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92部分

杂谈-第592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斯卡帕湾,经过了一天的忙乱之后,英国人仍然没能确定德国军舰的去向,托维决定作两手准备。他一方面命令霍兰中将的分舰队在冰岛西面和西南方向巡逻,一方面率领自己的分舰队出海,准备在法罗群岛至冰岛之间拦截敌舰队。22时45分,“乔治五世”号战列舰、“胜利”号航空母舰以及四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编队离开斯卡帕湾;第二天7时10分,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率领三艘驱逐舰从克莱德湾赶来,与托维在外赫布里底群岛附近会合。
英国人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两艘德国战舰正在与挪威海的糟糕海况搏斗,奋力前行。编队仍然保持着24届的航速,挪威海低垂的夜幕和漫天乌云隐蔽了战舰的行踪,也给编队航行带来了不少麻烦。“欧根亲王”号几乎完全看不见前面“俾斯麦”号的身影,只能跟着旗舰的尾迹航行,两舰隔一段时间就用闪光灯和小探照灯互相联络一次,以确认彼此的位置。对德国人来说,这样的天气正适合突破英国海军的防守。“欧根亲王”号的随舰气象员预测这种天气将一直持续到他们航行至格陵兰岛南端。
23时09分,北方集群给吕特晏斯又发来一份电报,在通报了丹麦海峡的冰情后,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5月18日在普利茅斯发现一艘战列舰、四艘重巡洋舰,北方集群据此认为英国人没有发现德国海军的行动。吕特晏斯信心十足,20分钟后,编队转至266度航向,开始进入丹麦海峡。
决定性的5月23日很快来到。“欧根亲王”号紧跟“俾斯麦”号,全舰保持战斗准备,沿着丹麦海峡的浮冰线小心翼翼前行。18时11分,“欧根亲王”号发出警报:右舷发现不明船只!德国舰队如临大敌,炮口全部指向该方向。10分钟后警报解除:一座冰山让人虚惊了一场。但1小时后,真正的敌人来了。“俾斯麦”号发现340度方向有船只阴影,距离大约7海里,那条船很快就躲进远处的薄雾之中,看起来很像一艘辅助巡洋舰。“俾斯麦”号向那艘可疑的军舰进行了5次齐射,但无一中的。跟在后面的“欧根亲王”号倒是从那艘船巨大的上层建筑和三个烟囱上判断出,他们的对手是一艘重巡洋舰。布林克曼是对的,那就是在丹麦海峡巡逻了三天的皇家海军重巡洋舰“萨福克”号。
得到“萨福克”号发回的情报,托维上将大喜过望,他一边命令“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保持跟踪,一边命令正在冰岛西南偏南300英里巡航的霍兰分舰队前往拦截,同时自己指挥的分舰队也转向前往丹麦海峡。
5月24日5时53分,丹麦海峡之战打响,这一战已经有太多的书籍和文章描写,本文在此不再重复。此战中,“欧根亲王”号共发射179发203毫米炮弹和56发105毫米炮弹,而自己毫发无伤。在“胡德”号被击沉之前,德国重巡洋舰至少命中英国战列巡洋舰一发炮弹;随后又命中“威尔士亲王”号四发203毫米炮弹。
由于“俾斯麦”号在炮战中受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吕特晏斯决定让“欧根亲王”号单独前往大西洋袭击盟国运输线,自己则率“俾斯麦”号返回法国港口修理。5月24日14时20分,吕特晏斯给布林克曼发来命令:利用暴雨掩护,“俾斯麦”号将转向西方航行,“欧根亲王”号则保持目前的航向和航速,除非遭遇敌人,否则航行3小时后寻找油船“贝尔辛”号或“洛特林根”号加油。之后独立执行巡逻破交任务。执行任务的命令是“胡德”。
15时40分,“俾斯麦”号发来命令:胡德。随后转向右舷,消失在“欧根亲王”号上水兵们的视野之外。
◆ 从困守布雷斯特到海峡突破
与“俾斯麦”号分开后,“欧根亲王”号独自向南,一开始还能在遥远的水平线上看 
见追踪的英国军舰身影,间或还有一两架不明身份的飞机掠过,让全舰官兵提心吊胆一回。但是从24日19时37分开始,英国皇家海军的情况报告里面再也没有提到“欧根亲王”号,约翰牛的注意力全部被“俾斯麦”号这个巨大而美味的猎物吸引过去了。
布林克曼上校的军舰形单影只地在北大西洋巡游。26日清晨,“欧根亲王”号终于找到德国海军西部集群的油船“斯比舍恩”号(Spichern),这时重巡洋舰的油舱只剩250吨燃油。加满油后,“欧根亲王”号取西南航向,杀向大西洋中部。
但德国狩猎者的运气很不好,从26日至29日,在北大西洋广阔海域里巡航的“欧根亲王”号居然一艘敌人船只都没有碰到过。水兵们除了被鲸鱼和云团惊吓几次之外,整日里无所事事。当其他大型水面舰只因种种原因无法攻击盟军海上运输线时,德国海军最有威力的战舰之一居然白白浪费宝贵的油料而一无所获,实在让海军司令部面目无光。好在动力设备及时结束了这一尴尬局面,5月29日,“欧根亲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正好顺水推舟地结束了中大西洋之旅,于6月1日灰溜溜地返回布雷斯特。
