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10部分

大唐军魂-第210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臣以为,如今实不是大举开战的时候”。
    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还有其他朝臣们也都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这个在朝中以主战闻名的后起之秀,所领的还是大唐最精锐之军,这次竟也是如此说法。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业诩感觉到有些压力,咽了口唾沫继续道。“臣觉得,对西域之战,我们不单单要教社一下鞠文泰所领的高昌,还有敢跟随犯事的处月和处密及其他一些小国,更是要将这几个小国作为依仗的西突厥也连带着一并解决,战役规模也要很大,所以要做的准备很多
    “往下说李世民猛喝一声,脸上有不一样的表情。催促李业诩继续说。
    “小西突厥欲谷设和接受我朝册封的呸利失正处于争斗中,欲谷设还有能力协助高昌攻击我大唐边州和属国,那也说明欲谷设的实力不同于一般。若呸利失部败亡,让欲谷设统一了西突厥各部,再将西域各国征服,必将形成“一庞天的突厥汗国,这样对我西北边境的威胁将日就渊尺。蟹子我大唐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臣以为,若要解决高昌之威胁,必须将西突厥也一并解决,以永绝后患”李业诩讲的有些口干,再加上边上火炉的烘烤。嗓子有些冒烟的感觉。边上又没可以喝的东西,只恨今日这皇帝召见。连杯茶水也不备。
    但话没讲完,又不能向李世民讨水喝,李业诩只得润润喉继续说道,“西突厥所居之尖非常广阔,再加上还有数量不少的小国,要将所有问题一并解决,必须动用数量不少的兵力,以臣估计,至少要十许万,还有数倍于士兵的战马,及不计其数的粮草和物资,这些准备都是要耗费许多时间…”
    “高昌及西突厥之地离我长安近七千里路程之遥,一路环境恶劣,因此。出征的大军必须由经过严格练的士兵组成,以使得经过长途行军,还能保持战力,达到战略目的。而如今,我们能动用的精锐兵力不过数万,若征用府兵,战力得不到保证,面对久经战事的突厥人。我们军队在人数和战斗力上不占优势,且远离中原作战,各种物资供应得不到保障,战事的结果无法预料和保证”小李业诩再次吞一口唾沫,润一下喉,把自己的结论说出来,“因此,臣觉得,我们不战则已,若要对高昌开战,就要同时对西突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彻底解决西域之事,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臣觉得,攻击时间应该在如今所募集的兵部形成战力之后的明后年间才是最佳”
    一大通话终于讲完,李业诩坐回了原处,等着其他人的评价。
    李业诩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现在就做准备,待来年,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出征了。
    “陛下,臣觉得李大将军所言甚是在理,不战则已,一战就要把一切事情都解决掉”李业诩说完后,房玄龄很快站起来,支持李业诩的观点,“西突厥所处之地,离我中原过于遥远,要进行战事所要准备的,必是比以往更多,臣也以为,我们现在就要为战事进行准备。待所募的十多万士兵练完毕,有了战力,同时将各准备事宜做好,再进行征战”
    房玄龄这些年来对所有的战事都抱着支持的态度,甚至比朝中的武将都坚决。正是朝廷这几年所行的政策,深得民心,使得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国库收入连年增加,几次作战中缴获的战利品颇丰,还有十数万的俘虏,成为免费的劳力,为大唐的基础建设做着贡献,作为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国家利益考虑,认为朝廷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事。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李世勋也站了起来说,“这场战争比之以往任何一场战事都会大,时间也会长,所募集的士兵虽然在府兵编制时候都进行过战备练,甚至参加过征战,但要往数千里之遥的西域之地,若没有系统的刮练,非战斗减员会非常的多,必须待这些士兵形成较强的战力才好。才可以用我们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有胜利”
    “陛下,臣赞同房相、李尚书和李大将军所言,我们应谋定而后动,一击就成功”一直没开口的李孝恭也发表了意见,“欲谷设所部大举攻击我朝册封之呸利失可汗,这是我们对欲谷设开战的理由,臣已经多年未经战事,此次愿为陛下出值”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长孙无忌也站起来,表示认同。
    李道宗和侯君集听了几人的话,也都沉思着,没再发表意见。确实,西域那一片遥远的地方,自汉以后,已经多年没有在汉民族的有效统治下,一切情况都还是未知数,即使要战,要做的准备工作还要很多很多。
    见没有人再发表看法,面无表情的李世民开始说话:“各个爱卿即如此说,联也觉得如今发动大规模战事还不是时候…”
    “联会诏令伊州及沙州、肃州边军,加强戒备,以挡高昌及西突厥的攻击,并令凉州都督李袭誉小待来年春后,派一部驰援伊州”李世民沉着声道,“至于出征时派谁领兵,到时再议;”
    对李世民的决定,没有人再有异议!
