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76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76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阿浩胜的不光彩呀!如果是在实战中,肯定还是安将军获胜的希望大一点!”虽然安波注是自己的叔父,但从军队系统来看,却还是田乾真属于自己人。所以安禄山安慰的对象,反到是安波注。
    “哈哈哈!都督不必安慰末将!田校尉临阵决断,以防守之兵攻我仍能大胜,要是到了战场上,应该是更胜我一筹!”安波注到不是那种输不起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在安家其他人都不愿意再接触安禄山的情况下,继续去见安禄山了。
    他其实只是一个带着几百骑兵,打游击战的高手,真正的两军对战,自然没法和田乾真这样的战阵派对抗。
    “老将军过谦了,晚辈的计策哪能瞒得过您,如果不是老将军有心想让,刚才只要整体推进,就能破了晚辈的烟尘!”田乾真拍马屁道。
    “哈哈!好了!两位表现都不错,本官都有赏!”安禄山笑道。
    又转向校场的众军,朗声鼓励道:
    “今日点兵,各军都有表现,优胜者,本官都有赏赐!败者亦不必气馁,只要更加努力,争取下回获优,本官会有更重的奖赏!我等为国戍边,当竭尽全力,报效国恩!望诸君与我共勉之!”
    “竭尽全力,报效国恩!”
    在田乾真的带领下,众军齐声响应。谁也没注意到,安禄山说的是报效国恩,而不是传统的报效君恩。
    夕阳下,已经蓄了短须的安禄山,显得格外英伟。
    明光甲闪耀着光辉,照亮了前面好大一片。
    ******************************************
    开元十八年(庚午年,西元七三零年)夏,四月,朝廷筑长安外郭,李隆基招宰相和信安王入对。五月,吐蕃在战略上长期处于劣势,终于决定遣使致书于边境上,求和了。西边既然安定,李隆基立刻决定对渤海动手。
    五月中旬,李隆基以渤海大武艺忤逆犯上、驱逐兄弟为由。任命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领河北道行军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副之,帅十二总管以讨渤海。
    任命暂摄营州都督安禄山为营州总管、讨伐前锋使,以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为前锋副使,率幽州、营州和安东都护共六万大军,先锋进攻渤海。同时传旨新罗和黑水,令他们相约进军。
    圣旨一下,安禄山这边立刻率领已经集结好的大军,直发渤海国扶余城。
    不一日,安禄山就已经带着本部整编四万五千兵马,抵达了安东都护紧邻营州的大城延津州。随军军将有别驾李白,司马安文贞,兵马使唐姆,兵马副使窣干,校尉田乾真、田乾祐、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编外人员还有安禄山的情报主管安怀秀。
    “末将安东副都护领前锋副使田守义,拜见安前锋使!”
    安禄山的大军刚在导引士兵的带领下靠近延津城池,就看到一帮身穿铠甲的将领前来迎接。
    “原来是田都护!安禄山有礼了!”
    双方都有甲胄在身,仅仅是在马上抱拳行礼。
    “正是田某!”
    当先那个微见老态的中年将领,正是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他的身后还站了三个将领,两个壮年,一个青年,看上去英姿非凡,表现都不俗。
    “禀前锋使!粮草营地已经安排妥当,请大军去营地驻扎,诸位将军随末将进城!”田守义抱拳道。
    “哦!真是有劳田都护了!”安禄山抱拳回礼,转头对唐姆下令:“你率军跟安东都护的兄弟,去营地驻扎吧!”
    “是!”唐姆领命。
    在田守义背后那个青年小将的带领下,转向开往城外的驻营地。
    安东都护府管辖的,主要是原来高句丽王国的故地,带有羁縻性质。行政管理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在幽州重设大都督府后,就连安东都护府,都只是由幽州大都督府节制。但是高句丽是隋唐七征之地,与其他羁縻府州的性质又大不相同。
    行政管理人员是少,但战备程度极高,光安东都护直接治下就有近万的汉军,加上其他的都抚驻军和各族扈从军,总兵力也有好几万。这次出动一万五千兵马,基本上没怎么动各地的驻军,而且这些兵连年和渤海都有小冲突,实战能力都非常不错。
    “田都护!还没请教你身后两位将军的姓名?”
    安禄山在介绍完自己的部将后,开始询问起田守义背后的两将。
    “回安前锋使,这两位是我的副将,乌承玼和乌承恩,是同族兄弟,皆为平虏先锋将军,战功卓著,号称‘辕门二龙’!”田守义对自己的这两个手下非常自豪。
    “哦!原来两位就是‘辕门二龙’!真是久仰大名了!”安禄山抱拳致敬。
    那两人也连忙回礼,谦虚道:
    “不及安家三狼一虎的名声!”
