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70部分

杂谈-第570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炮兵阵地都储存了足够的弹药,列宁格勒地区上空浓重的乌云仿佛预示着大战的来临,15日上午7时10分,一声令下,所有的红军大炮几乎在同一时刻发出怒吼,成千上万发的炮弹朝着德军阵地奔去,炮击的开始同时也吹响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号角,红军进入全面反击阶段,至8时40分炮击结束,红军总共向德军阵地倾泻了22万发炮弹,为后续地面部队推进铺平了道路。在同年的夏季反攻中,红军在东线战场集结了2。4万门火炮,在一个月后的利沃夫…桑多梅日会战中,红军光一个军就集中了2430门火炮,火炮阵地绵延8。3公里。
1944年7月5日,红军炮兵在博布鲁伊斯克成功骗过纳粹军队耳目,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将35000辆机动车辆和3500门火炮转移至白俄罗斯前线战场,红军后续行动能够取得胜利跟这次战略大转移密不可分,同年8月20日开始,乌克兰前线部队的第2军和第3军开始反攻,大批的炮兵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朝集结地进发,这两支部队对原先的170个炮兵团进行了整编,最后数量精简至113个炮兵团,其部署的火炮数量达到了6200门,20日凌晨,这些大炮开始了齐射,该日苏联地面部队向前推进了12公里,次日,德军无法忍受红军的炮击,举白旗投降。
随着战争的继续,红军炮兵部队的集中作战规模越来越大,1945年1月12日,波兰中部,维斯瓦河战役,红军集结了39320门大炮,该日凌晨3时整,炮击开始,整个炮击持续了1个小时,早上7点,德军还没有投降,39000门大炮又开始炮击,红军火炮密集程度简直到了空前的程度,第8军在7公里宽的阵地上集结了2438门各型火炮,在33公里宽的阵地上,火炮的数量达到了7600门。在炮击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25分钟内朝德军阵地倾泻了31。5万发炮弹,炮弹总重超过5000吨。德军的抵抗意志最终被强大的火炮威力瓦解。
红军炮兵最大规模的作战是在1945年4月16日的奥得河战役上,红军集结了多达41600门火炮,炮击从该日凌晨3:50开始,6:30结束,红军共发射将近45万发炮弹!
战争后期,红军炮兵甚至对一些小型目标也采用狂轰滥炸的方式,在格拉伯地区,第5突击师在前进途中遇到了一小批顽固的纳粹分子在工事内抵抗,师长迅速调集180门火炮在5分钟内朝该地域倾泻了1150发炮弹,最后这些工事几乎全部被炸毁,许多用于构筑工事的直径在几十厘米的圆木被炸成了木屑,地面上到处是冒着缕缕青烟的弹坑。
在柯尼斯堡,苏军在每公里的战线上布置了100门以上的重型火炮,成功地摧毁了德军的一些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重型工事,减少了红军地面部队的伤亡。
这种大规模的炮击带来的效果通常是其他武器无法达到的,在最后进攻柏林的战争中,在一个街区的面积上,红军共倾泻了1000发炮弹,在帝国航空部附近有一个避难所,最后从里面出来的幸存的130名德国人中,其中17名已经被苏军的大炮震得神经错乱,超过一半的人已经被震成了聋子。而在最后朝希特勒巢穴进攻的途中,红军每公里就集结了500门大炮,黑洞洞的炮口随时准备朝没落的纳粹发射成吨仇恨的红色钢铁。
在战争结束后,1800名红军炮兵部队官兵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500个红军炮兵连队受嘉奖。1943年开始,红军用鸣炮庆祝大型战役的胜利,首次鸣炮是在1943年8月5日 庆祝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的解放上,24门大炮齐鸣12响;第二次鸣礼炮是在同年的8月23日庆祝哈尔科夫解放仪式上,224门礼炮齐鸣20响。随着重要城市的不断被解放,礼炮鸣放也越来越频繁,基辅,塞瓦斯托波尔,明斯克,维尔纳,布加勒斯特,里加,贝尔格莱德,华沙,布达佩斯,克拉科夫,维也纳,布拉格,柯尼斯堡,柏林,这批城市的解放都采用324门礼炮鸣放24响的方式,剩余的一些城市则采用124门礼炮同时鸣12响的方式,在1945年9月9日的胜利日上,红军以1000门礼炮齐鸣30响的方式庆祝胜利的最终到来。
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后,红军将手中相当数量的火炮转移至远东战场,同时红军还将大量的火炮转交给了社会主义兄弟,这些经过战争考验、坚固耐用的苏制火炮被大量分配给友好国家军队,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经苏联允许,在本国境内生产苏制火炮,中国购买了1938年式122毫米火炮,并在国内自行生产,该型火炮在中国国内称为54式。民主德国原先也曾接收了大量的苏制火炮,至1956年,民主德国军队装备了大约2200门从二战战场上退下来的苏制火炮。苏制火炮的寿命之长令人瞠目结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场,甚至后来的南斯拉夫战争都有着这些曾经参加过二战的古董级火炮的身影,虽然这些火炮的年龄比使用这些火炮的士兵年龄还大,但苏制武器的坚固耐用却令这些士兵深信不疑。
