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159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159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  直到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把人头税、财产税以及各种杂税全部归到土地税里,统一征收。  而雍正元年实行的“摊丁入亩”。  正式将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土地多地交税多,土地少的交税就少。
    雍正“摊丁入亩”的意义很大。  它废除了编审制度,解除了许多世纪以来加在农民身上的一条锁链。  政权通过赋役制度实现的人身控制削弱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基本废除。  当然,真正的免除农业税,那得到西元二零零六年。
    张九龄这次提出的,主要是雍正地那个摊丁入亩。
    ****************************
    “……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  如今应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  按地亩之多少。  定纳税之……”
    宦官尖细但响亮的声音,在洛阳议政大殿中环绕。
    张九龄神色庄严。  静静的站在文官的最前列,听高力士宣读自己的表章。
    底下的群臣却是早就闹翻天了,根本不管震肃朝纲地金吾将军,大声的议论起来。  就连安禄山和李林甫,也似乎对现在的状况十分惊讶。
    高力士现在地位高贵,早已经不必像个小太监那样一直跟随在李隆基身边,更不用干宣读圣旨这样的事情。  但因为今天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特殊,李隆基再次让高力士出面宣读,以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臣张九龄再拜!”高力士一口气不缓的将张九龄的表章读出,缓缓的呼出一口气,退了回去。
    本来议论纷纷的朝臣,待到高力士宣读完毕,却反而安静了下来了。  静静地站在自己地班位,看李隆基和其他大臣的脸色,并没有直接就发表自己地看法。
    李隆基很满意底下群臣的反应,看了一眼已经将表章呈交御案的高力士,微微点了点头。
    “众卿,这是张侍中昨天上的表章,朕觉得此事干系重大,考虑了一个晚上,决定今天朝议,拿来给众卿看看。  如果没有别的重要事情,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这个,是否应该废人丁税,摊丁入亩!”李隆基面色是一贯的温和,声音也同样那么威严。
    群臣互相张望了几眼,没有人立即上来说话。
    “陛下!臣有别的事情启奏!”安禄山不慌不忙的出班来一礼。
    “爱卿有何事?”面对这个宠臣,李隆基面上有了一丝笑意。
    “臣启陛下,据振武军(石堡)飞鸟快报,去年两京大震之后,吐蕃果然有所异动,振武军外,已经调集了不少吐蕃兵!”安禄山淡淡的启奏。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但并不是非常的急切。  石堡(唐已经将它改名为振武军,但一般仍旧称其为石堡)远离东都,根本就没法直接指挥。  真有什么事情,也只能大致的做一下安排。  现在提出来,却是把李隆基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一番严肃氛围,给打破了。
    “恩!张均侍郎巡查到什么地方了?”李隆基的脸上并没有变化,底下群臣却是面容微微一松。
    “按时间估计,张侍郎现在应该快到振武军了。  ”
    “那就让张均暂时驻守振武军,和吐蕃交涉吧。  等吐蕃退兵了,再巡视其他地方。  ”李隆基点点头。
    “是!”安禄山应声退下。
    让张均长时间留在外面的目的达到了,商讨废人头税问题的严肃气氛,也完全被他打破,安禄山刚才出来说话,算是一箭双雕。
    “众卿,那现在还是说说刚才张侍中提出的摊丁入亩问题吧,众卿以为如何?”李隆基再次板起了脸。
    群臣仍旧是互相张望了几眼,刚才还有点群情激愤,现在被安禄山一干扰,干脆是没人敢站出来了。
    “陛下!张相所提,关系重大,臣请陛下召集在京文武百官都上朝商议!”
    安禄山看到下面没反应,知道这些老油条做事不会不留后路,很难把真正的心思直接说出来,干脆就提议将京城中的散官和一些中下级官吏都叫来。  那么多人,应该会有几个刺头。
    “准奏!宣召在京六品以上,无职司官员都入朝来商议此事!”李隆基点头答应。
    有了安禄山开头,虽然不是直接对这件事情发表什么看法,底下的群臣却是已经有几个忍不住了。
    “陛下!如今连年丰收,百姓根本没有缴不起口赋的担忧,哪里需要改变现有税制呢!”第一个大臣还说的比较委婉。
    “是呀!祖宗成法,本来就不应该轻易改变!”其他一帮大臣纷纷附和。
    “陛下!大唐赋税众多,光是商税、田赋,就足够朝廷用度。  免除口赋,臣也觉得没有不可以。  但是这个摊丁入亩,却是让本来税负就比较重的豪强地主,税负更重。  而且增加的赋税,并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真正获利得,其实仅仅是朝廷。  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这样杀鸡取卵的改革,臣窃以为不可行!”礼部的杨老尚书,率先真正出来反对摊丁入亩。
    (都忘了新的一月已经开始,拉点月票,大家多捧捧场呀!)
