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58部分

杂谈-第158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吸血鬼的20多种改型中,海吸血鬼(Sea Vampire)是专门为海军开发的舰载战斗机。1945年12月3日,该型机完成了英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喷气式舰载机起降试验。但由于种种先天缺陷,海吸血鬼只象征性地生产18架。海军又发布了N。40/46号舰队防空战斗机的需求说明书,渴望得到一种更强大也更适合舰载的战斗机。
巧合的是,皇家空军也在同时发布了一项相似的F。44/46号夜间战斗机需求说明书。德&;#183;哈维兰公司抓住机会向海空军提交了吸血鬼的双发加大型DH。110设计方案,格罗斯特公司也以三角翼的GA。5方案参与竞争。
1948年初,德&;#183;哈维兰公司得到了英国供应部(相当于我国的“计委”)的订单,将为空军制造4架夜间战斗机和2架远程战斗机原型机,以及为海军航空兵制造2架夜间战斗机和2架战斗攻击机。但在吸血鬼的另外一种改进型DH。112毒液(Venom)推出后,海军将兴趣转向了这种既便宜又能尽快装备部队的型号。空军也转而发展GA。5,最终得到了著名的标枪(Javelin)战斗机。
DH。110原型机数量被削减到了2架。1951年9月26日,第一架DH。110(编号WG236)由公司首席试飞员约翰&;#183;坎宁安(John Cunningham)驾驶完成首飞。为了吸引买主,DH。110积极参加展示和飞行表演,但WG236不幸在第29届范保罗航展的飞行表演中发生空中解体,除了机上的两名飞行员丧生外,还造成地面27人死亡和63人受伤。事故暴露出了DH。110的严重设计缺陷,剩余的原型机进行了一年多的加强和改进后才获准继续试飞。
1954年,海毒液开始装备部队,但海军发现它的性能并不十分理想。他们又想到了DH。110,于是要求其进行更加高阶的试验。DH。110的航母起降和适应性试验很成功,海军在1955年订购了10架DH。110的发展型机。DH。110获得了新生!
1955年6月20日,第一架发展型机首飞成功。由于工期紧张,该机很多设备都没有安装,比如机翼的折叠装置。后续的试验一帆风顺,德&;#183;哈维兰很快获得了另外35架生产型飞机的订单。按照当时英军飞机编号规则,海军的飞机编号须从20开始,故生产型飞机最初被称为FAW。20,直至1957年,该机才得到了海军自己的编号FAW。1。
1957年3月20日,第一架FAW。1首飞成功。1957年11月,第一架FAW。1交付皇家海军航空兵第700飞行中队。该中队是“海雌狐”的换装训练部队,只装备了8架飞机。1958年7月,第892飞行中队成为第一个装备“海雌狐”的作战部队。1960年3月,第892中队的“海雌狐”首次由“皇家方舟”号(HMS Ark Royal)搭载执行战斗值班任务。“海雌狐”的“陆地巢穴”是杰维尔顿(Jeovilton)海军航空站,第766、890、893和899飞行中队也装备“海雌狐”。
▲ 双尾狐狸
虽然研制期间的波折使装备时间推迟了4年,但无论从飞机性能还是武器设备水平,“海雌狐”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海雌狐”战斗机沿袭了德&;#183;哈维兰公司自吸血鬼以来的双尾梁布局,主要目的是尽量缩短发动机进气道和喷管的长度,以减少气流在这些部位的能量损失,而且可以使两台发动机靠得非常近,单发飞行时不会有太大的推力不对称,两头固定的尾翼也不容易在高速时发生振颤。从大名鼎鼎的P…38闪电战斗机还可以看到,双尾梁布局的飞机异常坚固耐打,就算丢掉了一边尾梁仍能勉强飞回基地。
动力是舰载机成功与否的关键。DH。110原型机的动力是2台罗&;#183;罗公司的埃汶(Avon)RA。7涡喷机,每台推力3400公斤;生产型机改用埃汶Mk208涡喷机,每台推力5102公斤,使“海雌狐”的最大速度达到936公里/时。
美国海军第一种后掠翼战斗机F3H恶魔(Demon)采用常规布局,虽然只有1台4400公斤推力的J71…A…2E发动机,但其最大速度达到1040公里/时,比装2台5102公斤推力发动机的“海雌狐”快得多。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双尾梁布局结构重量大、阻力大的弊端。
“海雌狐”的乘员舱的布置也很特别,两名乘员并列位于机头位置,飞行员的座舱罩偏左并突出于机身,右侧的雷达操作员舱完全位于机身内,由于基本没有外视野,雷达操作员舱被讽刺为“煤坑”。两名飞行员都没有弹射座椅,只能通过人力开舱门跳伞脱离飞机。