    末了,李世民再对诸臣道,“各位爱卿,我们要加紧备战,各司其责,年后即开始做准备”
    “是,陛下”众臣都应道。”你们都下去吧,小李爱卿小你留下,联还有事问你…”,   
第十八章 转念间想到的
    “川着诸臣都离尖,被李世具独留下李业诩心里在嘀吐,乐又有什么事儿单独吩咐。
    “贤侄,你刚才一番话说得很是在理,也解了联心中的一些疑惑,让联豁然”李世民盯着李业诩看了一会,露出个笑容道。
    “陛下,臣胡言乱语,还请您勿怪”李业诩还在思索着李世民把他留下的目的。
    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在一边坐下,吩咐近侍上茶水来,拿起案上的一份奏报交给李业诩,“贤侄,这是情报司直接送呈的关于西突厥和高昌情况的报告,你看一下”
    李业诩接过,打开看,情报中显示,在欲谷设和呸利失这一年的战事过程中,欲谷设明显战了上风,呸利失损失惨重,有些支撑不住,并向大唐求救,希望大唐皇帝出面干涉两方的争斗。
    一些西突厥仆从的小国,如高昌、处月、处密等,也趁火打劫,一道出兵攻击畸利失,还间或掠我大唐子民。
    “欲谷设和翅文泰这样做,根本没把联放在眼里,联一定要让他们后悔”李世民淡淡地说道。
    “陛下,欲从设和呸利失打得两败俱伤时候,正是我们出兵之机”李业诩对李世民再一次说西突厥和高昌的事,心里也是明白,李世民发动西北战事的决心,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动摇了,唯一没决定的,那就是作战的时间,还有作战的规模,“陛下,朝廷有战,臣愿意领兵出征”“若有战事,自是少不得你,我们要随时关注西域战况的进展;”李世民还是淡淡地说道,“魏征多次与联说,治国之道,仁者无敌,好战必亡,联也知道如此”
    “陛下。”李业诩有些傻眼,李世民怎么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难道自己才才猜错了?
    只是李世民摆摆手,示意李业诩不要插嘴,“年内程知节多次上奏,要求挥兵进击逻些,联都未应心从贞观七年到现在,朝廷已经有多次重大的战事,军备上的支出颇多,特别是今年,为了应付募兵所需的花费甚巨,联…不敢轻启战事…”
    虽然连年丰足,赋税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上一年的征战,还有年内的募兵所花费,还是让国库有些吃紧,在是否发动对吐蕃的战争事情上,李世民也是犹豫再三。
    程知节屯兵在松州以远,做好随时攻击吐蕃的准备,但李世民一直未同意攻击行动,只是连续的诏令弃宗弄赞来朝。据逻些城发回的情报。在李世民的诏令和大军的威逼下,吐蕃献贡给大唐第一批牲畜和财物也都已经送达。弃宗弄赞也在做来长安的准备,接替他职位的人也已经选好。
    弃宗弄赞也知道,若他不来朝,大唐的大军很快就会攻至逻些城外,权衡再三,还是不敢与大唐再直接对抗,只得将国内事务交给一名族弟,自己准备入朝接受李世民的质询,并做好留在长安的准备。
    “但是忘战必危”在李业诩不知如何回应李世民的话后,这皇帝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一句,“我们的募兵扩军,正是为了应付战事,面对我们所受的威胁,我大唐一定要做好应对准备,将一切对我构成威胁的,都统统消灭摧关于何时对高昌发动战事,还要看翅文泰和欲谷设如何配合了,联会做到仁义尽至的,”
    “陛下,这”李世民后面的这些话有些像疯狂的战争狂人般,让李业诩更是讶然,当皇帝的,真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大家。
    “但战争开支巨大,要避免穷兵默武的情况出现,必须得有更多增收的渠道,所以联还是希望你,多想一些对国计民生有生的点子出来,以使我大唐的国力更上一个台阶,让我大唐百姓日子过得过得更好”李世民说着这些,眼神也变得笑眯眯了,“贤侄,联知道你还有不少的计划没与联说”
    “陛下,臣所想的,都会与您说”李业诩吓了一跳,这皇帝又是指什么,好似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私藏着么?
    “你所制作的用于马车上的减震的弹簧,这么久了,都已经吩咐将作监生产了,都没与联说”李世民收起了笑容道。
    “陛下忙于国事,臣觉得那样的小事儿不要向陛下禀报,所以”李业诩有些委屈样,不就弄几个弹等出来,也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么?
