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酒徒 >

第94部分

大唐酒徒-第94部分

小说: 大唐酒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了三盏酒,萧睿几乎当即就下了一个决定。他要跟着糯族人合作,在此地设立一个酒徒酒坊的分号,将糯族人如今比较原始的酿酒工艺精化提高加以改良,然后大规模地量产此种美酒,将后世闻名海内外的国酒茅台提前推广向大唐乃至全世界。
    “归仁大人!”萧睿招了招手。
    归仁赶紧过来躬身道,“萧大人有何吩咐?”
    萧睿笑吟吟的将自己的“用意”跟归仁详细的说了一遍,归仁不禁狂喜。他高兴的不是能跟眼前这位大唐贵人合作,也不是因为合作能得到多少利益,而是他懂得,一旦这位大唐贵人跟糯族人合作,这领地成为了酒徒酒坊的酿酒基地,无论是爨人还是南诏或者是其他的蛮夷,都不敢随意来侵犯了……这才是让黔东酒王高兴和意外的事情。
    萧睿的赫赫威名和深厚的背景,早就因为安宁城的烈火焚城一战而传遍了整个西南蛮夷地区,天子门生、新科状元公还是大唐公主的驸马,这等背景雄厚的贵人可是一座巨大的靠山啊!归仁一念及此,脸上的恭谨之色越加的厚重。
    第三卷长安风 167章定南诏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
     更新时间:2009…8…28 17:22:21 本章字数:3541
    茅台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茅台,之所以是国酒,根子就在于它极其独特的地域环境、极其独特的酿制方法。萧睿在糯族人的酒坊中流连了数日,发现糯人此时的酿酒方法其实还比较原始。距离达到茅台成熟的酿酒工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知道需要糯人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或许是几十年,也或许是几百年。
    但如今不同了,萧睿来了。
    萧睿利用一天的时间,整理出一份改良后的酿酒工艺,教给糯人酒工,在酿酒的四个环节上提出了改良:其一是下曲,加大了酒曲的用量;其二是发酵,由一次发酵改为多次发酵,发酵次数不得低于8次且每次发酵的周期延长为一周乃至更久;其三是回沙,也就是加生料,也就是说,在酿制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个时机加入2次以上的生料;其四是蒸馏,经过九次充分蒸馏才能提炼出空杯留香的美酒茅台来。
    所谓空杯留香,是萧睿所熟稔的茅台酒区别于其他名酒的又一特点,不仅毫不逊于口感,对不善饮者而言,甚至胜于口感。空杯嗅香,与咂香品味,相得益彰而各有其趣。一杯酒干过之后,携口中余味,将酒杯移近鼻子,先凝神屏气,轻吸慢嗅,然后深深吸气,吸入肺腑,仿佛进入了另一番全新的境界。*
    萧睿派人急速赶往益州,命令杨括赶紧带人到黔东来,处理跟糯族人合作设立酒坊的事宜。而他自己。不能在黔东停留时间太长,十天后便率军返回南宁州。
    阿黛早就等得不耐,见爨人分一杯羹地想法被萧睿霸道的加以否决,阿黛心情郁闷地提前带着自己的3000爨兵回返。她再怎么心机深沉,她再怎么“野心勃勃”。面对萧睿这种软硬不吃的“杠子头”,她也无计可施。
    时光飞逝。西南蛮夷地区渐渐进入了深秋季节,当那漫天的秋色笼罩着层层叠叠地山峦,清冷的秋风卷过那汹涌的恶水、那泥泞的沼泽和空旷地荒原。萧睿带领唐军离开南宁州,向南诏行进。
    南诏王皮逻阁的登位大典在即,作为观礼钦差,他也该启程了。人战士们回返了戎州的山寨,只有那刃坚持留在了萧睿身边,在令狐冲羽手下做了一个普通的士卒。*
