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122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122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安学士之才,长安城早有公论,那里不能胜任宰相,我看两位是自己想要这个相位吧!”淡淡的笑声从李林甫嘴里发出。
    “你……”张九龄和韩休同时一阵尴尬。
    他们提出意见的时候,主要还是从朝廷的利益出发。但是难免会带上一点私心,如今李林甫的说法,却把他们完全当成了阻塞贤能的人。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话,看向两人的目光,立刻多了几分怀疑。
    “陛下!宰相确实是国之重器!安禄山年青识浅,恐怕不能胜任!”安禄山幽幽的道。
    一副想要当宰相,却又有点担心不能当好的样子。
    “哈哈哈!”李隆基笑了起来,“安卿虽然年青,但才能足以胜任宰相!”
    说到这儿,李隆基突然顿了顿,看了下群臣各自不同的脸色,才缓缓的继续道:
    “不过朕既然将调查新大陆的事情交给你,就不能长时间的留你在京师!所以,宰相之位,还是另寻他人吧!”
    想不到本来一直中意安禄山的李隆基,竟然会主动否决安禄山出任宰相。这让本来有点跟风心态的朝臣微微一阵错愕。
    “陛下!安学士立的是裂土封王之功,这次应该可以加特进国公!”宰相裴耀卿谨慎的择言。
    安禄山这个功劳可不好说。如果是在全国的粮食危机时刻提出这个东西,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就算立刻分他为异姓王,也毫不为过。现在却是大唐粮价一跌再跌,虽然流民不断,粮食却并不缺。
    当然,大唐的大臣都不会无视粮种的作用,大唐朝廷也不是愿意占臣子便宜的朝廷。现在是没有急需,但光是增产,也有很大作用,将来在灾年,必然会起更重要的作用。如果完全按现有功劳来嘉奖,就太轻了。
    “裴相此议不妥!光是安学士进献的这些杂粮,就可论功加特进,而麦谷之献,作用可远在杂粮之上!陛下!臣以为,安学士可封为辽东郡王!”李林甫竟然屡次三番的向安禄山示好,这到是让安禄山暗暗奇怪。
    “不可!不可!陛下!郡王之位,在太宗朝给过开国功臣,在高宗朝给过柱国大将,余下的皆是武孽党羽、异姓番臣!如今安学士已经是大唐封疆大臣,不宜轻加郡王位!反正皆是奖赏,只要按照王毛仲故例,授予同品散阶开府仪同三司即可!”张九龄再次出来反对。
    说到这儿,就得不得不粗略了解一下大唐的爵阶勋制度。
    爵阶勋,一般称为勋爵阶,其实是三样东西,他们都是荣誉头衔,没有实权。
    大唐王朝的爵位,自然就是王公伯侯子男,只不过王分三种,公分三等。品级相当于正一品的亲王,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当然,这些王爵、公爵,都是可以封给大臣的。郡王食邑五千户,已经是一个小城市了,张九龄只不过是怕给安禄山裂土实封而已。
    但在爵位之外,还有勋和阶两种彰显身份的称呼。
    勋,是专门根据武将战功,给的荣誉头衔,分十二等(转)。最高的十二转战功为上柱国,相当正二品;第二的十一转为柱国,相当于从二品;到最后,一转为武骑尉,相当于从七品。
    阶,也就是散阶,根据功劳,一般赐给文臣,当然,因为唐时军政的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经常会出现文武不分,武将授阶也很正常。
    散阶更分二十九等,最高的一等,就是相当于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第二等,则是相当于正二品的特进,下面是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等等。最后的是相当于从九品下的将仕郎。
    这些都是头衔阶级,就是光吃饭,不干活的主。
    除了给没事做的皇子皇孙加一个,就是在臣子有功但不能提升的情况下,给一个阶或者勋。安禄山现在就算加了相当于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他的实际职权,也还是三品的副大都护、节度使,只不过今后见高官的时候,不用再主动行礼下拜了。
    (本人新书《夜游神》http:///showbook。asp?bl_id=91014正在火热冲榜,急需大家的票票支持,请喜欢黄初书的读者都把票投那儿吧!)
第十三节 新贵安禄山
    (本人新书《夜游神》http:///showbook。asp?bl_id=91014正在火热冲榜,急需大家的票票支持,请喜欢黄初书的读者都把票投那儿吧!)
