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55部分

杂谈-第155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倨鳌TS…6400系统对低空飞行飞机的探测距离为25公里,对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超过16公里,目标捕获时间少于2秒。将来在资金允许时,该级舰将进行改进,光电跟踪器中将加入雷达设备,成为光电/雷达跟踪器,另一项重要的改进是将装备变深声纳。
A…200舰上反舰装备包括8枚MM40飞鱼反舰导弹;1门奥托&;#183;梅莱拉76毫米炮;2门用于近距离内打击小型水面目标的20毫米炮。防空装备包括16单元矛枪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射程为12公里,采用惯性制导加中途制导,可有效打击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1门35毫米双管舰炮,最大发射速度为1100发/分,用于反导,也可用于反飞机和小型舰艇。设计时考虑到武器系统的未来改进余地,并做出初步方案:用新一代反舰导弹(可能是ANF)取代MM40飞鱼导弹;增加独眼巨人反直升机导弹;用127毫米或155毫米舰炮,取代76毫米舰炮;将舰空导弹垂直发射单元数量增加到32具;装备矛枪舰空导弹的一种改进型(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射程更远,可全天候作战);35毫米舰炮使用新式的AHEAD炮弹;携带轻型鱼雷。
在A…200舰上将装备的电子战系统已接近研制尾声,目前已定型的设备包括一套通信侦听系统、1套雷达侦察系统、1套主动干扰系统和1套火箭干扰诱饵系统,其中包括2座旋转式多管火箭发射装置,每座可携带48枚诱饵火箭。另外,还有2个电子战操纵台。在未来的改进中,还将增加以下电子战设备:1套激光预警系统、2座旋转式多管火箭发射装置、1套干扰装置、1套主动舰外诱饵系统、1座漂浮诱饵系统,以及装备超山猫舰载直升机的1具干扰吊舱。
▲ 不惧惊涛骇浪的损管系统
好望角一带的南大洋以“咆哮的西风带”著称于世,时常是狂风暴雨,巨浪涛天,气候变化无常。对常年航行于此海域的舰艇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南非海军对新型战舰的损管自救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从MEKO A…200的生存能力特点上也体现出MEKO各个舱室/区域独立性的概念。舱壁将舰体分成了10多个水密、气密舱。
空调系统被细分成9个单独的标准空调与通风系统。与相邻的机舱以及外界相比,每个气密舱都保持一种持续不变的超压。这些超阶级压舱可使舰员在整个作战与生活区免受生化武器的威胁。通过特别的阀门,新鲜空气被吸入进单独的舱室。通过特殊设计的机舱除烟管或使用空调管与便携式风扇,各个舱室实现了除烟。舱室的独立海水灭火系统由垂直升降器、消防栓以及甲板上的洒水装置构成。每个舱室都有自己单独的消防泵。舱室内的垂直系统与水平消防用水管相连接。这些消防用水管通过阀门被分隔在各个水密隔间供单独使用。当所有阀门都开启时,通过一个消防泵,整个灭火系统都可以得到供水。海水灭火系统上始终连接着一个水/泡沫系统,用于机舱、飞行甲板以及机库里的灭火。
区域独立配电系统由两个动力站来供给。每个动力站都装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发电机,位于不同的DC区,由两个水密小隔间分开。在每个损坏控制区都装有主转换控制板。在以计算机化的变电站作为技术系统、进行分布式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平台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推进系统、电力控制与分配系统、所有必需的辅助系统以及损坏控制进行管理。在舰桥、机械控制间/损害控制中心、舰艏与舰艉损害控制站的操作员控制台上,经过处理的数据被管理与监控。每一个控制台都能够单独完成整舰损管的任务。
CODAG…WARP推进系统被分开放在两个相邻的水密舱。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同时减少舰体长度以免受攻击,****喷水推进装置大部分集中在舰艉,而不是由舰舯延伸到舰艉,从而减少了易受攻击的目标区。生存能力特色还包括一个遍及全舰的轻型弹片保护面板系统,在炮弹破片与其他火箭、导弹攻击时对舰体重要与危险的区域施以装甲保护。此外,该级舰的其它系统以及装备已经达到北约的抗强冲击与振动的军用标准。□ 本刊特约撰述 刘江平 严 民
A…200巡逻护卫舰主要技术参数
舰长121米
舰宽16。34米
吃水4。4米
设计排水量3500吨
最大航速27节以上
巡航速度20节以上
续航时间28天
航速16节时续航力7000海里以上
编制人数100人+24人
直升机1架
第168章德海军护卫舰队
           在当今世界,德国属于经济强国,国内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 