    后面安禄山的司马安文贞听了,面上的表情立刻变了几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安文贞对这样的话还是有点介怀。
    “哈哈哈!彼此!彼此!”安禄山谦虚道。
    随即岔开话题,对田守义道:
    “田都护!你镇守安东多年,熟知渤海状况,对我们这次的作战,怎么看?”现在还是在大路上,谈具体的作战计划不合适,但谈谈作战前景之类的,没什么问题。
    “这个……末将这几年虽然一直镇守安东,但实际上和渤海并没有大的交过手。平常渤海都只是让一些小队来劫掠,我军也只是命当地镇军还击,规模都很小。现在大规模作战,敌我双方形势不是很明了,结果会如何,实在是有点难说!”田守义犹豫的道。
    “呵呵!田都护放心,我军现在是只有六万兵马,但后面还有忠王大元帅的十二总管共十二万大军。而渤海国号称兵马三十万,实际却只有二十五六万军队。就算临时征兵,也只能勉强凑到三十万。除去镇守的部队,以及防备黑水、新罗的必须人员,真正能迎击我军的,应该只有二十万稍多一点!而且现在是敌守我攻,你觉得,我们的胜算如何?”安禄山手中掌握的情报,可能比兵部知道的情况还要详细。
    “敌手我攻,则我军必胜。但若是敌军主动出击,则胜负还不一定!”田守义思考了一下,回答的非常谨慎。
    “哦!渤海全国,不过两万战马,而我军光现在,就有我的五千骑兵(新军三千,营州驻军两千)和都护的两千多骑兵,加上忠王大军中调集了朔方,河东,河北,河南等地共两万骑兵,难道渤海还敢野战迎击我军,或者是另外攻击?”
    安禄山还有一句话没说,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容易就攻进来了,你剩下的安东守军是干什么吃的。
    “渤海的两万骑兵,如果是野战,别说我军的近三万骑兵了,就是我们只出一半,也能将它完全击败!只是渤海地区有不少山地丘陵,陇右来的战马奔跑起来不方便,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渤海马,如果他不与我交战,只是往山野跑,则我军必然吃亏!”田守义答道。
    他也有句话没说出来,这儿的事情,还是我这个老将了解一点,你毕竟年纪轻,又是一个外人,还要多学点。
    “嗬!原来如此!”安禄山点点头。
    这方面他其实是早就考虑了。
    东北的平原虽然也不少,但是和华北一比,却又是多了不少的山地丘陵。为此他特地告诫自己属下,要训练战马熟悉地理,经常做适应性训练。那些由来自李胜马场的优良战马,对于这样的训练,也完全适应。只是现在不知道,后面忠王大部队的战马,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地理。
    “这件事情,都护根本不必担心,我家都督早有准备。我军的战马不但经常做平原冲刺练习,针对渤海的山地,也做过很多相关练习,完全不必怕他们!其实只要安东都护的驻军配合一下,光凭我们的七千多骑兵,就能基本挡住渤海的全部骑兵了!”司马安文贞插嘴道。
    “哦!原来前锋使早有准备呀!”田守义恍然大悟的道。
    “呵呵!哪是什么准备,只是当时朝廷有意让安某的新编部队入渤海,训练的时候,就顺便让他们多熟悉熟悉类似的地形!”安禄山有点不满安文贞的插嘴。
    虽然他说的很对,但是现在这样说,好像有自己军已经完全做好准备,只需要安东军配合一下就行的意思。
    “哈哈哈!这样就好,到时主要的防卫责任,就交给我们的骑兵好了!”田守义爽快的笑道。
    他内心原来的确有点介怀。虽然因为渤海和新罗的紧逼,加上大唐前段时间热衷于治政,疏于边防,让安东都护的实力下降了不少。但作为紧邻渤海的第一镇,出征做先锋还是肯定的。只是没想到,他这个安东都护的实际负责人,却只能做一个外人的副手。
    前锋将领要有冲劲,但也要稳重,田守义自认为人勇猛,又是多年老将,应该是勇敢和智慧并重的人物。那想到朝廷竟然选派了一员年青的将领来当先锋,让自己这个老将当副手,心中当然有点不舒服。
    不过对于朝廷的命令,他还没有丝毫违背的意思。刚开始对安禄山有点轻视,现在听了安文贞的话,反而觉得安禄山虽然年少,但是做事考虑成熟,言谈间,也很懂人情世故,不能和安文贞那样莽撞的毛头小子相提并论。既然觉得安禄山的才能不错,原来的那丝介怀消除了不少,对于安禄山也更加热诚起来。
    “恩!田都护,大元帅的兵马,还要一个月才能抵达,你看我们是不是先动动手,松松筋骨!”安禄山立刻察觉到了田守义话中的热诚,当下就将内心考虑了很久的提议说了出来。
    他原来担心这个老将看不起自己,自己提议提前出击,会引来他的反对。现在既然对方已经有点看重自己的意思,那自然就不必再客气。
    “呃……”田守义看了安禄山一眼,发现对方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就释疑的笑道:
    “好呀!趁着渤海还没准备,小胜一杖,涨涨士气!顺便也探探他们的虚实!”
