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00部分

杂谈-第500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政府在1956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同意向以色列出售武器,急需重装备的以色列将百人队长坦克列入采购优先顺序排位表的首位。第1批安装了20磅炮的百人队长MK3型坦克于1959年运抵以色列。第二批百人队长则是英、以之间1966年酋长坦克合作计划的交易筹码。1966年,英国政府启动了装有120毫米火炮的新型酋长坦克研制计划,但英国紧张的国防预算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完成此项目。为此,英国政府同意向以色列出售百人队长坦克以筹集资金,作为交换,以色列得以参与酋长坦克的最后阶段发展,并拥有购买酋长坦克的优先权(英国方面甚至允诺帮助以色列建立酋长坦克的生产线)。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以色列就可获得堪与T…62坦克抗衡的武器。阿拉伯国家当然不允许这种不利情况出现,他们用将外汇储备从英国的银行提走等经济制裁措施来威胁英国。1969年11月,英国被迫终止了与以色列在酋长坦克上的合作。此时,该合作计划已经进行了3年多时间,以色列在酋长坦克的最后研制阶段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资金。但结果却只得到了2辆酋长坦克原型车和三百多辆百人队长MK3/5坦克。或许是这个教训过于深刻,从此以后,以色列装甲部队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英国坦克的身影,百人队长坦克成为英国坦克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后无来者的绝唱。
第1批百人队长MK3坦克于1959年开始在以色列装甲部队服役,当时已经装备了M…1/M…50超级谢尔曼和M…51以色列谢尔曼坦克的以装甲兵并不太满意百人队长的性能。主要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百人队长坦克的机械和电气系统比谢尔曼系列坦克复杂得多,处于草创时期的以装甲兵后勤维护部队对付起来有点吃力,加上基层坦克兵们要从美制设备转而适应英制设备,在习惯上也存在问题;第二个方面则针对百人队长的痼疾——战术机动性,英制流星汽油机功率有限,油耗高,坦克的燃料携带量也不足,因此百人队长坦克的速度和作战行程受到很大限制;最后,由于百人队长是针对欧洲平原的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设计的,高温多沙的沙漠作战环境对冷却系统和空气滤清器的要求则要高的多。因此,刚刚到达以色列的百人队长坦克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空气滤清器故障频频。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以色列装甲兵当时要解决的首先是有无的问题,他们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把百人队长扔到一边不管的程度。
1963年,在英国的帮助下,以色列给第一批百人队长MK3型换装了105毫米L…7线膛炮,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毫米机枪被美制12。7毫米机枪代替,无线电设备也换成了美制。1966年以后到达的百人队长MK5型也做了同样改装。改装后的百人队长被统称为——肖特坦克。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时,以色列陆军作好战斗准备的全部385辆百人队长坦克中就有293辆是经过改进的肖特坦克。换装了105毫米火炮的肖特坦克成为以色列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主要装备南部军区:塔尔师第7装甲旅第82坦克营(33辆);约菲师沙得里装甲旅和塞拉装甲旅(共4个坦克营)以及沙龙师兹珀里装甲旅(1个坦克营),北部军区只有佩利德师拉姆装甲旅拥有1个百人队长坦克营。据不完全统计,六日战争期间,共有293辆百人队长坦克(肖特坦克)参战,被击毁30辆,战损率低得惊人。六日战争中,肖特主战坦克以其强大的火力、英国坦克传统的防护优势对阿拉伯国家的苏制坦克构成了巨大威胁,以色列装甲兵对它的表现非常满意,尽管肖特坦克每小时只能跑30多公里。
百人队长的优异表现与AMX…13轻型坦克的不堪一击形成鲜明对比,它重防护的思想特别适合以色列兵员有限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坦克的发展方向。在此之后,以色列人再没买过法国坦克,其后自行研制的马加其和梅卡瓦主战坦克均将防护力放在第一位。
