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67部分

杂谈-第167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受第17伞兵侦察连的筛选时,志愿者首先必须拥有一份父母的同意书、一份自己“历史清白”的有效证明和一张与战斗机飞行员同等级的体格证明。近视者无缘加入该部队。这一阶段大约有85%受测者可以通过。
通过初试后,他们随即会受到相当于法国伞兵初级军事教育的航空预备训练,并由瑞士航空俱乐部教授自由跳伞课程。这种军方与民间合作训练军事人才的方式,在瑞士很普遍。完成航空预备训练后,瑞士航空俱乐邓会为学员安排一次为期3周的密集训练,包括35次自动跳伞、25次自由降落和3次双人齐跳。将近有40%的学员可以通过这个阶段的考验,取得25次自由降落的民间证书,并进入伞兵侦察连的选拔。
此时,学员只剩下的30名左右。他们被送到治卡诺附近的伞兵侦察连新兵训练中心,进行5个星期的步兵基本训练、3个星期的通讯训练、7个星期的侦察训练、冬季与夏季各1个星期的山区野外求生训练及5周的军事跳伞技巧训练。其中,前5个星期中,将产生正式能够加入第门伞兵侦察连的10余名幸运儿。这是一项考验体能极限的训练。学员们的睡眠时间被压缩到最少,还须参加数次25公里的负重强行军。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课目是“乌诺铁人”训练,在14公里距离里,学员们要来回强行军4趟,同时进行步枪及****射击。这项训练结束后,学员们将被召集到一间教室里。负责挑选的指挥官会做一番简短而礼貌的致词,接着宣布入选名单。这是极端残酷的时刻,凡是被念到名字的候选者,都面带喜悦地离开教室,而没被念到名字的学员就被淘汰。
接下来的2周,阿尔卑斯山区的向导会教给他们攀岩的技巧,以及在雪地露营等课程。他们还要利用2周时间熟习各国轻型武器的使用操作,如 AK47、乌兹、M16、MPS、PK等。此后学员必须在一项演习中突破严密的防守进入一个戒备森严的弹药库。在演习当中,凡是因为行动失败而遭俘虏的,都会毫不留情地遭到遣返。学员们还要接受对付敌人拷打和审讯的训练。
为期4周的密集式负重跳伞是这轮训练的最后一关。为适应阿尔卑斯川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和气候学员们的跳伞装备包括登山装备、收音机、炉子等,总重超过40公斤。“乌诺鹞”是另一种战地侦察训练内容,受训学员以空投方式降落到作战地区后,随即单独进行30公里侦察,观察、记录作战地区内豹Ⅱ、Mll3、M109等各式坦克装甲车辆的活动情形。之后,受训学员还必须步行15公山到指定地点,由一架超级美洲山狮式直升机接运离开作战地区。
甄选的过程还没有最后结束。返回基地后,受训学员立刻带着个袖珍睡袋钻进阿尔卑斯山深处在野外独立生存14天。通过此关的人会被立刻投入另一项、也是最后一项考验。在为期3天的测试中,学员必须接受3趟距离各60公里的行军测验,测验内容包括夜间运动、射击训练。在这3天当中。每位学员只有8至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了这一切考验的人,才能正式成为享有盛名的瑞士第17伞兵侦察连一员,成为翱翔在阿尔卑斯山巅的雄鹰。
第177章法国外籍兵团
           法国的外籍兵团是一支专门雇佣外籍志愿兵的部队,一向以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而著称,成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士兵来自120个不同国家,通常驻守在法国本土以外的地方。兵团曾经出现在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摩洛哥、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乍得等国家。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兵团也曾在巴黎参加过战斗。
入选外籍兵团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除了身体条件合格外,新兵报名时必须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兵团杜绝任何与流血犯罪和涉及毒品犯罪有关的犯罪分子加入该部队。每年大约只有1500人被接受,占报名者1/6。 外籍兵团要求入伍的不同国家的新兵都必须宣誓效忠兵团,而不是法国。 因为兵团的格言是……兵团是我们的祖国。不过,士兵们普遍表示,虽然宣誓效忠兵团,但他们并不背叛自己的祖国。许多人当兵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为了冒险,为了金钱。甚至还有一些人表示签约只不过是想得到法国的护照而已。因为兵团成员在服满一任(五年)且无劣迹,便可以取得法国居留权或国籍。 几十年来,外籍兵团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英勇善战的各国士兵。
二战以后,大批失业的法国士兵为了生计也纷纷加入到外籍兵团里来。目前约有 40%…50% 的志愿者是法国人,但是他们必须以瑞士、比利时、加拿大等国籍加入,因为法国人是不能加入外籍兵团的。而如今大部分的士兵是来自前华约集团国家,只有非常少数的人来自北欧及美国。 
