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394部分

杂谈-第394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 40 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从 1941 年开始,英国海上运输船队频频遭到德国“U”型潜艇和 Fw 200 远程轰炸机的袭击,为保护性命悠关的海上运输线,英军把飓风做一些改动后成为“海飓风”配置在匆忙加装弹射装置的商船上。执行战斗任务时,将海飓风用弹射装置弹射出去;完成任务后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只设法把飞行员救起。后来才对海飓风再加以改进配备于英海军的航空母舰上。在 1942 年 8 月护送赴马耳他岛船队的战斗中,70 架海飓风迎战总数超过 600 架的轴心国机群,取得击落 39 架而自己只损失 7 架的出色战果。
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 14;231 架飓风式战斗机,有 2;952 架依租借法案输往苏联,但其中相当一部份损失于海上运输途中。
提到飓风,就不能不提一下与它甚有渊缘的“远房兄弟”……无畏(Defiant)式战斗机。三十年代后期,单翼机和动力操作炮塔成了飞机设计上两股非常时髦的潮流。在英国空军的要求下,以研制飞机枪炮而闻名的波尔敦&;#183;保罗(BoultonPaul)公司设计出这型一改传统的“无畏”式战斗机。它唯一的火力配置是装在驾驶舱后方的一个液压驱动炮塔,其上装有四挺 7。7 毫米机枪,由坐在炮塔里的射击手用手柄操纵,火力范围覆盖整个上半球。该机于 1937 年 8 月试飞成功,至 1940 年已组建一个中队。
1940 年 5 月,派驻法国的无畏式战斗机开始与德军战机发生空战。因为无畏式的外形与飓风式十分相似,德军战斗机按惯例从英机尾部进入攻击。谁知这正是无畏式最好施展火力的方位,当德军飞行员为即将到口的猎物而暗自欣喜的时候,突然遭到四挺机枪的迎头痛击。这招“拖刀计”使得颇为成功,在头三个星期里无畏式共击落了 65 架德军飞机。但很快德军就发现上当了,立刻改用新的攻击方法,从无畏式的后下方进入,这正是它的火力死角。背负两名飞行员和一个沉重的炮塔,令无畏式的机动性极差,无法与 Bf 109 对抗。经历了惨重的损失后,无畏式不再在昼间升空,与德军战斗机正面交锋,而改作夜间战斗机,截击趁黑轰炸伦敦的德国轰炸机。这下它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悄悄地飞到轰炸机的腹部,突然用四挺机枪给它来个开膛破肚。
基本性能数据(Mk I型):
翼展:12。19 米
机长:9。75 米
机高:4 米
最大起飞重量:2;994 千克
最高时速:511 公里
升限:10;973 米
续航距离:740 公里
第341章bf…109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单翼飞机不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份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 
构学的华特&;#183;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一次大战中德国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力战斗机。
1937年7月,德国派Bf…109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它的出色性能震惊了出席的各国航空专家。同年夏天,德国空军志愿人员组成的“兀鹰”(Condor)军团投入了西班牙内战,其中的两个战斗机中队就是装备Bf…109B/C两型战机。对方共和政府所辖空军配备的是苏制I…15双翼战斗机和I…16单翼战斗机,性能与Bf…109相差甚远,很快被逐出了西班牙上空,大批德军飞行员也在实战中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从中创立了较先进的编队队形和空战战法。梅氏根据战斗中反馈回来的意见,不断对Bf…109加以改进。至1939年,已发展出E型,即著名的“Emil”。该型以一台1100马力的DB…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武器为机首两挺7&;#183;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两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下尚可吊挂250公斤****,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进攻波兰前夕,德军一线战斗机部队共装备1085架Bf…109,全为E型机。继横扫波兰、挪威天空之后,Bf…109再度扬威西欧战场,催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法国空军主力……11个MS…406战斗机大队和少量的D520新式战斗机。英国进驻法国远征军的前进空中打击部队也被击毁了四百余架
尚属新装备的飓风式战斗机,被迫退出欧洲大陆,退守英伦三岛。
