行节俭,有违反律令者严惩不贷——李林甫!”
    “臣在。”李林甫一怔。起身应道。
    “朕命你为大唐田产人口清查使。裴宽为副使。从现在开始。由你二人负责推行‘田产人口清查令’。不论涉及到谁。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文武大臣。如有隐匿人口、侵占百姓土地者。朕准他们三日内自行上报。否则。一旦查出。律法无情!”李隆基阴森森地话音在御书房里回荡着。
    大唐权贵地利益当然需要保护。李隆基便是这一利益群体地最大代表。但是。现在权贵们地贪婪已经威胁到大唐江山地根基。李隆基哪里还会手软。其实。这些问题李隆基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他之前以为这不过是“小疥癣”。不足以影响到他地统治。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这已经让他地皇位坐不稳。他焉能不狠狠出手。
    李林甫眼中放射出一丝狂热。他缓缓躬身下去。“臣遵旨。”
    裴宽也大喜过望。激动之下竟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呼喊道。“皇上英明。臣遵旨!”
    裴宽当然要兴奋了。由李林甫主导参与进来。这事儿就好办多了。凭借李林甫地权势和雷令风行地铁腕手段。再加上皇帝地诏书。恐怕就是皇族中人也不敢抗拒。
    萧睿站在那里,心里也暗赞了一声:李隆基的确不是一个昏君,从他让李林甫主导裴宽配合的思路上看,这皇帝不仅会识人,也很会用人,政治手段高人一等。李林甫素以铁腕专权著称,由李林甫主持,遭遇到的阻力很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即便是遭遇抗拒,李林甫也不会手软;但如果仅仅让李林甫主事,最后的结果也未必理想,还需要裴宽这样的精明强干的业务官员从中协调和操办具体事务。
    李隆基不会用章仇兼琼,更不会用萧睿。只有李林甫和裴宽,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战事在即……”李隆基又是长叹一声,“朕从没有想到,朝廷也会有缺钱的一天。”
    众臣都微微垂下头去,不敢再看李隆基那凛然的目光。
    李隆基微微有些烦躁的眼神落在萧睿的身上,淡淡道,“诸位爱卿,难道你们都不能为朕分忧吗?”
    “萧侍郎,你呢?”李隆基又追问了一句。
    萧睿正在沉吟着,突然皇帝问话,匆匆抬起头来恰好看见高力
    来的一抹温和的笑容,不由也还以微笑,上前走了两T'道,“皇上,军粮军饷之事,臣以为并不难解决。”
    李隆基目光一凝,眉头一跳,急声道,“呃?有何良策,速速给朕讲来!”
    “捐款!”萧睿朗声道。
    “捐款?”李隆基一怔,“何意?”
    众臣包括李林甫在内,也都将疑惑的目光投射在萧睿身上。
    萧睿玩味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圈,躬身毅然道,“皇上,如今战事在即,大唐将士在前线奋勇杀敌,捍卫我大唐疆土和朝廷的无上荣光……为了大唐,所有大唐高官厚禄者,理应捐献出一点家财来,以解朝廷之急。皇上,臣想,凑齐数百万石粮食以及军饷应该不成问题。”
    众人一惊,李隆基也有些惊讶。不过,他略一沉吟,便发现萧睿的提议很符合他的心意,长安城里权贵成群,就算是每人捐出一百贯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有些兴奋的点了点头,“萧睿所言有理,诸位爱卿,尔等以为如何?”
    众臣无奈躬身下去,齐声呼道,“臣等遵旨。”
    从自己身上割肉当然是心疼的,但皇帝已经说了,又带着一顶为朝廷和皇上分忧的帽子,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萧睿蓦然拜了下去,“皇上,臣蒙受皇恩深重,自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皇上,臣愿意竭尽全力捐出5贯钱!”
    贯?!众臣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道这萧睿也他***忒大方了,有钱也不是这么个花的。就算是李隆基也呆了一下,因为这5贯即便是对皇帝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他瞬间便回过神来,见萧睿目光清澈地站在自己身前,不由心里颇有些感慨,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萧睿,你能如此,朕很欣慰。诸位爱卿,倘若大唐臣民都如萧睿一般,朕这大唐江山何愁不兴盛万年?来人,传朕的旨意,赐朕之亲笔忠义金字牌匾于萧家,诏令天下,今后,不论庶民还是文武百官,都当以萧侍郎为楷模!”
    “皇上英明!”以李林甫和章仇兼琼为首,众臣都跪拜了下去。
    贯买了一块金字牌匾?李林甫悄然瞥了萧睿一眼,见自己的女婿嘴角的笑容越来越重,不由暗暗笑了起来,心道,有了萧睿这5贯打头,恐怕大唐权贵们这一回要狠狠地放放血了。
    萧睿默然跪伏在那里,心念百转。如果这5贯钱,能让自己在军中产生一点威望的话,也值了。
    李隆基摆了摆手,“都下去吧,裴宽,这捐款之事由你来操办,速速去吧。”
    ……
    ……
    李隆基回头来瞥了高力士一眼,眉开眼笑地道,“老东西,看看,还是朕的女婿肯为朕出力分忧哪。”
    高力士长出了一口气,“皇上,老奴素知萧大人视金钱如粪土,但没想到萧大人竟然会如此——皇上哪,那可是5贯啊,萧家虽有些钱,但也搁不住萧大人这般折腾……啧啧,依老奴看来,恐怕没有多久,萧家就会家财散尽……”
    李隆基呵呵一笑,“有朕在,还能让他们吃了亏去?无论如何,萧睿在群臣面前,为朕大大地长了颜面,朕心甚慰。老东西,你去萧家一趟吧,跟宜儿说一声,朕明日便昭行天下,恢复了她咸宜公主的爵位。”
    高力士一惊,“皇上……”
    “去吧,谁要不服气,让他拿出5贯来捐献国库,朕……”李隆基心情甚好,笑着摆了摆手。
    “是,老奴这就去。”高力士不敢再说什么,只是匆匆离宫而去。
    就在高力士赶往萧家的时候,长安城外有两匹快马也奔驰了进来,一阵风地冲向了章仇兼琼的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