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98部分

大唐军魂-第198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上出来表示不同的意见。
    “魏特进此言差矣,陛下。西突厥不仅攻击我伊州,还攻击欲向我集贡的焉者、龟兹、都善等,显非善意,若我们听之任之,那时间一长,西突厥势大。我们将无法控制,如今一个依附西突厥的小小高昌都敢如此嚣张,我们若不予以还击小那西域各国将看轻我大唐,国人必将受辱”。李世勤反驳道。
    “陛下,高昌离我长安有近七千里。我大军如何能抵达?况且高昌与我陇佑,隔着近千里的大沙磺。连飞鸟都难以逾越,要想战,实是难事”司空长孙无忌在李世劫退回班列后出来奏道。”陛下,长孙司空说得也在理,如今我大唐朝中,经与吐蕃一战,精锐之军受损不若要再进行下一场战事,一下子难以征集善战之率。此是我们布置上的不足,没有一支能进行远征的大军,将难以对敌进行有效的打击,因此臣以为。现在非战时,我们应该建立几支战力强大如特卫般的常备军,以应付这样的情。侯君集也紧跟着长孙无忌出列奏言。李世民似乎没听朝臣们的奏言,继续道。“还有,据最新的情报。北方薛延陀部,屯兵数十万,几番南下和西进,也想图谋不轨”
    李世民说着停顿了一下,最后勃然大怒地吼道。“我大唐四面都是强敌,但我们却无多少有战力的军队可供调动和出击,你们说。如何是好?。“   
第一百八十一章 募兵扩军(第三卷终)
    几李世民的怒吼声中。大臣们都面面相
    真珠可汗夷男屯兵二十万,对我大唐北边构成威胁,这情况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没有什么人能预料到。去年吐蕃三十余万大军攻击我边境,今岁又有薛延陀人来凑热闹,大唐的边境还真的不平静。
    “陛下,臣有提议,如侯尚书之言,我们应该建立几支以募兵所得之军队,加紧练,尽快形成战力,以免再出现强敌压境,无兵可用情况”李业诩再出列,“臣奏请进行兵制改革,推行募兵制,建立一定数量的精锐军卫,以保卫我大唐边境,抵御外敌的入侵,应付突情况。还请陛下恩准”
    “陛下,臣反对进行兵制改革”还是魏征跳出来,差点指着李业诩的鼻子说,“如今百姓虽安,然国库还不是很充裕,若进行大规模的募兵,朝廷无法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必将增加百姓的赋税,大大加重百姓的负担,天下必将怨声四起,容易生乱。这些年实施的府兵制,不需要朝廷提供大量军饷,实乃最可行的募兵之法。”
    “父皇,儿臣有不同看法”这时太子李承乾出列上奏,“府兵制朝廷虽不需要支出大量的军饷,但与经过系统练的军卫相比,同样战力低下,若战时派出的府兵,无法抵挡外敌的入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此引的损失比军饷的支出要多很多,更是使千百万的百姓遭荼毒,更不说由于军队战力不足导致战期过长,使得朝廷支出更多。如今在父皇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下。百姓生活富足,国内大安,如此环境,得来实非容易,我们不能让强敌的入侵将这一切都毁去,为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百姓的安居乐业,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卫,儿臣支持进行募兵改制”
    太子李承乾的出列支持很是出乎一些朝臣的意外,一直没表意见的长孙无忌脸上一副有所悟的样子。太子的表现太不一般了,上次议对吐蕃使团如何处置时,李承乾即强力地支持扣留禄东赞,并要求斩杀那些造谣的吐蕃使团成员,最后刑部的论罪,这十多名吐蕃使团成员全部都被为死刑,待秋后斩决。
    这次又出来支持募兵改制,进一步说明太子得到皇帝的认可,一些想出来反对的人也都迟疑起来。
    “陛下,臣支持推行募兵,建立我朝强大的军卫,以抵御外敌”房玄龄紧接着出来奏言,“如今天下连年丰收,百姓富足,国库也颇为充实,而且每年上交的赋税,商业方面的赋税增加的最快,单单商业赋税这一块,就足可供养我几支数万军卫一年的开支。百姓收入的增加,从百姓中所收的赋税也在增加,此举并未使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因此推行募兵,建立几支军卫。从财政上完全不成问题。如今,我大唐四周受强敌威胁,我们却无力应对,不能对敌进行有效的遏制,使敌畏惧。若外敌入侵,到时我们再进行反击,我边境百姓受到侵害,那样损失更加的大,如太子言,我们征召的府兵战力不强,无法应对强敌的入侵,那使得战事拖延,百姓及朝廷的损失更大,可能比之募兵费用要多上许多倍,到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将追悔莫及!”