    “开府仪同三司,也是相当于从一品的郡王,又没什么不同,为何不直接升为郡王?”李林甫立刻反驳。
    “哼!外姓封王,多少有点不妥!”张九龄仅仅是淡淡的冷哼一声,并没有再怎么解说。
    但这个李姓外姓一提,其他人到也不敢多说了。当年武则天当皇后时大封武姓为王,后来可是作为篡位先兆来论的。
    原来看安禄山非常热情的人,现在目光中的热情已经削减了不少。
    “陛下!臣不过进献了一点粮种,虽然薄有寸功,但怎么能和前人的丰功伟绩相提,骤然施加相当于从一品的散阶,已经有点太宠信了!”安禄山惴惴的道。
    对于他来说,品级并不是很重要,如果将整个安东赐给他,就算是不给其他任何封赏,他也会很高兴。相位已经不必指望,他现在最想要的,其实就是一点实权、一点实际的好处。挂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当辽东节度使,和不挂这个头衔当辽东节度使,没多大区别。而且最近几任的开府仪同三司,下场似乎都不怎么好,所以最好是让他多兼几个节度使。
    “朕知道爱卿忠心体国!但是论功行赏,也是朝廷律令!开府仪同三司是荣衔散阶,朕再授你为开国县公,加实封,升为安东大都护,全权负责处理安东和渤海、黑水事务!”李隆基敲下了最后的决定。
    “吾皇圣明!”群臣一起朝贺。
    这样的结果最好,朝中大臣的权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安禄山的实际管辖权,却也增加了不少,双方是皆大欢喜。
    虽然很多大臣对安禄山的期待,不像原来那样高了,但安禄山已经成为朝廷不可缺少的重臣,这个事实并没有改变,所以满朝公卿都对他非常热情。尤其是李林甫,看他的样子,几乎是他获得了奖赏一般。
    早朝散去,李隆基还决定在宫中赐宴,款待安禄山这个大功臣。
    ****************************
    温暖的小厅内,除了侍候的高力士,只李隆基和安禄山两人。
    李隆基面前的大案上,除了惯例的御菜名肴,还了摆满了安禄山进贡的新鲜食品:南瓜饼、油炸土豆条、红薯炖奶、花生米。
    这些菜已经过御医、宦官的试验,证明确实不是毒药,才能被摆放到餐桌上。
    饮一口安东产的高度酒,尝一粒花生米,满口留香。
    “哈哈哈!安卿!安东经过你的治理,现在应该变得像个人间福地了吧!”李隆基微笑着对安禄山赞道。
    他对于这样的进贡物品很满意,好吃,方便。因为不是珍惜物品,还不用受到言官的指正。
    “陛下谬赞了!现在安东虽然粮食丰收了不少,可惜原来基础太差,迁徙到那儿去的,也基本上是穷苦无依的百姓。如今虽然是只要能够有一口饭吃就满足,但实际上,很多人家,现在都是一个人一副碗筷,来了客人,自己就要用木碗装饭!各方面的副业基础太差,根本没法忙过来!”安禄山现在很高兴,说的话也很自然。
    “这些都是小问题,爱卿当初怎么不找工部直接调拨呢?这次移民,乃是关系国本的大事,朕早就下令尚书各部要协调行动,他们也都应该有相当的准备呀!”李隆基指了指金黄色的南瓜饼。
    高力士立刻擦干净手,拌了一小块递上。
    “这个……臣当初曾经让找过,也带来了不少的东西,无奈今年的移民太多,工部户部调拨的物资都不够用,如果不是有了那些新粮种,恐怕粮食还得找户部借呢!”安禄山有点尴尬。
    听说了安东富庶,有不少流民自发的过来,这才是没法安置好的原因。好在自己没在里面动什么手脚,要不然现在还得受李隆基的怀疑。
    “恩!那些也都是大唐的子民,安卿回头传朕的口谕,让工部在设法再调拨一笔器具过去就行!”李隆基无所谓的道。
    锅碗瓢盆,这些当然都是小物件了。数量再多,也不亏朝廷多少。
    “臣代安东数万流民,谢陛下恩赐!”安禄山赶紧起来一礼。
    “呵呵!这个南瓜饼不错,香甜可口,朕的广宁公主(本来是董芳仪所生,书中设定成武惠妃所生,下嫁程昌胤),明年年初就要出嫁,喜筵上正好缺一些点心,朕看这个南瓜饼就挺好!”李隆基点点头。
    “皇爷英明!老奴看这个南瓜饼清香扑鼻,也忍不住直咽口水,确实不错!”高力士连忙奉承。
    “那你也尝尝吧!”李隆基对于高力士很亲信。
    “谢皇爷!”高力士拌了一小块尝尝,随即赞不绝口。
    “呵呵!陛下和高将军要是喜欢,臣回头就再送一些进宫来!”安禄山立刻找机会奉承。
    “好!另外这个花生仁也不错,要是不影响到明年的播种,安卿也再一并送些进宫来!”李隆基笑着指向下酒的花生米。
    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很会爱民的主了,威加四海,列国来朝,这样小小的享受一下,根本不会动摇国本,自然不会多顾忌。
