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698部分

杂谈-第698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所属豫皖苏军区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晋冀鲁豫军区遵照****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将晋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第2团、独立团,第10军分区河北民军第1团编成的第19旅;第8军分区第5团、独立团,第 
11军分区第9团编成的第20旅;第9军分区骑兵团、独立团、卫河支队、新4路编成的第21旅,在河南滑县地区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杨勇任司令员,张霖芝任政治委员,赵基梅任副司令员,张国华任副政治委员,昌炳桂任参谋长,王辉球任政治部主任。纵队组成后,即南下豫东作战。
1946年12月,张国华奉命率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一部越过陇海线南下,与晋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华中第8军分区在睢县平岗地区会合,于12月12日成立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吴芝圃,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王幼平,隶属晋冀鲁豫军区。豫皖苏军区组建后,也即入豫北反攻作战。
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与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下辖第1、第2旅;原第7纵队第19、第20旅番号不变,第21旅撤销,部队分别编入第19、第20旅。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第1纵队第20旅随纵队南渡黄河,先参加鲁西南战役,然后连续行军20余天,行程1300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抵达大别山北麓,投入开辟豫东南的斗争。与此同时,豫皖苏军区部队为配合野战军进行鲁西南战役和向中原挺进,横扫豫皖苏边境地区,攻克7城,歼敌6000余;继而破击平汉路,攻占淮阳等5城。1948年5月,中原军区成立,豫皖苏军区改属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0旅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之后,该旅曾参加宛东战役、开封战役、睢杞战役、襄樊战役。从10月开始,第20旅、豫皖苏军区均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根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同时豫皖苏军区机关及其独立旅和各军分区基干团、第1纵队第20旅组建成第18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2月18日,第18军在河南鹿邑县五台庙正式成立,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治委员,昌炳桂任副军长,王幼平任副政治委员,陈明义任参谋长,郭影秋任政治部主任,夏仲远任后勤部长。第1纵队第20旅改称第52师,吴忠任师长、刘振国任师政治委员;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编为第53师,金绍山任师长,王其梅任师政治委员;原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2军分区第11团,第3军分区第36团合编组成第54师,魏洪亮任师长,罗野岗任师政治委员。全军共2。7万余人。第18军成立后,立即投入渡江南进的准备工作。
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第18军作为我渡江大军西集团第二野战军的总预备队,26日在安庆至枞阳镇地段胜利渡过长江,向殷家江、祁门、开化、衢州一线挺进,追歼逃敌。5月5日,在马金岭战斗中,歼安徽省保3旅、保5旅计5000余人,活捉安徽省****兼中将保安司令张义纯。之后,第18军一部西进鄱阳湖,解放湖口、都昌、九江、庐山,保障我南下大军粮道安全。6月底开始,该军又先后配属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由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湘赣战役,配属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参加衡宝战役,对白崇禧集团作战,在阳明山地区歼敌第58军,俘敌800余人。此后,第18军归建,集结邵阳地区,转入进军西南的准备工作。
1949年11月初,我军开始向大西南进军。第18军为第5兵团第二梯队,向湘西开进,相机参加作战。24日,挺进贵阳后,尾随第16军向川南疾进;第54师留驻毕节,对付黔滇敌军,保卫我入川部队侧后安全。主力经筠连,沿镇雄、洛表、珙县,直出宜宾,截断了敌退滇之路。12月11日,军第22兵团司令郭汝槐率所部第72军在宜宾起义。第18军除留一部接管宜宾外,主力过长江,沿江向乐山挺进,截断了成都地区敌人最后一条西逃之路。在参加成都战役后,第18军留川西地区担任清剿军队残余和土匪的任务。此间,王其梅任该军副政治委员,刘振国任政治部主任。