德国海军力量相比之下显得弱小。二战后,德国基础工业几乎破坏殆尽,加上西方盟国限制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海军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虽然获准重整武备,并且成为北约与华约对抗的前沿阵地,但德国海军作为北约海军力量的一部分,按照北约组织统一的军事发展计划与军事部署,规定德国海军只承担近海防御任务,不必建造大吨位水面舰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德国海军成为北约各国中少有的“护卫舰海军”。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驱逐舰全部退役,只剩下了护卫舰,似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人也没有计划建造更大吨位的水面舰艇。尽管如此,德国海军护卫舰队在技术上仍代表了世界中小型水面舰艇的顶峰,这支小而精的舰队将成为世界其他防御型海军建设的典范。
◎ 不莱梅级护卫舰
60年代初,德国造船工业得到恢复,设计建造了战后首批护卫舰——科隆级,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级舰还存在许多问题。在1972年,德国海军便针对未来海军需要,对十多种多用途导弹护卫舰的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为老旧的汉堡级(HUMBURG)驱逐舰和科隆(KOLN)级导弹护卫舰寻找替代者。经过长期评估和对北约国家装备标准化的考虑,德国海军采用了类似荷兰标准型护卫舰的F…122型护卫舰作为其舰队现代化的版本。
1975年秋,两大集团(布莱梅&;#183;伏尔肯和布隆&;#183;福斯)的5家厂商参与竞标。经过2年角逐,布莱梅&;#183;伏尔肯集团成为合同主承包商,负责各系统的集成和整合,其余4家厂商成为次级承包商。F…122型护卫舰主要针对北欧地理环境设计,具备反舰、防空和反潜多种功能。Bremer vulkan一共建造6艘,均以德国城市命名,首舰为“不莱梅”号,其余分别为“萨克森”号、“科隆”号、“爱滕”号、“莱茵普法尔兹”号和“卡尔斯鲁厄”号。最后一艘F…122型护卫舰于1984年9月交付德国海军。
不莱梅级的战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电脑,它可对目标信息进行必要分析、评估和排序,提供作战指挥官所需信息。武器方面安装了美制“捕鲸叉”反舰导弹、“海麻雀”防空导弹、76毫米速射炮、MK…46鱼雷以及“拉姆”近防系统。根据简氏防务周刊1989年的报道,不莱梅级还加装了FL…1800电子战支援系统。通信方面采用了美国的LINK…11数据链。舰上可搭载2架大山猫直升机。动力系统采用CODOG,由2部LM…2500燃气涡轮发动机和2台20缸MTU 956型柴油机组成,高速机动时使用前者,而巡航时使用后者以节省燃油。有1根转动轴和1具5叶螺旋桨。舰长130米,宽14。5米,排水量约3600吨,编制人员200人。
不莱梅级在设计上采用了严格的隔舱化设计,并初步运用了模块化概念。模块化建造不仅消除了焊接船体可能带来的因焊接不良导致舰船阻力增大的缺点,还可以紧凑结构降低水下噪音。直升机甲板耐撞力为9。5吨。
不莱梅级的电力系统由德国AEG…TELEFUNKEN公司设计,使用的主要装备均为德国海军技术部指定产品。在防空方面不莱梅级主要依赖荷兰制造的DA…08对空搜索雷达,工作频率在F波段(频率范围在3…4GHZ),峰值可达145KW,对2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做中程预警。反潜方面仍然使用舰壳声纳。位于舰艏下方DSQS…21BZ声纳是德国克虏伯&;#183;阿特拉斯公司的产品,可方便的扩充成拖曳阵声纳,它大量利用电脑辅助系统实施探测、定位和追踪。声纳工作模式有3种:主动、被动和拦截。主动模式由声纳发出声波搜寻探测,又称为自动目标跟踪(ATT),整个搜索过程目的在于获取目标速度、距离、方位等参数;被动模式既侦听状态,是考验声纳操作手的时刻。拦截模式也是被动模式的一种,主要针对噪声值在10HZ以下的目标。
6艘不莱梅级均属于德国海军第4护卫舰队,基地驻扎在北海的威廉港,首舰“不莱梅”号经过8个月海上测试后于1981年5月7日正式服役,在测试过程中,“不莱梅”号航程达18。5万公里,测试水域涵盖了所有欧洲海域。实验表明,不莱梅级是针对北海地理环境设计的,稳定性极佳。机动性也非常好,从静止加速到30节(55。5公里/小时)速度仅需1分钟,而在30节速度时停车,滑行距离仅为船长的2。5倍。
◎ MEKO登场
MEKO是德语Mehrzweek…fregatten konzept的缩写,意思是“多用途标准护卫舰概念”,由位于德国汉堡的布隆&;#183;福斯造船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最突出的技术特征为模块化、抗损化、隐身化和通用化。自第1艘MEKO型护卫舰问世以来,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护卫舰家族,在国际海军武备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有11个国家的海军订购了MEKO家族护卫舰,其中已有36艘在8个国家海军服役,另有6艘已下水,在建7艘,已订购15艘,计划订购31艘,总计达95艘。
