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77部分

杂谈-第177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填氦气的气球及操纵装置组成,由无线电遥控。使用时,压缩气体弹会自动点燃,并快速充气,随即将“天雷”送入作战空域,敌机一旦触雷便会被炸毁。美军研制的这种“天雷”,体积小,质量轻,可车载、舰载或单兵携带发射,亦可用飞机、火箭和火炮发射到空中,非常方便。
毒如蛇蝎——化学地雷
化学地雷也是一种化学武器,它主要是以毒剂来杀伤人员和阻扰对方的行动,通常由雷壳、毒剂、炸药和引信等组成。起爆时借助炸药的爆炸能量将毒剂抛撒出去,致使地面和空气染毒。在实战中,可以单独用来设置化学雷场,也可以与反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一道形成混合雷场。尽管在1899年海牙第二宣言中,就有禁止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可是由于化学武器制造容易,造价低廉,而且战场使用方便,杀伤力大,防护困难,所以仍然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虽然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军最忌讳的是“化学武器”,也多次以反化学武器为借口对伊动武,可是目前在美国就有多达10万枚的化学地雷,美国的M1、M23化学地雷更是闻名于世。可见,化学地雷是一种禁而不止的化学武器。
地雷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兵器,在战争中诞生,又在战火中发展,沐浴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战法的“阳光雨露”,将不断更新换代,羽翼更丰。尽管一些国家强烈呼吁全面禁止和彻底消除地雷,联合国也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或限制地雷的决议,但地雷作为兵器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其攻防兼备的优越性和不可取代的心理威慑作用,仍将伴随着人类走向新的战场
第189章ak…47的演变过程
           AK…47突击步枪,在我国曾被称为冲锋枪(仿制的1956年式突击步枪也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伞兵、坦克乘员和特种分队使用折叠金属枪托型。AK…47的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AK…47是装备范围相当广泛的步枪,除前苏军外,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
目前国内的网站和BBS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现马上就有了AK…47的最终设计方案”,何况卡拉斯尼柯夫本人也声称是Stg44启发了他设计AK…47的。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AK…47的最终方案是经过大量试验的验证而改进出来的,并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至于所谓的外形相似,其实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刚接触军事的菜鸟都不可能把两者外形搞混。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但同一时期许多前苏联著名枪械专家所设计的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概念都与Stg44相似。与AK…47一同竞争的样枪,尽管结构、原理都不尽相同,但设计概念和基本的性能指标都很接近——都是与Stg44相近,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其他一些突击步枪产量极小,有些甚至只有试验品)。但当你拆开一把AK…47时,你可能会觉得它很像拼装的美国M1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AK…47与它的最大对手——斯通纳的AR…15一样,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设计AK…47时参考的并不仅是Stg44。
在1944年,卡拉斯尼柯夫参考M1伽兰德设计了一种发射M43弹的半自动卡宾枪,这是一种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孔没有调节器,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不可分离,容量10发,向上抛壳,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而非M1伽兰德的枪管下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取自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图中看出它的外形与M1伽兰德非常相似。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斯尼柯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制其实是从这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斯尼柯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这个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斯尼柯夫系统。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刺刀展开 1430 mm 
刺刀折叠 1130 mm 
枪管长 558 
弹匣容量 10 rds 
表尺射程 900 m 
空枪重 3。9 kg 
1944年的试验型半自动卡宾枪的改进型,基本特征一样,管状的拉机柄位于右上方。弹匣设计有所改变。但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枪管上方的导气室,这一点已经与M1伽兰德不太一样了,反而有点像西蒙诺夫的SKS,导气装置的外形上也已经有了一些AK…47的端倪了。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刺刀展开 1320 mm 
刺刀折叠 1020 mm 
枪管长 518 
弹匣容量 1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带刺刀) 3。742 kg 
1946年,卡拉斯尼柯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他的设计是在原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上进行修改,这把样枪称之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为1号试验枪。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与原来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一样,使用冲压铆接机匣,发射机构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连发阻铁在扳机上,类似于施迈塞尔设计的Dreyse MG…13机枪的发射机(在后来的研制中,工厂曾提出意见依照Stg44那样采用单独一组的发射机,以便于生产,但在AK的结构上做不到);30发弧形弹匣的入口在机匣下方,保险/快慢机柄都在机匣左侧,****型握把由钢制成并在两侧附上木片,枪托、前握把和护木都是木制的,枪口制退器为圆柱形,分别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三个大圆孔。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895 mm 
枪管长 397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带弹匣) 4。106 kg 
1号试验枪的操作原理与原来的AK…46一样,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杆和枪机体首次采用连成一体的方案——用螺杆固定在一起。机匣是冲压成形的,机匣前部与枪管固定,保险/快慢机柄首次被安放在机匣的右侧。导气室没有调节装置,拉机柄在右侧,枪口制退器是在左右两侧都开有三个直径3。4mm的圆孔。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845 mm 
