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643部分

杂谈-第643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空天飞机技术发展也很迅速。20世纪90年代左右,印度曾提出过一个“超级飞机”计划,但最终因其120亿美元的巨额成本而被迫取消。2001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全球动力推进大会”上,印度设计的新型空天飞机模型首次露面。这种空天飞机称为“先进跨大气层吸气式研究飞行器”(AVATAR,简称艾瓦塔),“AVATAR”在梵文之意为“复活”,印度以此命名其新式空天飞机寓意为“超级飞机”计划重获新生。该机型体积小于俄米格一25战斗机,采用氢作燃料,可将500公斤一100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低轨道。从公布的照片看,艾瓦塔的设计非常前卫,完全打破了美国航天飞机的框架。尖尖的机头,宽大粗壮的机身,短小的双翼,整个造型非常流畅,真有点“天外来客”的味道。当地有关专评论,这是国际航天界的一次技术性突破,不仅可使航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有效减少阻力,而且其宽大的机身将意味着飞机能装载更多的设备、人员和燃料。艾瓦塔飞机主要以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爬升至巡航高度后改用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待巡航速度达到7马赫时,利用其火箭发动机加速飞行进入轨道。回收时,其离轨进入大气层后,利用自身动力系统降落。除民用航天任务外,其还可作为高空超音速飞执行监听、监视侦察甚至空间作战等军事任务。目前该计划负责人已表示,艾瓦塔可在十年内用不到20亿美元的经费制造成功,并且时间还可能会缩短。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艾瓦塔的问世是印度军事航天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印度大力实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
印度并不****于仅向太空发射卫星等航天器,其长远目标为在太空建立基地。在印美两国空间合作会议上,印度总统卡拉姆就建议两国于2050年联合在火星建立基地。因在太空建基地需要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登月技术,印度为实现其在太空建基地的远大目标,其正在不顾困难地大力实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
△载人航人的计划
虽然印度实现了航天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并不****,其认为只有实现载人航天才能标志着它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月前,印度正积极培养航天员。他们曾把一名字航员送上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但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了爆炸,印度宇航员也随之丧生,印度将这个日子视作国难日。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现在,印度又把两名字航员送往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署进行培养,他们分别只有14岁和16岁,印度希望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储备宇航员。
不仅是宇航员的培养,印度在硬件方面也是积极备战,现在,它已经拥有低温火箭技术,这是实现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当返回式飞船实现着陆的时候,就标志着他就要跨进了航天大国的门槛,因为飞船返回地面是载人航天的必要条件。据报道印度还将于2005年下半年向地球极地轨道发射一艘太空船,它的重量为500公斤,ISRO将利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其发射到太空。随同发射的还有一颗名为“卡托萨特一2”号的星。进入太空之后,飞船将定位在距离地球650公里之外的极地轨道之卜。这个太空船将在西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发射成功之后,太空船将在太空停留一个月,在失重状态之下进行金属熔化、分子合成、以及微生物实验。这是一艘可以回收的太空船,它将会返回大气层,然后利用漂浮系统返回地面,并在地球上安伞着陆。此后,这个太空船还可以再次利用。目前,ISRO正任作发射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如果这个太空船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距离载人航天的目标只有短短的最后一步。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的五年内,印度实现载人航天,将不再是一个梦,她可能会在日本之前实现载人航天。
△登月计划
印度另一个航天高科技项目,是其备受世人关注的登月计划。2001年,印度开始向外界透露其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按照当时的计划,登陆月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向月球发射探测装置,然后发射磴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最终帮助印度宇员登月。印度将于5年内实现月球探测飞行,第三阶段也就是登月最快将在2015年完成。2003年9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在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的计划,这标志着印度的探月丁程已经启动,而且正在按计划一步步进行。存中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刺激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4年2月宣布,“月球初航”提前到2007年或更早一些时候进行。现在印度已经成功进行了3次太空回收试验舱空投测试,并宣布将于2005年发射首颗可收和重复使用航天器。据报道,该航天器是一个月球探测装置,可对月球表面进行三维成像和绘图,具有5米级分辨率。参加此项任务的有维克拉姆萨拉巴以航天中心、国家物理实验室、塔塔基研究所、物理研究实验室、印度科学院、印度天体物理学员以及拉曼研究院。此外,印度还将为登月计划在班加罗尔建造一个拥有9。11米天线的太空跟踪网。印度在发射完此颗回收航天器之后,就在2005年下半年,印度探月飞船也将升空。
