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81部分

大唐军魂-第81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世民宣布朝会讨论结束,只留下一些人员商量如何用兵,何时用兵。
    李业诩也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君集,你以为何时用兵为佳?”
    “臣以为,来年夏天乃最佳时候,高原气候寒冷,此时适合我方士兵作战,”候君集不假思索地说道。
    其他人也都同意这番意见。
    “贤侄,你的意见呢?”李世民问不语的李业诩道。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只是年前即可备兵事,大军可先一步开拔到兰州、鄯州、凉州、岷州一线,粮草等也可备于此,待天气转好时,即可开始攻击!”
    “此言甚佳,贤侄,吐谷浑的情况,你部了解应该最清楚。朕会仔细考虑,至少要让一部先期开拔,与段志玄部会合,做好出击的准备,你要把最近的吐谷浑情况写份详细的报告交给朕。”
    “是,陛下,”李业诩应道。最近吐谷浑的情报是能过军方的途径传来的,隔十天左右即有一份,李世民吩咐李业诩先整理着,待必要时刻再交给他。
    稍稍停了一下,李世民环顾身边的大臣们问道,“你们说说,此次出征,由谁来当领军的主帅为佳?”
    “陛下,臣愿率军出征吐谷浑,”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上前说到请命道。
    “陛下,臣也愿领兵出征,”兵部尚书候君集也马上跟着请求当此次出征的主帅,接着程咬金、柴绍、多病缠身的秦叔宝都说愿领兵出征。
    “此次出征,当是要灭了吐谷浑,让其永远无力与中国对抗,当帅之兵马定不在少数,”李道宗和候君集虽尝多次领兵,然并未帅如此多的兵员出征,柴绍与秦琼多病,不宜出征,程知节也难当此任,李世民熟知自己这些部下的能力,也怕难以服众,心中想着一个人,但又无法说出来。
    “陛下,臣推荐一个人,”边上的房玄龄看到李世民怀念的目光,上前说道,“此人定能担此大任,且可让任何人服从。”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心中大喜,也知道房玄龄说的是何人,但还是连声问道,“玄龄,你快说;是何人?”
    “陛下,臣推举刚去职的尚书右仆射、特进李靖,李大将军…我朝武将威望无出李大将军左右者,其帅兵,朝中莫有不服者,众将也都愿听其号令。李大将军的赫赫威名也能威吓吐谷浑人,一些依附吐谷浑之部落,定会畏惧而不敢追随,”房玄龄深深吸了口气,看着李世民道,“所以臣当推李靖来担当此大任!”
    “陛下,臣也觉得此任非药师莫属,”让李业诩想不到的是,长孙无忌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
    刚刚争着想当领兵主帅的候君集和李道宗,听到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推荐李靖,也没了言语,其他的大臣对这个问题也都没发表不同的意见。
    李靖的威名,早已经遍传天下,远播胡夷,在朝中可是没有人敢不服,他的军功也是无人可以比肩的。在李靖面前,李道宗和候君集只能算是晚辈,无论资历还是军功都相差太多,不敢与其争锋。
    “朕也认为药师乃不二的人选,可是,他如今已经致仕了,”李世民斜瞄了一眼边上的李业诩,大着声说道,“且药师如今年岁已大,又有足疾,恐怕身子也吃不消了…”
    听了李世民的话,边上的几人也都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李业诩…   
第十三章 李靖请命
    见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目光都看着自己,李业诩有些局促。
    “陛下,祖父身体已经恢复的不错,足疾也日渐消除,如今已能如常行走了,”李业诩对着李世民恭敬地行一礼,说道,“祖父也常与臣讲,如今足疾已经大为好转,身体也康健了,还能领兵打仗,若有一日朝廷有战事,他老人家非常希望能领兵出征!”
    历史虽然有些改变,李靖过早的辞相,出征吐谷浑的时间有所提前,但领兵的还将是李靖,虽然自作主张说出了李靖的想法,有些担心让自己的祖父处境尴尬,但李业诩还是暗暗松了口气,李靖领兵,自己定也会在出征序列里面,终于有机会跟着祖父出征了。
    “是吗?!”李世民大喜过望,又转头看向房玄龄。
    “陛下,臣愿去代国公府上,探望一下药师,询其意见,”房玄龄说道,他如何不知道皇帝的意思。
    “好,玄龄,你代朕问候药师,若他足疾未愈,朕当亲自去探望,”李世民心情大好,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是,陛下!”房玄龄躬身答道。
    领兵人物有着落,李世民大悦,接着又和众臣商议了半天出兵的一些事项,最后留下房玄龄秘密吩咐了一番。
    ―――――――――――――――――
    李业诩回到府上,径直就来到李靖书房。
    正捧着一本书看的李靖看到李业诩风风火火地走进来,稍稍的一愣,旋即露出笑脸。
    “孙儿见过祖父,”李业诩也已经好几天没回府了,见到李靖也是分外的亲切。
    “翼儿,刚从军营回来?”李靖眯着眼问道,“坐吧!我也正有事想与你说!”
