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28部分

杂谈-第128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政府为了把法国航空制造商挤到一边而对沙特阿拉伯施加的压力使谈判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果。沙特阿拉伯最终选择了美国的F…15战斗机。1984年,又购买了狂风战斗轰炸机。
法国国防委员会也曾准备采购50架幻影4000以替代威慑部队的幻影IV轰炸机。但是这些订货没有一个落到了实处,主要原因还是它昂贵的采购单价(同时也因为幻影2000有更好的效费比)。
▲ 错过了的机会
无论如何,达索公司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幻影2000的出口速度已经降低,达索公司已经准备开发更高级的改进型(幻影2000…5)。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达索公司在1986年重新启动幻影4000项目,将它的名字由超级幻影4000改为幻影4000,并将涂装换成沙漠迷彩,充分显示了其进军中东市场的决心。它换装了推力更强劲的M…53p2发动机,并与阵风一起参加了当年的范堡罗航展。1987年2月16日,幻影4000进行了它的第267次飞行,并开始作为阵风战斗机的测试平台(研究三角…鸭式翼布局在紊流条件下的飞行情况)。1987年,它再次出现的巴黎航展上。
同年4月25日,塞尔吉&;#183;达索在Nice…Coast of Azure机场将幻影4000和阵风战斗机一起介绍给沙特空军参谋长法赫德亲王。这是专门组织的一次表演。在进行飞行表演时,机场的航班全部停下。路易斯&;#183;伊恩作为试飞员向来宾展示幻影4000的性能。塞尔吉&;#183;达索公开声称:“并非只有美国才能制造如此先进、强大的飞机!”
1995年,它被运往巴黎,成为勒布尔歇博物馆的永久展品。这架光荣的演示机在被送进博物馆之前,塞尔吉&;#183;达索悲伤的说:“机会错过了,因为这架飞机是我们唯一可以与F…15战斗机竞争的飞机”。阵风和幻影2000…5从那时开始成为法国空军的象征。
幻影4000除了一架在博物馆展出的原型机和一个破碎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梦想外再也没有留下更多的东西,但作为法国航空技术多年积累的结晶,它仍将与XB…70战神俾女、CF…105箭等一些了不起的原型机一起名留青史。
为了研制一种适合80年代的高速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攻击机的发动机,SNECMA公司于1967年开始M…53发动机的设计。1970年2月M…53首次试验,1973年7月装在专门改装的“快帆”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试飞,1974年12月又装在幻影F1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超音速飞行,马赫数达1。2,在以后的试飞中马赫数超过2。1978年3月在幻影2000上首飞,1978年末在幻影4000上首飞。1976年8月M…53完成军方定型试验,1979年末开始生产。
M…53的设计目标是:适合高速(M2。5)飞行的高单位推力、轻的重量和结构完整性;低空超音速巡航的耗油率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维修费用低。截止2001年12月31日,M…53发动机共有617台在世界各地服役,总累积超过93万飞行小时。M…53服役计划将超过2025年。
M…53采用了阿塔发动机、TF…106与TF…306发动机的研制技术与经验。与阿塔9K50发动机相比,在直径相同情况下,M…53的推力提高约1960千牛,巡航耗油率降低10…15%,长度缩短约1米。它采用了环形,带尖进气锥的进气口;3级轴流式风扇(跨音速风扇悬臂支承在前滚棒轴承上。转子叶片用钛合金制造);5级轴流式压气机(整流叶片不可调,无中间放气。前3级转子是电子束焊接的钛合金整体式结构,后2级是钢制,螺栓连接);环形,无烟燃烧室(6段气膜冷却,14个预蒸发燃油喷嘴);2级轴流式涡轮(M…53p2为3级,转子叶片与导向器叶片为对流冷却);平行进气的内外涵气流混合式加力燃烧室。M…53…5采用电气…机械控制系统,但带有一台对全系统都起作用的电子计算机。此外,还有后备系统。当主系统发生故障时,仍可保证主系统和加力系统的工作。M…53p2为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同时备有应急燃油系统。
M…53最大的的特点是采用三支点的单转子结构,与双转子结构相比,这种结构虽然性能较差,但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M…53采用了大量钛合金,大大减轻了发动机重量。该发动机共有12个单元体。M…53的研制费用约1亿多美元。
M…53…2早期的原型机。
M…53…5在M53…2基础上的发展型,除加力推力稍增加外,外廓尺寸、重量和设计参数与M…53…2基本相同。为改善发动机喘振裕度,对压气机叶片、控制系统和涡轮导向器做了改进。
M…53p2M…53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改进包括采用先进的低压压气机、改进的涡轮转子叶片设计、重新设计热端部件、先进气膜与对流冷却。M…53p2于1981年6月首次台架试验,1985年1月开始生产。
M…53px3 该型发动机具有高推力、低成本和先进工艺技术。技术改进包括全新的数字电调、涡轮优化设计和可重复工作的加力系统。M…53px3型发动机将使幻影2000战斗机保持尖端性能。
