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433部分

杂谈-第433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
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
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再后来
因为阿拉伯军的主将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
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于是叛乱,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
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
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
折点,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我认为这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后果,葛逻禄人
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唐朝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这一点从葛逻禄部原本的领地是塔尔巴哈台和乌陇古河畔,从巴尔喀什湖东端一
直延伸到额尔齐斯河。而怛罗斯之战获胜之后其领土已经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
和伊塞克湖以北的整个伊犁河流域。原西突厥汗庭几处驻地都处于葛逻禄人的统
治之下。这样在阿拉伯人鼻子底下的大规模扩张阿拉伯人却不闻不问,显然是怛
罗斯之战交易的结果。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
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
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
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
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
的过程。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是西传,撒马尔罕成为了
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关于唐朝最后退出
中亚的争夺,个人比较同意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即是唐朝的退出不是因为怛罗斯
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
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唐朝在西域
的辉煌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只留下那些不朽的诗篇还在被后人传唱…

第375章怡亲王允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塑造了一位侠肝义胆的“十三爷”,留给观众的印象比较深刻,那么,历史上的允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现在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
允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序齿后),也是雍正一生最为亲任的兄弟兼实际意义上的首辅。允祥目前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生辰,一个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另一个是清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由清史编撰委员会编写的《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上编第九卷中允祥的词条中明确写到“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而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的《雍正传》(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则说是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迄今为止史学界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
允祥的生母是章佳氏,籍隶镶黄旗满洲,根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育和硕温恪公主,而这位公主的生辰目前没有什么分歧,按照公主诞生的日期看,康熙应该在允祥出生不久(按照十月初一的记载)最多相隔两个月就又临幸了章佳氏。从这里看似乎是应该选取二月初一的说法,然而,根据雍正自己的说法则是指出允祥生于十月初一,具体可以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世宗朱谕第16函》,上边有雍正给允祥生日的贺联,允祥是雍正最为看重的弟弟,所以,他的生日雍正应该不会记错,再者,雍正的生日是十月三十日,和允祥的生日比较巧合(一个初一,一个三十),相信出入不大。再有康熙朝的起居注中也点明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五年年底去过章佳氏的住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允祥生母章佳氏病故时,康熙的爱子第三子多罗诚郡王允祉居然因为剃头被康熙出乎意料的大加斥责,丢了郡王的爵位,降为贝勒。而皇三子是在章佳氏去世前一年才新封的郡王(清康熙三十七年),恩眷正隆,康熙这么严厉处理皇子起因不过是礼节这在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中也是唯一的一次,于此可见康熙对章佳氏的喜欢程度。
“子以母贵”,允祥自幼就受到乃父的重视,经常追随康熙出巡四方,允祥其人大抵比较沉稳、持重,康熙晚年皇子争位不休,允祥积极配合他的异母哥哥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因此受到责罚,终康熙最后十年,允祥都没有起色,而且,允祥的身体本来也是十分强健的,宗人府的圈禁让允祥的健康损害很大,这也是他后来英年早逝的因素之一。
允祥在雍正即位以后得到非常重用,先后充当很多重要事件,包括会考府、军机处、办理皇帝山陵等,允祥可以说是雍正一朝实际的首辅,雍正对宠臣们说:“尔等大臣为朕所任用,虽百千聚集一处,朕所依赖未必如王一人也。”冯其庸写的《曹雪芹江南家世考》一书中披露曹雪芹一家被查抄以后,雍正给曹家的朱批中明确提及他们被划到允祥的管辖之下是他们极大的造化,雍正在朱批里面称呼允祥为“王子”,也是极其亲热的口吻。雍正早年指斥年羹尧、隆科多招权揽势,而允祥的差使比任何人都重、都多,而雍正对此竟然毫无疑心,这也说明雍正对允祥的信任超过了一般人。
清世宗此人被清史专家郑天挺称为“一代奋发有为的帝王”,雍正一生比较勤政,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曾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而事实上,允祥在雍正政治革新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由于允祥做人低调、行事谨慎,所以,很多事情并不为人所知。
比如允祥对弟弟允礼的推荐就很能说明问题,允礼在得知雍正即位的消息之后一度表现失去常态,以致于雍正对他并不喜欢,以后允祥发现允礼的能力就密奏皇帝,雍正对允祥的奏折一向是重视的,也就这样允礼逐步走向权力顶峰,封为果亲王,成为雍正身后的顾命王大臣之一。而允祥的更深的心机则远非如此,延续二十年的康熙皇子皇太子之争让父子兄弟之间宛如仇敌,这种骨肉相残的悲剧允祥本人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这种做法也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允祥建议雍正重用允礼不仅仅是出于允礼的能力,更是统一战线的必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借以稳固朝局,这才是允祥的本来意图,然则,“恩出自上”,这一层意思,允祥并不点破,让雍正来施恩,雍正自然也明白弟弟的苦心孤诣。自允礼以后,其他的弟弟也先后得到雍正的提拔重用,基本结束了康熙朝党争带来的巨大裂痕。