△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印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本国航天在领域的发展照顾有加,其航天力量发展也很快,但由于印度现在的航天计划同其经济和技术实力相比是不相称的,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技术不全面致使部分航天器无法实际运用印度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航天发展方面其技术不全面的问题暴露出来。印度虽然成功发射了第1颗具有军用侦察能力的卫星,但如果想用于任何军事目的,至少还要再等5年时间。1名印度高级陆军军官称,这颗TES军用侦察卫星将用于对战略地域进行标图和拍照以供印军使用,但由于印度军方目前没有相应的设备对卫星发回的图片进行较好的处理,也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
耗资巨大印度一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一直受经济实力所限。印度目前总人口已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印度人均GDP仅430美元,排名世界100位之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外,最反映国家实力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印度均低于世界平均指数,印度外债高达1000多亿美元。一些著名经济评论家指出,按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使要赶上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至少也需要20年时间。发展航天力量耗费很大,其不少国内人士就指出像印度这样贫困的国家不应该启动这么多的航天计划,这笔资金可以用于解决国内矛盾和发展经济上。
航天发展计划“空洞”科学界持批评意见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孟买举行的科学大会上揭开登月计划的序幕,出乎意料的是登月计划却受到了最意想不到的国内科学家的批评。科学界的担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登月计划所肩负的任务已经过时,美国人已经在30多年前登上了月球,仅仅希望向世界表示,它有能力执行由发达国家所掌握的复杂的空间研究计划,就启动登月计划没有必要;印度已经拥有远程探测和发射导弹的能力,因此登月计划在军事上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该计划可能会产生一些附带的商业效益,但为了获得此类利益而启动一项登月计划也是没有必要的安全隐患多印度航天事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取得骄人的成就,但部分计划超越了科学发展规律和客观条件
致使印度航天方面存在不少安全隐患。2004年2月23日,距印度东海岸城市金奈约数十海里的孟加拉湾斯里赫里戈达岛发生了一场悲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设在该岛上的萨提什&;#183;达万航天中心附近的一座火箭助推剂加工厂由于意外事故发生爆炸,当场夺去6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生命,另外3人虽侥幸逃生,但也被严重烧伤。爆炸还将该厂117号厂房夷为平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数百万卢比。据报道,萨提什&;#183;达万航天中心自创建以来,其科技人员在进行新技术试验时就一直小事故不断。“安全”始终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和如此多的安全隐患,不仅对印度航天基础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对印度航天计划是一个打击,而且制约着印度航天未来的发展。
第532章泰国建设二流军事强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正兴起新一轮军事变革浪潮。这场新军事变革不仅引发了军事学术领域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也促成了各国军事力量的大动荡、大调整、大发展。为确保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强国地位,泰国亦不失时机地推行具有本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快军事理论、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改革步伐,力图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全面提高部队未来作战能力。
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思想