“海雌狐”也是英国第一种具有完备武器系统的舰载战斗机。它的AI。18空中截击雷达由GEC公司研制,作用距离约32公里;机翼下的挂架最多可带4枚火光(Firestreak)空空导弹,或者总共907公斤的****,机头下还有2个火箭弹发射装置,内部有28枚50毫米空空火箭弹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德&;#183;哈维兰公司还设计了一种薄机翼、速度能达到1。4马赫的“超音速雌狐”,但不巧被“1957年国防白皮书”否决了(就算得以发展,双尾布局在接近音速时必然阻力大增,笔者推断其超音速的设想不可能实现)。最终,“海雌狐”的各种改型只有FAW。2成为现实。
▲ 长角狐狸FAW。2
FAW。2于1962年6月1日首飞成功,1963年交付使用,新造的有29架,另67架由FAW。1改装而成。海军航空兵第899飞行中队是第一个接收FAW。2的单位,后来还装备了893中队。
FAW。2的最大改进是尾撑加大并向前延伸,在机翼前缘处形成了一个“犄角”,增加的空间安装了电子对抗设备和更大的油箱。左侧尾撑内的乘员用气态氧气瓶也被换成了容量更大的液态氧气瓶,飞行员还自发地把右侧尾撑的部分空间作为行李舱。
FAW。2还具有红头(Red Top)空空导弹和小斗犬(Bullpup)空地导弹的发射能力。红头导弹是火光的发展型,依然采用红外线制导,具有一定的迎头攻击,而火光只能够进行尾追攻击。
在FAW。1和少数FAW。2上,飞行员座舱盖的隔框很多,雷达操作员的窗口也小而平;而大部分FAW。2配备了弹射座椅,所以采用了整体的座舱盖,雷达操作员的窗口也加大并突出,座舱玻璃也都换成了易破碎的有机材料(当时还没有索),飞行员通过“穿盖”的方式弹离飞机。但当时弹射座椅的可靠性不佳,雷达操作员在弹射失败时只有自己敲碎玻璃脱身,有一次事故中,一名雷达操作员被拦腰卡在窗口上,在飞行员的协助下,他使尽了吃奶的力气都没爬出来,最后只能与飞机俱毁。
▲ 辉煌的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英国海军航空兵最辉煌的时期。1961年夏天,伊拉克试图侵略科威特,皇家海军“胜利”号航空母舰从南中国海紧急开赴波斯湾,舰上携带的“海雌狐”掩护了英国军队进驻科威特,伊拉克的侵略行动被挫败(这个企图一直忍耐到1990年)。
1964年1月,“人马座”号航母携带的“海雌狐”战斗机再次出马,为登陆坦噶尼喀(非洲中东部曾存在过的一个国家,它在1920年以后成为英国的一个托管地,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合并形成坦桑尼亚)的英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当地政府军提供空中掩护。但是,1966年的国防白皮书取消了皇家海军梦寐以求的CVA…01攻击航母,“海雌狐”的日子也所剩无几了。“海雌狐”最后的任务是在1967年护卫英军部队撤离亚丁,“胜利”号航母上的893飞行中队参与了该行动。
1972年,尽管距离飞机使用期限还有几年,但最后一个“海雌狐”飞行中队还是被解散了。从美国引进的F…4战斗机取代它的任务,“海雌狐”也成为皇家海军使用的最后一种德&;#183;哈维兰公司的飞机。一些退役的“海雌狐”飞机被改装为遥控的D。3型导弹靶机,但后来发现用导弹打这种飞机很不划算,就把D。3用作无线电遥控员的训练机。少数的飞机还被改装为TT。2型拖靶机。目前仍有一架D。3型保持着可飞状态,并在世界各大航空展览频频露面。
杰弗里&;#183;德&;#183;哈维兰生于1882年,他幼年开始就对航空充满浓厚的兴趣,在伦敦的绘图员工作也使他能接触到不少航空知识,借助祖父的1000英镑资助,他制造了第一架飞机,但该机在试飞过程中损坏。
1910年,德&;#183;哈维兰的第二架飞机取得了成功,还通过了英国政府的认证,成为政府采购的第一种私人设计的飞机。德&;#183;哈维兰也加入了范登堡的皇家气球工厂,成为一名正式的飞机设计师。1914年,他又被飞机制造公司(Airco)聘请为总设计师。1916年,他设计的DH。4双座轰炸机以优秀的机动性和高速度受到世人的青睐,美国政府订购了5000架DH…4作为邮政机和旅客机。1918年,一战结束使飞机购买数量大滑坡,Airco公司陷入经济窘迫就境地。德&;#183;哈维兰收购了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德&;#183;哈维兰飞机公司,他的挚友福兰克&;#183;哈尔福德(Frank Halford)任公司的发动机设计师。正是哈尔福德的才华,德&;#183;哈维兰飞机公司将强劲而质轻的发动机用于蛾(Moth)系列飞机,从而得到了大量的订单。随着蛾系列的航迹遍布各地,德&;#183;哈维兰公司也开始誉满全球。当全世界都在追求全金属结构飞机时,德&;#183;哈维兰依然留恋木制飞机。这并非保守,而是当时木制飞机技术更加成熟,木制材料也相当便宜。在经历了DH。88彗星木制竞赛飞机等型号后,德&;#183;哈维兰的DH。98蚊式飞机创造了“木头奇迹”。蚊式性能优秀,可以执行轰炸、空战、侦察、教练、联络、反潜等任务,是英军在二战中的“万能”飞机之一,它造价低廉,总共生产了38个型别共7781架。可以说,没有喷火、蚊和兰开斯特这“三驾马车”,第二次大战的结局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了。我国空军在成立之初也有不少蚊式飞机,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式上就可以看到蚊式的身影。
