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348部分

大唐军魂-第348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郡王,朕在年前曾使人传诏于你,让你与泉盖苏文一道,来长安朝见,可你竟不至,没想到今日我们君臣这样相见了!”李世民面露微笑地说道,“辽东郡王好大的架子,朕到平壤城下,竟然不肯出城来相见,还要求朕先回到长安,朕不得不动用这么多人到平壤迎接你,你才肯来见朕!”
    听李世民如此的挖苦讽刺,高藏还是头都不敢抬,用颤抖的声音说道:“陛下,罪臣该死,不该违圣命,让泉盖苏文乱政,如今谋逆弑君的泉盖苏文已经被杀,臣也在此向陛下请罪,臣以后原世代为陛下戍边,并令子孙后代也唯大唐为尊,不敢违令!”
    听高藏如此说,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一下子就没有了,但站在一边的李业诩还是感觉到了。
    这高藏太不知趣了,刚刚李世民已经称其为“辽东郡王”,而不是“高丽王,”那就是说明不会重设高丽国,而是要将高丽置为大唐的郡县,高藏及原来高丽的这些官员,将不可能对这片土地再有影响力,高藏却还说愿世代为大唐皇帝戍边,如此不知趣的行为,那不是让刚刚李世民的挖苦都失去味儿了吗?
    却听李世民冷冷地说道:“辽东郡王,朕觉得一些事儿你需要好好地回想一下,待事情想清楚了,再来告诉朕,你可明白?”
    “是,陛下!”高藏似乎听出了李世民话中的意思,微抬了一下头,但又不敢看李世民的面孔,连声应道。
    “来人,带辽东郡王下去休息!”李世民怒声喝道。
    几名侍卫应声进来,将高藏带了出去,可怜的这位已经成为高丽先王的高藏,出去前终于敢用那充满惊慌的眼神看了看李世民。
    “贤侄,这边坐!”帐内没有了其他人,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在一旁坐下。
    “是,陛下!”李业诩应了声坐了下来,听到李世民对他的称呼都改了,知道皇帝又要与自己说一大通事儿了。
    李世民也在榻案的另一边坐了下来,看了看李业诩道:“平壤城内已经全部控制住了?”
    “陛下,已经全部控制了,所有平壤的守军及原高丽的高官都已经被我俘虏,臣正令部下在打扫战场,统计战果,估计明日即可知道具体的战况!”李业诩大恭敬地回答道。
    李业诩在将高藏亲自押解到李世民的帐中时,令原先自己所部都听从苏定芳的命令,与李世绩的大军一道,清除平壤城内外的一切异常情况,并统计战果,清点伤亡情况。
    “贤侄,我们君臣一别,快一年了,终于如当初朕与你说的一般,在平壤会师了,我大军从长安出发,已经快一年了,天也将寒,朕也得回长安了,如何处置这片新征服土地上的事务,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世民以探询的口气问李业诩道。
    听李世民如此问,李业诩也明白过来,原来皇帝想回长安了,不过想着如今天气快入冬,若不趁早回长安,再拖一些时候,辽东进入冬天,那回程的路就不太好走了,无法在天气还好的时候抵达关内了!
    其实李业诩觉得李世民已经有了主意如何处置这片土地,今日在平壤的战事还未完全平息时,就如此问自己,难道是想尽快做出决定,并诏告天下,使得御驾车队能迟早启程回京,还是有其他原因?   
第二百三十章 如何攻击倭国
    第二百三十章如何攻击倭国
    李业诩不敢问李世民为何要尽快回长安,只得把自己这段时间所想的,都说了出来:“陛下,臣觉得还是依安西、安北所治一般,在这片地上设大都护府,委任一大都护暂时掌管事务,并将被俘的高丽军士及部分民众,内迁入我大唐内地,加以同化,并迁一部我内地子民至辽东及平壤附近,加强的汉人的力量,如此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后,这一片土地即是我大唐的领地!”
