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81部分

杂谈-第81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所建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不仅是“生命之路”的奇迹,更是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103章德国空降兵的坟场
           1940年10月7日,意大利经由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遭遇到恶劣的天气,战略上也有缺陷,而且还意外的遭到重新部署妥当的希腊部队的顽强抵抗。希特勒与他的参谋都乐观的以为意大利部队可以顺利夺下希腊最重要的据点—沿南部边界上的以及克里特岛上的据点。却未料到意大利部队仍然停留在阿尔巴尼亚。意大利未能及时攻克克里特岛是一个“战略错误”,致使英国得以在1940年11月1日抢先占领该岛,从而危及意大利于北非之间的交通线,并让希腊的补给品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埃及。因此,希特勒被迫出兵援助被围困在希腊的意大利部队。“巴巴罗萨”(Barbarosa)作战计划(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也因此被推延。在这一段时间里,克里特岛成为英国在巴尔干半岛作战的一个主要补给基地,其后英军战败时,克里特又成为英国从希腊南部撤离部队的收容站。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希特勒只有出兵占领克里特。
希特勒改变决定 
克里特岛是一处战略要地,只要英国控制该岛,盟军便能在地中海东面拥有海空优势。盟军可以将该岛用来作为沿巴尔干半岛海岸发动攻击的跳板。英国在岛上改建了3个机场,并在苏达湾(Suda Bay)建造了一个海军舰艇加油基地。盟军的飞机可以从岛上起飞,对罗马尼亚的油田发动空中袭击。希特勒对克里特岛的重视程度并不低于盟军。德军用克里特岛作为基地,可以钳制巴尔干半岛南部,意大利南部与爱琴海,并可以由此出兵到埃及与苏伊士运河。
1941年4月15日,司徒登(Kurt Student)将军向戈林元帅提出了一份只使用空降部队攻占克里特岛的计划。司徒登当时是纳粹空军第11航空军的指挥官,该部队是正宗地道的空降部队。
对司徒登而言,克里特岛之战是他努力实现空降作战构想的一个绝佳机会;他费时数年,多月计划,以及和罗尔、戈林、甚至希特勒激烈争辩,以期能获得机会来证明空降构想的可能性。他要证明以伞兵及滑翔机突击,并以空运着陆部队实施后继攻击,其性质并非仅属于一支突击部队而已,而是一个强大的新兴兵种。他曾将原先编组的“破坏组”扩编为营,后来又为团、最后扩编为伞兵师,乃至航空军。(在德军中,空降部队是空军的一部分)
戈林元帅于21日向希特勒提出司徒登攻击计划的简报,当时戈林十分兴奋,但希特勒未为所动。经过数天的考虑后,虽然希特勒当时全神贯注于“巴巴罗萨”计划,但还是同意了该计划。
力劝希特勒夺取克里特岛的一些人,对攻占该岛都是各怀鬼胎:戈林曾夸下海口,他的空军所向无敌,但是在数月前被英国皇家空军痛击,损失惨重,他急于赢取新的辉煌的胜利,以掩饰这一挫折。空军上将罗尔则害怕英国飞机从克里特岛起飞轰炸位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北方附近的普洛斯特油田。罗尔对希特勒提出这项警告时,深知道此语已经击中要害而令希特勒心动。参谋长哈德尔(Halder)则认为,德军需要克里特岛以控制地中海东部。此外,司徒登也向希特勒保证,空降部队足以拿下克里特岛。
德国陆军高级司令部却对进攻克里特岛的胜算表示怀疑,也不热衷。德国陆军认为英国将不惜一切死守该岛,以保护英国在北非与苏伊士运河的侧翼。此外,德国也担忧克里特岛作战作战需要动用过量的精锐部队投入次要战区,而影响到时间表上即将实施的“巴巴罗萨”计划。
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改变了初衷,在4月25日发布了“攻占克里特岛”的命令,作战代号“水星”(MerKur),作战日期为4月30日,最后改为5月19日。
“水星计划”核定由戈林全权指挥。该作战司令部指令赋予司徒登将军第6军的任务为:“在地中海其他空军部队的支援下,执行作战计划”。赋予陆军的任务为:“派遣适当的部队增援空降军,并派遣占领部队,以便在空降部队夺取克里特岛立即接替其任务”。 