    “祖父,孙儿刚从宫中回来!”李业诩在李靖身边坐了下来。
    “哦,今日皇上急召众臣,是不是商议出兵吐谷浑的事?”李靖放下手中书,坐直身子,盯着李业诩问道。
    “是的,皇上决定发兵出征吐谷浑,”李业诩停了一下,故意吊李靖的胃口。
    “臭小子,你还不快些给我讲讲今天朝中的情况,”李靖笑骂着说道。
    “是!”李业诩忙把今日朝中所发生的事详细地讲给李靖听,也把他在朝堂上所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再讲了一遍。
    稍稍停顿了一下,却把最后一段让李靖挂帅的话留着,一会再讲,也怕贸然替李靖做主张受到责骂。
    “翼儿,虽然你今日所说的,有些唐突了,但此话当讲,”这次李靖出奇的没有责怪李业诩,“老夫不在朝堂上,你可以少些顾忌,许多事儿都是要你自己琢磨着办,在朝中的名望可是靠你自己挣了,只是千万不要得罪人!”
    “是,祖父,孙儿明白,”李业诩恭敬答道。
    “小子,你还不把后面的话说完,皇上让谁领兵出征?”李靖话中似有些着急的样子。
    “祖父可愿领兵出征?”李业诩接着把后来发生的事也都讲了,“房相和长孙无忌都推荐您当这个主帅,皇上也是此意!孙儿,都说漏嘴了,说您希望能帅军出征!”
    “此话是不应由你来说,”李靖听了沉默了一会,才问道,“翼儿,皇上和房相真的如此一说?”
    “是的,祖父,孙儿有些冒昧了,未问询祖父您的意见,就在皇上面前表态了,”看到李靖没什么表情,李业诩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毕竟这当出征大军主帅的事实在太大了,把李靖的底都透露出去,万一老爷子还有其他打算的话,那不是弄巧成拙了?
    “算了,既然说了,也无妨,你也别自责,老夫自是希望能再有这样的领兵机会,”李靖看出李业诩的心思,抚着胡须说道,继尔又沉思起来。
    不知李靖在想着什么,李业诩也不敢出声相询。
    “翼儿,你先回屋去,一会你随老夫上房府一趟,”李靖想了一会,脸上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
    “是,祖父,”李业诩应道,却满脸疑惑的神态。
    李靖并没解释什么,挥挥手让李业诩先下去了,一会使人去唤他。
    李业诩回到自己的小园,小李征刚刚喝足了奶,小月抱着,在那里咿呀挥舞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一副开心的样子。
    云儿不在,丫头前些日子也发现自己怀孕了,因身子有些弱,孕期反应很大,呆着静养去了。
    郑燕和小月看到李业诩回来,很是喜出望外。
    李业诩从小月手中接过小李征,抱在怀里,亲了亲,逗着玩。自从小李征出生后,李业诩并不常回府里,小家伙却一点也不认生,每次都伸着手要李业诩抱。
    小东西在李业诩怀里更是开心,不住地伸出手摸摸李业诩的脸,“咯咯”地笑着。
    李业诩逗着玩了会,把小李征交给小月,小月知趣地抱着小家伙到云儿屋去了,小家伙似乎舍不得李业诩,竟大哭起来。
    “你都这么长时间没回府了,小东西竟还和你贴心,”郑燕不无嫉妒,笑着说道,想了一下又问道,“今日可是宿在府上?”一脸的情意绵绵。
    “一会还陪祖父出去,有很重要的事,晚上,还是要回军营!”李业诩心里有些内疚,在家呆的时间太少了。
    郑燕满脸的欣喜马上变成了失望。
    “燕儿,”李业诩上前拥着郑燕在怀里,处于哺乳期的郑燕更是丰满,穿着厚厚的冬衣也遮挡不住汹涌的波涛。
    “过了年,可能又要长时间不在家了,”李业诩抚着郑燕束着的长发道。
    “你又要出征?”郑燕一惊,一下子从李业诩怀里起来。
    “还未定,此事不要与他人讲,”李业诩惊叹于郑燕的敏感和聪明,但又不希望此事未明了前在府里闹得沸沸扬扬。
    “要出去多久?”郑燕满心不高兴,但没在李业诩面前表现出来。
    “我不知道,一切都是未定数!”
