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330部分

杂谈-第330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又那里知道哈尔西这时远在北面的恩加诺角与日本航空母舰交战?事实摆在眼前,栗田来到了。一边是栗田的舰队,一边是莱特湾内那些运输舰、供应舰、两栖舰艇,以及沙滩上的陆军总部、供应品积集所,中间只有这些护航航空母舰和伴随的驱逐舰及护航驱逐舰。美舰根本没时间从长计议。看见敌舰不出五分钟,“大和”号的460毫米口径巨型炮弹已在头顶呼啸而过。斯普拉格传令舰只转向,全速逆风东驶,并下令所有飞机紧急起飞。到七时零五分,已有几枚炮弹击中正在赶快让飞机起飞的护航航空母舰“白普兰”号,染了色的炮弹爆起了红、黄。绿、蓝的各色水柱,哗啦哗啦落下,弄得整艘舰左摇右摆,毁了右舷的机舱,冲开了断电器,把飞行甲板上一架战斗机冲离支架。
“白普兰”号放出烟幕,日舰转攻“圣洛”号。有几枚炮弹险些命中,碎片夺去了不少舰员的性命。大小舰只慌忙放出烟幕,得到一个喘息机会。战机都已起飞,大部分只配备小型****、杀伤****、普通****或深水****,对装甲舰只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它们怎会有时间更换弹药呢?警号响彻海面。七时零一分,斯普拉格以非密码句语广播说情况危险;七时零四分,金凯德在莱特湾他的旗舰“瓦塞赤”号上听到最糟糕的消息:日本舰队离莱特岛滩头只有三小时的航程;小型护航航空母舰可能全军覆没。五分钟前,金凯德才知道第三舰队并 
非如他所想的守住圣伯纳底奴海峡,他曾在四时十二分发出电信询问,哈尔西答复说,由新式快速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十四特遣舰队,与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一起,远在北面恩加诺角对开的海面。
金凯德发出连串紧急信号,要求立即派遣快速战列舰来援,并请航空母舰派机出击。远在夏威夷的尼米兹上将也焦急地向哈尔西查询:第三十四特遣舰队在哪里?重复,在哪里?
在莱特湾和苏里高海峡,无线电警号使连日本不断轰击沿岸地区以及经历连番夜战的第七舰队疲于奔命,一些泊在苏里高海峡的旧战列舰和巡洋舰被召回,组成一个特遣小组,匆匆装上弹药和加添燃油。当时第七舰队重型舰只的准备状态并不十分好,要在海面作战就大为不妙。它们连续炮轰了海岸五天,弹药已所余无几,夜战也用去了部分的穿甲炮弹;驱逐舰没有多少枚鱼雷,很多舰只燃油不足。
另一方面,斯普拉格正在萨马岛对开海面作殊死战。护航航空母舰一路逆风东驶,让战机起飞,不到二十分钟,双方距离缩至二万三千米,美舰已在日舰大炮的射程内。而美舰的十三厘米口径炮却丝毫不能威胁日舰。
由埃文斯中校指挥的驱逐舰“约翰斯顿”号还没接到命令(斯普拉格少将在七时十六分发下命令),即沿着舰炮齐鸣的航空母舰旁边以几达三十哩的时速冲过去,向敌方重巡洋舰“熊野”号连发十枚鱼雷,一边冲前,一边以130毫米口径炮向敌舰不停发射,一直丝毫无损,到掉头撤退时才中了三枚350毫米口径炮弹,跟着又吃了三枚150毫米口径的,舰身洞穿。舰长受伤,舵机、后锅炉舱和机舱被毁,尾炮和回转仪罗盘给打掉,许多舰员受伤,时速减至十七哩。斯普拉格的航空母舰部分给浓烟掩蔽,这时适巧遇上一场暴雨,得到片刻喘息。暴雨也暂时救了受创的“约翰斯顿”号。
不过早在八时前,栗田已派了一些较快的舰队驶去外海,包抄截击美军的护航航空母舰。斯普拉格逐渐转向南行,敌人在两翼和后面穷迫不舍。
“驱逐舰发射鱼雷,”斯普拉格命令道。驱逐舰“希尔曼”号、“赫尔”号、受创的“约翰斯顿”号一起遵令而行,“约翰斯顿”号的鱼雷虽已用完,仍发射大炮响应。三艘驱逐舰就这样在大白天向最重型的日舰进攻,三艘轻装甲舰对付四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航和十一艘驱逐舰。“约翰斯顿”号紧接着“赫尔”号和“希尔曼”号向前驶,在阵阵雷雨中出没,烟囱冒出的油腻黑烟,以及舰尾烟幕施放器喷出的白烟,把舰身重重围绕。它们一直向前冲,又不时倒退以免相撞,逐渐逼近敌舰。对方那些350毫米口径炮弹像“特别快车”似的在它们头顶飞过。驱逐舰向一艘重巡洋舰发射鱼雷,以130毫米口径炮轰击一艘战列舰的上层建筑,又在四千米的距离发射最后一批鱼霄。然后“希尔曼”号舰长哈拉韦冷静地走进指挥室,向斯普拉格少将报告说:“任务完成。”