克里特岛的军事部署 
克里特岛是地中海内的第5大岛和爱琴海第一大岛,位于****位置。西面附近有马尔他和西西里两岛,东面为赛浦路斯;越过赛浦路斯即为叙利亚。在西北面,伯罗崩尼撤突出地形伸向这个岛。在北面,克里特岛本身封闭了岛屿罗列的爱琴海出口。向南面,大约二百哩以外,即为托布鲁克(Toburk)与索伦(Sollum)之间的昔兰尼加(Cyrenaica)海岸。所以这个岛到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都大约为350哩-比在西西里岛与的黎波里之间的距离还要短。
岛上的地形决定了英军所采取的防御部署。克里特岛东西长160哩,平均宽约20哩。最狭窄的地方在东部的依拉皮塔(Ierapetra),宽仅7哩,最宽的地方约37哩。主要地形特征为4条山脉。一般来说,分水岭都比较靠近南岸,在那里只有少数港口,而且都很小。不过,这些小港口在克里特作战结束时却发挥了极大的价值,英军从这些小港口撤离了10;000多名部队。
岛上首府为卡尼亚(Canea),位于岛的西北方。较大的港口有3处:苏达湾、雷提莫(Retimo)以及赫拉克棱(Heraklion),都在岛的北岸。值得一题的苏达湾,其北面有爱克罗提里(Akrotri)半岛的屏障,港湾内可以容纳大型军舰,也适宜水上飞机的起降。这个有价值的海军据点可以从1500英尺高的爱克罗提里高地加以防守。
1941年,希腊人和英国人在这些北岸港口附近建筑了3处机场,设施很简陋,实际上只不过是前进的机场而已。赫拉克棱机场位于岛东的北岸,是较好的一处,可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起降。在卡尼亚以西约10哩的马里门(Maleme)机场,跑道只是一片平地而已,未铺设水泥,最差的机场是雷提莫,毫无设施可言。
岛上的重要道路也象港口和机场一样,都是位于北部,此一事实不仅决定德军的攻击目标,而且也决定守军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守军的主要兵力均沿着北岸配置。
克里特岛作战之前,岛上的守军兵力为英国军队2,750名,希腊部队1;400名,指挥官为新西兰第2师师长费雷柏(Bernard C。Freyberg)少将。岛上的大多数部队都是盟军在希腊失利然后转到岛上等待修整的部队。
这些从战场上撤离下来的人员大多都已经疲惫不堪,没有组织,仅配备随身的轻武器,缺乏重型装备、运输车辆以及补给。
费雷柏接手本岛时,对德军即将发动的空降突击完全没有准备。该岛北部海岸的各个港口,全部都在德国飞机的范围之内。费雷柏手下的各个旅中,有一个旅仅有一辆卡车提供支援。
岛上守卫部队唯一可以使用的一支装甲部队中有8辆中型战车、16辆轻型战车、以及几辆人员运输车。火炮数量非常少:几门俘获的意大利火炮、10门3。7吋榴弹炮及若干个防炮连,弹药极其有限。
克里特岛上的英国空军部队,飞机的数量从没有超出过36架,其中半数故障,基本上不能使用。而且当德国开始实施入侵前的空中攻击时,英国早已经在数日前将最后的几架可用的飞机撤走了。因此,英军基本上没有制空权。
费雷柏将军向中东英军总司令魏菲尔将军提出要求,希望提供一些迫切需要的无线电机、火炮、弹药、车辆。魏菲尔将军对克里特岛军品短缺的情况非常了解,但他实在是无能为力,因为中东的战事更加紧张,准备运往克里特岛的许多装备都被相继的移用到北非。
驻守克里特岛的高级领导层普遍都存在失败的情绪。在德军的闪电攻势下自希腊撤退这一段漫长的痛苦日子,对费雷柏恩的影响极为深刻。他永远也忘不了德国空军的巨大威力与破坏力。费雷柏决心尽力防守克里特岛,虽然岛上的情况不容乐观。
费雷柏将防御的重点置于反空降,适当地将其部队分成4个能独立作战的战斗分队,依据地形要点部署。3个用以防御机场,1个用以防御苏达湾,预防可能遭遇的海上攻击。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因此费雷柏没有机动预备队。
英国防御克里特岛的海上部队,以苏达湾为基地,如前所述,这个港口一直处于德国空军的监视之下。英国将其防御克里特岛的舰艇分为2个支队:较弱的支队有2艘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奉命拦截克里特岛北方的入侵敌舰;较强的支队有2艘主力舰,8艘驱逐舰,其任务是守卫克里特岛,防止意大利舰队自克里特岛西北方来袭。英国在地中海有锐不可当的海上优势。
