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203部分

杂谈-第203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政本部对军令部下达的计划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有60000马力以上的轮机,排水量不少于2750吨,全长超过120米,是大型化的驱逐舰!而这和海军方面的夜战、雷击战计划是相抵触的,军令部不得不作出了部分妥协,为了夜战、雷击战能力,必须避免大型化,所以续航力优先,最高速度其次,可以下降到35节。在此达成正式共识的基础上舰政本部开始了设计,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大佐主持。在1937年的第3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定为建造15艘,(上报的是18艘,不过有3艘的钱被挪用为“大和”号的建造经费)1939年的第4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再追加了4艘,共计19艘(要补齐上次的3艘,另外多出的那艘“秋云”号最初是列在阳炎级改型夕云级上的,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被日本军事杂志重新分到了阳炎级内,这是因为实际建造是按照阳炎级来办的。)
◎ 设计特色
阳炎级驱逐舰是日本摆脱条约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生产的一型优秀的舰队驱逐舰。相对于吹雪级诸舰被称为特型驱逐舰,阳炎级和其后的夕云级共38艘被称为甲型驱逐舰。该级设计中特别重视了“友鹤事件”以及“第四舰队事件”的教训,舰体结构方面比起前面设计制造的四级驱逐舰有很大的改良。
首先的船型设计上希望能达到最大航速和巡航航速时能有最小的阻力,以此来节省重量。此要点的功夫花在了舰艉,舰艉的船底部分被设计成了接近平面,水线附近成拳头状,高速状态下将水花下压,能有效减少航行的阻力,因此可以节约动力,不过带来的弊端就是尾流太明显,即便在暗夜的情况下也能被轻易发现。出于续航力的考虑,这个缺点被忽略。
该舰舰体轮廊继续采用日本驱逐舰一贯为高速使用的飞剪式舰艏、高干舷、长艏楼。其次就是对舰体结构的重视。当年“第四舰队事件”事故原因中的一条是电气焊接技术不过关,舰体冗余强度不足,这个问题在日本驱逐舰中一直没有很好重视和处理,事件之后的军舰建造中电气焊接遭冷遇一度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在“牢固的舰体比耗油、机动性更重要”的呼声中,阳炎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完善的处理,由于确定焊接技术比以前成熟可靠,在该级中反而得到大规模使用,以此节省了不少重量。可以说是自吹雪级为代表的日本重鱼雷武装驱逐舰以来5级中真正得到解决的第一级。再有全舰重心降低,使得稳定性、适航性的提高,全面超过了以前的各个级别。先行造出的几艘舰艇的续航力实验中均超出了军方18节/5000海里的要求,达到了18节/6000海里左右的水平,其中最高记录的“矶风”号为6053海里。在朝潮级上试验电力交流化还没有正式结果,所以阳炎级仍然采用直流电。而唯一的一点缺陷是机舱的安排。牧野大佐后来回忆说,为了提高抗打击性,阳炎级的轮机左右轴原计划是分别置放在不同的舱室,但遗憾的是由于没能说服轮机制造者而放弃计划。之后阳炎级中几艘的沉没就和这个问题有关。在阳炎入役后各国的技术有了改进,主力舰的最高速度普遍提高,特别是美军更是有了33节的高速战列舰,军方认为现在的驱逐舰将不能有效攻击之,下一代驱逐舰的速度必须提高,为此战争期间“天津风”号做了轮机改装,抽调各海军学校的优秀人员配属该舰,与“岛风”号一起搭载新型高温高压锅炉进行试验。旧型号锅炉为300度30公斤/平方厘米压力,新型号为400度40公斤/平方厘米压力。该新型锅炉还比较节省燃料,使得“天津风”号的续航力达到了18节/6300海里。 