    “此非小事也,装于运载货物的车上,也使得载货量更多,战时用处可不是一般的大,载人的马车,坐着也更舒服,如此利国利民之事,你说是小事呢?”李世民看着李业诩的样子,有些愤愤,觉得李业诩在糊弄他。
    “陛下,那是恪王爷临走时,臣怕他们一路上颠簸,所以就想出斤。法子来,以使得马车乘坐着更舒服,实非是谋划很久才想出来的所以臣觉得没必要报之于您,也就自作主张,吩咐将作监制作生产了”唉,弄小弹簧也要报告皇帝,这李世民管的事也太多了。
    “好了,联没责怪你,联已经派人问询了阎立德,他已经有详细的奏报”李世民看着李业诩,用赞赏的口气说道,“这些日子你辛苦了,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募兵终于完成,你居功至伟,联自有重赏”
    对李业诩这段时间整天忙于募兵及练之事,李世民还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临近年底了,又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陛下,募兵之计,臣只是提议,大多还是故尚书右仆射温相所作,臣不敢居功,只是希望舱为陛下,为我大唐练出一支精兵刺”李业诩恭敬地道。
    放眼如今的朝学上,大部分的为官者都是勤于职守的,重臣中无论是已故的温彦博,及在朝的房玄龄等人,还是与李业诩有些矛盾的长孙无忌,大多时候都是会以朝事为重。
    那个强力反对发动战争的魏征,除了对战事不支持外,其他所提之计大多都是利国利民的,连反对战事,也是站在为了减轻百姓负担的角度上来说的。
    贞观名臣,从一定角度来说,也是名至实归的,这也让李业
    “好了,你也不要谦虚,你所做的,联自有数”李世民继续笑着,“练已经有几个月,许多事也可以交给你的手下做,凡事不必躬行,听说你都好多天没回府了,你也得休息一些日子,联不希望你累倒了,没有人替联担负这些重大的事儿”
    “多谢陛下关心,臣只是怕负了陛下所托,不敢懈怠”对李世民表现出来的关心,李业诩还是挺感激的,这个当皇帝的,待人一套还真不赖。
    “兵士整体状况如何?,小
    “士兵们身体素质都不错,唯一遗憾的是,能识字断文的士兵却不是很多”。李业诩把出营前带来的一份练总结交给李世民,“这几个月练进展的情况都在上面,还请陛下过目!”
    军中大半的士兵都不认识字,这让李业诩很是头疼,还要抽一些人给士兵们上些文化课,让他们认几个字,特别是那些中下级军官,或者表现不错有可能被提拔的士兵,必须要认识字,以使的在战时,一些命令传递,还有地图指示类的,能看得明白。
    不认识字的,在军中升迁的机会就少很多。
    “要让更多的人识字念书,整个社会才会进步的更快,联也明白这个理”。李世民翻了一下白眼,“如今民间百姓子弟识字的人少,只是因书籍印刷数量不多,价格也贵,百姓家中基本都卖不起书,也上不起学,也才会如你说般,军中有许多不认识字的士兵,贤侄,你可有计,让更多的百姓念得起书,买得起书?”
    “陛下,我们可以多印些书,那书价格自然就便宜了”李业诩有些觉得李世民这问题问的过于白痴,书价贵,那就多印么。
    “你可知道那雕板的价格有多贵?刻一块雕板要费多少时间?而且用几次也就坏!”李世民有些想踹李业诩的冲动,这小子是在故意装蒜还是什么,拿自己消遣来着,意说出这样轻飘飘的话来?
    “陛下,为何要用雕板?不会用活字印刷吗?”李业诩也是傻眼,难道现在还没有活辽印刷发明出来吗?不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么?
    等等,好像毕升是宋朝的人,现在还没出世呢,汗,都怪自己少上街,都不知道现在用什么东西印刷书籍,也不知道书籍的价格有多贵。
    “活字,什么活字死字?”李业诩如此一说,李世民眉头一跳,似有些解其中的意思,但想不出来更多,厉声问李业诩道。
    “陛下,有印章么?”被李世民一吓,有些紧张的李业诩道。
    “你拿联的印章作什么用?”李世民有些恼怒,连脚都抬起来了。
    “陛下,臣示范给你看”。李业诩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见这个皇帝无动于衷,只得用手示意道,“若是把常用的字都刻成印章大小的字块,这是一个字,这是另外一个字,在印一本书时候,把需要的字挑出来,组合在一起,印完这一页书,把所有字可以拆下来,再用在另外一页书上,这样就不需要一页书就刻一块雕板了,错误的地方也很容易纠正”
    李业诩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