    一路上。西南蛮夷地区萧索原生态的秋色让萧睿心旷神怡。时而峰回路转,时而高山大河,时而穿过幽深峡谷,时而纵横茫茫草场,他或者仰望那鹰击翱翔的长空,或者俯视那鱼翔浅底地溪流大河,心头也多少滋生了些许大人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
    令狐冲羽默默地纵马奔在萧睿的马后,此时此刻他感觉到,当日在洛阳、在益州、在长安风流潇洒视金钱若粪土的酒徒萧睿仿佛又回来了。但当萧睿回头来投过那深深的一瞥。又让令狐冲羽如梦初醒。过去的永远过去了,萧睿在奋力的前进。在奋力的奔驰,他的目标在何方。令狐冲羽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这一生已经注定要在萧睿地光辉下不舍不弃、毕生追随。
    “过去地属于死神,未来的属于自己。”令狐冲羽想起萧睿那日醉酒后说地一句很是奇怪的话,心头一片茫然。最终,他还是叹息了一声,纵马追去。而眼前,萧睿纵马狂奔,早已经穿入了一条幽深地峡谷。
    唐历开元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
    清冷的晨光里,萧睿挥了挥手,身后地唐军原地停驻,在崎岖不平的官道上扬起漫天的烟尘。萧睿骑在马上,望着不远处那座依山而建颇有些王都气势的太和城。城墙虽不算高,但宽厚坚固,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城门楼上到处都是飘扬的淡红色南诏军旗。而透过那掩映的猎猎军旗,隐隐可见城中那极具异域风情的竹楼飞檐,还有一座乳白色的佛塔直刺云霄。
    城门洞开,来来往往的南诏人进进出出,几乎人人腰间都悬挂着锋利的弯刀。
    一队南诏官员杂役人等,匆匆迎了出来。大唐钦差突然率军来到,这让南诏人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南诏官制效仿唐朝,但名称有所不同。国王称“诏”,为最高统治者,集军权、行政权等于一身。诏下设清平官六人,其职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协助诏王处理政务。其中一人被推为“内算官”,代国王处理文书,设两员副官协助。而带人出来迎接萧睿的,便是南诏的内算官赵孟阳。
    令萧睿惊讶的是,这是一个人到中年身着华丽南诏官服的中原汉人,个头不高,肤色白皙眉清目秀,与那一张张古铜色的南诏脸庞有着明显的区别。*汉人在南诏做官,且位置不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皮逻阁的确不简单。
    妖媚勾人的阁格玛从唐军营中纵马奔驰过来,她的身边便是令狐冲羽。她的丈夫和公公都已经死去,按照爨人和南诏的民俗,她可以回到南诏另行婚配。故而,阁格玛便随萧睿一行回返南诏。
    这一路上,她一反往日的媚态和放荡,只是安安静静地纵马而行,再也没有去挑逗萧睿。只是,萧睿意外的发现,这生性泼辣的南诏公主,似是看上了令狐冲羽。看看她低声下气跟令狐冲羽说话的神情,萧睿不由暗暗一笑,“令狐冲羽倒真是艳福不浅,这南诏公主竟然看中了他……”
    阁格玛与令狐冲羽并辔而行,递过一个牛皮水囊去,用极其温柔的声音道,“令狐将军,喝水吗?”
    令狐冲羽默然摇了摇头,拒绝了阁格玛的好意。阁格玛失望地笑了笑,抬头瞥了一眼迎上前来的赵孟阳,突然皱了皱眉,纵马冲了过去扬声道,“赵大人!”
    赵孟阳并不惊讶于阁格玛的回返,显然爨归王和爨崇道死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诏。*他笑吟吟地略一拱手,“阁格玛公主回来了!”