    这是李业诩在出战前与李世民接交流过的意见,但如今这个半岛上情况还比较复杂,除了已经被征服的原高丽、百济外,还有一个不算小的新罗还单独立国,必须得对新罗制定一个计划,将其归于我大唐治下,使得这片土地上不再生乱,并成为我大唐牢固的领地。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特殊的事,那就是半岛上的战事虽然暂时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来年出征倭国的事,必须要制定周密的计划的,而出征倭国的大军肯定是从熊津大都督府境内,或者从离倭国更近的新罗境内出发,渡海作战的。由谁领军,统领多少人马,征服倭国后如何治理,原来高丽、百济境内所有叛乱都平息后,事务如何处理,这些都是李世民都要考虑的,也是李业诩这段时间以来想得很多的。
    李世民似知道李业诩话还没说完,也没开口询问,等着李业诩继续往下说。
    李业诩继续说道:“陛下,如今辽东战事也将结束,对高丽、百济的军事打击也告一个段落,接下来只要我留驻一部分军力,威压各处,平定那些零散的叛乱即可,高丽、百济遭我如此打击,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大规模的反叛发生,接下来主要对付的是新罗…”
    李业诩接着把他先前所知,再接下来金胜曼告诉他的事,一并全部都讲给了李世民听,待将新罗国内的情况都讲了,再把自己所想的也说了出来:“陛下,新罗王金胜曼被群臣推上位,因其过于年轻,没有处理国事的经验,且新罗国内权势都落在金春秋、金庾信、阏川三人身上,这三人中只有阏川是支持金胜曼的,但也不排除阏川只是想谋取权势而支持金胜曼,以期得到我大唐认可的,所以臣觉得,陛下应将此三人召至长安为官,让金胜曼无人可以依仗,臣看金胜曼并不是一个能料理国事的人,若国内无人可以主政,臣觉得这位新罗女王很可能会自请内附…”
    李业诩也即把他在战船上与金胜曼讲的一些事说给了李世民听,但只讲了一部分,保留了很多,当然金胜曼发烧,李业诩用简单的物理降温方式为其退烧的事,还有金胜曼似对自己有意的事略过不提,省得这位喜欢打探人家八卦事的皇帝揪着不放,自找没趣。
    让李业诩意外的是,李世民听了这番话后,脸上还是露出了戏谑之色,刚刚一脸严肃的神情也没了,压低声音道:“听贤侄如此说,朕倒觉得你对这位新上位的新罗女王影响力颇大!”
    “陛下,新罗王可能是看了军战力出众,因此心生惧意,再加上新罗先王金德曼的暴毙,让她害怕,才对臣听服的,也想得到大唐对她的支持!”李业诩有些冒汗的感觉,这皇帝一定从什么地方看出不对来了。
    “贤侄,你莫慌,”见李业诩如此,李世民似乎很得意,嘿嘿笑了两下道,“朕看那金胜曼姿色不错,这段时间来你对她有特别的关爱,那朕也是可以理解的…”
    “陛下,臣可从来没有如此想过,”李业诩大惊,这皇帝竟然如此说,只是看李世民笑上笑嘻嘻的神色,一副戏谑的表情,这才稍稍的放了心。
    李世民依然带着玩味的笑,看着李业诩道:“贤侄外表长得俊,文才武功俱是不凡,自古美人爱英雄,一个姑娘家与你长时间接触,不对你这般人物动情才怪呢,连朕的女…”李世民说着把后半句话咽了,瞪了李业诩一眼,脸上表情有些丰富,只是很快就隐没了,又恢复了戏谑的样子,再次压低声音,还把头凑近李业诩面前,悄悄地说道,“朕看新罗王是对你有一番情意…”
    “陛下,”李业诩很是尴尬,“臣家中已经有数位妻妾了,实不敢想这些事儿!”
    君臣两人间好像是在讨论什么男人间的风流韵事一般,完全不像是讨论国事,李业诩心里也有些鄙夷这位这把年纪还抱着八卦心里的皇帝。
    听李业诩这么说,李世民却似一下子有了什么主意一般,一副恍然的样子,瞅了李业诩几眼,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直把李业诩看得发毛。
    “贤侄,朕听从你的主意,在战事平息后,即委以金春秋、金庾信、阏川以官职,让他们到长安任职,朕希望金胜曼能自请除国,请求内附,过两天朕会与她商谈一番!”李世民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
    “陛下,臣觉得我大军可以以将出征倭国为由,驻重兵于新罗境内,进一步威压新罗,这样万一新罗国内有事,那也可以做出反应!”李业诩又提议道。
    新罗一直听服于大唐,若强行除其国,肯定会引起新罗国内不少人的反对,若是新罗王自愿请求除国内附,那意义可是完全的不一样了,金春秋、金庾信、阏川这三人被委以高官,到长安任职的话,那新罗国内已经没有强势人物,若此时我大军进驻新罗,在其国都金城也驻以重兵的话,那一段时间后,新罗局势必定完全被我控制,失去权臣支持的金胜曼,唯有我大唐令是从的份了。
    让金春秋、金庾信、阏川到长安任职,这三人很可能都是不愿意的,但皇帝与我十数万大军都在平壤,同样身处平壤的这新罗国内三大重臣没有选择的自由和余地,想必金胜曼也是不会反对的。
    “唔,新罗的事朕会再考虑一番,”李世民对李业诩如此一番说话,也很是赞同,又问道,“此番倭国竟然敢派兵援助百济,并与我大军打了几场战,朕甚恼之,明年一定要将倭国也征服!”