直到大不列颠之战,Bf…109E才遇到真正的对手……英国刚研制出来的喷火式战斗机。两者性能在伯仲之间,喷火式水平机动性能较佳,Bf…109则具有更高的爬升率、俯冲速度和升限。由于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较丰富,战法灵活,总体上而言占了上风。在空战搏斗中,Bf…109的燃油喷射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飞大过载的机动动作,发动机也不会因离心力导致燃油供应不上而熄火。但受制于续航力不足的缺陷,最终令Bf…109抱恨而归:当从法国基地飞至伦敦上空时,Bf…109仅有二十分钟的燃油可供与英军战斗机缠斗。时间一到,即使处于绝对优势也不得不脱离战场返航,留下本应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任由在雷达辅助指引下,以逸待劳的英军战斗机宰割。
大不列颠空战后,吸收教训,德国继续对Bf…109加以改进,主要改型有专为对付喷火式战斗机而研制的F型和在机体结构强化及适应高空作战方面作了重要改进的G型。其中G型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美对德国本土实施轰炸的战略轰炸机群。由于其攻击火力炽烈,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也因此成为英美护航战斗机的首要打击目标。仅在1944年,Bf…109G型机的生产总数就达14,212架。
Bf…109是唯一一种生产过程从从二次大战前持续至大战结束后的战斗机,至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Bf…109共生产了约33,000架,超过了二次大战期间生产的其它任何一种战斗机的产量。战后,还由西班牙和捷克继续仿制多年,直到1958年最后一架Bf…109K型机在西班牙出厂才宣告该机的生产结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刚成立的以色列空军,就驾驶着从捷克买进的Bf…109,配合另一批英制喷火式战斗机,大败同样配备喷火式的埃及空军,成为Bf…109的另一段佳话。
长达近十年在德国空军担任主力战斗机的历史,加上优良的技术性能,令Bf…109成为传奇性的战斗机,同时也造就出大批传奇性的飞行英雄。二次大战中产生的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绝大部份都是以Bf…109为座机。其中大战初期最负盛名的当属阿道夫&;#183;格兰德(Adolf Galland)。
格兰德曾驾着He51双翼战斗机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未有战绩,直至在法国战役中才首开记录。40年8月,他在英国上空击落了第十七架敌机,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被任命为第26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大不列颠之战后,格兰德继续带领第26大队以法国为基地与皇家空军作战。至41年十一月,他击落的敌机已超过90架,被提升为德国战斗机部队总监,佩少将衔。当时他只有三十岁,是德国空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到大战结束时,格兰特的总战绩为击落敌机104架。
这个数字并不是德国空军的最高纪录。在41年争夺马耳他岛制空权的战役中,马塞尔(H&;#183;Marseille)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驾驶着Bf…109,奇迹般地创造了击落151架的战绩。而任何人只要看见第52战斗机大队哈特曼少校(Hartmann)的Bf…109座机,无不惊叹其机尾上密密麻麻的击落标志。击落352架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使他把其他所有空中豪杰远远在后边,夺得了二次大战头号王牌的桂冠。
第342章ju…87斯图卡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重整军备。由于空军首脑戈林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空军的发展被放在首位,多种型号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辅助飞机投入开发设计。考虑到精确轰炸的需要,34年德国空军决定研制一种俯冲轰炸机,几家飞机公司投入竞争设计,由空军技术部决定最后采用哪种方案。
项目的主持决策人乌迪特(ErnstUdet),是一次大战德国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创下击落62架敌机的战绩。出于一个老飞行员对飞行的酷爱,他亲自试飞各原型机。首先飞的是海因克尔(Heinkel)公司研制的He118,结果飞行中飞机失去控制,乌迪特被迫跳伞。当救护人员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他时,发现他身上伤痕累累,原来他被降落伞缠住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嘴里还不停地喃喃咒骂着“这该死的降落伞……”。但由于没有伤筋动骨,他恢复得很快。第二天He118的设计师海因克尔带着六瓶香槟去医院看望乌迪特,结果俩人半小时里就干了三分之一。
接着轮到容克(Junker)公司的Ju…87。它有一对象海鸥一般微微上扬的机翼,能以比He118更陡的角度俯冲,也没给乌迪特什么麻烦。于是,Ju…87在37年春季投入批量生产。德军把这种俯冲轰炸机称为Sturzkampfflugzeug,简称Stuka──斯图卡。由于它在二次大战,特别是大战前期的赫赫威名,斯图卡这个词被收入军语词典,成为俯冲轰炸机的代名词。
