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473部分

杂谈-第473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美军在总结起战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指挥与行政领导分离的原则,在作战指挥系统改革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陆军率先提出、随后被空海军所接受的名为“任务式命令”(“委托式指挥法”)的指挥控制新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美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作战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军事指挥官,而上级指挥官的任务只是明确下达用来统一和协调战场行动的总目标和总计划。在美军作战指挥键的最高层,“任务式命令”要求文职领导人总统和国防部长只就“打不打仗”和“为什么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决定,而由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及其部属决定“如何打仗”。   1980年美军特种部队实施的“沙漠一号”行动(营救被伊朗扣压的美国使馆人质的行动)因文职领导人直接干预而惨败后,美国领导人终于承认,文人毕竟是文人,再也不能干越祖代向的事了。该由军人决定的事就得由军人决定。最后,他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任务式命令”这一新理论。1986年通过的《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法》最终确认了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对战区所有部队的指挥权,大大减少了总统与各大总部司令之间的指挥层次,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任务式命令”理论。 
当前,美军常设的高层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美军最高统帅机关是由总统和国防部长组成的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其指挥流程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联会****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事宜。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对作战部队有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无作战指挥权,但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也可以超级指挥一线部队。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系统,其特点是生存能力高,能确保对全军  部队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它主要由三个  作战指挥中心组成,即: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成立于1962年10  月,设在五角大楼内,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的基本指挥所;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1955年建于华盛顿市以北70英里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交界处的雷文洛克山,是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备用地下指挥所;国家空中作战中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由4架E—4B型飞机组成,称为“尼普卡”,当国家指挥当局登上“尼普卡”时,该中心就成为美军主要指挥所。 
联合作战司令部是美军高级指挥机构,通常按战区或专业职能划分,均由多军种部队组成。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法》,“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指“负有范围广泛、连续性强的任务,并由两个以上军种的部队组成的军事司令部”。该法赋予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广泛的权力,包括对战斗部队享有绝对控制权、作战指挥权、部队部署权、任免下级军官权,以及对战区内的后勤保障有完全的控制权,同时有权决定向战区部署部队与装备的优先次序。 
除上述两级高层指挥系统外,美国为确保本土安全,还专门设立了本土防空作战指挥机构,即“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该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美国本上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和加拿大防空部队,司令由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加拿大空军司令任副司令。下辖7个防空区司令部(美国本土4个、阿拉斯加1个、夏威夷1个、加拿大1个)。其指挥系统由预警系统、指挥与控制系统和民防警报系统组成。预警系统按职能又分为轰炸机预警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轰炸机预警系统分三线部署:一是远程预警(“北方预警系统”),由54个雷达站组成,可提供对轰炸机或巡航导弹攻击北美的战术预警;二是近程预警,沿美加边境的北纬49度线部署24个雷达站,探测距离达800千米,可在敌机进入美领空前20分钟发出警报;三是空中预警,由E—3C空中预警机担任,该机能在9200米以上高空发现和跟踪高度在1.83万米、距离550千米以内的600个目标。一架预警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7个雷达站。除这三线系统外,美本土4个防空区还部署了“联合监视系统”,由10个军用雷达站和36个民航雷达站组成,能探测美本土及其周围320千米范围内的空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预警卫星数据系统组成。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由空军空间跟踪系统和海军空间监视系统组成,任务是全面掌握绕地球运行的各种飞行体。 
指挥与控制系统由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县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和各防空区作战控制中心两部分组成。前者建成于1966年4月,内部设施齐全,生存能力极强,主要包括作战指挥中心(负责空间防御作战的全面指挥与控制)、空间防御作战中心(负责全球空间探测与跟踪系既)和计算中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类情报进行处理与分发)循者为各防空区作战指挥所,负责自动收集和处理空情,掌握本防区空情动态,识别来袭目标并指挥部队进行拦截作战。 
民防警报系统由民防局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分为全国警报中心、分区警报中心、州各报站和地方警报分站四级。其发布谷报的程序是: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获取空袭情报后,在30秒钟内报告总统;然后根据总统的命令,通知全 
国民防卷报中心,由该中心通过全国警报系统在15秒钟内把空袭情报发到986个分区和州一级各报站;最后用7分钟时间分别传到5000多个州以下地方警报分站,由分站通过警报器、汽笛、广播等设备向公众发布警报。心(负责全球空间探测与跟踪系既)和计算中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各类情报进行处理与分发)循者为各防空区作战指挥所,负责自动收集和处理空情,掌握本防区空情动态,识别来袭目标并指挥部队进行拦截作战。