    “陛下,倭人自不量力,妄想在熊津江口将我大军全歼,只是我水师船高炮猛,倭人是自送死,但倭人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他们是想取代我大唐,控制辽东地…”
    “正是如此,这口气,朕是不可忍,”李世民脸上腾起一些杀气,但一下就没了,“贤侄,你在熊津呆的时间长了,对这一带情况熟悉,我大军如何出征倭国,你也与朕说说!”
    “是,陛下!”李业诩站起身,走到挂在帐中的地图前,指着半岛南面那片地及倭国道,“陛下,从地势上来讲,从新罗南部出海,攻击倭国,那是距离最近的,臣以为,我大军在这一带战事结束后,即集大军南下,在入冬前抵达金城到金海京一带驻防,待来年春后,趁着北风,可征伐倭国!我大军尽快进入新罗境内,如此可使我军在冬天时候做好出征前准备,并可在我大军驻扎新罗境内时,将新罗的事也处理好…”
    李业诩只从地图上看,就知道金海京即是后世的釜山,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港口,征伐小日本那片地方,从釜山附近出发是最近的,海峡中间的那个对马岛还可以做休整。
    李世民也站起了身,走到地图前,顺着李业诩的手势看着。
    李世民看了会,又沉思了片刻,点头道:“言之有理!”
    李业诩指着地图继续说道:“陛下,此是对马国,对马国人口不多,但一直听令于倭王,臣觉得,我大军可以先一步占领对马国,作为我大军的中间休整地。金海京离对马国只有一百五十里余地,我顺风快船一天即可抵达,据我们所探的情报,岛上面并没有倭人的驻军,只有一些当地百姓,不过万余人,及打鱼的渔民,占之应该非常的简单。待占领对马国后,我水师战船即可从此处进倭内海,直抵其京师,倭水师大部在百济时候已经被我歼灭,临时征召的战力肯定不强,据臣所观察,在百济境内与我遭遇的倭**队,战力非常的低下,与高丽、百济军队都想去甚远,臣认为,击灭倭国应该难度不大…”
    “而且,据臣在熊津时收到的最新情报,倭国内生乱,掌握国内势力的苏我氏家族被灭,倭王皇极被废黜,其他大臣拥立名为轻的一个王子为‘孝德天皇’,倭王孝德与另一位王子不合,不得不迁都至难波,难波在靠近海处,我大军在这一片海区登陆,可以直接对难波发动攻击!只是近段时间没有新的情报送来,臣不知倭国内最近情况如何了…”
    难波即后来的大阪,位于海边,对于我渡海作战的大军来说,只要安全抵达难波外海,那攻破难波并非难事,更不要说现在倭国内生乱,国力大减,正是攻取的最佳时候!
    “听你一番说,朕明白了,如何攻取倭国,朕会再思考一番,过几日朕会有诏命下达!”对李业诩如此一番说辞,李世民并没立即表态什么。   
第二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下阅兵
    第二百三十一章平壤城下阅兵
    第二日,战果统计也出来了,我方联军在攻城**计伤亡三千五百余人,其中阵亡者近一千人,多以在攻城时打头阵的新罗军队及扶余隆所领的原百济仆从军为主。
    守城的高丽军队被歼七千余人,余部尽被俘。
    被俘的高丽军士都被集中安置在平壤城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将随着凯旋的大军回到关内,作为战俘处以劳役,最终被安置到江南、岭南一带,逐渐被同化。
    在我大唐攻城时候投诚的高丽军士,在作一定改编后,置于我大军所领之下,一部将协助守卫城池,另一部还将参加接下来征战倭国的战事。
    平壤城内外的防务都置于唐军之下,内城由羽林军及李道宗领着一部负责,外城的防务由李世绩所部担负。城内的守卫军队约三万人,其他都驻防在城外。
    无论是新罗军队,还是扶余隆所领的仆从军,及改编的高丽军队,都在城外驻扎,扶余隆、金胜曼、金春秋、金庾信、阏川等主要人儿,却是住在城内,以便随时听候皇帝的召见,他们住处的守卫虽然还是他们自己的人马,但数量不多的军士,也基本是个象征性的作用。
    虽然这样的安排让金春秋等人有些不舒服,但唐军各部也都如此安排,原百济王扶余隆也是如此,作为新罗王的金胜曼也没意见,金春秋等人也只得遵命。
    平壤城内外的战事全部结束,清理工作完成后,李世民也马上召集各高级别人员商议军务。
    随皇帝亲征的大臣,各部的领兵将领,新罗王金胜曼及属下,任熊津大都督府副大都督的扶余隆和他的几名手下,一些投诚的高丽高官及将领,还有高藏的长子,被李世民选出来准备当作高丽方面傀儡统治者的高男福也一道出席。
    李世民已经宣布除高藏辽东郡王、高丽王,将辽东郡王之职授予高男福。
    这个战时御前会议在原高丽王宫举行,虽然高丽王宫气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