不过这几艘驱逐舰也完了。“赫尔”号坏了左舷发动机,需要人手把舵;甲板上七零八落,血迹斑斑;射击控制和动力没有了;爆裂的蒸气管喷出的滚热蒸气,以及第三号输弹舱冒出的火焰,把第三台大炮罩住;一枚近失弹使第五台大炮的轮系卡拄了,第四台大炮给轰掉半截炮管;但第一和第二台大炮仍然继续发射。到了八时半,右舷发动机不动了;所有机舱都积了水;“赫尔”号慢慢地停了下来,舰上在猛烈焚烧,敌人炮弹还不断射来。八时四十分,舰身倾侧二十度,舰员奉命弃舰。十五分钟后,舰向左翻侧,舰尾首先沉没,下沉时仍不断吃了不少大口径炮弹。在“希尔曼”号,敌人炮弹的鲜红染料混和着舰员的鲜血,把舰桥和上层建筑染得一片殷红。一个装豆的箱子被击中,甲板上糊满棕色的豆酱。“希尔曼”号中了多枚炮弹,不过仍左闪右避,侥悻逃出生天。受创的“约翰斯顿”号却没那么幸运。它四面都是日本战舰,炮弹如雨点般飞来,结果在“赫尔”号沉没后大约一小时下沉。
四艘较小和较慢的护航驱逐舰联合发动第二次鱼雷攻击,结果“雷蒙德”号和“巴特勒”号无恙归来,”丹尼斯”号的大炮损毁,而“罗勃兹”号却完了。它陷在一片硝烟及炮弹溅起的水柱之中,中了多枚重型炮弹,航速减低。上午九时,一排齐射的350毫米口径的炮弹像罐头刀般割破它的左舷,毁了一个机仓,引起大火。“罗勃兹”号自烟囱至舰尾已被轰成“一堆废铁”,动也不动的躺在水里。但第二台大炮的炮手仍继续装炮弹、瞄准,然后用手发射。他们知道这样做非常危险:每次发炮后炮膛内都会留下燃着的弹药碎屑,假如没有压缩空气清除碎屑,软绵绵的炸药包便可能在炮闩还没上好之前爆炸。不过,他们仍奋不顾身发射了六枚炮弹。第七次发射时,大炮爆炸,大部分炮手当场丧命;炮身炸成一堆扭曲的废铁。炮手长卡尔的躯干自颈至腹裂开,但双臂仍然抱着最后一枚二十四公斤重的炮弹,临终还在喘着气央人帮他上炮弹。
烟幕、暴风雨和鱼雷攻势都救不了那些笨重的护航航空母舰:栗田已派遣巡洋舰出海兜截,由南面追到西南面。斯普拉格的航空母舰负创向莱特湾驶去,敌机左右进逼,在后面穷迫不舍。日舰的大口径炮弹激起一道道四十五米高的水柱,航空母舰左闪右避,并以130毫米口径炮还击。“芬沙湾”号中了四枚200毫米口径炮弹,另有两枚险中,结果飞机弹射器被毁,舰壳穿了多个窟窿,有多处着火焚烧。“加里宁湾”号中了十四弹;“白普兰”号被击中多次,从首到尾剧烈震动。但单薄的舰身反而救了它们,多数巨型的穿甲炮弹直穿而过, 
没有爆炸。堕后的“甘比尔湾”号缓缓行驶,迎风的一边得不到烟幕掩护,飞行甲板中了一弹,另一枚炮弹落在舰旁,结果一副发动机失灵,航速减至十一哩,后来完全不能开动,坐以待毙。它给远远抛在后面,苦撑了一个小时,差不多每分钟被敌舰舰炮击中一次。上午九时左右,终于在连串爆炸及熊熊火光中沉没。当时一艘离它只有一千八百米的日本巡洋舰还在不停向它发炮轰击。
美、日舰队追逐战已越来越接近拥挤的莱特湾,当时湾内的美军人员正在忙于备战,以对付敌舰。还没到九时半。美军的护航航空母舰北面分队已被包围,这时轮到中路分队挨打了,十六艘护航航空母舰一共损失了一百零五架飞机。观察人员都认为,这两支分队“早晚”会全军覆没,不然也会遭受重创。两艘驱逐舰、一艘护航驱逐舰和一艘航空母舰已经沉没或正在沉没;两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护航驱逐舰严重损毁。“基特肯湾”号上,一名军官自嘲道,“快了,小伙子,我们正把敌舰引进400毫米口径炮的射程。”
栗田中将本来已经胜算在握,却在九时十一分突然停止作战,并下令舰只向北驶去,结束了隆马岛对开的一场海战。“噢,去它的,”一名水手说,“他们竟溜了。”
栗田突然撤返,在当时来说虽难解释,但倒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美军驱逐舰在此役中奋勇硬拚,是悠长的海战历史中最感人的行动之一,而护航航空母舰的飞行员也不甘后人,在全无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拼命轰炸敌舰。这些英勇行为终于奏效。在隆马岛海面那场海战的初期,护航航空母舰的飞机不断骚扰栗田,击落百多架驻陆地的日机,并且投下了一百九十一吨****和八十三枚鱼雷,日舰得竭力闪避。美军施放的烟幕也扰乱日本人的视线。同时,空袭越来越猛烈,越有效,因为中路和南面分队护航航空母舰的飞机已加入战围,而部分支援登陆行动的飞机也赶来助战。美舰飞行员向日舰猛烈扫射,投掷深水****和杀伤****,弹药用尽之后,还在日舰的桅顶乱窜,以图争取时间,并分散敌人的注意。美军舰只发射和飞机投下的鱼雷也摧毁了不少日舰。栗田属下的舰只由于航速相差很大,分散颇广,巡洋舰“熊野”号中了鱼雷,航速减至十六哩;巡洋舰“筑摩”号和”鸟海”号沉没;其他舰只的上层建筑、海图室、通信设备等都被美舰的130毫米口径炮和飞机的扫射破坏了。日军不由得有点心慌,粟田当时已不能直接指挥属下舰队配合作战,并且不知道自己胜算在握,他以为遇上第三舰队一些庞大的快速航空母艘,谁知那只不过是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此外,截获的美军无线电信更使他错误地深信莱特岛的机场可以使用了。他以为哈尔西庞大的舰队就在附近。他知道已方钳形攻势的南臂已在苏里高海峡折断,却一直没收到远在北面小泽的消息,不知他诱敌成功。栗田因此召回舰队,集合分散的舰队回航,就此错过立功的良机。
