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39部分

杂谈-第139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国…前蜀(891…925)
高祖
(847…918)
891年执政蜀地, 在位17年 
高祖王建,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他建立蜀国,史称前蜀。死于918年,时年72岁。 
后主
(899…925)
918年即位在位8年   后主王衍,王建子。他贪淫好色,穷奢极欲,被后唐所灭。死时28岁。 
十国…后蜀(925…965)
高祖
(874…934)
934年称帝 在位半年 
高祖孟知祥,后唐时西川节度使。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 
后主
(919…965)
934年即位在位30年   后主孟昶,高祖第三子。965年,宋军入蜀,后蜀亡。 
十国…吴(892…937)
太祖
(852…905)
892年任淮南节度使 在位14年 
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
(887…909)
905年即位在位3年   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
(897…920)
910年即位在位11年   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
(901…938)
920年即位在位17年   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南唐(937…975)
烈祖
(888…943)
937年称帝 在位6年 
烈祖李昪,即徐知诰。杨行密义子。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即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他常服丹药,终于中毒而死。时年56岁。 
元宗
(916…961)
943年即位在位19年   元宗李景。烈祖长子。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后主
(937…978)
961年即位在位14年   南唐后主李煜,李景第六子。他政治上无能。但诗词成就极高。974年,宋军灭南唐。978年李煜被杀。时年42岁。 
十国…闽
十国…楚
十国…南汉
十国…南平…荆南
十国…吴越
十国…北汉
北宋帝王
公元960年登基 
公元976年去位 
太祖(赵匡胤)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公元976年登基 
公元997年去位 
太宗(赵光义)
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公元997年登基 
公元1022年去位 
真宗(赵恒)
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公元1022年登基 
公元1063年去位 
仁宗(赵祯)
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公元1063年登基 
公元1067年去位 
英宗(赵曙)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公元1067年登基 
公元1085年去位 
神宗(赵顼)
出生:公元1048年……去世: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公元1085年登基 
公元1100年去位 
哲宗(赵煦)
出生:公元1076年……去世: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公元1100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徽宗(赵佶)
出生:公元10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公元1125年登基 
公元1127年去位 
钦宗(赵恒)
出生:公元1100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辽帝王
公元916年登基 
公元926年去位 
太祖(阿保机)
出生:公元872年……去世:公元926年(在位10年) 
耶律阿保机,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契丹族。901年为部落头领,916年,建立了契丹奴隶主国家,自称天皇帝。称帝后,不断对外扩张,916年,亲征突厥,党项等部,925年,亲征渤海国,灭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 死于926年,时年55岁。 
公元926年登基 
公元947年去位 
太宗(耶律德光)
出生:公元902年……去世:公元947年(在位21年) 
太宗,阿保机的第二子。在位期间,石敬瑭(民族败类)为了称帝取得契丹的支持,竟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辽太宗升幽州(今北京)为南京。德光不知****,亲自南征,946年,攻入大梁,后晋亡,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德光死于947年,时年46岁。 
公元947年登基 
公元951年去位 
世宗(耶律兀欲)
出生:公元917年……去世:公元951年(在位4年) 
耶律兀欲,名阮,阿保机孙,父耶律倍,经过内战争得帝位。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杀,时年35岁。 
公元951年登基 
公元969年去位 
穆宗(耶律述律)
出生:公元931年……去世:公元969年(在位18年) 
耶律述律,太宗长子,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死世宗后,耶律述律趁机镇压叛乱,夺取帝位。穆宗朝政局动荡,多次败于后周军,穆宗“好游戏,荒淫”。969年遇弑。时年39岁。 
公元969年登基 
公元982年去位 
景宗(耶律贤)
出生:公元948年……去世:公元982年(在位13年) 
耶律贤,世宗次子。即位后,建立嫡长继承制度,这是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标志。他重用汉官,革除弊制,辽国出现中兴,但收效有限。死于982年,时年35岁。 
公元982年登基 
公元1031年去位 
圣宗(耶律隆绪)
出生:公元971年……去世:公元1031年(在位49年) 
耶律隆绪,景宗长子,母萧燕燕,隆绪即位时12岁,由萧太后摄政,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集权,并实行科举制度。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减少契丹人特权;释放奴隶,设置三十四部,户籍属有司;其改革成就远远大于景宗,被誉为辽国“盛主”。他不断南侵,迫使宋真宗签定“澶渊之盟”。他能文能武,箭术精湛,契丹文、汉文兼通,并擅长绘画、作曲。死于1031年,时年61岁。 
公元1031年登基 
公元1055年去位 
兴宗(耶律宗真)
出生:公元1016年……去世:公元1055年(在位24年) 
耶律宗真,圣宗长子,即位后,政治上趋于保守,国内矛盾逐渐尖锐。死于1055年,时年40岁。 
公元1055年登基 
公元1101年去位 
道宗(耶律洪基)
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101年(在位46年) 
耶律洪基,兴宗长子。道宗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在位期间,其叔父耶律重光发动政变,虽被镇压,但,社会矛盾以极为激化。洪基死于1101年,时年70岁。 
公元1101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天祚帝(耶律延禧)
出生:公元1075年……去世:公元1126年(在位24年) 
耶律延禧,道宗之孙,父耶律浚。天祚帝信谗言,喜女色。他率军征金,大败而回。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反辽,向金求援,金乘势夺取东京,尽占辽东五十四州之地。1125年,天祚帝被金兵所俘,辽亡,死于1126年,时年52岁。 
西夏帝王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乾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     
桓宗李纯佑,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顼,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献宗李德旺,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生年不详…1227) 
1226年即位,在位1年     
夏末帝,献宗侄。即位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献宗投降被杀。西夏亡。 
南宋帝王
公元1127年登基 
公元1162年去位 
高宗(赵构)
出生:公元110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公元1162年登基 
公元1189年去位 
孝宗(赵伯宗)
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公元1189年登基 
公元1194年去位 
光宗(赵惇)
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公元1194年登基 
公元1224年去位 
宁宗(赵扩)
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公元1224年登基 
公元1264年去位 
理宗(赵昀)
出生:公元120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公元1264年登基 
公元1274年去位 
度宗(赵祺)
出生:公元1240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
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赵'日正')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