按照要求,每个新加入的士兵都要在兵团设在法属圭亚那的亚马逊丛林野战训练中心,进行被称之为“魔鬼般的训练”的新兵受训。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士兵们必须学会怎样与大蟒蛇搏斗和以吃貘、亚马逊短吻鳄、蛆虫以及可食用的草木根、爬藤等为生。在强度训练中,士兵们要相互协助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站在齐腰深的水潭里,佩带枪支和沉重的包袱,越过一堵至少有七米高的木墙的训练动作。类似这样的训练,一天要做许多次,直到每个人都能非常漂亮地完成为止。一个月以后,世界上最优秀的丛林战士将加入到兵团的各个部队中。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西方国家战略的调整,使得这支世界上最优秀的外籍部队处于一个政治上和军事上被淡忘的尴尬境地。在南太平洋的外籍兵团军事基地目前已关闭,兵团的人数到2002年也将削减到7800人。现在部队里不再有大量的野战和搏击训练,士兵们甚至无法找到实战开枪射击的机会,训练的目的也是为了对付一些局部战争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已经没有让他们展示才能的军事任务了。 
今天,法国政府之所以仍然用巨额开支养着这支部队,不过是为了保存外籍兵团充满传奇的色彩和弘扬传统的冒险精神罢了。
第178章中日机械化步兵班比较
           步兵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兵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步兵的作战形式和任务使命也不断发展,但是历史、传统和地缘等因素在各国步兵班的编制和作战中的深深烙印却是无法消除的。中国和倭国在冷战期间根据自己的国情和要求,对机械化步兵班的编制和作战装备做出不同选择,体现出陆上大兵团机动作战和岛国防御态势的不同特征。冷战之后,双方对军事改革的不同理解和要求亦在机械化步兵班的编制和作战装备变化中凸显出来。 
作战任务的差异 
二战以后,倭国可说是冷战时期西方阵营中在远东与苏联对垒的最前线国家。为了防止苏联太平洋舰队通过北海道与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南下太平洋,倭国陆军的防御重点就是坚守北海道,同时保障北海道与本州之间的交通线,以便支撑北海道的守军或攻击苏联本土的盟军部队。狭小的倭国国土决定了作战双方都不可能展开很多部队,这是典型的岛国地面力量的战略态势。因此,战后至今倭国陆上自卫队人数长期保持在不到20万人。 
北海道多为山地,缺乏机动纵深,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集群作战。倭国将唯一的装甲机械化第11师团部署在北海道并非打算遂行苏联陆军那样的大集群作战,而是作为机动力量反击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点登陆的苏联军队。倭国认为在岛屿防御作战中,机械化步兵班比坦克或许更加有效。因此,倭国将五十年代美国援助的M113装甲车以及六十年代初期自己设计生产的60式装甲车以及后来的73式装甲车主要都配备给了北海道的部队。直到现在,陆上自卫队机械化步兵绝大多数依旧是搭乘装甲运兵车的机械化步兵班。与倭国海上自卫队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相比,由于倭国目前并无明确的陆上作战对象,所以陆上自卫队对新型的89式步兵战车需求不迫切,1990年以来,每年仅仅以2~3辆的速度采购装备。 
冷战时期中国的处境与倭国大不相同。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不仅面对西方国家的威胁,而且还有中苏边境80个苏联机械化师的极大压力。中国不仅有很大的作战纵深,还有辽阔的正面战线,而不是倭国那样在狭小岛屿上的机动防御和进攻。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国内《解放军报》开展“战争初期问题大讨论”,从其中众多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随时可能打大规模、大集群战争的危机中,整个辽阔的西北和东北国土都可能成为反侵略的宏大战场,因此中国需要能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普通步兵班和摩托化步兵班。铺天盖地的炮火支援加上潮水般的坦克和步兵冲锋是这个时期主要的作战样式。只是国情国力所限,当时中国步兵还是以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居多。 