斯普拉格少将在事后的报告中就这个不可思议的结局写道:
“敌人……没把我们这个特遣小组一举歼灭,一方面因为我军连用烟幕成功,并且使用鱼雷反击,另一方面因为全能的上帝特别眷佑我们。”
第325章二战美军战列舰
           ——衣阿华(IOWA)级密苏里号 
【舰  史】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该级舰首舰从1943年始建,到翌年共建造了4艘,舷号分别是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和威斯康星号(BB…6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为航空母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战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战争爆发后,4艘衣阿华级舰再次服役。其中,“威斯康星”号于1952年3月被朝鲜人民军炮火击中破损,随即退出战场回国修理。战争结束后,4艘舰又一次全部封存,“长眠”于港湾。1968年,该级“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1969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6座双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舰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1990年,第四次服役刚刚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是年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战争爆发后,两艘舰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还用406毫米的大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进行了轰击。
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退出了海战的历史舞台。
衣阿华级战列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l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舰体最厚装甲达430毫米。 
“密苏里”号
“密苏里”号战列舰为美国海军“衣阿华”级战列舰中的第三艘。该舰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大震。
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战列舰最初装有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149门各种口径的副炮和高炮,还载有3架水上飞机。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锅炉和4台汽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最大航速33节,当航速12节时续航力为l—5万海里。全舰通体有装甲防护,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达400毫米,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飞鱼”导弹轰击到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也会被弹射回来,爆炸冲击波只能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