MEKO舰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水面舰艇,整个概念的核心是将舰体视为一个标准化平台,将舰载装备划分为若干系统,把拥有同一功能,与系统有关的部件做成一个标准功能模块,并确定模块与舰体的标准化安装装界面和支援设施的标准化接口。这个概念在今天看来已不新鲜,但在30年前,可谓惊世骇俗之举,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舰艇建造程序和理念。传统的舰船建造程序,首先要根据海军作战要求确定性能指标,以此决定武器装备,再以此确定舰体设计。舰体和作战系统两者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因果关系,这就意味着一艘新舰的研制时间少则10年,多则20年。而且按照这种层进式的设计思想建造的舰艇只能安装专门的作战装备,一旦需要更新装备,就必须对舰体做重新的设计和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装成本高昂。而模块化设计将使得舰体与作战系统平行建造、同时进行,甚至可以先建造舰体,再设计武器、最后同时安装,同功能模块还可以很方便的互换。不仅大大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武器装备,解决了舰体30…50年寿命期与电子、作战武器7…10年更新期之间的矛盾。
布隆&;#183;福斯公司花了7年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搜集各国现役护卫舰舰体、武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系统等数据。经过筛选和分析,布隆&;#183;福斯公司假定出一个最大公约数舰体,然后将舰炮、导弹发射系统等主要装备制成统一的4。7&;#215;4。0&;#215;2。76米标准模块,主要装备都装在标准模块上部,模块内部则安装武器控制系统、备用弹舱、出入口、通风装置等设备。实现了舰艇的初步模块化。进入80年代后,布隆&;#183;福斯公司与美国海军密切合作,确定了AAA、AA、A、B四种标准武器模块,并建立了数字式标准接口,通过计算机可将各种功能模块联接到数字式数据信息链网络中。充分体现了网络中心战的新军事思想。
布隆&;#183;福斯公司深入研究MEKO护卫舰时,正值1982年马岛战争战火方熄之时,英国海军按传统思想建造的42型驱逐舰和21型护卫舰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凸现出的脆弱的防护力为布隆&;#183;福斯公司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标本。他们将舰艇的战场生存力定为MEKO护卫舰的核心指标之一。除运用了合理布局(采用了全钢舰体,避免了铝制舰壳中弹后产生有毒气体的危害)、空间分隔、冗余备用、防弹装甲(高强度钢板和凯夫拉防弹复合材料加固关键部位)和设备加固等传统方法外,还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特别是80年代未引入了独立垂直舱室这一设计概念。
战场生存力不仅体现在“经打”上,还与舰艇被发现的概率息息相关。MEKO舰在设计上非常强调外形隐身,其基本的设计原则是:舰体表面为倾斜结构,上层建筑圆滑过渡,舰桥全封闭,避免二次和三次直交平面产生角隅反射,同时尽量减少外置武器装备的暴露面积。雷达图像测试表明,1艘3360吨级护卫舰的雷达反射截面仅相当于1艘外形设计未经隐身处理的500吨级导弹艇,隐身效果堪与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相比。在红外隐身方面,从MEKO…360舰(MEKO第一代护卫舰)在北海进行的红外测量表明,舰上废气,特别是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在35海里以内能被红外探测器抓住。为此,布隆&;#183;福斯公司对MEKO舰的红外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型实验,集中研究了排气系统和烟囱上方废气涡流与舰体结构和天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办法是对作战舱室进行绝缘处理,并精心设计和布置舱室的通风管路。同时,有鉴于现代舰艇雷达天线会被舰体排出的高温气体加热,因而MEKO舰改变了烟囱相对于天线的位置,并改变了排气管路的几何形状及其出口位置。布隆&;#183;福斯公司与MTU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提出了所有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应予预冷,并在水线附近排放;对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推进及需烟囱排气的舰艇,应采取冷却措施,并用水膜和水幕冷却舰体结构,由此大大降低了舰的红外特征和辐射量级。
布隆&;#183;福斯公司研制MEKO型护卫舰的本意是向缺乏自研能力的大量中、小国家海军出口。这些国家海军规模一般不大,经费有限,对一舰多用有着迫切的需求。布隆&;#183;福斯公司选定3000吨级中型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