1937开始的西班牙内战,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武器实验场。德国许多新装备的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实战的检验,其中也包括了斯图卡A1型。在这场战争中,斯图卡用西班牙人的鲜血证实了它的威力,也完善了德军“闪电战”的构想:德军装甲部队无需配备重型火炮,而以斯图卡代之。
西班牙内战后开始大量生产经过改进的斯图卡B型。它采用双人机组。推进动力为一台1100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发动机。防御火力为由驾驶员控制的固定在机翼两侧的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由后座无线电员操纵的一挺MG15型7。92毫米机枪。机身腹部中心线可悬挂一枚500公斤重型****,两侧翼下另可加挂110公斤****各一枚。斯图卡机体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它所装备的自动计算装置可正确计算出开始俯冲和拉起机头的时机,在前翼梁下装有一对俯冲减速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飞机俯冲时也起到减速的作用。这些特点使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在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有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置,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袭警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在****还没落下以前,已对地面的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
1939年9月1日,斯图卡是第一批越过波兰边境实施空袭的飞机。之后,轰炸荷兰兵营,摧毁比利时坚固堡垒,粉碎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冲击,扫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国远征军,斯图卡作为德军闪电战的先导纵横欧洲战场。除了轰炸交通枢纽、军用设施等固定目标外,斯图卡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德军装甲部队提供近距支援。在德军每个坦克师都配备有空军的联络员,一旦遇到敌军的抵抗,立即呼唤空中支援,大批斯图卡随之而到,以准确的轰炸迅速瓦解对方的防御,可以说斯图卡就是德军装甲部队的(飞行)远程火炮。由于有斯图卡开道,德军坦克才能以令所有军事评论家瞠目结舌的速度快速推进。斯图卡也由此名声大振,成为德军闪电战的王牌。
1940夏季的大不列颠空战中,斯图卡同样充当轰炸英国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时缺少己方战斗机的护航(作为德军战斗机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无法提供全程保护),斯图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因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军战斗机的攻击下,斯图卡损失惨重,不久就不再出现于伦敦上空。一部份移交给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牙等国空军使用,并出现了加装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40年之后,容克公司又发展出Ju…87D型。其发动机马力增加至1400马力,总载弹量也随之提高到1800公斤。后座机枪增为两挺,以弥补防御火力弱的缺陷。该型机广泛活跃于东线(苏联)和北非战场。只要德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斯图卡仍可一显身手。
在向斯大林格勒挺进途中,德军在一个小镇外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召唤空中支援。十余架斯图卡马上飞临小镇上空,只经过一轮俯冲轰炸,镇内的苏军即宣布投降。斯图卡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为对付苏军数量众多的坦克。1942年德国研制出Ju…87G型,两边机翼下装有37毫米机炮各一门,专门担任坦克杀手的角色,战绩相当不错。
本来德军是准备以Ju…187作为Ju…87的后继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产。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图卡始终是德军有效的战术支援武器,为同类机种中的经典杰作。
第343章不列颠空战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初,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等国相继沦陷。5月,德军翻越阿登山脉,绕过马其诺防线深入法国领土。纳粹德国的铁蹄很快将脆弱的法兰西抵抗力量碾得粉碎。6月22日,法国投降。然而,英国却成功地用军舰、商船、渔船等渡海工具从敦刻尔克撤回了远征军以及法国抵抗力量30余万人,从而使英国拥有了令纳粹德国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