武备方面继续了先前驱逐舰的设计思想,强调对舰攻击能力,装有新研发的50倍口径3年式C型双连装127毫米炮3座(前几型舰为A、B型,另外由于对舰攻击能力被提高了优先级,C型炮的最高仰角反而从B型的70度下降为55度。主炮设计指挥仪是纯粹的平射用产品,高射时候只能使用先测定敌机高度然后设置炮弹中的定时引信。),而美海军同时期建造的西姆斯级和其改进型本森级驱逐舰,装备的是5门127毫米单装炮,且为敞开式炮架。610毫米92式4联装发射管2座,这是93式氧气鱼雷设计中就考虑装备上舰的第一级驱逐舰,之前诸舰都为改装。其他方面就是和前型大致一样的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2座、深水****发射架1座、水雷导轨6条、扫雷具1具、3式声纳以及主炮用94式2米测距仪和鱼雷用91式3型方位测定仪、92式射击指挥仪。武备上可以体现出日本驱逐舰的通病——没有雷达,对空能力弱而反潜能力相当于没有。舰用雷达是到了43年才陆续开始安装比美国同时期产品性能逊色不少的1号3型(13)对空雷达和2号1型(21)对海雷达。
本级前10艘舰在试航的时候最高航速平均值是34。6节,没有达到35节的标准,而军令部不肯让步,反复强调“一定要35节才行!”拒绝了34。6节的事实,要求立即改进。由于轮机部分短时间内无法提高,于是设计部门把功夫化在了螺旋桨外形的改进上以提高效率——加大了桨叶直径,部分改良了桨叶面的外形。5艘安装新螺旋桨的舰艇在试航中得到的最高航速平均成绩是35。4节,之后的14艘更是加大了桨叶的面积,得到了约36节的航速。至此,航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军方正式接收了阳炎级,一入役后立即派到各个一线的水雷战队,被分别编入第4(野分、岚、舞风、萩风)、10(秋云)、15(黑潮、亲潮、早潮、夏潮)、16(初风、雪风、时津风、天津风)、17(谷风、浦风、滨风、矶风)、18(阳炎、不知火)驱逐舰分队。
◎ 身不逢时
阳炎级作为水雷战队的核心力量,海军方面非常满意,评价阳炎级为“胜过列强所有的舰队型驱逐舰!”当然,在海战能力上是这样,不过驱逐舰的主要作用还是担任护航、护卫舰艇,而不总是冲到前台拼刺刀,这一点军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虑,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正是日本海军自己打破了海军的旧游戏规则,偷袭珍珠港事件使得太平洋战场进入了舰载航空兵时代,大舰巨炮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国人立即转变了思维,接受了这个新观点,而日本人反而在不断的摇摆中,仍然将战列舰放在了首位,执行的战略思想还是老套的主力舰队海上决战,航空兵不过是个提高了地位的配角而已。由于战争从开始就是制空权的较量,日本人的预定计划全部落空。大量的驱逐舰无法去执行他们所梦想的夜间雷击战,而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舰,对空火力贫弱,反潜能力有限,空有强力主炮和鱼雷而无用武之地,甚至在瓜岛争夺战中扮演“老鼠特快”(日本陆军语)的角色运送陆军部队仅在围绕瓜岛进行的几次海战中有着昙花一现的演出。即便就是瓜岛,到了后期美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加上雷达的合理使用,在维拉湾夜战的时候出现了在驱逐舰对阵中几乎全军覆灭而对方没有损失的丢脸场面。此外,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开始取得主动权,来自空中的威胁急速增加,日方从小艇到战列舰都有吃不消的感觉。另一方面,面对美军潜艇的活跃,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人都没有能在驱逐舰上搞出有效的反潜手段,加上对商船护卫的不重视,使得本已不支的脆弱经济备受打击,到了1945年几乎处于崩溃。太平洋战争对主力驱逐舰的要求是强大的对空、对潜作战能力,所以,阳炎级也被谑称为“缺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要能力的舰艇”。
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按照日本人的美好的梦去进行,反而是最终以无条件投降落幕,而阳炎级诸舰到这个时候也仅仅剩下一艘“雪风”号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后有专文介绍这艘幸运舰)。纵观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和结局,只能感到是一个曾经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信心极度膨胀,不考虑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想当然做事、思想僵化并没有学到西方思想的真髓,在海军对美国的战略上可见一斑。能感慨的只有一句话:“千年帝国的梦不是日本能做得起的!” 
