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154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154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既没有超越这个时代,却又不是溟然众人。
    “是啊,战争在铸造生死与共的热情和献身精神的同时,也在铸造冷漠、残酷和野性。虽然二者是统一的,统一于战胜敌人的最终目的。但是我们又何尝想要这样的精神呢,我们最大的愿望不就是打败侵略者,赢得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我赞成这个名字。”左政委是内蒙古军区的资格最老的领导了,他这一发话还真没有人敢唱反调。再加上给女儿起名字可是他们司令员的专利,别人说什么他们的司令员也不会听得,所以都一致认可和平这个名字。
    “这个和平的象征意义我们倒是能理解,但是还希望我们的司令员同志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思涵是啥意思了,老刘我文化程度地,还不大理解这个小名有啥子的象征意义。”军区教育部长刘明远打趣道。
    刘明远是一个老红军了,以前老刘一直都是燕京大学的文学教授,同时还担任着燕京大学的教务处长,对于教育教学很是擅长,长征结束后,老刘一直在抗大工作。前不久才被八路军总部从延安调到了内蒙古军区,主要是抓内蒙古军区的教育工作。
    就如同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一样,老刘也觉得教育是和平环境下的奢侈品,在这个年代人们最多的出路便是上战场,战争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至从他来到内蒙古军区以后,他便发现在这个地方人们的思想认识确实不一般,不管是城市还是最广大的农村,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读书受教育是最崇高的事情。而只要家里能掀的开锅的人家,绝对会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校来。
    经过一番调查,刘明远发觉这都是源于这位年轻的司令员在塞北地区巨大的威望所致,而这位年轻的首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让人心惊。为了建立内蒙古军区的教育体系,这位首长不顾军区其他领导的反对,执意将教育部门升格为军区最高的几个部门之一。同时还下拨一千万大洋的巨款修建各式学校,让他这个教育部长真正成为了军区的核心领导之一。
    老刘这是叫为老不尊,思涵的意思难道你不明白吗?喔我倒是忘了,这里除了我和雨涵以外,剩下的都是清一色的光棍,怪不得你们不了解个中趣味。”韩云华也不甘落后,很快就组织起了反击。
    “云华哥哥,我们医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和静雅姐姐就先走了,你们慢慢吃。”倒是雨涵面子薄,有些受不了这些大老爷们这样毫无顾忌地开玩笑,拉着何静雅的手,从韩云华怀里接过有些困了的小思涵先回后总医院去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内蒙古军区倒是很平静,由于韩云华所部主动出击,将日军大同至天镇一段的防线打的濒临崩溃,所以彬山元大将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三路大军围攻内蒙古军区的作战计划尚未实施便胎死腹中,这也给内蒙古军区一个难得的休整机会。
    鉴于这次同日军作战中暴露出的一点问题,韩云华同军区的主要领导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内蒙古军区虽然有将近九万部队,但是实际上除了整编300师外,内蒙古军区真正打起仗来能动用的部队实在有限。九万人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但是相对于韩云华所部现在所管辖的地盘,这点兵力还是有一点捉襟见肘。一旦大战爆发,军区必须要留一支部队在根据地,真正能同日军死磕的也就这两个师一个旅,至于军区的那些直属部队就不要指望了。六个步兵团的直属部队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七千多人,根本就看不过这么大一片区域,而且军区的直属部队都是由原来的主力部队整编成的,所以将后方交给这些直属部队他还是很放心的。
    韩云华考虑到军区除了留守的部队外,用于进攻的部队已经很少了,而军区的三大主力两师一旅还不到日军三个甲等师团,所以韩云华建议军区尽快地建立地方自卫部队。
    虽然现在各个县也有自己的县大队和区小队以及各村的民兵组织,但是这些部队的力量实在有限,在韩云华的大部队走后根本无法同强大的日军抗衡,所以韩云华希望重建县级保安团。他初步拟定内蒙古军区辖下的32个县每个县都要建立自己的保安团,这个任务务必要在半年内完成。
    左政委等人被韩云华这个庞大的野心惊呆了,刚刚让八路军总部连人带枪划走十多万人,这使得内蒙古军区原来部分领导很不满意,八路军总部怎么尽整这些摘桃子的事情。而军区似乎已经成了八路军总部的挤奶站,细算下来,这一年多内蒙古军区损失的武器弹药以及整编部队何止三个步兵师。这次军区好不容易又整回一点家底,要是再拉起大批的部队是不是又要被总部首长打秋风了。所以对于韩云华的这个计划很多人都是充满了疑虑,用叶保国的话说,这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不过韩云华还是认为组建地方保安部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军区的武装部就是一个摆设,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管理几个县大队还需要这么大一个部门,简直是笑话。然而出于对韩云华本人的绝对信任,沈玉泉等人一致决定先在东部靠近日军的占领区的这几个县试行一下,如果可行的话在推行到整个军区。