战争结束后的1968年,鉴于基层装甲部队对百人队长低劣的战术机动性颇有怨言,以色列军工部门开始对肖特坦克进行大改。由于以色列能够方便而又便宜的获得美国装备,因此,他们得以通过更换性能更先进的美制发动机来改进百人队长的机动性能。以色列方面评估了3种不同型号的美制发动机,最终选定美国泰莱达因&;#183;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公司的AVDS…1790…2A风冷柴油发动机作为百人队长升级动力包。泰莱达因&;#183;大陆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风冷坦克发动机机生产商,技术实力雄厚。他们研制的AVDS…1790风冷柴油发动机由AV…1790汽油机和AVI…1790喷射式汽油机演变而来,1960年,该发动机取代AVI…1790喷射式汽油机装备同年定型投产的M…60坦克和首批系列化生产的M…48A3坦克。AVDS…1790风冷柴油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低(同等燃料携带量下,装有低耗油率发动机的坦克行程显然更大);采用风冷体制提高了发动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减小了发动机体积和重量,减少了易损性,提高了维护性;此外,它还采用了多燃料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勤供应的负担。以色列选中的是AVDS…1790…2AC型涡轮增压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750马力(比流星发动机净增100马力),在坦克全重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单位功率仍提高到14马力/吨。阿里逊公司的CD…850…6型自动传动装置取代了原有的梅利特…布朗(Merritt…Brown)公司的Z…51R型手操纵变速箱,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简化了驾驶训练。以色列工程部门还加大了百人队长的油箱,使其最大燃油携带量达到1190升,是百人队长MK5型的2倍多。
一系列改进措施使百人队长坦克的机动性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最大时速达到5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也相应增加到500公里。其他改进项目还包括风冷制动系统、新型灭火系统,弹药布置方式(105毫米炮弹的载弹量增加到72发)。以色列改进的百人队长MK5坦克于1970年开始服役,被称为肖特…卡尔型主战坦克,更换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使肖特坦克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车体后部加长,发动机前端向上倾斜3。5度,为布置冷却空气出口,升高了顶装甲。升高的发动机顶装甲板和位于履带护板上方的空气滤清器上是它区别于百人队长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肖特…卡尔的火力和机动性上都具备了战后二代坦克的特征,加之其动力系统、火炮、传动系统都可以与以色列引进的美制M…48/60坦克互换,极大减轻了以军后勤部门的负担。
◆ 肖特扬威戈兰高地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是二战之后投入坦克数量最多的局部战争,阿以双方几乎集中了当时东西方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以色列方面拥有大量百人队长(肖特…卡尔)、M…48、M…60主战坦克(战争期间美国作为紧急军援送到以色列),与之对阵的则是阿拉伯国家的T…54/55/62坦克。以色列陆军当时半数的以上(1000辆)的主战坦克是肖特…卡尔坦克,主要装备北部军区装甲部队,部署在北部戈兰高地;南部军区也有2个装备肖特…卡尔坦克的装甲旅。具体的番号是:拉菲尔&;#183;埃坦准将的第36师级部队的第7和第188装甲旅;拉纳准将的第240装甲师级部队第679后备装甲旅;南部军区第252装甲师级部队(门德勒准将)的第460装甲旅;第162装甲师级部队(布伦&;#183;亚当准将)的第217装甲旅。
1973年10月6日和7日是现代以色列国家离亡国最近的两天,在南线,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进入西奈半岛;北线的叙利亚人几乎占领了整个戈兰高地,前锋部队距约旦河仅6英里,兵锋直指河对岸的以色列加利利平原。以色列国防军在南北两线苦苦支撑,尤以北线的戈兰高地战役打得最为艰苦。第7和第188装甲旅在近80公里长的战线上独自对抗叙利亚5个师近1500辆坦克的轮番冲击。肖特…卡尔坦克在这场史诗般的迟滞防御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炮塔前正面152毫米和车体正上方118毫米厚的均制钢装甲带来的良好抗弹性以及合理的车体结构、内部设备布置使它具备了良好的战场生存能力;L…7 105毫米火炮的火力也确实名不虚传。加上以色列装甲兵良好的训练和极高的战术素养,以军基本上保证了超过1:2的战损比。从10月6日下午2点叙军发起总攻到10月8日黎明,虽然第7和第188装甲旅几乎完全被打散建制,坦克和人员损失殆尽,但他们迫使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留下了近600辆坦克残骸,极大的挫伤了叙军的锐气,为后备部队的集结参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方公布的肖特…卡尔坦克的损失数量仅在200辆左右,而对之对抗的叙利亚军队则几乎丢掉了两个半装甲师,这一比例堪称惊人。当然,战斗中实际被命中乃至丧失战斗力的肖特…卡尔坦克肯定不止200辆,因为这个统计数字没有将以军在战斗中被损坏后又被后勤部门修复的坦克算进去,而实际上,战争期间,以军军械部门高效率的修复了大量损毁的坦克。