    阁格玛跳下马背,扯了扯赵孟阳的衣襟,又指了指站在不远处倒背双手飘然而立的萧睿,低低道,“赵大人,我父王怎么就只派你出城迎接……这可是大唐皇帝的钦差大人,大唐朝廷里了不得的大贵人……”
    阁格玛说的没错,萧睿是大唐皇帝钦差,手持大唐皇帝册封皮逻阁的圣旨和御赐金牌,皮逻阁即便是不肯亲自出城迎接,起码也该派个王子出城。但他却只派了一个清平官,而且也没有正式的礼仪队伍,显得太过草率了。
    赵孟阳面上浮起一丝苦笑,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急急走到萧睿跟前,深深地望了萧睿一眼,恭声道,“下臣南诏清平官赵孟阳,奉南诏王之命,迎接大唐钦差萧大人入城!”
    萧睿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默然无语。
    南诏王竟然如此冷遇自己………萧睿心底除了恼火之外,还渐渐滋生起一丝警觉。
    按理,皮逻阁刚刚得到了大唐的强力援助,又接受了大唐皇帝的厚封,在这个时候,他不该、也不敢怠慢大唐使臣。可皮逻阁却…………萧睿心念电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似乎从潮湿清冷的空气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他面色渐渐变得阴沉起来,眼前那喧嚣的太和城在他的眼中也渐渐变得面目可憎起来。令狐冲羽站在萧睿身后,冷哼一声,“南诏王竟然如此冷遇大唐皇帝的钦差大人,你们南诏当真是胆大包天了……”
    赵孟阳尴尬地搓了搓手,躬身行礼,“请大唐钦差大人随下臣入城。”
    “罢了…………令狐校尉,传本官的命令,后队变前队全军开拔,我们返回戎州。”萧睿摆了摆手,理也不理赵孟阳,翻身上马驰去。
    片刻间,唐军后队变前队,离开太和城而去。无数南诏人聚集在道旁,窃窃私语着,漫天的烟尘下,赵孟阳站在道旁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大唐钦差纵马驰去的背影,急得跺了跺脚,顾不上跟阁格玛废话,扭头就向城中奔去。
    大唐钦差拂袖而去,对于南诏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倘若大唐皇帝因此而迁怒南诏,恐怕…………赵孟阳一路闯进南诏的王宫,在一间华丽的大殿上找到了正在跟吐蕃使者图朗赞布欢声笑语饮宴的南诏大王子阁罗风。南诏王皮逻阁突然在三天前患上重病卧床不起,这南诏国中的一切军政事务,皆落入其长子阁罗风的手里。
    “大王子……”赵孟阳不满地扫了吐蕃使者图朗赞布一眼,凑了上去,伏在阁罗风耳边小声说了几句。阁罗风英挺的脸上闪过一丝不以为意的笑容,摆了摆手,“赵大人,稍安勿躁。既然大唐钦差不愿意在我们南诏停留,去了也就去了吧,没什么。”
    此言一出,赵孟阳脸色大变,不仅赵孟阳,南诏国中其他在场陪宴的几个清平官也皆面色震惊地望着他们的大王子,心道:这大王子莫不是疯了,如此高规格接待吐蕃使者本已不该,如今竟然敢如此冷落大唐钦差……
    “大王子,希望大王子赶紧出宫去迎接大唐钦差大人!”几个清平官互相对视了一眼,一起起身拱手道。
    第三卷长安风 第168章定南诏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二)
     更新时间:2009…8…29 17:25:35 本章字数:3523
    阁罗凤扫了一眼正在自斟自饮面色不变的吐蕃使者图朗赞布,面色阴沉下来,冷笑道,“大唐钦差远道而来,我们南诏自当热情款待,可是大唐钦差不愿意停留在南诏,难道你们还要本王子出城去恳求人家不成?”
    几个清平官皱了皱眉,心道,南诏目前是大唐属国,大唐皇帝钦差到此,按礼制太和城要大开城门,陈设全套礼仪乐队,由南诏王亲自出城迎接。可你仅派一个清平官出迎,这不是摆明了要冷落大唐钦差吗?假若让大唐观礼使臣就这么原路返回,将来南诏与大唐的关系……
    赵孟阳忍着怒火上前躬身道,“大王子,臣请大王子速速出城迎接大唐使臣,免得天朝震怒,为南诏引来灾难!”
