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4部分

大唐军魂-第24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间酒菜摆了满满一桌,李世民帮李业诩倒满了酒,自己杯中也倒上,举杯道,“贤侄,来,我敬你一杯,这段时间训练辛苦你了,”说罢,一口饮干杯中酒。
    “陛下,不辛苦,”李业诩也忙干了杯中酒,就训练几名亲卫,有啥辛苦呢?倒是与你这个皇帝一起喝酒聊天,是件很辛苦的事。
    “哎,我说贤侄,你不要叫我陛下,我们以叔侄相称,还是称我叔叔,”李世民夹了一块兔肉,扔到嘴巴里大嚼起来。
    “是,叔叔,”为啥叫着总是很别扭呢。
    “贤侄颇懂练兵之道,你能写出这样的练兵大法来,想必对兵事也是了解颇多了,连你祖父和候大将军都称道有加,不简单,也让我起了好奇心。”
    “叔叔,那是祖父教导有方,翼自小得到祖父教诲,行军步道之事,也稍稍懂一些,”李业诩习的一段时间兵法,反复研究,这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步阵之道,还是颇有心得,也不怕李世民问。
    只是没有在实战中演练过。
    “药师此次举贤不避亲,在我面前举荐你,想必你已得到你祖父的真传了…能得到药师认同的,能用几个?如此人才,岂可埋没?!”李世民颇为自傲的一点,就是对无论何种身份的人才,都会加以重用,“依我看,他日你的成就,定是在你祖父之上。”
    “叔叔太高看我了,翼怎么敢和祖父相比,”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比李靖还大,李业诩真的没敢想。
    “高看?我这双眼睛,还从未看错过人,”李世民指着自己,微笑着说道。
    “侄儿愚纯,恐怕要让叔叔失望了!”
    “贤侄,年轻人不托大是种美德,但你也不必如此谦虚,我自有数,来来来,我们再干一杯,”李世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说说看,现今我大唐军队的战力如何?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你不必顾虑,尽管说来。”
    “这…李翼不敢!”
    “让你说你就说么,贤侄,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你的…”   
第五章 论道
    “是,那侄儿就妄议一次”,李业诩喝了一杯酒,“翼以为,眼下大唐军队构成以府兵为主,战力不强,”这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的府兵,和后世的预备役民兵差不多,战斗力能强到哪儿去?
    “哦,你如何认定府兵战力不强?”李世民皱皱眉头说道,“府兵制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隋两朝,我朝以均田制为基础,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府兵平时务农,生活无异于农民,国家毋须为其负荷军饷,因而节省了大量养兵费用。而多次征战,证明府兵战力并不弱,实为现在最合理的兵制。”
    “叔叔,侄儿并不是说府兵制不合理,我只是说,相对于正规训练的军队,府兵战斗力明显有差距,”李业诩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缺少系统训练;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战时不利调度;战斗力低下,机动性不强,不能远征。此是府兵作为大唐军队主力的缺陷!”
    “唔,你继续说,”李世民见李业诩停了下来,催促道。
    “若要让大唐的军队战斗力大幅提高,必须要保有一支相当数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超群…将帅军事谋略出众,且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的常备军队,马匹,武器装备、粮食等各方面后勤供应要充裕,得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唔,贤侄此言有理,其实,我也知道府兵在战力上有缺陷,只是如今大唐并不富裕,以募兵取代府兵,并非合适时候,”李世民听了沉吟半晌,筷子上夹着的兔肉也忘记放到嘴里,呯的一下掉回盘子里,“贤侄,你接着说!”