第七节 夜袭战攻城
    扶余城,是夫余王朝前期的王城。
    贞观五年(西元六三一年)到贞观二十年(西元*六年), 高句丽荣留王为了防御唐朝的进攻,用十六年的时间,西南自扶余城,东北至海,修筑了千余里的长城。号称千里长城!其实就是依据原有的城郭,将几个山城直到连到险要地带,筑的延展城墙而已。(与史书有不同)
    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唐军的进军路线,保护了城墙背后高句丽国。同样的,现在这个重新被渤海修复的高句丽长城,再次成为唐军进攻渤海的第一道障碍。
    安禄山有时候想想就觉得好笑,长城建设的初衷,是华夏民族为了防御外族。现在这些外族从华夏族学去了这招,连名字都不换一下,转手建一个,就变成用来防备华夏族的设施了。
    大唐和渤海的纷争,从上次大武艺无礼上书开始,已经持续了三年多。渤海间谍对于大唐境内的兵马调动一直很注意,唐军这边刚刚开始出兵,渤海就已经得到消息,并且立刻开始动员全民,进行备战。当安禄山他们率领大军进入渤海时,渤海的边境村落,早已坚壁清野,人去楼空。
    安禄山他们的第一站,是山城扶余。
    “田都护!扶余城立城数百年,扶余川中更是有四十余城,只要拿下扶余城,必然能让渤海朝野震动!作为献给大元帅的礼物,这个是最适合不过了!”安禄山笑着对田守义道。
    他们的六万大军,并没有直抵扶余城下,而是离城百里处,依着一条小河下寨,提前商量进攻扶余城的计划。
    “从渤海的扶余府扶州,到仙州,再到长岭府的河州,一直到他们的西京神州,都是渤海防守大唐的第一线,唐军想要进入渤海,必须攻破这一线。只是扶余城坚固,渤海又早有万余大军在此驻守,如果发现我军,还可以立刻召集起上万青壮,想要强行打下来,难呀!”田守义叹了口气。
    听到田守义的话,安禄山也是点点头,他收到的消息还要确切一点,由于间谍一路告急,扶余城现在的守军已经有近两万人,青壮也动员了近万。如果真正打算用强攻的话,估计没有十天半月打不下来,而且伤亡也会很惨重。
    “早就有高宗时英国公李勣破扶余城故例(有一种说法是薛仁贵破的),要破城应该不是很难吧!”安文贞疑问道。
    他是管理军务的司马,主管后勤,对于战术确实不是很了解。这个扶余虽然还算高大,但也比营州城还差上一点,他当然觉得攻克起来应该不会那么困难。
    “破城当然不难,但是前锋使想要在短期之内攻克,就有点困难了!”田守义背后的一个青年小将接口道。
    “当年英国公攻克扶余城,仅用了三千兵马攻占扶余城,杀获万余人。但是据传,他用了一种东西名叫抛车,可飞三百斤巨石于一里之外,用来轰击城墙,当然所向披靡!如今不说我们没有那样厉害的抛车,就算有,渤海也不可能像原来的高句丽一样不设防!”作为学术派的田乾真,发挥了他卓越的见识。
    抛车?安禄山心中一动。那个应该就是投石车了。自己军中的攻城武器不少,这个投石车当然也是有的,只是飞三百斤巨石却绝对不可能。鉴于扶余城的城墙,大部分是使用石块堆砌,所以小石块轰击对城墙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至于伤人,成果更加有限。不过既然是山城,那里面的建筑,应该不可能也都用石头吧?
    “田小将军,此地可有一物,出自石隙地缝,刚出时如膏油,时间长则结块,色泽黝黑,却可似木一般漂浮于水上,乡人取之燃烧,可得油墨灰?”安禄山问田守义背后的小将。
    这个小将的名号,将来可是会比他老爹有名多。当开始安禄山还没留意,直到那晚田守义自豪的介绍时,才知道这个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朝藩镇领域的集大成者,田承嗣。
    大部分都知道,唐朝的藩镇首领,主要就是节度使,而且作为藩镇节度使制度的代表人物,就是曾经造反作乱的安禄山。但实际上,自从安禄山造反作乱,他就变成了一个不再是大唐藩镇的叛国人物。而这个曾经作为安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