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73部分

大唐军魂-第173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士免礼”李世民面对着众将士大声喊道,“当弥道行军大总管麾下众将士,不辱使命,奋勇杀敌,将入侵之吐蕃军三十余万尽歼。如此之功,无论什么迎接方向都为为过,所以,联今日率太子及诸臣到长安城外迎接你们,如此一仗。将我大唐的军威挥的淋漓尽致。天下间,还有何人敢犯我大唐!?”李世民说着走到施礼的侯君集面前,托起侯君集抱拳的双手小拍拍侯君集的两只胳膊,看着身后的众将军们,再加大声音吼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陛下,为国出征,驱敌杀虏。此乃作为军人之臣本分,臣等不敢言功”侯君集抬起头,振臂一呼。大声地喊道,“向皇上致意,大唐万胜”身后的诸将也跟着大吼起来小“大唐万胜,”
    李世民看似非常喜欢这种气氛,待众将士喊了一阵,才压压手示意停下,“所有出征将士之功,联都记在心里,自有重赏”
    李世民说着,又赶到旁边的李业诩面前,同样的动作,拍拍李业诩的手臂说道,“此战李翼功不可没,英雄少年,有此谋略,更是令联欣慰!”李世民大笑着说道,接着又压低声音,对李业诩说了句,“小子。好样的,你没让联失望”。
    李世民身后的李承乾看着李业诩也满是崇拜的神情。
    “陛下,臣领陛下之命,与出征的将士一道回京复命!”李靖也上前对李世民行了礼。
    “李特进辛苦了”李世民示意李靖免礼,再转身对诸将,“都随我一道进城,让长安的百姓看看我们凯旋将士们的风姿”。
    诸将跟在皇帝的仪仗后面缓缓前行,个多时辰后,才抵长安。
    长安城内外,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看似长安城内及附近的百姓,有全部出来看热闹的可能。
    从明德门入城,宽阔的朱雀大街两旁,依然是挤满欢迎的人群,李业诩和诸将不停地往两边欢呼的人群拱手致意,在百姓的欢呼声中,享受着那份英雄的感觉。
    在一个街口,李业诩竟是在人群中看到了郑燕小月,还有小妹李标,李业嗣的妻子奉若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府内之人,这些人都是汗流满面,在那里跳着脚欢呼着,边上一群子们也都在哭着跳着。嘴里不知叫着什么。
    李业诩心内一热,终于见到家人了。也觉得眼眶有些湿润,却只能是挥挥招呼了。
    越往前行去,百姓的欢呼声更加响亮了。
    自贞观以来,大唐在对外的征“:,讪得了干比辉煌的战绩。百姓遭受外夷的掳掠也是很必,愕仙感倍增。国家实力的进一步增加,作为大唐子民的那份优越感,那份荣誉感更是强烈了,对凯旋归来的英雄也是自内心的敬仰,这也是如此多的百姓自欢迎凯旋夫军的一个原因。
    初唐时候武将在朝堂的也很是有言权,军人的地位颇高,战场上的英雄更是名传千里。每每凯旋的将士回来,皇帝都会以非常隆重的仪式迎接,封赏也是颇为丰厚,这样更能激励将士们心里的那份雄。
    能见到皇帝的面,受到百姓的膜拜和欢迎,有军功者愕到升迁,还有众多奖赏的物品,这样的荣誉和奖赏,将士们在战场上如何会不拼命杀敌呢!虽说每次都举动这么大的欢迎仪式,有些过于讲究排场,但这也向将士及百姓传达一个信息,朝廷是非常看重军功的。
    李业诩有些明白过来,历史上的初唐为何武事如此之盛,这都是朝廷重视武备,看重军功的原因,也使的民间尚武之风很是强烈,入伍的士兵体质都是不错。
    对武备的重视,大唐军队的战力定是越来越强,这是李世民值得称道之举!
    一番仪式后,李世民宣布,凯旋的大军休整三日后,在太极殿举行封赏。
    只是作为领兵主将的李业诩,在这三日里忙着交接诸军事务,还有战事经过的报告,一刻都没闲着。更别说回家看望一下妻儿,只有待朝廷的封赏结束后,才可以回家了。
    三日后,皇城太极殿,大明会日。
    进行出征大军的封赏仪式。
    整个太极殿站的满满当当的,一定品轶以上的官员都到场了,连李靖和魏征等委以特进职的散官也都来了。
    侯君集和李业诩及松州都督韩威讲了大半天战事的经过,战事的艰险历程,战绩的辉煌,让朝臣们惊叹不已。
    接着李世民在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赞赏的话后,即宣布对诸将封赏。
    内侍宣读了李世民嘉奖的诏令。
    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节度众军。在此封为陈国公,转吏部尚书,加食邑两百户,赏绢两千匹,黄金十斤;行军副大总管李业诩迁为特卫大将军,兼领兵部侍郎职,并守兵部尚书。正三品上,宁阳县公,赏绢两千匹,黄金十斤,
    听到这,李业诩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响,这太没想到了,李世民竟然给自己这样的封赏,张张嘴想说什么,但听到诏命还没宣布完,还是忍住了!