第十章第二十二节 李林甫合谋
    第十章第二十二节  李林甫合谋
    “陛下!”本来被李隆基的举动弄得有点惊讶张九龄,听到礼部尚书的话,突然出班来行了一礼。
    “爱卿有什么话说?”李隆基不露声色的点点头。
    “陛下!臣以为,杨礼部才是真正只为自身考虑,没有顾及天下黎民的生活……”张九龄的话毫不客气,不过他还没有说完,下面的大臣们就开始大声的驳斥起来。
    “张相!如今是你准备增加税收,怎么反而是我这个反对之人不为天下黎民考虑了?”
    “是呀!杨老尚书一心为民,怎么可能是只为自身考虑?”
    “君子不应言利!张相主张收民间之财以富国库,这和宇文融所献之策并无两样!”
    众人吵吵闹闹的,让整个议政大殿像一个菜市场。  不过整肃纪律的金吾将军现在干脆不再震动梃丈了,刚才敲了好几下地面,这些人都没反应。  所谓法不责众,敲一两个刺头还没什么问题,一下子这么多大臣,他这个金吾将军就算是职责所在,也要考虑考虑后果。
    “哼!诸位大臣,这是朝堂之上,本相话还没说完,你们就妄言打断,将朝廷威严置于何地,将陛下之位置与何地?”张九龄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吵闹的众人。
    几年太平宰相的威严,自然不是那些没有依附势力的臣子所能抵挡,李林甫和安禄山两个实权派别。  都默默地看着他们这边相斗,张九龄派系的严挺之等人再纷纷出言驳斥,那些没派系的大臣,立刻抵挡不住了。
    “身为臣子,就应该先考虑朝廷的利益。  虽然君子不应言利,但那是自身的行为准则,并非相对国家大事。  摊丁入亩。  虽然会让诸位大臣的税负增加,但是如今物产增加了不知几何。  税负相对增产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诸位岂能只为自己考虑,不想想朝廷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稍稍多缴一点田赋,本来就是应该的!”
    张九龄和严挺之等人轮番上前驳斥,那些主要是大地主地臣子。  根本不是这些儒生的对手。
    不过旁边地安禄山和李林甫一看,事情不好了呀。
    本来他们约束自己的手下,不主动反对张九龄,那是因为张九龄这个提议,很显然得到了李隆基的支持,出来反对不可能得到李隆基的好感。  两个人对第一宰相位置觊觎已久,反正张九龄是倒台定了,才安心的隔岸观火。  但现在没了主力大臣的反对。  张九龄竟然占了绝对上风。  虽然下面还会有大地主反对,很可能让张九龄罢相,只是时间拖长,变数肯定会增加。  而且李林甫和安禄山对视一眼,都把握不住对方的心思。  要是对方突然支持张九龄,那张九龄能顺利渡过这次危机也说不定。
    形势发展到现在。  已经不是两个人不商量就能决定了。
    “陛下!现在这个赋税制度,确实有其不合理!臣以为,应该改革一下!”安禄山出来模模糊糊地表态。
    只说是应该改革,并没有说是不是支持张九龄现在的办法。
    “陛下!张相所言确实有道理,但是杨老尚书他们的顾虑也对,这件事情还应该慎重处置!”李林甫眼睛一转。  既然安禄山准备把事情搞浑,那自己也把它往下拖就行。
    看到两个宰相出来表态,刚开始时群臣都还各有期盼,待听了两人的意见,却是都在心头暗骂。  两只老狐狸。  分明是准备拖一下,看看形势再说。
    “呵呵!两位宰相。  这件事情虽然不是刻不容缓,但如果不马上做出决定,待到有心人故意煽动,可能会让天下暂时不稳,去年的大震,已经让吐蕃方面有所异动,如果现在大唐内部再不稳,恐怕会形成大危机呀!”李隆基嘴上有笑声,面容却越见肃穆。  “今天朕这么快就拿出来给众卿商议,就是准备快速的做出决断!表章既然上来了,就要早点做出回复,迟了外传出去,更会让百姓疑神疑鬼!”
    李隆基话中隐隐带有的一丝不悦,立刻被群臣探知。  但是他们大都面面相觑,仍旧不敢明确的发表看法。
    实力派地李林甫和安禄山,让他们支持张九龄,那是绝不可能的,但深明皇帝心意的他们,当然也不可能真正反对这个提议。  至于下面的群臣,他们都不是张九龄派系的对手,已经不敢再激烈的在朝堂上反对了。  不过内心却已经暗暗决定,要去找亲近地大臣和好友,联名反对摊丁入亩。
    底下群臣的一阵安静,让李隆基这个太平天子心中的不悦更大。
    “诸位爱卿,这件事情利弊如何,你们到底怎么看?”