★ 轻型火炮
在开战初期,红军装备的大部分火炮性能是十分落后的,这些火炮大部分直接来自于沙皇军队,其中装备较多的一种是口径为76。2毫米的00/02P式野战加农炮,这型火炮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普提洛夫工厂生产,至1941年红军中还有相当部分的连队装备这型火炮,除此之外,当时的芬兰和罗马尼亚军队也装备有该型火炮,立陶宛军队在1939年时还以该型火炮为主力。波兰于1926年从苏联购买了生产许可证,在国内自行生产75毫米口径的02/26野战炮,至1939年,波兰陆军还装备有446门该型火炮。这些火炮被德军缴获后,德军将其稍事修理就装备了德国陆军,其中00/02P式野战加农炮在德军中的编号为IeFK 294(r),75毫米口径的02/26野战炮在德军中的编号为FK 02/26(r)。 
00/02野战加农炮被后期研制的02/30加农炮取代,后者的总设计师为W&;#183;N&;#183;塞德仁科,这种火炮有两种型号,其中基本型号采用30倍口径炮管,后期型号则采用40倍口径炮管,1974年越南战争后期还曾发现了该炮的踪影。德军也曾缴获了一定数量的该炮,其中30倍口径炮管的编号为FK 295/1(r),40倍口径炮管的为FK 295/2(r)。该炮的牵引时速为6…7公里。
1933年,苏联红军接收了一种新型的76。2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即1933年式,但这种榴弹 
炮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其研制都是为了填补暂时不能服役的1936年式榴弹炮,这从其炮架可以说明,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该炮的炮架直接来源于1910/30式122毫米野战榴弹炮,该型榴弹炮在1941年时还有服役纪录,德军给其编号为FK 298(r)。
开战前期,在苏联境内的德军遭遇了装备1936年式榴弹炮的苏联红军炮兵师,该炮的炮口初速达到了706米/秒,发射普通榴弹炮时射程可以达到13600米,是苏联红军手中当时同等口径榴弹炮射程最远的火炮,而同样装备苏联红军炮兵师的1927年式76。2毫米口径榴弹炮由于是以1902年式榴弹炮为基础研制,所以和1936年式相比,性能差距较大。在1936年式榴弹炮基础上,苏联又发展了1939年式榴弹炮,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该炮采用1936年式榴弹炮上50%的零部件,针对后者炮架过重,严重影响机动性的不足,1939年式榴弹炮对炮架进行了简化,随后重量大大减轻,同时还采用了套筒簧取代了原来的板弹簧,增强了行军过程中对不良地形的适应性。虽然该炮投入使用的时间不长,不过在1941年底,德国陆军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该型火炮在服役,德军为其分配编号为FK 297(r)。该炮已经对1936年式榴弹炮进行了大规模改进,但从一线部队使用的情况来看,红军士兵还是嫌该炮过于笨重,使用过于复杂,而且该炮成本过高,不能大规模生产。1941年底,红军炮兵部队接收了一种新型76。2毫米火炮,即1941年式ZIS…3加农炮,由位于高尔基的工程师A。E。克佛洛斯汀、E。A。萨金和A。F。戈尔迪埃夫在威斯利&;#183;格拉宾将军的领导下设计,和1939年式相比,该炮保留了前者的火力性能,但简化了设计,重量减轻,便于机动和快速作战,而且ZIS…3的生产时间减少了1/3,生产成本降低了2/3;生产该炮的主要兵工厂有位于高尔基的92兵工厂和位于沃特金斯克的235兵工厂,德军曾缴获了相当数量的ZIS…3,其在德军中的编号为FK 288/1(r)。德军士兵非常喜欢使用该型火炮,德军高层有关该炮的记录如下:我们的反坦克火力在45毫米反坦克炮退役后大大被削弱,而事实证明,过早丢弃缴获的ZIS…3火炮同样也是不明智的,ZIS…3火炮的反坦克能力使得一般的专用反坦克炮相形见绌。从德军的评价中可以看出,ZIS…3同样具有优秀的反坦克能力,该炮的炮口初速为680米/秒,能在500米距离上击穿90毫米厚的装甲,在当反坦克炮使用时,该炮的命中率和摧毁率是相当高的。由于该炮炮口初速高,攻击坦克所需时间少,所以通常在炮弹出膛后不久就听到炮弹撞击坦克装甲的碰撞声,这表明敌方坦克已被摧毁,所以德军士兵亲切的称其为“急速响”。
ZIS…3的成功使得这个设计团队声名大振,斯大林为了给前线部队配备一种超级反坦克武器,命令这个设计小组研制10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但这个小组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设计出10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