雍正曾经有过一段论述自古君臣境遇的名言,他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难,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允祥对此是了解的非常的透彻,这也是他在雍正朝始终屹立不倒始终受到皇帝的信用的根本原因所在。上面允礼的例子就是一个明证。雍正说允祥“为国荐贤举能之处甚多”,然而允祥从不以此自矜,也因此雍正公开对所信用的大臣点明允祥对他们的推荐,而且还公开鼓励大臣和允祥保持交往,他对亲信们说:“王子公廉忠诚,乃当代王大臣中第一人,尔等知之。”自古以来像雍正、允祥兄弟这么推诚相见的君臣也不多见。
允祥生日时,雍正写来贺联说“君臣兄弟永永吉祥”,允祥逝后,雍正亲自给允祥选取墓地,并且不惜违背死者生前的遗愿,出自特恩给允祥建立超规格的陵寝。而有清一代亲王谥号之前加诸“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之多的也只有允祥一个人而已。
不过,允祥的后人并没有他这样的心机,他的儿子弘皎、后代孙子载垣等人就因为不够精敏而先后丢了官爵乃至性命。
第376章二战坦克歼击车
           坦克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是一战,而坦克的大规模集团运用是二战给军事界开了这个先河。据现有资料来看,作为坦克集群出现的副产物,坦克歼击车早期雏形的出现是Panzerjager I 和zis30在二战中42年2月份的东线战场上,后来苏联德国各自苦恼对方的坦克突击而研制出了Su…76和黄鼠狼。尽管这两种武器在击毁坦克的纪录上毫不逊色,但是把它们称为坦克歼击车实在是有点抬举那全开放式的战斗室了。 称之为自行反坦克炮更合适一些。 
所谓坦克歼击车的任务目的非常明了,那就是歼击坦克,换句话说,也就是坦克杀手。在最早的日子里,德国苏联都在苦恼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场上的反坦克炮的机动性。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反坦克炮的不灵活性给处于防御势态的部队带来严重的不便,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导致防御作战的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应急方案,可移动的装载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就开始出现在战场,它既可以随同部队进攻,也可以机动防御。这就是坦克歼击车的早期雏形。不过我上面已经说过,这种临时拼凑起来的武器纵然能解决一时的反坦克问题。但是终究会被优胜劣汰的军事界所改良,而这种改良以后的武器,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歼击车。 
本文主要介绍的坦克歼击车都是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著名武器,作为东线战场上建立卓越武勋的Su…76,黄鼠狼,犀牛,由于它们的全开放式战斗室和重量,我只是把它们作为自行反坦克炮来看待,本文将不介绍这样的武器。 
具有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是有着以下的几个特点的。 
1,  全封闭式战斗室 
2,  与同等级或者改装级的坦克对比,拥有较强穿甲能力的火炮。 
3,  相对而言较轻的重量。(当然猎虎和费迪南显然是个特例) 
4,  反装甲作战中依靠的主力 
坦克歼击车在过去被称为驱逐坦克。虽然它与坦克的区别在外行人看来并不大。(比如我老婆这样子的)。驱逐坦克的名字有一定问题,但是意思非常明确,也就是主要被用作防御体系中反坦克任务的坦克。既然也被称之为坦克的话,全封闭式战斗室的设计自然不用多说了。 
而相对的一些著名的武器,例如III号突击炮,Su…122等尽管在很多时候面对敌军的装甲车辆被当作反坦克炮来使用,但是纵观战争全局来说,它们更多的是被用作突击火炮或者直瞄火炮的场合当中。 
但是像SU…152这样的被苏军明确成为突击炮的武器,由于它经常面对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并且被编入反坦克团。本文将把类似这样的武器作为一种变相的坦克歼击车来考虑。 
东线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 
出现在战场上最早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坦克歼击车是著名的动物杀手—苏联红军的Su…152。这种武器的出现要说到一种经典武器给苏联红军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在42年8月29日首次出现在东线战场上的德军第502重装甲营装备的虎式坦克。502重装甲营的1连装备的4辆虎式坦克出现在革命家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兵和反坦克炮兵都被这种武器所折服,对于当时的苏联反坦克炮来说,虎式坦克的前部最厚的100毫米装甲,实在是无法从正面击穿,而这种具有重装甲防护的武器所装备的88毫米/56倍口径KwK36炮具有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的能力,这也就是希特勒要求的对等穿甲能力和对等防护能力的完美体现。因此,苏联红军在43年1月份缴获了虎式坦克以后,就开始发展一种能够在安全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并且具有较强装甲防护的一种类似于Su…76的武器。这也就是Su…152的诞生。 
Su…152在研究开发阶段被命名被KV…14。由于它采用KV…1坦克的底盘设计而得名。最早Su…152被作为能够完成苏军中的新型突击炮的任务目的而设计的突击炮。可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Su…152被红军高层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此种意义上,Su…152采用了新型的ML…20炮。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 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在实战中虽然远达不到书面指标,但是对抗虎式还是可以胜任的)。在装甲防护上超过了苏军的T…34,前部最厚装甲为75毫米。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苏军终于拥有能够与虎式坦克一对一较量一番的装甲车辆了。KV…14的研究开发工作在43年2月份结束,随后试车的阶段,几乎所有的苏联坦克部队指挥官都对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赞不绝口。在它正式投产以后装备部队的时候被命名为Su…152。Su…152并没有采用坦克炮塔的结构,而是使用不可旋转的全封闭式战斗室结构。由于Ml…20火炮所要求的分装式装弹方式,Su…152的射速仅仅每分钟2…3发。由于采用了KV…1的底盘和引擎,Su…152的机动性并不是像T…34一样出色。但是这已经足够,因为苏军原本就是希望设计一种防御性武器来阻挡德军的重型坦克。 
1943年5月,苏军成立了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反坦克团。成功的KV…14被命名为Su…152,并且开始正式装备部队。经过库尔斯克装甲会战的洗礼之后,苏联坦克兵们对这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由于它的优秀的穿甲能力,使得它得到“动物杀手”的称号,Su…152的综合评价在部队中还是处于很高地位的。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歼击车,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仅仅是被用作一种能够对抗敌军新式武器的武器来研究开发的。Su…152的机动性很差,很难追随苏军的坦克装甲集群进攻,它优异的表现更多的被体现在如同库尔斯克这样的防御作战当中,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它的射速太慢,无法有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