    “没问题!没问题!安东这次获得了丰收,臣早就预留好种子。带进京来的,本来就是准备献给陛下和转赠亲友的!剩下还有不少,全都进贡都没问题!”安禄山立刻答应。
    最好是你把种子都吃了,这样中原想推广这些作物,就肯定会晚好几年。到时候来场天灾什么的,就可以把大批的百姓,都吸引到我的领地上来。
    “哈哈哈!怎么能把爱卿赠送亲友的都拿来呢!朕可不能夺人所爱!”李隆基大笑了起来。
    “陛下!安大都护都已经礼金送了,是不是该邀请他也参加喜筵呢!”高力士提醒道。
    “对!对!安卿!广宁公主的婚宴就在年初,现在大雪封路,你也还是等参加了婚宴再走吧!”李隆基正式邀请。
    “臣遵旨!”安禄山躬身一礼。
    **********************************
    新近开府仪同三司、安东大都护安禄山,很快成了长安城的新贵。
    和留在京师的同僚不同,这个新贵,马上就会离开京师。结好他,可以得到一些好处,却不用担心会遭受到来自他的权利冲击。整个长安城的大臣们,都愿意结交他这个新贵。
    安禄山也是尽量的结交这些大臣,一般点的,送土特产或者金钱珠宝,身份特殊点的,则是两样都送。一时之间,长安城大多数大臣都收了安禄山的好处,人人赞扬安禄山的贤能,差点把正在进行的相位争夺战火,再次燃烧到了安禄山身上。
    “牛中贵!娘娘怎么说?”安禄山看着正笑眯眯的在察看珠宝的牛贵儿。
    “大都护!娘娘说了,你的礼物,她收下,你的心意,她也了解,但是见面吗……”牛贵儿把一颗宝石对着阳光照了照。
    把安禄山等的一阵焦急。
    “……就不必了!”
    “啊!”
    该死的宦官,白白收了我那么多的好处,竟然传回来这么一句话!
    该死的女人,我都已经出了奶粉钱了,竟然还不准我看自己的儿子!
    安禄山心中一阵乱骂。
    “嘿嘿!”看到安禄山惨淡的脸色,牛贵儿笑着放下了手中的宝石。“大都护莫急!老奴收了你的好处,怎么可能不为你说话呢!”
    “哦!那……还请中贵明示!”安禄山急切的道。
    就算不能见到那个女人,见见自己的儿子也不错呀!
    “唉!实在抱歉,虽然老奴唠叨了半天,娘娘就是不答应召见大都护!”看到安禄山变了脸色,又赶忙道:“但娘娘也吩咐了,她要代表陛下,参加广宁公主的婚宴。老奴听说大都护也要奉旨参加,到时候给娘娘和大都护安排一个机会,不就也算是能见面了吗!”
    安禄山这才微微的送了一口气。
    狗东西,竟然这么折磨我的神经。
    不过这样的见面,可不是很好。自己需要的是私下见面,问问孩子的情况,以及她的真实打算,如今这样,就算见了面,也不一定能说上几句话呢。
    “那……牛中贵!娘娘的小皇子,可会一起出席婚宴?”
    “呵呵!安将军问的是卞王爷吧!那位小王爷最受当今和娘娘的宠爱,娘娘更是每时每刻都不离身,自然是会一起去的!”牛贵儿一脸的得意。
    这位小皇子的留下,他还立了莫大的功劳。不但李隆基对他十分恩宠,连小皇子自己都对他特别亲热。
    “如此就好!”安禄山轻声赞道。
    “呵呵!大都护!老奴这次可是抽空出来回话的,现在还要进宫去侍候娘娘,如果大都护没有别的事情,那老奴就要先告退了!”牛贵儿轻轻兜起那些珠宝。
    “中贵请随意,安禄山没有别的事情,不过还请中贵转告一下娘娘,最近辽东也开始织布纺纱,用棉花新制的衣料非常柔软贴身,娘娘宫中要是愿意,安禄山想先进贡一匹,让宫中试用一下!”安禄山随意的道。
    “好!好!老奴领会!”牛贵儿藏好珠宝,抱抱拳离开。
    等牛贵儿一走,安禄山也立刻出发前去城外的玉真,金仙两观。
    *******************************
    朝中关于相位的争斗,终于在岁末的时候结束。
    虽然李林甫在开始的时候,通过哄抬安禄山,来取悦李隆基,打压张九龄、韩休,但他毕竟有术却无学,年青时玩的主要是风月之事,精通阴谋诡计、官场之道,对于真正的诗词歌赋,并不精通。他当宰相,清流名士非常反对。
    最后还是以文学和持重见长,在清流文士中享有声望的张九龄,以中书侍郎,同平掌事,成为宰相。
    李林甫虽然没有得到相位,但他的收获也不错,顺利当上了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成为主管大唐官员政绩考核、以及低级官吏任命的部门长官。
    安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