七十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军队装备改革的年代,大量的装甲车辆投入现役,中国的徒步步兵班或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班向搭乘装甲运兵车的机械化步兵班发展。陆军大国的地面力量远远不是倭国这样的岛国所能理解和承受的――当时中国武装力量总兵力有近400万,坦克数量几乎是倭国陆上自卫队的15~20倍,装甲运兵车是其10倍以上。中国的机械化步兵就是要在这样的大集群条件和核战争背景下作战,动辄驰骋千里。冷战后,中国军队进入了调整期,直到今天新军事革命和军队调整还在继续,但是以数次国际合作反恐以及东南沿海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来看,中国军队的大兵团作战思想依旧贯穿始终。 
不同的装备思路 
1、 步兵轻武器 
轻武器是步兵最基本的作战装备,最能体现各国步兵传统和陆军思想。 
由于岛国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所以倭国一贯有强调射击准确性的传统,哪怕二战时在太平洋战场上那么需要速射武器与美军对抗,倭国还是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理由就是“节省弹药”,以至于瓜岛争夺战中,倭国兵每平均射击一发子弹就要遭到600发子弹狂风暴雨般的还击。倭国即使战败也没有改变注重节省子弹、强调射击准确性的观点。 
二战后倭国最早国产的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为目前陆上自卫队的制式步枪之一。它为强调射击精度而精雕细刻,尽管空枪全重达4。3千克,几乎接近轻机枪,但还是深受士兵的欢迎,为能稳定射击该枪还配备了类似机枪的两脚枪架。然而,瞬息万变的战场哪有闲工夫用脚架射击,情急之下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射击依托,手忙脚乱中扫射和概略连发射击是主要的方式,在连发或点射的情况下是否精确瞄准根本没有什么差别。 
1979年以后,中国步兵班淘汰了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换装了56式系列冲锋枪。中国步兵崇尚暴风骤雨般的火力,这是大兵团作战所需要的。中国军队的传统战法是:进攻时乘坐步兵战车或装甲车在坦克火炮掩护下一浪接一浪的大规模快速冲击,不顾一切地突入敌方阵地,尔后步兵班全体下车发挥火力和近战,使装备先进的敌人完全丧失优势。因此装备的自动步枪需要的就是火力和廉价,轻巧耐用的56式(56…1枪重3。1千克)和81式(81式自动步枪重3。4千克)枪族就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产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和倭国都开始着手实现轻武器小口径化,但中日两国步兵班用武器思路不同。倭国自动步枪保持传统的造型布局,其新装备的89式步枪重量3。5千克,是在美国斯通纳AR…18 5。56毫米自动步枪基础上发展的产品,足见倭国在枪械发展上尽量规避风险。由于倭国死不放弃的所谓提高射击精度的两脚架,使89式步枪安装榴弹发射器很不方便,目前很少有89步枪安装榴弹发射器的报道。与此同时中国则开始装备重3。25千克95式无托5。8毫米小口径步枪,能外挂榴弹发射器和增加夜视或瞄准装置。从使用上看,无托步枪短小更适合机械化步兵作战。 
与64式步枪同时代的M62通用机枪是倭国步兵班的支援武器。M62类似比利时的FN。MAG机枪,是一种性能优良但重达10。7千克的机枪。而同时期中国军队的56式班用机枪却只有7。9千克。在八十年代期间,中国的80式和81式机枪分别只有7。9和5。15千克。倭国从五十年代以来没有推行班用枪族,在小口径化后依旧没有班用枪族。而中国不仅有56、81系列7。62毫米班用枪族,而且开始装备5。8毫米的小口径班用枪族。 
采用通用性和互换性很好的枪族是中国这种大陆军大规模装备的需求。现在7。62毫米和5。56、5。8毫米口径的步兵武器仍然是中国和倭国的部分机械化步兵班的主要装备。中国步兵班武器的通用性、互换性和外挂榴弹发射器方面都远远好于倭国陆上自卫队,而倭国的枪械追求精度在现代战争中的意义尚难以评估,现实的造价也相对高昂。而中国解决高精度战术射击问题主要靠每个步兵排配备的狙击步枪。可见,中国步兵班在保持轻武器轻便和火力强大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射击精度。 
2、装甲车辆 
倭国创建国民自卫队时,最早得到的装甲运兵车是美国的M2半履带装甲车和M75履带装甲车,不久后得到了M…59装甲运兵车,六十年代得到了M…113装甲车。M2和M75装甲车在六十年代逐渐被淘汰,M…59装甲车成为倭国第一代国产60式装甲车母型,而M…113装甲车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中期,后因过度磨损和老化而遭淘汰。倭国对M…113虽然有好评,但是认为岛屿作战无需483千米的行程,而且步兵班人数应该缩减,M…113多达11人的步兵班座舱过于浪费。因此在设计第一种本国产的60式装甲车时,更看中M…59装甲车的特点。与M…59二名车组成员几名载员相比,60式专门增加了一名车组乘员操作前方的M1919A4型7。62毫米机枪,而车长负责操作车顶的M2HBl2。7毫米机枪并警戒其它方向,使车辆和下车步兵成为一个作战整体。虽然很多观点认为60式装甲车是美国M…59的仿制品,但实质上它是倭国自行设计的装甲车辆。 
六十年代后步兵反坦克任务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