“就本人所获得的情报明确显示,德军部队与轰炸机不久将对克里特岛实施猛烈的攻击”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给魏菲尔的一封电报。克里特岛战云密布,战事已经迫在眉睫。
在英国的预料中,德国将采取海空两路并进的方式作战。他们认为没有海上运输重型装备、增援部队及补给品,空降作战不可能成功。证明英国错误的一场战役即将登场。
水星作战计划 
德国第4航空队指挥官亚历山大罗尔将军为“水星作战“的总指挥。第8航空军受其指挥,军长为里休芬(Baron Wolfram Von Richthofen)将军,拥有大约750架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以及两个侦察机联队。司徒登将军的第11航空军也隶属第4航空队,辖有10个空军联队,共约600架运输机与100架滑翔机(左图即为在克里特中大量使用的DFS230滑翔机),1个侦察机中队,1个第7空降加强师(辖1个滑翔突击团、3个伞兵团)、第5山地师)、第6山地师的1个团,以及若干个空降的防空营、工兵营以及卫生营,总兵力大约为25;000人。
德国海军负责运载第6山地师的1个营以及第7空降师所需要的但不能空投的勤务部队、重型装备、补给品;此外,还运载第5山地师的载货动物、坦克、防空反坦克炮、弹药、粮食以及其他物品。
德军对于克里特岛的攻击计划有以下两种:
1。德国空军第4航空军集中其一切力量攻占克里特岛西部-从马里门到卡尼亚-然后再以此为基地征服其余地区。这个计划容许最可能的兵力集中,形成强大的打击力量,在决定点上享有绝对的优势。其优点为不必顾虑岛上守军兵力的强弱,并且可以获得第8军的全力支援,而缺点则是山地中的激烈作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率增高,以及长时间的作战将使守军得以调兵遣将投入增援部队。由于守军还占据东部的机场,也许同时还有苏达湾这种增援也就非常有可能。不过由于德国享有压倒性的制空权,所以在白天里,即使能增援,其数量也极其有限;当然在夜间却很难阻止盟军增援部队的登陆。
2。第11军对岛上的7个要地,包括马里门、卡尼亚、;雷提莫、赫拉克棱在内,同时发动攻击。这个计划的优点是能够发挥奇袭效果,迅速占领岛上所有要点。假如成功,则其余部分便能很容易的克服。其缺点是:德军的兵力有限,不足以同时攻击这样多的据点,而运输机的容量也不能有限的支援(一次只能12人)。尤其是攻击部队不能获得第8军的充分支援。倘若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易造成“装备多而人员少”最后被各个歼灭的严重后果。
戈林元帅批准的攻击计划乃是上述两个计划的折衷:
攻击部队首先迅速占领4个最重要的据点,然后分途进攻其余地区。第11军使用强大的先头部队(伞兵和滑翔机部队)迅速从空中攻占机场和岛上最重要的城镇。为了获得第8军的充分支援(尤其是战斗支援),攻击行动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批部队于0715时空降克里特岛西部,主要夺取目标为马里门机场和卡尼亚市镇。
第二批部队于1515时空降克里特岛东部,以雷提莫和赫拉克棱为主要目标。
第一、第二批部队夺取目标后,德军增援部队即由空中和海上陆续登陆,直到全部攻击部队登上克里特岛。
此一计划若能成功,则从第一天起,由于三个机场和卡尼亚(包括苏达湾)都已经被占领,已足以使守军无法获得经由空中增援的部队,以及在各个要点进行任何相当规模的兵力调动。
第11军(司徒登)作战部队分为三批,分别担任不同的使命:
1。西部一支由麦因德(Meindl)少将指挥,受命在第一波攻击中迅速占领马里门,然后据守机场以便后续部队可以源源不断空降着陆。
2。中部一支由苏斯曼(Sussmann)中将指挥,其任务是攻占卡尼亚及苏达村,以使岛上的主要港口丧失作用。到1515时,第二波兵力就应占领雷提莫的市镇和机场。
3。东部一支由林格尔(Ringel)中将指挥,也属于第一波,其任务为以跳伞方式攻占赫拉克棱市镇和机场,然后保持机场的开放,以便后续的山地部队可以空降着陆。
第8军在攻击发起日(D day)的清晨,将执行摧毁克里特岛地面防空部队的任务,同时也负责掩护和支援空军部队作战。此外,第8军还需要保护参加作战的舰艇,并击毁在克里特岛附近的盟军海上兵力。
D日夜间,第一批舰载增援部队应在马里门以西上岸。第二批则于D+1日夜间,在赫拉克棱以东上岸。对于苏达湾,也应该在肃清守军和水雷后,立即加以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