    但是让左政委等人没想到的是,韩云华直接下令将东部的十七个县全部纳入这次整改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军区一下子就要增加十七个团的编制。这还叫什么试行,就算推广到全军也不过是三十多个团而已。然而他们也知道,这是韩云华最后的妥协了,要是他们再不同意的话,这个年轻的司令员很可能越开军委会自己下命令,反正韩云华对自己的军事计划都那是执着的很,能答应暂时在一定的区域内试行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
    '。。'
第二百三十三章:冀南反扫荡(二)
    第二百三十三章:冀南反扫荡(二)
    组建地方保安团的事情并没有沈玉泉等人想象的那么复杂,韩云华很早以前就对根据地的防务问题有了决定,所以内蒙古军区辖下的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县大队和区小队,虽然这个县大队只是营一级的单位,但是韩云华在地方部队下的心血也不少。WWw!八路军其他部队的县大队都只能是正规部队的一个补充,最多也就收拾收拾伪军汉奸以及便衣队,同日军的正规野战部队作战那简直是一个笑话。但是韩云华现在想要组建的地方部队可不是单单用来收拾卫军汉奸的,他想要组建的是一支可以同鬼子野战部队抗衡的精锐。而这只精锐部队必须全部使用当地人,也只有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的人才能在韩云华所部的主力外出作战时全心全力保卫好自己的家乡。
    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训练程度,地方部队都是和正规野战部队无法比较的,况且现在内蒙古军区劳动力严重不足,要是军区再从本就不足的男子里面组建十七个步兵团的话,来年内蒙古军区辖下的良田很可能有一部分要变成荒地。
    但是这些困难韩云华都已经考虑到了,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抗日**此起彼伏,而国共双方也是齐心协力,在多个战场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而内蒙古军区发展的形势已经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韩云华所部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更是让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看到了安定的希望,几乎每天都有许多难民从各个地方辗转来到内蒙古军区的辖区。所以韩云华认为劳动力缺乏只是暂时的,只要军区有足够的粮食和劳动岗位,要多少人都不成问题。
    然而今年播种的时候军区遭到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一大半的庄稼被破坏的体无完肤,所以今年塞北地区虽然风调雨顺,但是农民们的收成却是十分有限,连往年的一半都不足。幸好韩云华下令将所有的赋税全部免掉,只是同那些地主征收了很少一部分粮食,所以塞北地区的人民温饱暂时还不成问题。
    尽管如此,但是军区缺粮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巨大难题,虽然左政委和沈玉泉等人对韩云华紧守着大批的守备粮不用,而是到处筹粮的做法很不理解,但是他们却知道韩云华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现在日军虽然不敢对韩云华所部发动新的攻势,但是却对塞北地区进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在这种情况下,内蒙古军区想要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同时也要做好大战的准备。
    随着韩云华的强势命令,整个内蒙古军区几乎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尤其是各个县城更是车来车往络绎不绝。韩云华命令兴和、张北、康保、商都、化德、卓资山、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丰镇、凉城、土左旗、清水河县、托克托县这十五个县以及集宁和大青山那位这次扩军的主要地方。韩云华命令各个县的负责人要配合武装部将各县所有的县大队区小队进行整编,每个县一个地方保安团,每个团下辖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机枪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排,全团总兵力
    韩云华命令各县暂时先把保安团的架子搭起来,至于所缺乏的军事干部以及武器弹药都有军区调拨。至于最难办的兵源则是由各团的团长政委自己解决去,解决不了就自动下课。
    不知不觉年的春节就要到来了,在中国人看来又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最让人们难以忘怀的就是塞北地区的光复以及韩云华所部的高调崛起。同时中国两大政党同心协力在武汉大败日军的精锐,其中陆海空三大军种陆续遭到惨重打击,中将少将折损了不少。