泰国的军事战略是根据国际战略格局、东南亚地区形势和泰国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建立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军事战略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90年代以前,泰国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国家”,以及东盟组织(新、马、泰、印尼和文莱)抵御以越南为首的“印支联邦”(越、老、柬)军事扩张的“桥头堡”,一直视“威胁”为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明确以越南为主要作战对象,主张积极借助美国和东盟的力量实行“联防自保”。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格局彻底瓦解。东盟和印支两大集团由对立走向合作,最终合二为一。泰国认为,未来本国遭受周边外敌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其周边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有关国家围绕南中国海进行的领土和领海主权斗争日益尖锐,区内各国经济竞争加剧,边界争端和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突出以及各国内部潜伏着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均对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冲击,并可能引起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为适应新形势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泰国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在战略目标上,由“本土防御”向“海洋和本土综合防御”转变,将保卫经济建设和维护海洋权益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在防御重点上,由东北部泰柬、泰老边境地区向东南部沿海新兴工业区和能源基地转移,将防御纵深从陆地向海洋扩展,由沿海向近海延伸。在作战对象上,由以越南为主要对手向综合防范多个对手转变,将主要作战对象改为“来自海上的潜在威胁”。在防御机制上,由依赖美国保护逐步向增强本国防御力量与加强联盟军事合作相结合的“总体防御”转变。
“9&;#183;11”事件后,非传统安全问题只益突出,恐怖主义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最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东南亚地区面临的种族宗教冲突、跨国犯罪、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等成胁与日剧增。“新普罗运动”等穆斯林极端分裂势力在泰国南部地区的活动日趋猖獗,对泰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冲击愈发严重。为此,泰国国防部于2004年6月制订了新“国防战略”,正式提出当前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已由原来的“威胁”转变为“种族、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并明确今后泰军的首要任务应由应付较大规模战争转变为维护国内安全稳定和开展反恐斗争。泰国空军同年出台的((2004—2013年空军十年发展远景规划》亦强凋将重点转变空军备战模式,即从原来的投入较多兵力应付较大规模战争,转变为投入小部分兵力应付突发性的小规模冲突,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国内稳定。
加紧推进编制体制改革
90年代以来,泰国逐步确立了“小而精”的建军方针,立图实现军队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1996年3月,泰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宣布,“将致力于建设一支规模适当,进攻能力完备、机动性能较强、指挥控制高效的武装力量”。随后,泰国军队开始在面临东南亚地区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推全方位变革。泰国国防部199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1998…2007年军队十年发展规划”和《国防部改革和军队机制调整规划》等一系列改革文件,明确了泰军编制体制调整方案。
改革指挥体制《军队十年发展规划》提出,2007年前泰军应完成国防部机构改革理顺国防指挥机制;重组最高司令部,使之由三军协调部门向指挥实权部门转变;仿效美军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加强对军队的指挥、控制和协调。据此,泰国防委员会于2003年推出了新的国防部工作规则,重新调整了国防部机构和职能。“泰军最高司令部”同年正式更名为“泰军总司令部”,并陆续将其所属8个联合指挥中心合并为边境协调国际反恐、扫雷执勤及禁毒等5个指挥中心负责具体作战指挥事务。2004年,泰军在对近年来世界爆发的现代局部战争进行深入研究后,再次提出为适应新时期军事力量编组运用以及“统一指挥、分散行动”的作战理念,应尽快将现有指挥体系由“垂直结构”调整为“水平结构”,减少指挥层级,缩短指挥链条,并进一步明确指挥机构及指挥人员的职能和任务,确保指挥行动“更加快速、高效”裁员军队员额根据有关计划,泰军将在2007年前分三阶段裁减员额7。2万人,使总兵力由1998年的30万人下降至23万余人。其中,国防部、总司令部将分别裁员700人和5000人。陆军裁员3。7万人,逐步撤消3个简编军、2个后备步兵师和1个特战师。海军将裁员1。7万人,封存18艘主力战舰、4架作战飞机。空军将裁员1。1万人,裁减12个飞行中队、关闭6个空军基地,将部分后勤单位移交地方管理,将人员和飞机的比例降至150:l。同时,出台《军官提前退役奖励办法》等法规,以晋升军衔、发放额外抚恤金等方式鼓励现役超编军官提前退役;制定”少提多退”的原则,争取在十年内裁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