    “全部以募兵取代府兵,则需增加国家的负担,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府兵制与募兵制相辅,试行募兵制,府兵可作为内卫的主要兵力,募兵所征的兵士,用于补充于战斗力精锐的军中,可以规定一个服役期,以两到三年为好,加强各方面训练,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若国家异常强盛了,则军队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府兵制…那样,军队战力定是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唐朝前期的军队,以府兵为主,面对行动快速,单兵作战能力出众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和军队,正面冲杀,无论是体能、速度及战斗力方面都是处于明显劣势。幸亏有大批军事谋略出众的将领,用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以战术的优势弥补了这个缺陷。
    而盛唐时期,军队以募兵为主要兵员来源,经过系统训练,军队的战斗力上了一个台阶,对外征战更是所向披靡,大唐的国家实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这都是写在历史上的事实。
    “唔,说的不错,两到三年的服役期,加强训练,我会记着侄儿说的这番话,”李世民看向李业诩的目光却多了些赞赏,怎么这爷儿俩是同一个调调,说起推行募兵制的理由来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这小的比老的说的更能打动人心。
    “叔叔,此乃翼狂言,不当之处,还请叔叔多多包涵,”受人称赞,得表示一下谦虚,这是美德,更别说是面前的帝国主义头子。
    “你也应该听你祖父讲过此次出征突厥的经过了,我想听听你对此次战役的看法,”李世民又换了个话题。
    “翼是听祖父讲过,翼以为,此次作战过程,胜在将领的谋略:快速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胜之根本,也是祖父用兵之道的精华,”李业诩放下手中的筷子,“若大唐军队拥有如下几项:有祖父般杰出谋略的将领,军队高度的机动能力,兵士出色的作战能力,还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面对北胡军队,哪有不胜之理?!”汗,李业诩说完,才发觉说的太过了些,有些吹牛的味道。
    “说的好,看来你对你祖父的用兵之道颇有心得了,”李世民露出赞许的笑容,继尔眉头一皱,“你说的这些,还是关系到朝廷财力的问题,如今百姓还不富裕,赋税不能过重,贤侄,莫非你有好的建议,快说,我知道你还有话说,继续,”李世民再次催促道。
    “叔叔,我敬你一杯,”酒能壮胆,李业诩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想说一些心中想的,“侄儿斗胆再说一些军外之事,请叔叔莫要责怪!”
    “好,我有言在先,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李世民饮了杯中酒。
    “国家富裕是军队实力的根本保证,众安方道泰,民富则国强,国强民更富;国之根本在于民,民犹以食为天,如今我大唐人口不过三百万户,粮食产出不高…”
    “咳…咳…”对面的李世民仿佛喝酒呛了起来,“贤侄,你…继续说,”李世民脸有些红,不知是否酒喝多了还是刚才被呛的。
    “叔叔,侄儿不敢说了,”李业诩吓了一跳,忙停下话语,还以为李世民恼羞成怒了,说得有些过,说到这老流氓的痛处了。
    “无妨,你讲的有理,接着说,”李世民像个演员一样马上恢复了正常脸色。
    “当前之道,侄儿愚见,最重要是就是加大粮食的产量,还有鼓励人口生育,添丁不加赋…”
    “如何增加粮食产量、鼓励人口生育?如何添丁不加赋?”李世民微微地皱起眉头,粮食和人口,这也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改变耕作方式,改善种植结构;二则加大开发南方力度,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李业诩猛喝了一口酒,再说道,“得让百姓安于种地,如此粮食产量才会增加,若赋税没有增加,百姓的日子好过了,生育积极性当然就会增加,那人口自然增长也就快了!”
    “开发南方?为何要开发南方?贤侄,你莫停啊,”看到李业诩停了下来,李世民有些急道。
    “为何要开发南方呢?关中地区有效耕地面积已经没有更多扩增的余地,且这些地方土地不够肥沃,相对于南方,气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长时间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气候温暖,土地异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翼听说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适合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以侄儿看,必须推广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并以稻麦复种,再把中原成熟的种植经验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广,如此粮食产量定会稳定地增长,许会有这么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李业诩自来唐后,吃的大多以面食为主,虽然在特战队呆久了对食物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了,但还是喜欢那白白大米饭的味道,可惜现在的大米供应还是很少。
    李业诩以前为完成论文时曾查过资料,唐初对江南的开发并不重视,且南方种植水稻的范围在唐中后期才迅速扩增,后世曾言,湖广熟,天下足,李业诩说这个江南熟、天下足,并不觉得是在放狂言。
    “若粮食大幅增长了,百姓不再饿肚子,心安了,才会起着生育更多的子女,如此人口才会快速增长,人口增长了,兵源有保证,军队的战力才能提升;军队战力提升了,才能更好保卫大唐国土,如此,天下百姓才会更心安,更专注于生产,也必定会进一步支持朝廷的政策,这样的良性循环,国力强盛指日可待!”