    阁罗凤霍然起身,冷笑道,“你们这些人,就是太畏惧唐人了……想我南诏坐拥西南半壁,兵强马壮,相邻蛮夷无不闻风归顺,岂能再继续对唐人卑躬屈膝?赵孟阳,你是汉人,但你更是南诏的臣子,你莫要忘了,你的家眷吃的是南诏的俸禄!”
    赵孟阳面色煞白,气得身子微微颤抖起来,“臣要面见大王!”
    “我父王病体沉重,见不得人,南诏所有军政大事,皆由我决断。*”阁罗凤冷笑着摆了摆手,他身侧那几个拥有站立起来,手紧紧地抚在腰间的弯刀之上,冷森森地看着几个清平官。
    另外几个清平官旁观着,默默又坐了回去,心头渐渐明白了几分:大王突然患上重病,这南诏国事统统交给了这大王子……看起来,此事果如传言一样并不那么简单了……阁罗凤铁了心要投向吐蕃,跟大唐决裂了。难怪他竟然对大唐钦差的到来无动于衷……
    “臣属大唐这是大王制定的国策。大王子岂能说改就改?这吐蕃人狼子野心。南诏不得不防啊,大王子!”赵孟阳涨红着脸,大步上前,“臣受大王厚恩,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南诏走上绝路——大王子,臣一定要面见大王!”
    阁罗凤撇了撇嘴,一个兵曹挥了挥手,一群带刀侍卫蜂拥而入。团团将赵孟阳以及几个清平官包围在其中。
    “把赵孟阳给我拿下!”阁罗风眼中闪出一丝阴森。*/
    “且慢。”几个侍女簇拥着皮逻阁的王妃阿察缓缓走进殿中。她的身后正是从爨区刚刚返回南诏的阁格玛。阿察冷冷地盯着阁罗风,怒斥道,“阁罗凤,你到底要做什么?大唐钦差亲临,你如何不出城迎接!”
    阁罗凤面上浮起一丝笑容,躬身道,“回母妃地话。儿臣正在接待吐蕃使臣,这不,儿臣之前派赵大人出城相阿察心中一颤,她地身子微微有些颤抖,以致于让依偎在她身边的阁格玛心头大惊。这,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父王好端端地就重病不起,而往日这个温文尔雅的大王兄如今却变得这般嚣张跋扈。
    “阁罗凤,赵孟阳说的对,吐蕃人狼子野心不堪为伍,听母妃一句劝,逐了这吐蕃使臣,赶紧出城去大摆仪仗替你父王迎接大唐钦差进城!”阿察定了定神,缓缓道。
    阁罗风不屑地扫了阿察一眼,心头一阵冷笑:吐蕃人狼子野心。那大唐人又何尝不是?……总有一天。什么吐蕃,什么大唐。都要在我南诏骑兵的马蹄下臣服!阁罗风阴沉的目光扫射在吐蕃使者图朗赞布的身上一凝。//*/其实,阁罗风并不是真心要投向吐蕃,而是要做出一种态度,一种隐隐要摆脱大唐辖制的态度。
    更重要地是,目下他还要完成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完成之前,他不希望看到大唐地使臣和兵马。想起那昏睡在深宫床榻上的皮逻阁,阁罗风眼中闪出一丝阴狠。他愤愤地、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面色也有些涨红起来。
    阁罗凤在十年前就是皮罗阁钦定的接班人,但没成想这皮逻阁年纪越大,就越来越不愿意将南诏的王权交给一个养子诚进继位。而就在几天之前,皮逻阁竟然传出话来说,要在登位大典那天,当着大唐钦差的面,册封诚进为南诏亲王并报请大唐皇帝御批,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