阳炎级诸舰大事记
阳炎 Kagero 舰名意义:光通过上升的热空气时出现不规则的透射的现象
38。9。27,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39。11。6,竣工;41。12,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 
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配属第10战队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9,进入基斯卡岛;42。8。18,担任瓜岛陆军的补给任务;42。9。21,在瓜岛附近被美机击中受轻伤;42。11。30,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43。5。8,执行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在所罗门群岛布拉基特海峡中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不知火 Shiranui 舰名意义:一种海市蜃楼现象,古代九州的八代海中的自然发光。
38。6。29,于浦贺船坞下水;39。12。10,竣工;41。12,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5,在基斯卡岛外被美国潜艇“黑鲈”号重创,抢修后由“舞鹤”号拖走;43。10,彻底修复后返回前线;44。1,担任威克岛方面运输任务 ;44。4,编入北方部队担任大凑和千岛群岛方面护航任务;44。6担任硫黄岛和父岛方面的运输任务;44。10,参加莱特湾海战;44。10。27,前去救助被重创的轻巡洋舰“鬼怒”号,但没发现,返回时在民都洛以北被美舰载机炸沉;44。12。10,除籍。 
黑潮 Kuroshio 舰名意义:日本暖流的日本名
38。10。25,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7,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43。2,参加瓜岛撤退行动;43。5。8,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亲潮 Oyashio 舰名意义:千岛寒流的日本名 
38。11。29,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40。8。20,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从事各种勤务;42。11。30,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43。5。8,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43。6。20,除籍。 
夏潮 Natsushio 舰名意义:较少使用的成语,指夏天的潮
39。2。23,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 42。2。8,在望加锡攻击作战中被美国潜艇S37 “K…6”号击中后无法行动,次日沉没(太平洋战争中第1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本驱逐舰);42。2。28,除籍。 
初风 Hatsukaze 舰名意义:某季节开始时吹的风 
39。1。24,于神户川崎造船所下水;40。2。15,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7,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42。8,参加东部所罗门群岛海战;42。10,参加圣克鲁斯海战;43。1。10,在瓜岛附近被美军鱼雷艇击中重创,返回日本修理;43。8,修复后返回前线,进驻特鲁克;43。11。1,参加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和重巡“妙高”号相撞后重伤,次日被美军驱逐舰击沉;44。1。5,除籍。 
雪风 Yukikaze 舰名意义:雨雪交加时刮的风
39。3。24,于佐世保工厂下水;40。1。20,竣工;41。12。8,配属第2水雷战队,参加菲律宾进攻作战;42。1,参加马来亚进攻作战;42。2。27,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3,参加新几内亚西部进攻作战;42。5。28,参加中途岛海战(进攻部队&;#183;护卫队&;#183;第2水雷战队);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9,作为机动部队直属护卫舰艇进驻特鲁克;42。10。26,参加圣克鲁斯海战(第3舰队);42。11。12,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瓜岛以北海战)第1次夜战(第10战队);43。2。1,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2。28,参加俾斯麦海海战;43。2…3,担任莱城和萨摩亚群岛的增援运输任务;43。7。12,担任科隆班加拉方面的运输任务并参加了科隆班加拉岛夜战(警戒队),随后,担任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护航任务;44。6。15,参加菲律宾海海战(第2补给部队);44。10。18,参加莱特湾海战(第1游击部队&;#183;第2部队&;#183;第10战队);44。10。28,担任“信浓”号护航任务;45。4。6,参加菊水作战,担任“大和”号护卫舰(第1游击部队&;#183;第2水雷战队);45。10。5,除籍,作为复员船使用;47。7。6,作为赔偿引渡给中华民国海军,改名“丹阳”号;66。11。16,自台湾海军退役;71,被拆毁。 
早潮 Hayashio 舰名意义:指提前来的潮,或是流速快的潮
39。4。17,于浦贺船坞下水;40。8。31,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6,参加中途岛海战;42。7。15,参加印度洋扫荡战;42。8,在所罗门群岛作战;42。11。24,支援莱城的作战中被美机击中起火,导致诱爆弹药库而沉没;42。12。24,除籍。 
时津风 Tokitsukaze 舰名意义:指顺应季节刮的风
39。11。10,于浦贺船坞下水;40。12。15,竣工;41。12,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作战;42。2,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42。7,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42。8,参加东所罗门海战;42。10,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43。2,参加瓜岛撤退作战;43。3。3,参加俾斯麦海海战,被美机击沉;43。4。1,除籍。 
浦风 Urakaze 舰名意义:海边吹的风 
40。4。19,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40。12。15,竣工;41。12,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41。12。20,第2次攻击威克岛时作为增援被派遣;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