枪管长 400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带弹匣) 4。408 kg 
2号试验枪的特征是改变了导气室、活塞、活塞杆的设计。延长了导气孔,增加进入导气室的火药燃气,导气筒下方与枪管之间的位置有泄气孔,活塞杆有四条凹槽。枪口制退器改为双室结构,试验期间在机匣右侧贴有两块很明显的黄铜片作为识别标志。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875 mm 
枪管长 405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带弹匣) 4。050 kg 
3号试验枪改变了导气室的设计,使圆柱形的导气活塞在导气室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活塞杆有四条凹槽。采用新的枪口制退器,尺寸为18&;#215;18mm,双室型,上方有两个椭圆形的洞,尺寸为10&;#215;7mm。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875 mm 
枪管长 400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带弹匣) 4。091 kg 
4号枪是为空降部队研制的,其结构特点除折叠式金属枪托外与3号枪(机械化步兵型)一样。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枪托折叠 640 mm 
枪托展开 880 mm 
枪管长 400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 带弹匣) 4。145 kg 
AK…47型5号试验型5号枪也是为空降部队研制的,与4号枪的区别仅仅是没有枪口制退装置。
口径 7。62&;#215;41mm M1943 
全长 枪托折叠 622 mm 
枪托展开 860 mm 
枪管长 393 m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空枪重( 带弹匣) 3。965 kg 
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了,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AK…47的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弹匣用钢制成;AK…47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
AK…47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m,一个分划为100m,战斗表尺装定300m。但使用瞄准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作高低校正,无法进行风偏修正,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将准星护翼误认为是准星。
AK…47的表尺射程为800m,有效射程为400m,但实际上300m以外都打不准了,连发精度更是低,按现代军队的要求已经是不能****了,这是AK…47的一个缺点。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也是连发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会很容易震松瞄准具。
口径 7。62&;#215;39mm M43 
全长 固定枪托型 870 mm 
折叠枪托型 折叠 645 mm 
展开 870 mm 
枪管长 415 mm 
膛线 4条,右旋,缠距240mm 
瞄准基线 378 mm 
枪口初速 710 m/s 
枪口动能 1980 J 
理论射速 600 RP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800 m 
有效射程 300 m 
最大杀伤力射程 1500 m 
枪重 含空弹匣 4。3 kg 
含实弹匣 4。876 kg 
发射方式 单发,连发 
1951年生产的,主要的改变是把机匣的生产方法从冲压转变为机加生产。通过机械铣削出来的机匣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缺点是比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这样一个重量不超过0。65千克的铣削机匣,一开始时竟需要2。65千克的钢材。专门研究卡拉斯尼柯夫突击步枪的美国专家伊泽尔博士猜测,这种改变是由于苏联过于重视重工业,把冲模制作人才从轻武器生产部门调到了其他部门,以至于不得不把冲压机匣改为铣削机匣。此外就是把抛壳挺的位置改在机匣内壁的侧面,发射机构、枪托和握把都经过加强,并增加了一种单刃刺刀。这种新生产的AK…47被称为“第2型”,不过第2型的产量很少,很快就被第3型所取代。
口径 7。62mm&;#215;39 M1943 
全长 带刺刀 1150 mm 
不带刺刀 915 mm 
枪管长 412 mm 
弹匣容量 30 rds 
空枪重 带刺刀 4520 g 
不带刺刀 4244 g 
AK…47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进了第2型的枪托连接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机匣的机械加工方法,使之便于大量生产。在1955年的《轻武器手册》上,这一型号被正式称为“7;62mm Light…Weight Kalashnikov Assault Rifle (AK)”,即“7。62mm轻型卡拉斯尼柯夫突击步枪”,许多人称其为“第3型”。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改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第3型的铣削机匣却比第1型的冲压机匣更轻。另外第3型的改进还包括弹匣,采用轻金属的新型弹匣在强度也加强了,而且与原来的钢制弹匣可以互换;此外,枪托连接方式也进行了简化和加固,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突击步枪的整体重量比第1型更轻,而弹道性能则与第1型完全一致。
轻型AK…47突击步枪的刺刀也经过了改进,配备有可折叠的刺刀(1型刺刀),刺刀座位于导气孔下方。除固定木制枪托的型号外,又研制了折叠式金属枪托的型号,后来又研制了带夜视瞄准具的AKH(西方称AKN)型和带金属折叠枪托的AKC(西方称为AKS)型。由于第3型AK…47大量装备苏联军队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国生产的56式冲锋枪也是仿制此型,因此很多人都忽略了采用冲压机匣的第1型。
口径 7。62&;#215;39mm M43 
加上刺刀全长 1076 mm 
刺刀刃长 200 mm 
刺刀刃宽 22 mm 
刺刀重 275 g 
弹匣容量 30 rds 
带刺刀空枪重 3。8 kg 
发射方式 单发,连发 
弹匣重 330 g
第190章非致命武器
           战争虽然结束,但平民踏雷死亡人数却剧增。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渥太华公约》强行规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防步兵地雷。同时,要求为前方部队提供一种安全装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开始对防步兵地雷的替代品——非致命武器进行积极研究。 
首先投入使用的替代防步兵地雷的非致命武器是模块化人群控制弹(MCCM:Modular Crowd Control Munition),即著名的克莱摩尔定向地雷的非致命型号。MCCM可以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安装在车辆两侧。该弹可喷射出大约600粒橡胶球,有效作用距离5~ 15m。 
面拒止发射筒系统(CLADS:Canister Launched Area Denial System)是另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非致命武器,被称为“跳跃的长颈瓶”。CLADS计划由改进的 VOLCANO布撒器布撒,用于区域性防护。但是,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发现其非致命效果并不理想,因而被取消。 
第三种替代品是专门为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