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752部分

杂谈-第752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夺取预定战场的制空权、制海权
遵照****、****军委的指示,浙东前指于1954年11月1日下达按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开展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的斗争,从空中和海上对预定战场实施封锁。
军在大陈地区没有机场,无力通过大规模的空战,夺取战场的空中优势。人民解放军空军由于受国际政治和自身技术双重因素的制约,也不能采取以突击机场的方式消灭空军的力量。双方只能以单双机或小机群活动的方式,在浙东沿海岛屿上空展开空中争夺。这种空中争夺战早在1954年3月即已进行。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有力打击下,至7月,空军被迫停止昼间到大陈海域上空进行活动。此后,军飞机偶尔夜间出动,但只要一发现人民解放军飞机起飞截击,即迅速撤离。因此,实际上在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准备过程中,一江山岛以北地区的制空权已基本掌握在人民解放军手中,保证了参战部队在穿山半岛隐蔽进行战前训练。
1954年11月后,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频频出动,寻机轰炸停泊在大陈港内的海军舰艇,打击军飞入战区的飞机,封锁敌占岛屿。当时,空军共有7个飞行大队,作战飞机约400架,其中美制F…84型、F…47型战斗机为其主力,并装备有部分F…86型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技术较好,40%能在昼间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作战。人民解放军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装备为米格…15БИС型战斗机,性能较好,但大多数飞行员飞行时间少,技术水平较低,只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
11月1日11时许,解放军航空兵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从各自的机场起飞,准时到达会合点编队,保持无线电静默飞向战区。空军第11师副大队长王玉峰率领4架伊尔…10型强击机,低空飞入大陈岛上空,向大陈岛军高射炮阵地投弹,压制了军的高射火器。接着,空军第20师第60团团长张伟良率领9架图…2型轰炸机,突击大陈港内的军舰。由于发现目标太晚等原因,未命中目标。2日至12月21日,空军前指又连续5次组织轰炸机、强击机小机群,先后轰炸一江山、渔山、披山和大陈等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军舰。摧毁了岛上的一些军事目标,但对军舰的突击未奏效。针对此,参战航空兵部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轰炸队形和投弹方法,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
1955年1月10日,浙江东南沿海海域风大浪高,空军前指判断海军不能外出疏散,空军前指司令员聂凤智当即令副师长张伟良率领3个轰炸机大队低空隐蔽出航袭击大陈港。击沉军坦克登陆舰“中权”号,炸伤护航驱逐舰“太和”号,重创后勤修理舰“衡山”号。从1954年11月1日~1955年1月17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260余架次,先后7次突袭大陈、一江山等岛军事目标及停泊的舰艇,共投弹1600余枚,毁伤敌驱逐舰、护卫舰等大型舰5艘,击落军飞机10架、击伤4架。
在这期间,解放军海军舰艇也积极出动,展开争夺制海权的斗争。1954年11月14日7时,人民海军鱼雷艇在一江山岛东北海面击沉海军“太平”号护卫舰。1955年1月10日23时许,人民海军鱼雷艇在积谷山以东4海里处击沉军“洞庭”号炮艇。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积极作战行动,人民解放军海、空军部队掌握了预定战区的制空、制海权,军舰艇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也不敢飞临大陈上空。一江山岛守军几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军协同解放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4日,浙东前指正式下达作战命令。从16日起,陆、海、空军参战部队开始展开。
16日中午,张爱萍决定18日发起攻击,并报告总参谋部和华东军区。总参谋部于17日回电:一江山作战对美蒋的斗争影响很大,必须继续充分准备,在气象良好情形下确有把握时实施。过急发起进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我很不利。总之应以准确充分、气象良好(为好),攻击时间可自由选择,甚至推迟到二、三月亦可。根据气象预报,17~19日三天浙东沿海为良好天气,适宜登陆。张爱萍打电话给副总参谋长陈赓,建议按原计划发起渡海登陆作战。陈赓将情况报告****军委后,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意图,同意张爱萍按原计划实施的建议。