    李世民听着盯着眼前盘子里的一只鸡腿沉思了起来…
    李业诩自来唐后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征讨四方,为历史上的这个中国开疆拓土,狠狠教训一下那些后来欺凌华夏,让中国蒙羞的民族和国家,但这一切,要有异常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更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关键的,要有好的政策,做到富国强兵,不至于像汉武帝时代一样,穷兵黩武,对外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国家却打穷了,弄得民怨四起。
    如今,他正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被历史证明非常有用的东西,若李世民能听取他的意见,那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会更早一些出现在历史上。
    好半晌,李世民才有反应。
    “好…好,贤侄不只练兵有道,胸中还怀有治国安邦之理,”李世民正了正脸色严肃地说道,“贤侄之才,更出我所料,如此之道,当是大有益处,朕替天下百姓感激你,当受我一拜,”说着真得站起来向李业诩行了一礼,随后大笑起来,“生子当如李业诩,哈哈哈…”
    “叔叔,你莫如此,折杀侄儿了,我只是胡言乱语,不敢当叔叔此番夸奖…若被祖父知道了,不知要如何责罚我,”李业诩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蹦起来;躲到一边,这当皇帝的,怎么总让人一惊一乍的。
    “贤侄当得起如此夸奖,哈哈,你先去吧,这些日朕自有旨意下到你府上…   
第六章 成为军人
    第二天一早,李业诩依旧带着十多名亲卫,还有苏定芳和李业嗣,进行一天的训练。
    对自己挑选的这些亲卫,李业诩还是挺满意的,不论在身体素质,还是反应敏捷程度和各项技能接受程度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特别是李成、李万和李世民侍卫交手中的表现,更让这些亲卫们受到鼓舞。
    这些天,还是进行各种队列、体能的训练。
    队列训练是训练士兵的第一步,也是异常重要的一步,李业诩有自己的打算,正式开始训练后,这些亲卫要把他们当作队列和体能训练的教官,让他们各自带一个小队训练。
    他可不想自己亲自带领几百号人在那里练起步走、左右转什么的,不把他累死也要烦死。
    回到自己的小园,云儿帮着刚刚梳洗完毕,就有家仆来传唤说宫内有圣旨到。
    李业诩匆匆赶到前厅,李靖和祖父张氏,母亲王氏已经在那里等候着,李靖正在和李世民的侍卫施明和一宦官模样的人说话。
    跪下,听宦官尖利的声音宣读圣旨,前面是一通盛赞李业诩才气的文言,后面是李业诩早已知道的内容,“…今授李业诩为右翊卫郎将,责成负责特殊训练事务…”
    接过圣旨,然后施明捧着一套亮晃晃的铠甲,还有衣袍、授印来到李业诩身边。施明把东西交到李业诩手上,低声说一些敬佩和恭喜之类的话,满脸是欣赏的神色。
    李业诩伸手接过,再次叩谢了圣恩。
    李靖陪着说了一会话,两位宫内来人也就走了。
    李业诩心里很是乐滋滋,哈哈,终于成为了一名军人,一名大唐帝国的军人,还是个小将军,虽然不知道这右翊卫郎将是什么级别,也暂时没有品衔,想想应该不会比自己后世的少校军衔低吧。
    而且这苏定芳和郑仁泰两位未来的名将都将成为自己的手下,心里有些得意的感觉。不知以后还会有哪些名将不小心撞到自己身边来。
    眼下自己生理年龄才十六岁,就被当今皇帝亲自授官,好像这人生起点是有些高了,需要感谢什么呢?感谢苍天,感谢时空管理机构…
    祖母张氏过来扯着李业诩上下看了会,掩饰不住一脸的喜悦,母亲王氏更是笑的有些合不拢嘴。李业诩父亲的窝囊样让这两位女主人很是叹息了,幸好,李业诩没再让她们失望。
    李靖则坐在一边喝茶,抚着心爱的胡须笑呵呵地看着眼前一切,吩咐李业诩把所授的一切东西收好。
    管家李安也上来道贺,称赞自家少爷什么“博学多才、人中之凤、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未来名将”之类等等,接着一众家仆、丫环都以满腔的热情,前仆后继,来向自家少爷道喜,马屁话滔滔不绝、连绵不断,把李业诩赞美的有些无地自容,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终于,口水轰炸的场面结束,李业诩得以脱身回到自己的小园!
    “丫头,少爷我当将军了,”李业诩乐颠颠地对出来迎接的云儿道,把手上的铠甲什么的放在桌子上,搂着云儿亲了一口。
    “少爷,真的?!”云儿趁势靠在李业诩怀里,羞红着脸,很是为自己的少爷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