在ZIS…3服役后,又有几种口径大于76毫米的轻型火炮服役,一种1943年式85毫米野战加农炮,该炮射程为16000米,战斗全重为1600公斤,炮弹重为9。5公斤,随后服役的1944年式(D…44)85毫米野战加农炮全重为1725公斤,射程15500米。1944年5月7日,由W&;#183;G&;#183;格拉宾领导,A&;#183;E&;#183;克佛洛斯汀、I&;#183;S&;#183;格拉班和K&;#183;K&;#183;若恩等人研制的100毫米口径的BS…3加农炮开始服役,BS…3和ZIS…3一样具有强大的反坦克能力,该炮能够在500米距离内垂直击穿160毫米厚的装甲,对德军的虎I、黑豹坦克以及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构成严重的威胁。
1927年式团属加农炮配属红军骑兵师和步兵师,该炮虽然过于笨重导致在进攻中无法及时提供火力支援而备受指责,但该炮炮身结实,不太容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损坏,所以也有部分红军士兵对其情有独钟,直至1943年,性能更好的OB…25服役,该炮由M&;#183;J&;#183;兹鲁尼科夫领导的团队设计。
苏联在二战时期还研制了两款76毫米口径的山炮,即1909年式和1938年式山炮,这些火炮都能方便地拆卸开来,可以装载在驴子或者马匹等上运到交通不发达的山岭地区作战。
★ 中型口径火炮
红军炮兵部队使用最为广泛的武器其实还是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从德军缴获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德国陆军从1941年6月21日至12月20日就缴获了38门122毫米口径和224门152毫米的苏制火炮。
1930年,苏联开始改进1910年式107毫米炮,改进后的火炮采用更长的炮管,拥有更长的射程,该炮一直服役到1941年,由于该炮的重量较大,红军在撤退中往往将其遗弃,所以德军在战争中取得了相当数量的该型火炮,德军将该炮编号为K352,在当时的东线战场上,纳粹军队曾经广泛的使用该炮。1941年,一种新型火炮开始进入红军炮兵部队服役,即1941年式107毫米野战榴弹炮,这型火炮采用了1938年式152毫米榴弹炮的炮架,但这种炮的装备数量却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生产该炮的兵工厂在德军1941…1942年的闪电进攻中很快沦陷。
除这两型火炮外,红军还曾使用过另一型107毫米山炮,射程在8000米左右,炮口初速360米/秒,虽然性能不是十分优良,但该炮战斗重量只有800公斤,低于76毫米口径榴弹炮,十分方便在拆卸后用马匹运输,所以该炮在山地作战时十分理想,红军在喀尔巴阡山脉和高加索山地区曾广泛使用该炮。
1910/1930年式122毫米榴弹炮是红军早期使用的较为广泛的中型火炮,在30年代初期,红军前线部队中曾大量装备该型火炮,德军入侵苏联早期缴获的这些火炮数量相当可观,经修复后分配编号LeFH 388(r),有部分火炮还流落到芬兰陆军手中。
1935年,一种新型122毫米野战加农炮服役,该炮直接采用了1934年式152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德军在1941年缴获该炮后重新编号为K390/1(r)。1937年,1931/37A…19榴弹炮开始服役,该炮其实是一种拼凑出来的临时产品,采用1931年式122毫米榴弹炮炮管和152毫米榴弹炮炮架,由高级工程师F&;#183;F&;#183;皮特洛夫设计,但该炮的生命力却出奇的长,在整个战争期间,在各个战场,都可以发现该炮的身影,而苏联红军击毁的德军第一辆坦克的战果就是由该炮取得。
M…30式122毫米榴弹炮也称1938年式,也是出自F&;#183;F&;#183;皮特洛夫之手,1938年在彼尔姆完工,随即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9火炮兵工厂、位于彼尔姆的第172火炮兵工厂和位于斯大林格勒的第221火炮兵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该炮是苏联二战火炮的杰作之一,二战结束后的30余年时间里,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装备有很大数量的M…30火炮,足见该炮的性能优良。
在直射时,该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垂直击穿14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钢板,而且该炮的炮身有铆接和铸造两种类型,方便大量制造,炮身坚固,能够装上雪橇,方便在苏联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转移机动。德军缴获该炮后对该炮赞叹不已,为该炮分配编号为K390(r),中国也曾进口过该炮,并在国内自行生产,即54式和54…1式。该炮除了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外,还能发射破甲弹,烟雾弹,照明弹等各种类型炮弹,其中杀伤榴弹OF…462的有效杀伤面积为60米&;#215;20米,爆炸产生的弹坑直径为2米,深40厘米。为了增加命中率,该炮还配属有BL…460A用于校准火力,BL…463则为曳光弹,D…462A为发烟弹,S…462则为照明弹,该弹在500米上空爆炸,能够照亮直径1公里的区域,而S…463则在400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