    听另外诸将的封赏,
    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转左卫大将军职,赏绢一千匹,黄金五百两;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松州都督,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新设的佻州都督府都督,原松州都督韩威为新设的叠州都督府都督,各赏绢两千匹,黄金五百两,并将松州、叠州、佻州皆升为上州;以苏定芳和郑仁泰为特卫将军,各赏绢一千匹,黄金两百两”另一路已经完成战事的诸将,李大亮仍为青海都护府副大都护,晋爵为武阳郡公,段志玄为右卫大将军。褒国公,进京任职,刘德敏接替原段志玄职居曼头城守卫。
    韩威虽然违反军令受到李世民的责备,但因在松州守卫战中表现不错。功过相抵,功大于过,转任叠州都督。
    这样的结果让韩威彻底地松了口气。
    主要将领的封赏完毕,内侍准备宣读另一份以兵部名义下的封赏诏令。
    趁这间隙,李业诩跳了出来,“陛下,臣年少愚钝,实在无法胜任兵部尚书之职,”
    李世具的诏命太出乎李业诩的意外了,甚至有些被吓坏了,特卫大将军的职任命下来或者还说得过去。但兵部尚书的大帽子按到自己头上来,就太过分了,虽然是因侯君集转任吏部尚书而冠以一介。“守”字。
    这后世比国防部长还重要的职。是自己这么一个二十刚出头的毛孩可以担任的吗?
    若自己被委以兵部尚书的职。朝中不服的人定是会有一大串。无论自己这次立下如何巨大的战功,但阅厉和资格都不足以任此职,大唐军中猛将如云,随便找个都比自己能服众。李世民这不是要自己的命。把自己推入风口浪尖中吗?
    玩笑开的太大了,只是这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大哥,大叔,你这当皇帝的就饶了我吧,我可不想万一出点茬,被你找理由喀嚓了,再玩一次穿越小这里的生活可是非常的喜欢,哪也不想去了,即使回到后世,也不愿意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的理由
    叮业诩大着胆子说了一大通理由。再抬头看着坐在上的守”想看看这差点把他吓坏了的皇帝是什么表情。
    李世民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并没什么特殊的表情,一切都在意料之内的样子。
    站在上的李靖也被李世民这样的决定吓了一跳,稍一会才反应过来,即上前奏道,“陛下,臣也如此觉得,兵部之事,关系重大,过于繁杂,李翼年少,以他守兵部尚书之职,实在是勉为其难”李靖脸上满是惶然,“李翼虽然在此职,对具体军务如何掌管,根本无从知晓,所以臣反对如此决定,朝中及军中能者何止万千,兵部之职,还请陛下另选他人,”李靖的想法,李世民是不是一下子头脑热,才下如此决定?这一部尚书之职,是这样年岁的小子能掌的吗?任个兵部侍郎,以李业诩对朝事知晓并不多的经历来看,都是无法胜任的,很是怀疑李世民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也上前奏道,“兵部掌管天下兵事,必须得以一个在军中有着很高威望,有诸多阅厉者,才可胜任,李翼此次虽战功卓著,然阅厉及心智尚浅,诸多事恐怕考虑不周,臣以为实难堪此大任,陛下应另作考虑”。
    众臣看似都被李世民的诏令吓蒙着了,在惊讶中半天才反应过来,连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也是事先未知道这个决定的,匆忙间跳出来反对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心里却已经是气急败坏。李靖这个孙儿在朝中爬得太快了,受皇帝恩宠程度无人可及,连兵部如此重要的职位。都要授于他。
    知道此事的只有少数几人,新任的吏部尚书侯君集即是知情者,如此的任命即是由他提议的。依着他说的一番理由后,李世民也即同意了。
    在长孙无忌说完,不待其他大臣跳出来反对,侯君集即站出来说道,“陛下,李翼将军在此次出征吐蕃的战役中,表现出非常出众的谋略,诸多作战计戈小都是由他所制定,用兵之道更是臣不能及的,且其练的特卫战力群,是此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我大唐今正准备进行兵事改革,李翼之练兵及用兵之道,恰可在全军中推广,而且李翼所提的兵事改革之事,也是颇有见地小以其暂守兵部尚书之职,正可在军中推行一些新式的东西,使我大唐军队战力提到一次提升!”