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军参战部队指战员,发起一江山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上午8时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空军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飞抵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上空,对岛上重要目标进行猛烈轰炸扫射。9时后,50余门火炮发射的炮弹飞过海峡,击中一江山岛上的目标区。在人民解放军猛烈的轰炸、炮击下,守军指挥系统瘫痪,官兵仓皇躲避。12时15分至13时22分,登陆输送队第一、第二梯队70余艘登陆艇,满载着5000多名指战员,在空中、地面、海上火力掩护下驶向展开区。
14时,第二次火力准备开始。船载的10门火箭炮对北江岛进行急袭,空军轰炸航空兵3个大队又1个中队,对南、北江岛各主要阵地再度猛烈轰炸,强击航空兵2个大队对登陆地段的前沿阵地进行轮番俯冲轰炸和扫射。14时20分,登陆部队发起攻击。火力支援舰艇一直开到离海岸五六百米处抵近射击,掩护步兵登陆冲击。炮兵利用强击机暂时离去的间隙,进行最后一次火力急袭。登陆艇上的轻重机枪也相继开火。喷火兵以猛烈的火焰攻击岛上守军火力点。陆军与海军之间,海军与空军之间,陆军与空军之间,步兵与炮兵之间,协调一致,保证了登陆部队顺利上陆。
登陆部队采取灵活的小群战术,主动协同,充分利用喷火器的威力,消灭敌各种火力点,向纵深内预定的方向勇猛穿插。第一梯队攻占一江山岛各主要高地后,第二梯队立即投入战斗,歼灭最后一批支撑点。指战员们边打边喊话,发动政治攻势,残存的守敌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17时55分,登陆部队转入防御,清理战场。19日2时前,全部肃清残敌。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共击毙军官兵519人、俘虏567人,击沉军舰3艘、击伤4艘。人民解放军战亡393人。一江山岛被一举攻克后,浙东前指于1月19日派出3个轰炸机大队飞机轰炸大陈岛。1月20日,海军鱼雷艇部队击伤海军炮舰“宝应”号。
美国军事介入大陈海域,协助台湾军撤离大陈岛
在人民解放军对大陈列岛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力图说服美国协助防御大陈。美国犹豫不决,第7舰队并没有大的动作。1955年1月19日,美军第7舰队派出部分舰只驶抵大陈岛外海观望待命。对于台湾当局的紧急求援,美国总统与国务卿杜勒斯、参谋长联席会议****雷德福商议,作出鼓励从大陈列岛撤退,美国为部队提供海空掩护,同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关于在台湾海峡停火的提案”的决定。2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采纳了这些决定。24日,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指出:“如果台湾和澎湖列岛落入不友好者的手里”,那就会“在西太平洋的岛屿锁链中造成一个缺口”,“对大陈群岛的炮击是征服台湾的序幕”,美国必须对此采取行动。25日和28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通过“授权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装部队的紧急决议”即《福摩萨决议案》。
从1月21日至2月8日的18天内,美军先后调集舰艇57艘,其中包括航母6艘、驱逐舰25艘、重巡洋舰3艘、扫雷舰4艘、运输登陆舰19艘和其它舰只,飞机400余架,对浙东海域实施了全面封锁,掌握了大陈岛──台湾──冲绳三角地带的制空权,控制了台湾对大陈岛屿的运输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战略空军指挥部“以紧急情况为基础”,开始为大规模使用核武器攻击中国大陆选定目标。
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中国政府毫不示弱。1月24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行使自己的主权,解放中国大陆和许多沿海岛屿的行动,从来没有引起远东局势的紧张。仅仅由于美国政府侵占台湾,庇护蒋介石卖国集团,并不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颠覆活动和战争威胁,才造成目前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允许他人干涉。”1月28日,毛泽东接见芬兰大使时说:“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1月19日命令人民解放军航空兵轰炸大陈岛,同时,暂缓发起大陈岛攻岛作战,尽力避免同美军的交战,但继续实施猛烈轰炸。30日,浙东前指命令航空兵1个轰炸机中队再次对大陈岛实施轰炸。
1月30日,美军令普赖德乘“海伦娜”号率第7舰队准备帮助部队从大陈撤退,并通过苏联向中国转达这一信息,希望在美军帮助军撤退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要采取行动。中国政府接到苏联转达的这一信息,指示人民解放军对从大陈撤退的的美、蒋军不要攻击。
2月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政府已命令第7舰队和其他部队帮助军队从大陈岛撤退。2月8日起至12日,美国海、空军出动大批舰艇,起飞2200余架次飞机,帮助军将2。5万名守卫大陈、北麂山岛的军撤到台湾。撤逃时,军将岛上村庄烧为灰烬,1。8万名居民被挟往台湾。2月8日至14日,浙东前指命令所属部队进占北麂山、渔山、披山诸岛。22日,人民解放军又出动飞机轰炸南麂山岛。25日,南麂山岛的守军也撤逃台湾,人民解放军当即占领该岛。至此,浙东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登陆战,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多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次作战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形成,是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崭新的一页。