1950年1月6日,****西南局及西南军区令第18军在第14军和西北军区一部配合下,执行进军****的任务。21日,李觉任第二参谋长。2月2日,进军****支援司令部在重庆成立,第18军副军长昌炳桂任司令员,第3兵团后勤部长胥光义任政治委员。2月3日,第18军组成进藏先遣支队,以第52师副师长陈子植为司令员,军敌工部长陈竞波为政治委员,先行开路,于12日进驻雅安。3月18日,第18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誓师大会。29日,第52师师长吴忠率第154团作为进藏先遣支队,从乐山出发,4月28日抵甘孜。军王其梅副政委、李觉参谋长到达雅安后,原进藏先遣支队改为前进指挥所,进抵甘孜。4月初,第18军第53师副政委苗丕一率领第157团为南路先遣队,自鼎山出发,7月30日抵巴安(今巴塘)。同时,另3个团及军直一部参加修建雅安至甘孜段公路。10月初开始,第18军第52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进行昌都战役,经大小战斗20余次,歼藏军9个代本(一个代本相当于1个团),其中第9代本起义。此役共歼敌5700余人,解放昌都,打开了进军****的大门,为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1951年1月18日,原进藏支援司令部与第18军在川部队、机关合并。组成第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军参谋长陈明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进藏支援司令部参谋长何雨农兼任参谋长,扶挺修任第二参谋长,白健任政治部主任。二日,班禅警卫营随西北野战军进藏部队入藏,编入第18军序列。4月,后方部队第53师、第54师、军直等部1。4万余人,修建甘孜机场。5月,一部修建甘孜至昌都段公路。后来,又成立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陈明义兼司令员。筑路部队遵照毛泽东****“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在兄弟部队和各族人民支援下,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架起了北京通往拉萨的“金桥”,全长225公里的康藏公路于1954年12月25日胜利建成通车。1951年5月23日,****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签定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定。25日,****军委发布进军****的训令,第18军开始向拉萨及****全境进军。7月1日,张国华、谭冠三等率军机关从甘孜出发向拉萨前进。25日,军进藏先遣支队成立,由王其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竞波任参谋长,林亮任政治部主任。先遣支队从昌都出发,9月7日进驻大昭、日喀则、江孜、嘉黎等地,胜利完成进军****、和平解放****的任务。
1951年12月,****、****军委决定成立****军区,以第18军进藏领导机构组成军区机关,驻拉萨(归西南军区领导)。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副司令员昌炳桂,副政治委员王其梅,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下辖第52、第53、第54师、昌都警备区、日喀则警备区,黑河警备区、第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及骑兵第1团、工兵第5、第8团、****军区干部学校、独立支队、班禅警卫营、第9代本等。1952年2月10日,****军区在拉萨正式成立。3月17日,第18军改为****军区,番号即行撤销。
第19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一部的前身为1945年12月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柏村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辖第70、第71、第72团。第70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1团,其基础是山西新军决死第2纵队第6总队;第刀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2团,其基础是抗战期间豫西分区所领导的几支地方武装;第72团原为太岳第3分区第54团,其基础是抗战初期以部分红军指战员为骨干的在晋南万泉、稷山等9县组成的人民武装自卫队。这几个团在编成第24旅以前,分别参加过粉碎第一次****的晋西“十二月事变”、百四大战、吕梁、中条 
山、浮(山)翼(城)等战役,开辟了岳南、稷王山、豫西等抗日根据地。在编成第24旅之后,一直活动在晋中、晋南地区,先后参加了上党、白晋、晋南等战役,为阻滞军向我华北解放区的进攻,做出重大贡献。
该军另一部前身为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7月17日在徐友彬、梁励生、雷展如等领导下,于河南省洛宁县故县镇起义后开进豫西解放区的军第38军第门师。第179币原为冯玉祥旧部,爱国将领杨虎城第17路军的主力,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个师很早就有建立的组织,抗战全面开始后赴前线,周恩来曾亲临部队看望。抗战期间,第17师先后转战河北、山西、河南等战场,在中条山坚持战斗达数年之久,是一支坚强的反蒋抗日力量。起义成功到达解放区后,归晋冀鲁豫军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建制,仍称第17师,下辖第50、第51团,共2000余人。10月,第17师参加上党战役,取得老爷岭战斗的胜利,俘敌2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使部队迅速发展到4000余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加强。1946年5月,军第38军副军长孔从洲率第55师在河南省巩县起义,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仍称第55师。9月13日,晋冀鲁豫军区以起义的第17、第55师编成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孔从洲任军长,汪锋任政治委员,刘威诚任副军长,王汝照任参谋长,崔仲远任政治部主任。