希特勒对“俾斯麦”号的悲惨结局大为不满,而海军大型水面舰只的不佳表现更加令他光火,他干脆命令雷德尔不要再往大西洋上派出任何大型舰只。于是,当大西洋上潜艇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汇集在布雷斯特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和“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只能停在港口作壁上观。雷德尔希望这三艘大舰的存在能够牵制英国舰队的一部分力量,减轻一些潜艇部队的压力。
整个1941年剩下的时间里,除了定期光顾的英国轰炸机,德国战舰的日子过得可谓悠闲。对“欧根亲王”来说,7月2日吃到的英国****让它有机会做一次全面检修,也放了水兵们的大假——除了在空袭中丧生的60人以外。这艘“幸运”的重巡洋舰在干船坞一直待到12月15日,休假归来的水兵们操纵修整一新的战舰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试航。在此期间,希特勒“直觉”判断盟军将在挪威发动进攻,于是海军得到命令:把布雷斯特港的三艘大舰调往挪威。在路线选择上,希特勒亲自确定了穿越英吉利的海峡的方案。
1942年2月11日,“雷霆—瑟布鲁斯”行动开始执行。该行动是执行希特勒命令的第一步:首先把三艘军舰调回德国本土。该方案由海军代号“瑟布鲁斯”的海峡突破行动和空军代号“雷霆”的掩护行动组成。这一大胆的、出人意料的方案同样也出乎英国人的意料,皇家海军和空军事先对这一方案一无所知,行动过程中也几乎没对德国舰队造成什么危害。
“欧根亲王”号试航完成后仅4天就参加了这次行动,该舰排在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之后组成主编队,6艘驱逐舰和14艘鱼雷艇侧翼掩护,整个舰队由海军中将奥托&;#183;西里亚克斯指挥。负责空中掩护的是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阿道夫&;#183;加兰德指挥下的250架战斗机。
行动进行得异乎寻常的顺利,德国战舰在2月11日23时45分出发,到天亮的时候已经绕过科唐坦半岛的阿格角,进入英吉利海峡。这一天的天气也很配合德国人,海峡上空云层低垂、朔风怒号,阻碍了皇家海军和空军的侦察。不过大白天航行在“女王陛下引水渠”(对英吉利海峡的戏称)中还是让德国水兵们精神紧张,但好运似乎一直跟随着德国人。10时14分,舰队驶过塞纳河口,接近多佛尔海峡,海峡对岸仍然毫无动静。
对德国人来说,第一次考验来自10时42分的一架英国轰炸机,这架“博福特”式飞机从舰队上空掠过,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投弹攻击,并向基地报告了自己的发现。但英军基地根本不相信这份报告,给了德国人更多的时间。直到11时20分接到另一架飞机的报告,英国人才恍然大悟:德国舰队已经在眼皮底下了!
这时德舰队已驶入多佛尔海峡雷区,这是德国舰队最危险的时候,由于在雷区中无法机动,如果遭到攻击,将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不过这时上帝仍然站在德国人一边,英国人的攻击姗姗来迟:12时,德国舰队驶出雷区20分钟后遭到第一次攻击,5艘英国鱼雷艇在烟雾掩护下冲向对手,但却无一能突破驱逐舰和鱼雷艇的屏障;12时18分,多佛尔炮台的岸炮也开火了,却只能在离德舰很远的地方制造一些巨大的水柱;13时25分,6架“箭鱼”式鱼雷机试图攻击德舰,但全军覆没,无一成功(领队的E&;#183;埃斯蒙德少校后来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此后几个小时内,皇家空军出动了多达550架次的轰炸机,但在德国海空军的凶猛火力面前无不铩羽而归;16时43分,一个英国驱逐舰中队(包括5艘驱逐舰)在鹿特丹外海再次试图攻击德舰,但德国舰队凶猛的火力驱散了它们,“欧根亲王”号的150毫米副炮击中了对方“沃斯特”号,该舰起火,但仍凭借自己的动力挣扎返回母港,英国驱逐舰仓促间施放的鱼雷则全部失的。
激烈的海空战一直持续到18时天完全黑下来,德国舰队趁着夜色一路猛赶,终于在午夜时分进入德国海域。眼看这次“海峡突破”就要获得圆满成功,“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却在下午和晚上先后触雷,后来不得不进坞修理,而“欧根亲王”号再一次全身而退,甚至连一颗炮弹都没有吃到。
2月13日8时,德国舰队抵达易北河口。
◆ 艰难的挪威之行
“海峡突破”获得成功还只完成了希特勒命令的一半,接下来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将前往挪威,在那里迎击希特勒“直觉”中的盟军进攻。