    “陛下,臣反对现在进行兵制改革”这时,尚书右仆射高仕廉出列反对,“要募集大量兵员,必将对农事有不小的影响,更如魏特进所说,此举大大地加重百姓的负担,将使民间怨声载道,如此必使得民间生乱,秦养如此数量的常备军,我朝还无力保证,一些农事和道路建议方面的钱财投入也将减少,使得刚刚出现的盛世天下,又将陷入纷杂,百姓生活因此到退。依臣了解,兵制改革练参照的是特卫将士的练之法,此法甚是残酷和艰苦,也将使得许多征召入伍兵员对此恐惧,若生大量逃兵事件,那如何是好?如今虽有外敌在侧,但没有对我边境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因此,臣建议,待几年,再考虑此事为好”
    李世民听了诸位朝臣的意见,并没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用眼睛看着其他的朝臣们,似乎在问还有谁有意见。
    这时,刑部尚:“陛下,高相此言差矣,常言道,未雨绸缪,如今虽无强敌入侵,但强敌在侧,我们如何能疏于防备,况且练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强敌入侵了,我们再募兵进行练,如何来得及,所以若有建立有强大战力的军卫,必须得尽早开始”李道宗转了口气继续说,“虽说新的募兵练比较艰苦,但正是这样的练弃式,造就了特卫强大的战力,在出征吐谷浑,还有与吐蕃人战事中,战绩辉煌,而我州川几最缺少的,就是数量暮多的众般军队,在此次战役中一些善战的其他军卫损失较多,必须得到补充,而如此正是推行募兵的时候,如今国库殷实,我们有财力推行募兵。陛下,因引臣以为,以过特卫多年的试验,有这样的成果,若再不进行募兵的改制,那只能说明我朝对军备的建设不够重视,这样会使的军中将士都寒心”
    李道宗网说完,李业诩趁势又出来说。“陛下,正是如此,有艰苦的练,才能出好的练成果,无论是特卫,还是这一两来的左、右卫的练试行,无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在几次战事中得到验证所以臣力请陛下同意在军中推行募兵制,并进一步改进军制,使得我大唐军队的战力更上一个台阶;而且兵制改革使得士兵在军中服役的期限只有五年,五年后即可退伍返乡。比之现在各州边军无定期的服役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陛下,如此改制定是深得民心,经过数次战役,我大唐的军威在民间提到传扬,据臣所了解,即使是边境一些州县,许多男儿都想计划着朝廷再有征兵,将远道而来参加兵募,这也说明正是我们军队战力的提升,战事的辉煌,才使得民间百姓有认同感,也以入伍从军为荣,当兵保家为国之事,定是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的”李世劫再出列表意见。
    “陛下,臣附议”。李世劫说完后,李靖紧接着站了出来,“以往多次战役,我们是胜在出奇不意上,以劣势兵力攻击敌军,在敌不防备时才取得了胜利,奇兵战术不可常用,敌再与我作战,必将防着我方这样的作战方式,那取胜的难度就将强大,如今西北突厥及一些仆从国有数十万军队,北面薛延陀也有二十许万的大军对我边境构成威胁,西面有吐蕃的残部,南面还有獠人及南诏的叛乱,东面更有在前朝对我大汉子民进行残酷杀戮的高丽,正如陛下言,四周俱是强敌,我们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军卫来应对,不然,陛下即位初,突厥攻至我长安近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再次生!”
    李靖说完即退了回来,所有人都被李荐最后这句话惊呆了。
    这是座上皇帝李世民网执政时生的事,领利率三十万大军攻至渭水边,离长安很近了,最后虽被李世民用计退兵,但那时的情况谁也知道要多惊险就有多惊险,连皇后长孙氏都上阵慰劳军士们,长安更是全民皆兵备战。
    对李世民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是给新即位的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李靖公然在朝堂匕提起来,有些揭李世民老底的味道,那次大唐可是付出了一些代价才让领利退兵的,这样说出来,李靖不怕李世民恼怒吗?