    “那我们怎么办?”郑燕抬起头,一副可怜的模样。
    “你们在家等着我回来就是,”说着李业诩双手捧着郑燕的脸,吻了下去,两手不规矩地乱摸着…
    郑燕大窘,伸手推着李业诩,挣脱出来道,“门都没关,一会让人看见笑话。”
    李业诩闻言飞快地跑过去关上门…
    --------------------
    傍晚时分,李业诩陪着李靖来到房府,房玄龄也才回府一会,看到李靖祖孙俩来访,很是意外。
    “药师,乔正想去你府上拜访,没想到还你先一步…”房玄龄笑呵呵地把李靖和李业诩迎进书房,吩咐下人,任何人不得进来打扰。
    “玄龄,今日我来叨扰,实有事想请你转告皇上,”李靖坐下后,也没客套话,直接就切入正题,“听说年后朝廷欲发兵征讨吐谷浑,靖想请命出征。”
    “药师,你…”房玄龄有些惊喜,还在琢磨着该如何去和李靖说,把李世民的意思转达给李靖,没想到李靖自己来讨这个差事了,“你的身子都好了?吃的消吗?”
    李世民本来是吩咐房玄龄,要房玄龄转达李世民的意思,让李靖领兵出征,出征前可以复李靖尚书右仆射的职位。虽然有李业诩的一番话,但李世民也怕李靖改变主意婉拒。
    毕竟李靖年岁大了,又以足疾辞相,吐谷浑所处之地环境又恶劣,高寒之地,行军用兵难度都比在平原上大的得,而此前李靖从未有过败仗,也怕他有晚节不保的顾忌…却没想到李靖自个找上门来要求来了。
    “玄龄,我的足疾不碍事,身体也还壮实着,在府里还可以天天练武,哈哈!趁我这把老骨头还跑的动,再打上一仗,为皇上平定这帮不自量力的家伙,也顺便指教一下这个孙儿,也可安心了,”李靖豪情满怀,哈哈大笑着,似乎根本没想过会打败仗。
    李靖以足疾为由辞官纯粹只是一个托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所以房玄龄也不再问这方面的情况。
    “药师,我也不瞒你说,皇上正是希望你能担当此任,又担心你年岁大了,到那高寒之地,身子吃不消,所以想让乔来征询一下您的意见,”李靖话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房玄龄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皇上,还许以其他事宜…”
    “哦?!玄龄,也烦请你转告皇上,我身体不碍事,愿意领兵出征,并请皇上同意让李翼置于我军中,当我之先锋,我先告辞了,”李靖说着即站起身,一句话没说的李业诩也跟着站了起来。
    “好,我这就进宫转告皇上,我想皇上会同意的,”房玄龄也站起了身,拱手作礼。
    李靖回府,再交待了李业诩几句,就独自呆在书房里沉思了。
    李业诩自回军营,去安排特卫的事宜去了,李靖既然如此要求,此次出征,无论如何都是少不了自己的份了。
    第二天,李世民召见了李靖,两在呆着密议了一天,其间李道宗和候君集也被传唤进宫,稍迟又召见了薛万彻和薛万均兄弟,还有归附的突厥将领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
    ―――――――――――――――――
    转眼就是过年,李业诩发明的春联,已经在整个长安流行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把这象征喜庆的红色对联贴在自家门口,图个吉利。
    粮食丰收,吃穿不愁,无论是朝中高官,还是普通百姓,过年都是喜气洋洋。
    但有很多人,却忙忙碌碌地紧张准备着事儿,李业诩就是其中一个,忙得过年都没几天呆在家里…   
第十四章 出征时刻
    贞观七年。
    上元节过后,朝廷正式发布出征吐谷浑的诏命。
    李世民以《讨吐谷浑诏》告天下,诏文曰:朕嗣纂鸿业,思恢至道,端拱垂裳,於兹七载,式修文德。宁谧区宇,徼外君长,海表猷渠,无远不庭,无思不服。而吐谷浑蕞尔小蕃,负固河右,地不远千里,众不盈一万,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国。朕每遣行人,入蕃晓谕,并引其使者,临轩戒勖,示以善道,劝以和亲,欲使境上无虞,各安其业。训导积年,凶顽未改,剽掠边鄙,略无宁息。今上书傲很,拘我使人,内外百僚。华夷兆庶,同心愤怨,咸愿诛讨。宜乘吊伐之机,以展鹰鹯之志,长驱克期,穷其巢穴。罪止吐谷浑可汗昏耄之主,及天柱王一二邪臣,自馀部落,皆无所问。夷凶息暴,称朕意焉。
    诏命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众军。
    兵部尚书候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河源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由归附的突厥将领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率其部之众,共计十四万人,讨伐吐谷浑…
    -----------------------------
    作为出征大军前锋的特卫,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