第412章美军统帅机构
           国防部
国防部的前身为1789年成立的陆军部,后根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定名为国家军事部。根据1949年的国家安全法,正式成立了国防部。
国防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美国的国家政策和利益,制定全军统一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通过三个军种部对全军实施行政管理,并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制定国防预算和全军兵力规划;统一领导全军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后勤供应工作;对外负责军事谈判、派遣军事顾问团、培训外国军队和监督军事援助的使用等。
当前国防部系统由国防部长办公厅、国防部所属17个局、国防部各专业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陆、海、空三军种部,以及9个联合作战司令部组成。
(一)国防部长办公厅(国防部本部)
国防部长办公厅由部长、第一副部长、4名副部长、6名助理部长、2名部长助理、法律总顾问、监察长、行政管理部等单位组成。
第一副部长,协助国防部长掌管国防部日常工作,在国防部长不在或丧失工作能力时代表国防部长行使权力,并根据国防部长的指示负责监督和协调国防部的各项工作。
政策副国防部长,是国防部长在国际安全政策、政治与军事事务方面的主要助手。他负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事务、地区安全事务、军备控制谈判、对外军事援助和军事贸易、情报搜集与分析、并负责统一制定国防部有关国家安全目标的计划和政策。他还负责领导国防调查局和国防安全援助局。2名助理国防部长协助他工作,分别负责国际安全事务和国际安全政策。
采办与技术副国防部长,是国防部长在后勤事务方面的主要助手和顾问。他负责国防部全部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的研究、试验、生产、采购和供应,负责与采购武器装备有关的情报活动和军事工程建设。他还负责领导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后勤局、国防核武器局、现场核查局和弹道导弹防御署等单位。有1名主管经济安全的助理部长和1名负责原子能事务的部长助理协助其工作。
人员与战备副部长,负责全军人力和人事管理,部队结构、教育、作战训练和战备程度,人力的动员和遣散,全军的卫生保健和医疗。他还负责领导国防给养局、国防教育部、文职人员管理署等单位。他有1名助理部长负责部队管理政策,另1名助理部长负责卫生事务。
审计副国防部长,负责对国防预算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核查,提供自动化数据处理服务;领导整个国防部的财政管理和资源管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领导国防合同审计局和国防财会局。
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3I)助理国防部长,负责对全军的通信、指挥、控制与情报系统的建设规划进行协调并提供政策指导。他领导国防核查局和国防信息系统局,并对国防情报局和国防测绘局进行业务监督。
国防部法律总顾问,是国防部在法律事务方面的首席顾问,负责国防部的所有立法和司法事宜,负责领导国防司法局。
国防部监察长,负责对国防部的各项计划和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调查和检查;对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要采取的措施向国防部长和国会及时报告。
公共事务国防部长助理,负责与新闻机构和国内民间团体保持联系;审批军人参加公共活动事宜;审查国防部公开发表的一切材料、文章和言论。他还负责领导美国部队信息署。
行政管理部主任,负责国防部所有部门的行政管理事务,管理华盛顿总部机关的日常工作。
(二)国防部各业务局
1、国防情报局。1961年8月成立,直属国防部长领导,受主管C3I的助理国防部长的业务监督。负责统一各军种非密码情报的分析工作,编制与分发关于外国的情报与反情报,向国防部各部局、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提供情报保障;颁发国防情报程序手册和规 定;拟定与实施国防情报总规划;监督国防部征候与警报系统;管理国防武官系统。总部设在华盛顿博林空军基地。
2、国家保密局/****保密署。国家保密局于1952年12月成立,****保密署于1972年成立,署长由国家保密局局长兼任。国家保密局/****保密署直属国防部长领导,受主管C3I的助理国防部长监督。其任务是负责搜集外国的信号,对本国的通信、计算机和作战活动进行保密。在信号情报搜集方面,负责对全球电子侦听站网和陆基、舰载及机载情报搜集系统实行业务领导。在保密职能方面,负责制定和颁发通信保密守则和程序,批准和管理总统及政府部门在危机情况下使用的密码,负责战略核部队的密码安全,管理国家计算机保密中心,保证电子通信和自动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总部设在马里兰州米德堡。
3、国家图像测绘局。1997年由国防测绘局和****图像办公室合并而成。直接向国防部长负责,受C3I助理国防部长业务领导。负责为各大总部提供绘图、制图和大地测量产品和勤务,为国防部武器系统提供支持性地球空间数据;为航行安全提供航海图、导航数据和最新航行通知,通过协调各军种之间的绘图、制图及大地测量标准,保证向使用C4I系统的作战人员所提供的绘图、制图及大地测量支援数据具有互通性。同时,为日益扩大的图像用户提供灵活的图像支援,通过一体化的美国图像系统,促进图像制作者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总部设在华盛顿海军天文台。
4、国防信息系统局。1960年5月成立,原名为国防通信局,1991年改为现名。由主管C3I的助理国防部长领导。其任务是:为国家指挥当局、国防部各部门、参谋长联席会议、各军种部、各联合作战司令部提供作战通信保障;管理国防通信系统,为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提供技术支援;维护总统的白宫通信系统,保证总统和国防部长指挥全球美军的战略通信网络的畅通。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林顿。
5、国防调查局。1972年10月成立,由C3I助理国防部长领导,主要负责对国防部军人和文职人员以及国防部合同商进行人员可靠性调查,发放接触机密许可证;对国防工业和保密管理实施监督;同时配合国防部打击别国的间谍活动。总部设在华盛顿布扎兹角。
6、国防后勤局。1961年10月成立,原名为国防供应局1977年改为现名,由采办与技术副国防部长领导。其任务是在平时和战时为国防部各部门、各军种、各联合作战司令部、联邦政府部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支援,承担合同管理、后勤及技术服务等任务,负责管理国防部重工业设备库存计划、国防标准化与重点工程计划以及国家的国防物资储备。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卡麦隆站。
7、高级研究计划局,1994年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更名而来,由采办与技术副国防部长领导,具体由国防研究与工程主任直接负责。原来任务是指导全军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军队和政府部门对高新技术的未来需要,更名后工作重点转向具有军事和商业双重价值的研究发展项目上。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阿林顿。
8、弹道导弹防御机构。1994年由战略防御计划局更名而来,由采办与技术副部长领导。其任务是管理和指导有关反弹道导弹系统先进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和采购,以提高战略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总部设在华盛顿五角大楼内。
9、国防核武器局。1959年成立,原名国防原子武器支援局,1971年改用现名、受采办与技术副国防部长领导,具体由负责原子能的部长助理直接管理。该局负责核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