1973年以后,百人队长坦克逐渐失去了它在以色列国防军中的支柱地位,因为当时以色列已经从美国获得了更先进的M…60A3主战坦克,而其自行研制的梅卡瓦MK1主战坦克也开始交付部队。但以色列版百人队长的改进仍在继续,毕竟残酷的战争证明了它是一种可在关键时刻依靠的武器。1976年前后,以色列为肖特…卡尔坦克更换了炮塔俯仰/旋转机构,换装了美国卡迪拉克公司研制的盖奇液压系统,改进后的坦克也因此被称为肖特…卡迪拉克坦克(以军方正式编号为肖特…卡尔…贝特坦克)。1978…1979年,以色列国防军中的百人队长坦克又被装上了微光夜视系统、急救箱和以色列拉菲尔军械发展公司研制的新型反应装甲,新的改型被称为肖特…卡尔…基梅尔。1982年的加利利和平行动有1100辆以色列版百人队长坦克参战,其中就包括这种脱胎换骨的肖特…卡尔…基梅尔坦克。
1984年,以色列军工部门又为百人队长更换了新一代的反应装甲(这种装甲当时属于绝对机密,在部队接到动员令开拔前线之前都不允许安装到坦克上),装上了梅卡瓦MK2的火控系统(包括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横风传感器)。加装主炮热护套和新的10管烟幕弹发射器。备弹量从72发下降到71发。这种在装甲防护、火力和火控系统方面都已接近战后第三代坦克的百人队长被赋予的军方编号是肖特…卡尔…达利德。
百人队长坦克在以色列陆军现役部队中一直服役到80年代后期,此后由于新型梅卡瓦坦克的入役而被作为战略物资封存起来,2002年3月10日,以色列国防军百人队长正式退出现役。
◆ 结语
如今,百人队长已经度过了的它60岁生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丹麦、约旦、新加坡和瑞典仍在使用百人队长坦克。而在以色列战时订购的坦克中,仍然保留有大约1000辆的百人队长改进型坦克。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服役生涯中,百人队长在各个使用国经历了大量改进,这些改进型坦克形态各异,有些甚至已经完全脱离了最初的百人队长的外形。除了以色列在改进上下了大工夫外,南非也在百人队长改进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南非陆军现装备的号角主战坦克就是以百人队长为蓝本改进而来。
第427章美军虐待志愿军战俘
           美国由于战场失利,一直谋求在停战谈判中占便宜。它企图利用战俘问题败坏声誉。结果,双方谈了两年,约有15个月卡在战俘遣返问题上,使拘禁我方战俘的战俘营变成另一个血腥战场。
美称让战俘“自愿”选择意在策反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底,美国政府向第八军军长李奇微发出的“谈判基本方针”中关于战俘问题的指示是:双方先一对一地进行交换,直到联合国军被俘人员被全部遣返为止,然后再把剩余的北朝鲜和中国战俘交给对方。但是美国陆军心理作战处处长麦克努尔准将却向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提出让一些中国战俘去台湾的建议。
他说:“如果第一线的中国官兵相信,即使投降也没有被强制送回大陆的危险,我想将出现更多的投降者,因此对将来展开心理战极为有利。”这就暴露了美国要搞“自愿遣返”的政治目的。
12月7日,华盛顿指示李奇微和“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团首任团长乔埃提出“自愿遣返”的方案,企图制造所谓“大量朝中战俘拒绝被遣返”的局面,来宣扬“的失败”。
1951年12月1日,双方开始谈判战俘问题。12月18日,对方交来了约13。2万人的我方战俘名单,我方交给对方约1。2万人的战俘名单。对方提出,朝方过去曾广播说俘虏过联合国军6。5万人,如今数字不对,要求我方做出解释。朝鲜人民军代表回答说,不少南朝鲜被俘人员志愿参加了朝鲜人民军,或者被就地释放。对方立刻抓住这一点,扬言它也应该让我方被俘人员做出“自由”选择。
1952年1月2日,对方正式提出“自愿遣返”方案,并明确表示中国战俘可以选择回大陆或去台湾,这遭到志愿军代表的强烈反对。谈判陷入了僵局。
于是,美国变换了手法,提出对战俘进行甄别,把那些不愿遣返的战俘从战俘名单上删除并予以释放,然后向朝中方面提出按名单全部交换。这样,美国就把“自愿遣返”的原则换汤不换药地改称为“不强制遣返”的原则。
4月8日,“联合国军”方面在其俘虏营开始“甄别”,然后通知朝中方面,只有7万多战俘愿意被遣返,这引起朝中代表的极大愤慨。
美李蒋勾结用酷刑逼迫战俘叛变投敌
在停战谈判期间,我方不断揭露对方力图扣留战俘的行径。对方当时反复狡辩。如今,大量已经解密的美国官方文件和一些了解内情的人士所写的回忆录充分证实了朝中方面的指控是正确的。
联合国朝鲜统一复兴委员会的澳大利亚成员曾说,美国看守“经常虐待战俘并任意开枪射击”。在朝鲜的一位英国军官曾描述“美国看守者对待战俘像对待牲口一样”。南朝鲜的看守也被指责胡作非为。
在许多战俘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