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一江山登陆战,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改变了台海军事斗争形势和敌我双方战略态势,而且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主动和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可以说,一江山岛登陆战,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意义很大,影响深远。
第一,这次作战的胜利,在军事上直接的意义:一是解放了浙东沿海岛屿,清除了台湾军盘踞的向大陆实施袭扰的基地,保证了浙东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二是彻底打通了大陆沿海南北航线,标志着美蒋从1949年底开始的对中国大陆沿海的海上军事封锁被完全打破了。
第二,一江山岛登陆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和战略态势。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后,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实力,大陈列岛守军退守无据,畏于被歼,被迫在美军帮助下仓皇撤逃。人民解放军仅经过一江山岛一战,即解放了大陈列岛数十个岛屿。同时,大陈列岛全部被攻占,军以台湾本岛为大后方基地,在沿海以金门列岛和大陈列岛南北成犄角之势相互依存、相互支援同大陆对峙的态势和部署被瓦解。大陈岛至金门数百公里海岸和近海海域掌握在人民解放军手中。这样,军在大陆沿海所控制的岛屿仅剩下了金门和马祖。当时,****、****军委制定的解放台湾战役规划是,由北向南,第一步实施大陈战役,第二步攻占金门,第三步实施渡海登陆作战,解放台湾岛。正因为如此,一江山战役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惧和恐慌,极力请求美国介入中国台海的战事。
第三,一江山岛登陆战的胜利,体现了****、****军委高超的作战指导。既表现出敢于斗争的胆略和气魄,又体现出善于斗争的策略艺术。比如制定了许多防止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的政策规定,如飞机不出公海作战;决不误伤美机、美舰;对美军掩护军从大陈岛撤退时,不实施攻击,等等。在确保战争不扩大、制约美军深度介入台海局势、力量对比对我有利的情况下,达成作战目的甚至是战略目的。
第四,一江山岛登陆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不仅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实力,更显示了****、****军委不怕鬼、不信邪,在美国军事威胁面前毫不示弱,一定要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一江山岛登陆战人民解放军早已作了筹划,但1955年1月实施,确是由美国同台湾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直接引发的。中国政府和人民解放军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沿海岛屿包括台湾岛,完全是中国内政,决不允许外国干涉。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后,美国受到强烈震动,迫使美国当局必须在岛屿政策上作出抉择,美国国会作出决议:授权美国总统“在他认为对确保台湾和澎湖列岛不受武装进攻时使用武装部队”。美国一方面企图利用联合国提案,迫使中国同意所谓的台湾海峡“停火”,一方面叫嚣向中国沿海和内地实施轰炸甚至使用******袭击相威胁。
面对美国的恫吓,毛泽东在接见芬兰大使进说:“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国际上这样评价周恩来在国际场合的表现:说中国的态度严峻和毫不妥协。正是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以及对外国势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
第五,一江山岛作战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不仅使国际社会认识到由于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引发了台海危机,更使台海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台海,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场合宣传对台湾的主权,以及揭露美国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对下步以武力解放台湾、反对外国干涉创造条件。更深一步讲,是防止台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