1947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在山西省闻喜县姚村调归第4纵队,改称第12旅。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挺进中原,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第4纵队第12旅与第17师奉命于8月下旬随陈赓、谢富治兵团渡过黄河,执行开辟豫西、陕南根据地的任务。第12旅攻破豫西有名土顽刘玉镯占据的杨坡寨,然后连克洛宁故县、范里、杜关等城镇。9月8日,继续攻占豫陕咽喉要地卢氏县城。第17师渡过黄河后,迅即夺取观音堂车站,进而攻占陕县东侧重镇会兴,炸毁铁路大桥;接着参加了灵(宝)陕(州)战役,直抵潼关南源,后在夜村、龙驹塞地区同第12旅会合。此后,第12旅和第17师即活动于鄂豫陕边界地区。到1948年5月,第12旅和第17师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粉碎军的多次围攻,建成了有14个县的民主政权,人口达200余万的豫西、陕南根据地,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另外还组建了5个独立团,15个县大队,计9700余人。第12旅和第17师这一行动,在全国总的战略布局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战场,牵制了根据地周围军20多个旅10余万人的兵力,配合了中原战场和西北战场的作战。
1948年4月,第38军第55师与豫陕鄂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5月,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6月7日,奉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命令,第4纵队第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第17师组成陕南军区,属中原军区建制。刘金轩任司令员,汪锋任政治委员,陈先瑞任副司令员,李耀任副政治委员。下辖第12旅、第门师和两郧(今湖北省郧西、郧县等地)、商洛军分区。陕南军区的成立和部队的迅速扩大,不仅可以独立地维持局面,而且能抽出主力到外线作战。7月,第12旅参加襄樊战役,以冲入敌第15绥靖司令部,活捉中将司令官康泽、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祺,歼敌8000余人的战绩,受到中原军区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嘉勉。9月底,第12旅和第179师51团参加淮海战役,在南阳附近执行牵制军第12兵团等部的任务。11月6日,从南阳出发开赴双堆集地区,参加围歼军第12兵团的战斗,同数倍于自己的强敌进行了激烈而艰苦的战斗。在小李庄阵地坚守战中,打退军4个精锐师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10余次突围,获得了刘邓首长奖励的“钢铁阵地”的奖旗。
1949年5月1日,根据****军委的指示,陕南军区所属第12旅、第17师于湖北省郧阳县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直接指挥。刘金轩任军长,张邦英任第一政治委员,汪锋任政治委员,陈先瑞任副军长,李耀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薛克忠任参谋长。原辖第12旅第34、第35团和第17师51团合编组成第55师,符先辉任师长,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12旅第36团和第17师第50团、独立团合编组成第57师,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师政治委员。全军共1。5万余人。改编后,归西北军区指挥。
第19军刚一成立,即奉****军委和第二野战军指示,暂归第一野战军指挥,为策应关中战场的攻势,沿汉水西进作战。5月21日,从两郧地区向西推进,连续突破军白河、关垭子、女蜗山二道坚固防线,解放白河、竹溪、平利等县城,于7月底攻入安康新城。11月中旬,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等部发起西南战役,在陕南地区的胡宗南部慌忙南撤。第19军又配合第18兵团进行了钳制和追歼胡部的作战,连克旬阳、安阳、皋岗、汉阴、石泉、紫阳、西乡、洋县、城固等县城,陕南全部解放。
1949年12月,第19军转入执行剿匪反霸、建设地方武装等项任务,至1950年6月底,歼灭鄂豫川陕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以下1。7万余人,基本肃清陕南地区的匪患。与此同时,第19军积极响应****军委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开荒17万多亩,修水渠万余米,办工厂、作坊110多所,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新贡献。1950年底,陕南军区撤销,第19军移防西安兼陕西军区。刘金轩兼任军区司令员,马明方兼任政治委员。
在解放战争期间,第19军先后参加较大的战役战斗200余次,涌现了全国战斗英雄马金中、宋志福、李二晓等6200余名功臣模范。
1952年7月1日,第19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第55师调归西北军区领导,第5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1师。第19军及其所属师、四番号同时撤销。
第20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的前身是华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