    和所有人一样,韩云华也对中国年)充满了期待,他知道193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世界和中国都是在风云激荡中度过的年也是韩云华记忆中最重要的一年奥地利的迈特纳、弗立施提出铀裂变的解释,并预言每次核裂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为原子弹提供了最初的理论依据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斯奈德预言黑洞。最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不再单独对抗法西斯势力,中国的抗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在1939年国内也发生了许多事情月1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汪精卫违害党国,永远开除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但是由于武汉会战并没有按照历史上那样进行,反而是以国民政府大胜而结束,所以也导致汪精卫也没有按照历史上那样叛变投敌,虽然韩云华知道这个家伙迟早还是会作出那件天人共愤的事情来,但是现在他却无法制止。同一天,美国政府照会日本政府,宣布不承认‘东亚新秩序‘。1月14日八路军政治部主办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延安创刊。同日,国民党军攻克风陵渡。同日,英国政府照会日本政府,声明英国坚守‘九国公约‘原则,对任何以武力造成的状态,决不接受或承认。同日,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对日飞机及部分材料输出。蒋介石继汪精卫担任国民参政会议长。同日,国联理事会决定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同日,日本大本营公布,自侵华战争以来,共损失飞机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开幕,至30日闭幕。会议决定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长,张群任秘书长。并通过《限制异常活动办法》,议决成立‘防共委员会‘。自此,国民党确定政策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一整套‘剿共‘、‘防共‘、‘限共‘、‘**‘的具体政策。日军大举进犯中条山败北。同日,天津大沽日军3000余发动反战哗变,被镇压。
    月26日,日军万余人分六路进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是日,前锋直达黄河东岸军渡、碛口。除兴县外,所有县城全部被日军侵占。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与决死纵队苦战月余,将日军击退,所失县城除宁武、河曲、静乐外,全部收复。
    月23日,赣北日军侵入安义。同日,阎锡山在宜川县秋林召开军政高干会议,阎锡山等人在会上提出取消新军政治委员,缩小专员职权,以同志会代替牺盟会,限制群众运动等议案,虽遭新军领导人薄一波、续范亭、韩钓等人反对,会后仍坚持实施其反动政策,致以酿成‘晋西事变‘。
    月21日**中央发出《关于发展中华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华北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工作,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区。在战略上,华中要成为联系华北、华南的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齐会战斗。河间日伪军一部第一二○师主力在贺龙指挥下,集中主力7个多团的兵力经过三天战斗歼敌700余人,取得齐会大捷。
    月4日,日机从昨日起连续轰炸重庆(架次),市内发生大火,市民死亡4400余人,受伤3100余人,房屋被炸毁1200余幢,灾害惨重。5月5日汪精卫在日本政府派往河内迎接他的专使影佐和犬养健布置下,从河内潜往上海。同日,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在南昌战役中降亡。5月6日重庆各报因日机滥炸,社址及设备大部被毁,全市10家报纸:中央日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扫荡报、国民公报、新蜀报、新民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新华日报出联合版在山洞中编印。至同年8月12日结束。日机袭击重庆,被击落两架。同日,***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日,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成立,由抗联第三十一军组成,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活动于黑龙江省北部各地。同日,汪精卫率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由上海乘机赴日本进行访问。
    月3日新四军东进纵队一部夜袭上海近郊的日军虹桥机场,毁敌机4架。随后将根据地扩展到太湖沿岸。同日,新四军苏皖支队由镇江地区渡江进入扬中、仪征、泰州,开始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蒋介石面见周恩来、叶剑英,言谓:共军应信守诺言,服从政府命令,执行国家法令,解决各地纠纷。阴谋限制**军队之抗日活动。6月11日日机分袭渝、蓉两城,被击落5架。同日,深县惨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