第137章静静的战争之神
           与风驰电掣的坦克装甲车相比,火炮无疑是相对被动的陆战角色,而事实上这种被斯大林尊为“战争之神”的武器所带来的震撼其实一点也不比前者低,而且参战历史也长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造成的伤亡超过战场全部伤亡的60%,是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我解放军以步兵起家,武器多为轻武器,火炮很少,但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就对炮兵极为重视,炮兵也确实为人民军队夺取胜利立下大功,尤其在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战役中,炮兵往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今,炮兵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最大的技术兵种,而火炮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使解放军对炮兵力量建设更加努力,另外炮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空对地火力支援的作用,承担解放军陆军主要火力支援和火力打击的重任。“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这一点在军博馆藏火炮展品中得到体现。本文将以国别为纲,对这些展品予以简介。
★ 日制火炮
八年抗战结束后,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全部武器装备,用来武装一些杂牌军,组建了日械部队,经过解放战争的消耗,大多被我人民军队缴获,并调转炮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48年9月济南战役期间,我华东野战军集中超过500门火炮,摧毁济南敌军的8道防线、4000个钢筋水泥永固工事的防御体系,被消灭的10余万军中有70%被炮火杀伤,绝大部分是各种杂类日制火炮;1948年辽沈战役的关键一役——锦州攻坚和塔山阻击中,我东北野战军以600门火炮(9倍于守军的数量),支援步兵顺利完成攻坚任务,而在抵抗军在塔山实施的“立体攻击”中,我军首次与敌进行了炮战;在攻打天津战役中,解放军又以10倍于军的1230门火炮,为攻克天津立下头功。上述作战中,日制火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军博兵器厅左侧红色幕台上,一门日本在1912年制造的41式75毫米骑炮引起记者的注意,该炮带有浓厚的法国血统,供弹复进设备精密轻巧,注重火炮的单位射速,但过高射速在当时工业都不很发达的远东国家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本来就制造不易的炮弹配上这样的“速食者”,不闹“炮弹荒”才怪。1948年,我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某团9连参加济南战役时,使用该炮连续摧毁军安置在商埠的一个大碉堡和火车站附近的核心工事,不久又击毁了军的两列装甲列车,全连受到华东军区首长的通令嘉奖。在兵器厅右廊展出的日制50毫米炸药投掷机,这是一种迫击炮性质的曲射武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和60毫米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出现在许多抗战影片里的日制92式70毫米口径步兵炮也是这里的贵客,1941年1月7日,我八路军在侯集与郓城中间的潘溪渡,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了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许多战利品中最让人高兴的是一门92步兵炮,我第8军分区修械所和****厂立即投入到仿制工作中,在克服“一无机器,二无原料,三无科技人才”的困难后,三个月后,数门崭新的92步兵炮出厂,身管是火车大轴挖成的,座力簧是蓝牌钢打造的,密封甘油是从蓖麻油中提炼的,一切都是自力更生,一切都是就地取材,这些炮随我军转战南北,攻城夺镇,立下了赫赫战功。★ 美制火炮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腐败无能的军在英勇的解放军面前节节败退,大批美帝国主义援助的武器装备成为我军的杀敌利器。1949年11月2日,我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破天荒地缴获35门美制M…1型155毫米榴弹炮(50年代更改编号为M…114型),这是当时我军口径最大的在役火炮。该炮于40年代初研制定型,1942年装备部队,装备美军步兵师炮兵部队和集团军炮兵旅,最大射程14960米,最大射速3发/分,在1952年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志愿军驻五圣山某炮兵8连用该炮摧毁大批“联合国军”目标,获得“神勇炮兵”的称号。喜欢研究解放战争的朋友也许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淮海战役中听说过“化学迫击炮”这个名词却一直未见真容,军博则为我们撩开了“庐山真面目”,展出的美制M…2式化学迫击炮是一种口径为107毫米重型迫击炮,原拟装备化学兵部队,故亦称化学迫击炮,主要装备步兵团重迫击炮连,是步兵团重要支援火炮,从抗日战争中期起,军各美械步兵团重迫击炮连装备4门,该炮最大射程4000米,配用弹药仍以常规弹药为主。