    “联也觉得李翼可胜任”。李世民也在侯君集说完后,站起身说道,“如今我大唐军中,诸多将领都在外任职,无其他合适人员可担此职。这些年几次战役下来,军中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来,特别是府兵战力不强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善,为使我军的战力得到提升,应在军中进行一些改制的尝试,因此,得有一领军人物,李翼所之特卫,正是此兵事改制的一个尝试,效果如此之好,没有理由不在军中推广,而兵部,正可为推行此改制的当领者。
    联也是考虑再三才做如此决定,况且,李翼只是在侯卿转吏部尚书职后,守兵部之职,诸位爱卿也可提合适兵部尚书之人选者
    李世民话网说完,众臣还有不少的反对者出列请奏,像魏征、高士廉等一些在朝中颇有声望的大臣也都出来反对,理由也是和长孙无忌相似。
    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却是支持皇帝的如此决定,房玄龄盛赞了李业诩在前些年所提之议对大唐做出的贡献,及新近提的关于军制改革的提议,更是颇有见地,可以在其领头下,在军中推行,以观效果,“诸位同僚,俗语道,有志不在年高,前些年李翼更年少时,所提出开南方的提案,施行几年,我大唐的粮食和赋税收入是连年的增长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李翼所虑之事,颇为周到”房玄龄说着,转身对着李世民施一礼,“陛下,所以臣以为,以李翼领兵部侍郎并守尚书之职,定会给予大唐军队以一个革新,使我军力更上一个台阶,臣支持以李翼为兵部侍郎并守尚书之职!”
    连房玄龄也如此说,让反对的人一下子沉默起来,那看来皇帝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做如此决定的。
    李世民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如此决定的,这样做有好些目的,并且事先只和房玄龄、侯君集讨论过,连李靖和当事人李业诩都不知道,就是怕事先告知,这祖孙俩跑到皇宫中一力请辞。
    李业诩和李靖还是继续坚持不能胜任此职,无奈李世民却坚决不允!
    一个搞赏的朝会到最后弄得有些失去了味道,李世民都有些一沁”李业诩和李靖众才丹奈地谢恩领旨六主将的封赏结束,接着宣布一些中下级军官的封赏。
    李业嗣因在此战中作战勇猛,亲手击杀了吐蕃的大将尚结,在攻击弃宗弄赞的大营及后续的作战中,更是率先冲在前面,立下战功不因功越级被提为特卫中郎将,还有特战队中的陈雷也被提为特卫中郎将,赵启东、吴二毛为特卫郎将。
    韩威的部下苏青,因战绩颇佳,被提为松州副都督。
    另外按李业诩的提议,特卫军中薛仁贵和席君卖还有刘仁轨,因在此战中有不凡的表现,也被提为校尉。
    朝廷同时下诏令,因出征吐蕃战事的巨大胜利,大赦天下,免除松州、叠州、佻州都督府治下各州县两年的赋锐,还有其他受到战事影响的陇佑、剑南和岭南一些州县也免除一年的赋税。
    长安放开宵禁半叮,月,让百姓尽情欢乐。
    朝会散了后,李世具留下李靖和李业诩。
    “药师,贤侄,联知道如此决定一定是出乎你们的意外”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贤侄所提的计划和所领之军在此次出征吐蕃的战役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联希望借助此战巨大的胜利,再以朝廷诏令的形式将贤侄在此战中的表现诏告天下,并以贤侄来领此次兵事改制的总务”
    听李世民一番说来,李业诩这才知道,李世民即将开始的这个兵制改革,还未形成方案,就在朝中遭遇很大的阻力,许多大臣们指责这是不顾国本的扩军,还有一些大臣们担心此事过于重大,稍有不慎,就会使军队出现异动。
    魏征自不用说,就差跳脚怒骂了,连李世民深为倚重的长孙无忌,刚刚由吏部尚书迁为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还有户部尚书唐俭,礼部尚书王珐也是如此,朝中支持者除了一些侯君集、李道宗外,还有一些其他将领,但有很多在朝的武将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还有不少则反对”
    毕竟关系到一叮国家军队体制的事,过于重要,朝臣们有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军制的安革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利益,府兵由主力兵源变成后备兵源,作用大降,一些与此有重大关联的世家大阀,都是抱着抵触的态度。
    李业诩是回京后才知道,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因身体本就不好,近段时间忙于制定军制改革的计划,操劳过度,在两个月前去逝了。这样的消息当时就让李业诩震惊,异常的心痛,自去过温彦博的府弟后,对这个家境清贫,又把全部身心系于朝事上的当朝重臣,一位可亲的老者,有着非常好的印象,出征大半年回来,本还想上府再与温彦博探讨一下兵制改革人事儿,没想到也成隔世之人。
    李业诩还知道,这样一个当朝的尚书右仆射去,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