    “李老爱卿说得甚是在理,虽然我们这些年几次兵事都获得了胜利,但那是有我勇猛的战将率领,更是有数万经过系统练的各卫士兵的参与,才取得如此的胜利的联也认为,我们必须建立几支经过系统练,有着非常强战力的军卫,以使得在对外征战及抵御外敌入侵时,能做出快反应,并给予敌进行有效打击李世民依然面无表情,对李靖说的当年领利兵至长安外的事,也并没什么恼怒的反应,而是顺着说道,“颌利兵至渭水之类,威胁长安的事。各个爱卿还想让它再次生吗?。
    李世民这样的问话,有谁敢说希望它生?一下子没有人再出来反对。
    “陛下,臣也赞同施行募兵制”。这时一直不表态的长孙无忌也出列同意推行募兵制,“此举定可使人朝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卫边境抵御外敌入侵,以我们现在的财力。完全有能力供养数十万常备军
    场上形势出现一边倒的迹象,连反对最激烈的魏征也没了言语,高仕廉还想再出来说什么,但看到李世民从御座上起身,也只得把迈出的脚步退了回来。
    “诸位爱卿都支持实行募兵制,联也如此认为。募兵扩军,厚现阶段我朝的根本”李世民露出得意的神情,“此议再由政事堂过会若无异议,即诏告天下开始施行”接着手一挥,喝道,“退朝
    散朝后,扶着李靖出了太极殿的李业诩心情大好,经过数年的准备,还有几个月的整理修改计划,募兵制的改革终于要开始了,自己的负的责也将要多起来,而按计划,新设几卫募集兵员的工作也将开始,又要连续的在军营和兵部官署度过了,
    第三卷《兵锋》完,敬请关注第四卷《军魂》
    谢谢所有支持的朋友们   
第一章 兵制改革开始
    李世民宣布诏命,除李业诩守兵部尚书职,领兵部左侍郎职,以并州都督李世劫为兵部尚书。并进行兵部机构和职权的变动。
    暂时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军官选拔、军讲武、兵防、情报、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
    全国军队之征讨、镇戍、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
    兵部设尚书一名,正三品职,左、中、右侍郎三名,左侍郎为从三品职,中、右侍郎为正四品上职。下设七个部门,一为新设的参谋司,二为兵部司,三为军器监,四为情报司,五曰职方司,六曰驾部司,七曰库部司。
    参谋部掌全国兵马调遣,包括兵马的补充和屯防,更重要的是战时进行战事的布置。参谋司人员组成不固定,日常由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及四名主事处置事务,若在战时,参谋部组成*人员可包括朝中任何重要官员,也就是说,在战时,参谋司将是战争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是李业诩原本计划的统帅部或者参谋部的一个精简机构,李世民不愿再另设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这是折中之举。
    兵部司掌兵马名帐,武官阶品评定及选授,全国军队的名录由其登录,四品以下、郎将职以下中下级军官的选授,皆由其负责,有郎中两人,员外郎两人。给事中四人。
    军器监负责军中武器、器械等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设大匠一名。少匠两名。承两名,下设火器署、弩坊署、甲坊署、都水监等部,各有署、令若干,在长安及洛阳等设有多处作坊,所部人员为兵部中最多。
    情报司掌管天下情报之事,改设郎中一人,员外郎再人,此乃兵部中最神秘机构,官员任命、组成及运神情况皆不对公布。职方司掌管军中地图绘制及国防设施包括各地城池的建议,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驾部司掌管天下马政,及驿政事务,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库部司掌管军器监所产武器的发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同时朝廷又发布诏令,进行军制的改革,全面推行募兵制,逐步建立以募兵所得常备军为基础的大唐武装力量。
    以道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型军卫的设置和筹建,设立卫军和州军,按地域,在一道内设置一个卫军或者几个,也可能是几道内设置一个卫军。卫军为大唐主要的武装力量,是对外征战中主战力量;州兵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在卫军建立后,各都督府的边军也都归入卫军中,卫军的职能有些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和集团军的结合物。
    暂时保留府兵,还是由原先除左右卫的其他各卫遥领之,也作为募兵的兵源,军中的募集的兵员在服役一定时间,退役后也编入府兵中。
    待军制改革完成后,府兵将由各州县领之,名称也将随之修改。
    长安及皇城的守卫任务也进行重大的变动,组建左右羽林卫,每卫各辖一万人,从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中募集,作为长安城内守卫皇宫的禁军,负责皇帝的宿卫和仪仗任务,复召襄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为左羽林卫大将军,那国公宇文士及为右羽林卫大将军。
    同时筹建左右监门卫,各八千人,掌长安诸门禁卫,作为维护城内治安的力量,以羹国公刘弘基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军制改革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扩充左卫、右卫,还有特卫的人数,以这三卫为京军,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其他各卫为边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