德&;#183;哈维兰也是喷气式飞机的领头人之一。1943年9月,DH。100吸血鬼式战斗机首飞成功。这是英国第二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它总共生产了3500多架,装备了15个国家的空军。在吸血鬼的基础上还研制了毒液和本文的主角海雌狐战斗机,从而形成了德&;#183;哈维兰公司独有的双尾飞机家族。
为了奖励德&;#183;哈维兰对英国航空业和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在1944年被封为爵士。经历了这个人生最高点后,德&;#183;哈维兰又以DH。108无尾布局试验机在俯冲时突破了音速,但DH。108后来发生的一次事故夺走了他儿子的性命。
德&;#183;哈维兰公司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客机DH。106,为了纪念DH。88竞赛机而将其取名为“彗星”。“彗星”从1952年开始商业飞行,起初的运营一帆风顺,但在1954年的两次空中解体事故中暴露出的材料疲劳问题而名声扫地,虽然德&;#183;哈维兰在1958年推出更大更结实的“彗星”4型机,但市场已被美国的波音707牢牢占据。
德&;#183;哈维兰公司不仅在飞机方面业绩出色,在导弹和火箭方面也很有一套。他研制了火光系列空空导弹、蓝光战略导弹等,虽然蓝光没有装备部队,但弹体成为了欧洲第一种运载火箭,尽管这种运载火箭没有通过后期的试验。
1960年,德&;#183;哈维兰公司的飞机部与霍克&;#183;西德利公司合并,发动机部则并入布里斯托尔&;#183;西德利公司。著名的DH编号从此消失。1962年,德&;#183;哈维兰又设计了“三叉戟”客机,但“三叉戟”实在不敌波音727,最后只制造了117架。由于当时英国的亲华政策,我国也购买了不少“三叉戟”,使之成为80年代以前的主要民航飞机之一,所以大家经常能够听到“三叉戟”的名字。
德&;#183;哈维兰在1965年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享年83岁,但他对世界航空业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火光与红头空空导弹
火光和红头都是德&;#183;哈维兰公司为英国军队研制的第一代空空导弹。
火光于1951年开始研制,1954年开始试射,采用红外引导头和红外线近炸引信,只可以在后半球以尾追方式攻击敌机,有效射程约1。2…8公里,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1958年火光Mk1型开始装备英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最初使用在标枪和毒液战斗机上,后来也为闪电和海雌狐战斗机广泛使用,并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
红头导弹是火光的发展型,曾被称为火光Mk4。该导弹从1956年开始研制,主要是改进了红外引导头,使之可以从任何角度截获敌机。导弹弹体和弹翼也重新设计,并使用新的火箭发动机,导弹有效射程和最大速度有所提高,其中有效射程为1。2…11公里。红头于1964年开始取代火光,主要装备于空军和闪电和海军的海雌狐战斗机,最后与闪电一起在1988年退役。
第170章75年飞翼之梦b…2
           回忆,以飞翼之名
自从一百年前莱特兄弟把笨头笨脑的“飞行者一号”弄上天以后,航空界的精英们就没有停止在天空中的探索。在他们的努力下,飞行器一步一步逼近更快、更高、更远的极限。20世纪20年代是飞机从双翼跨入单翼的年代,更是一个航空设计大师辈出的年代,在这些闪耀的群星中,约翰&;#183;努森&;#183;诺斯罗普是一个我们不应当也不能遗忘的名字。我们记住他不是因为他创立了美国航空业三强之一的诺斯罗普公司,而是因为他穷毕生之力,执着于飞翼飞行器的研制和探索。从理论上说,由于飞翼的气动外形有助于将阻力减到最小,因此它在速度、航程和飞行经济性上相对于传统结构的飞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使在今天,传统气动外形飞行器的飞行阻力仍然是飞翼的2…4倍。因此,在图纸上,飞翼完全配得上“飞行器的未来”的称号。但理论和实际总是存在差异的,飞翼设计实际上是将座舱、发动机和外挂设备舱一股脑都塞进了一对大翅膀里,这样的结果是飞机的控制面数量减少,在那个没有线传飞控系统的时代这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早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