★ 德制火炮
1927年开始,蒋介石掌握中国政局后,开始了“以德为师”的建军历程,从1928年到1938年,先后有135位德国顾问来华任职,他们中不乏汉斯&;#183;冯&;#183;塞克特、冯&;#183;法尔肯豪森等闻名遐迩的军事人才,尽管他们曾为蒋介石镇压中国工农革命出谋划策,但其出色的军事素质、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帮助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提高战斗力以及现代化发展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相适应,大批德式武器进入中国,淘汰中国军队原来参差不齐的武器装备,实现正规化和制式化,1934年中德达成当时罕见的价值1500万银元的军火销售合同,大量与德军同步的现代化装备运到中国,这包括sFH 18型150毫米榴弹炮(性能超过日军同类火炮),20门PaK 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数千支毛瑟24型步枪,数千挺ZB…26轻机枪、数十辆I号轻型坦克、西门子公司的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
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中有一支重炮部队——炮兵第10团,该团是当时远东最现代化的一支炮兵部队,也是中国第一支全机械化重炮部队,装备24门德制32倍口径的sFH 18型150毫米榴弹炮,该炮战斗重量为5。5吨,炮口初速495米/秒,射速4发/分,射程13250米,比德军的还要远2000米左右,曾在上海南翔、宝山等地重创日军,后几经辗转,在我人民军队1949年解放上海时,这些“日耳曼贵客”仅剩一门,成为军博里的珍品。
至于混杂在众多杂类火炮中的一门德制FlaK 30型防空机关炮也让记者找了半天,早就听说该炮的稀有与珍贵,可看到它时却心里不是滋味,厚厚的灰尘抹杀了昔日辉煌, 可曾知道,它也许是远东现存唯一的德制小口径防空炮。该炮原本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为空军研制的机载武器,后因射速太低,不符合军方要求,毛瑟公司与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将该炮修正为陆军用途,射速为220…450发/分,射程2200米,由于战斗重量仅860公斤,很多货车、半履带车、装甲车均可配备,不光可以对空射击,也可用于对付地面轻装甲目标和敌军的集团冲锋。
★ 苏制火炮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数百万解放军拥有火炮数量达到创记录的54430门,但几乎都是口径小、性能差、型号杂的“万国牌”,口径有20多个、型号70多种,来自9个国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50年代初,新中国大力发展炮兵,从苏联“老大哥”大量进口火炮,到1953年底解放军半数火炮已改为俄制火炮,1955年底进口和接收的苏制火炮达11000门,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火炮研制生产能力,并成功仿制苏式火炮,60年代中期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苏式系列火炮占炮兵装备总量的85%。
军博展出的一门苏制M1938榴弹炮,最大射程12公里,是师属炮兵团主要压制兵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某部用该炮击毁越军十余个重点目标,获得“神炮”称号。苏制M…46加榴炮以它的精确性和威力在越战期间成为南越伪军最惧怕的越共炮兵武器,中国以它为基础仿制的59式加榴炮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表现出良好性能,颇受参战部队好评。
当然,苏联火炮闻名天下的还是以“喀秋莎”、“冰雹”为代表的火箭炮品种。60年代问世的BM…21冰雹火箭炮因性能先进,用途广泛而一直在部队中广泛使用,它一般以车载形式出现,发射架常见的有40管和12管联装,军博里展出的一种我军从越南人手里缴获的单管BM…21冰雹火箭炮发射系统非常奇特,这种BM…21P型火箭炮适于游击队或特种部队使用,曾在越南和阿富汗战场上使用过,发射系统下部是一种结构简单的三脚架,重约28公斤,只需1…2名士兵即可在3分钟内开设发射阵地。发射管重约22公斤,可进行射角调整,高低射界35度,方向射界30度,炮手可在30秒内装好1发火箭弹,最大射程约11公里,最大射速为2发/分。
我们的“土飞机”:飞雷筒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晋察冀解放区军工局副局长刘鼎负责接管张家口、宣化一带的重工业,他利用当地较大的化铁铸造能力,把宣化各机器厂的机床集中,建成一条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的生产线,他还成功地解决了炮弹质量的关键引信问题。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后,朱德总司令多次指示刘鼎迅速解决攻坚战所需的弹药,刘鼎开始设想掷弹筒投掷炮弹的原理,设计一种炸药包抛射机,以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