由于“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都触雷受伤,需要进坞维修。奥托&;#183;西里亚克斯中将把自己的旗舰搬到“欧根亲王”号上,继续指挥向挪威的转移,“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加入了转移的行列。为掩护转移,德国人进行了一系列欺敌行动。2月21日12时10分,两舰在5艘驱逐舰的掩护下驶离威廉港,向北进发。
德军的欺敌措施显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加上2月份北海风雪交加天气的掩护,德国舰队“消失”在英军的视野里。直到22日下午,英国侦察机才重新找到德舰,但随后的攻击同样毫无成果。“欧根亲王”号的好运似乎也感染了整个舰队,这次转移似乎将一帆风顺地结束。
也许是为了来一点小小的考验,上帝给德国人开了个玩笑。23日7时,当目的地特隆赫姆已经在望的时候,“幸运战舰”碰到了一点不幸:四艘埋伏在特隆赫姆外海的英国潜艇发现了德国人,其中的“三叉戟”号向“欧根亲王”号来了一次鱼雷齐射,一条鱼雷击中舰尾。巨大的震动把12台锅炉的安全阀全部震开,舰尾几乎折断,垂入水中,方向舵也被卡死在左舷10度的位置,幸运的是轮机和螺旋桨没有受伤。
西里亚克斯中将在两周内第四次转移旗舰,早已在特隆赫姆恭候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成为新的旗舰。“欧根亲王”号展开紧急抢修,驱逐舰则在周围提防英国潜艇新的攻击。2小时后,重巡洋舰终于能再次航行,布林克曼上校施展了出色的控制能力,通过调整两侧螺旋桨的转速保持航向,“欧根亲王”号歪歪扭扭地驶入特隆赫姆。
在港口里,布林克曼上校和他的部下才得以确认战舰受损情况。检查发现,“欧根亲王”号受到两处重要损伤:舰尾受损下垂,舵被卡死。此外,舷侧和舰底的部分装甲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工程师们商讨修理方案的时候,水兵们为丧生的五名士兵举行了葬礼,他们被埋葬在特隆赫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军人公墓。
德国海军的工程师判定,“欧根亲王”号的舰尾需要更换,舵和舵机也需要大修,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在干船坞里完成,这意味着“欧根亲王”号刚到挪威就得准备返航。不过在此之前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重巡洋舰需要进行一些临时性的修理,才能保证它自己驶回基尔。
维修人员立即开始修理,从2月到3月,人们把受损的那部分舰尾从舰体切割下来,避免浸在水里的舰尾对航行造成影响。之后,工程师们又试图解决方向舵的问题,由于特隆赫姆没有足够大的干船坞,更换舵显然比较困难,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在截短后的舰尾安装两个较小的舵,操舵的钢索连到舰尾部的一个绞盘上,通过电力驱动绞盘来转舵。紧急情况下,水兵们也可以用人力推动绞盘调整舵角。
对战舰的紧急修理一直持续到5月初,几个月的时间只能困在港口,让水兵们闲得无聊。德国水兵似乎重温了前一年在布雷斯特的美好时光,同样的无所事事,同样有经常可以看到的英国飞机轰炸表演,“欧根亲王”号甚至还照顾了几个英国战俘——一架被击落的英国轰炸机机组成员。但布林克曼上校可不打算让水兵们这么清闲,考虑到返回基尔的航程中可能有需要人力操舵的时候,上校为自己的部下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包括射击、体能训练、野外拉练、越野滑雪训练,甚至还有徒手搏斗科目,以保持舰员具备良好的体能。
4月底,临时舵安装完毕。5月初,“欧根亲王”号开始准备试航。
第一次试航就表现出战舰的一些问题:航速降低了不少,操纵性能也有下降,转弯半径是原来的两倍,而且在航速低于18节时,舰体会侧向一边。这次试航中还进行了人力操舵试验,20名水兵拼尽全力推动绞盘,使军舰转向。布林克曼上校对部下两个多月的训练收到了效果,试验表明,即使用人力操舵,军舰也可以保持28节的航速。这是全体舰员信心大增。
此后十几天中,“欧根亲王”号在驱逐舰的掩护下多次进行试航。5月16日,该舰与驱逐舰一道驶出港口,一切似乎与平时的试航一样,但这次“欧根亲王”号真的踏上了回基尔港的征程。这次行动代号为“魔笛”。
挪威的春天开始日长夜短,天气也逐渐好转起来,这一切似乎都不利于“欧根亲王”号的旅程。5月17日,危机果然来临,英军发现了正在斯卡格拉克海峡航行的德国战舰,24架轰炸机攻击了这支小小的编队,随后又来了27架鱼雷攻击机。德国水兵疯狂对空射击,但英国飞机仍努力投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