    这已经哪里是在征询臣下的意见,简直就是在逼他们表态吗。
    “这个!陛下,这件事情实在太过重大,臣看还是等召集了京中大臣,一起商议下的好。  要是贸然坐下决定,恐怕执行起来也有问题!”安禄山硬着头皮出来做了一回小人。
    唉!算了,还是给那些反对者一个机会吧,等他们全都联合在一起,到时侯张九龄就不可能再有退路了。  而且这样的提议应该比较符合李隆基的心思,他是想收更多的钱,却也肯定害怕天下不稳定,这样的商讨和他的初衷基本不违背,只是这么一来,将来自己想要接手张九龄后说服那些反对者,困难同样会增加很多。
    “陛下!这件事情不应该多拖延,臣以为。  既然提出来商议了,还是马上决定地好!”张九龄立刻出来反对。
    现在形势对他很有利,他当然想马上定下来。
    “张相!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马上决定,就算现在决定摊丁入亩,具体地步骤有那些,也还得慢慢商量吧。  张相不会是准备不做提前安排,今年就摊丁入亩。  让还不清楚状况的地方官员马上开始征税?”李林甫不需要安禄山提醒,立刻配合地出来支持。
    “这……”张九龄当时只是受了李隆基的点明。  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摊丁入亩,哪里有具体的相关安排。  就连李隆基会这么快将表章提出来商讨,都是大出他意外的事情。
    听到李林甫话,群臣立刻响应,认为应该再好好地商量一下。
    那些反对摊丁入亩的官员,还以重新安排税制,官员需要调整。  费事劳力为由,又出来反对张九龄地提议了。
    他们都是机灵的人儿,看到安禄山和李林甫的态度,就知道两人就算不反对张九龄的提议,也绝对不会支持。  只要两个宰相不支持,光凭张九龄一个人,还有很多阴招的他们,并不是很担心。
    “张侍中。  你先去草拟具体的计划,明天朕召集在京官员,共同商议摊丁入亩的问题!退朝吧!”李隆基神色深沉地站了起来。
    *******************************
    最先走出洛阳皇宫大门的是张九龄,刚才李隆基最后的一番话,无疑是明确的表示他的支持态度,自认有了皇帝撑腰。  自己就不会太受伤的张九龄,心中难免有几分得意。  心中一得意,脚步也就变得轻飘飘的,脑袋也抬得越来越高。
    “哼!看他那样子,就像是落魄的人,突然捡到了一袋金子似地!”李林甫小声的在后面嘀咕。
    “呵呵!”旁边的安禄山一阵轻笑。  “张相的脑袋,本来就一直抬得很高,不过是现在更高了一点而已!”
    本来一般都是大官员先出来,中下级官员再随后,最先出皇宫的应该是三个宰相。  但是这一次。  因为安禄山和李林甫有话要谈。  两人不知不觉就落在了后面。  到是不少的中低级官员,轻声告罪。  领先两人走了出去。
    “嘿嘿!是呀!不过现在都快抬得都快朝天了而已!”李林甫一阵干笑。
    知道安禄山是在以张九龄平常就十分清高,不喜欢低头,来暗暗讽刺自己,。
    “林甫兄!今天你怎么也不多说几句呀?这样地大事,小弟因为以前向陛下提起过摊丁入亩的建议,不好多说,你这个当今的宠臣,怎么也不多说说!”安禄山看到身边其他官员已经不多,干脆切入了正题。
    “呵呵!安老弟!禄山贤弟!既然你已经把话挑明了,哥哥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李林甫压低了声音,和安禄山一起走到了路边。  “其实你我都想要张相的位置,不过现在陛下已经表示支持张相的摊丁入亩,我们根本不好再正面反对呀!”
    李林甫说话的时候,一脸的真诚感慨。
    “哦!是吗?”安禄山微笑着看向李林甫。
    好个奸滑的东西,刚才商讨的时候,李隆基总没有明确表态吧。  几乎一直是我在挡张九龄,你做过什么什么大贡献。  现在看起来是坦诚,但是大唐曾经非常盛行告密,现在也不限制弹劾上官,说出对首相位置觊觎已久,并不是特别真诚的表现。
    “当然是这样!”李林甫地声音立刻高了起来,一副受了委屈地样子。
    但看到安禄山还是不为所动的笑看自己,又是面色一变。
    “当然,老弟要是有什么好地办法,哥哥一定愿意全力配合!”一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