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246部分

普天之下-第246部分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值夏天,即便在宫中也是闷热无比,赵诚命人送来冰镇地西瓜。父子两人各分一半,坐在铺着凉席的地上惬意地啃着西瓜。吃完西瓜,父子两人在席上数着瓜子片,探讨起算术问题,不亦乐乎。
    中书令王敬诚来觐见,打断了这父子俩的轻松时刻。方才觉得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他正要退去,却被赵诚叫住了,赵诚猜必是有重要的事情,王敬诚才会亲至这里。
    “父王还是比孩儿要忙些!”赵松扬着小脸认真地说道,感到有些失望。
    “那松儿继续在这里玩耍!”赵诚道,伸伸懒腰从地上站起来。
    “可是宋使的事情?”赵诚问道。
    “回国主,正是此事。”敬诚道,“苟梦玉虽然口头已松,但他终究不过是一使者。并不能允诺我朝什么好处。礼部猜测,宋帝得了消息,大概会有所意动。只是臣等以为,我朝所提之三百万两不如减去一些。”
    “这个无妨,但不能太少。”赵诚道,“金使到了吧?”
    “已经到了。”王敬诚道,“明日,三国将共同商议,只是据说金人这次怕是想从中分一杯羹。”
    “哼,金人自顾尚且不暇,何敢与孤分享。”赵诚不屑道。“对金人暂不能丝毫让步,待临安方面有了回复,再做计较,否则金人若是惹怒了宋人,令会盟无法成约,咱们就白费力气了。”
    “是!”王敬诚应道,正要退去,又道,“还有。陕西梁大人欲辞官告老,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上表了。”
    “命他稍安勿躁,一年之内孤会让得偿所愿!”赵诚道。
    泰安三年(1234年)十一月,秦、宋、金达成草议:宋金两国废除旧约,两不相欠,金从淮东与京湖撤走军队;宋以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代价换取蒙古可汗解至临安府伏法;金支付剩余的一百万五十两,岁币照旧。
    后,宋大臣议在盟文中加一个“赏”字,金主又拟不再向秦称弟。秦国不允。三方又交涉数番。最后宋金同意各加银五十万两,但秦国应允许易马。次年五月。三国换约,盟约正式生效。十月末,蒙古可汗解至临安府,献至太庙,以祭天地社稷。临安府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泰安三年十二月,汪古人余部趁大雪道路阻隔,三千人叛乱,安北军萧不离在牟那山外斩首两千,余部被迁往麟府路实边。
    泰安四年一月,陕西行台梁文告老乞归。秦王诏其回中兴府,拜为太师兼谏议大夫。又诏河东行台吴礼入阁,拜为中书右丞。浑源刘祁、刘郁以文学奉诏,刘祁以翰林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刘郁被拜为翰林学士承旨。
    泰安四年二月,度支使刘中请旨铸币,秦王手书曰:泰安通宝。另铸有金、银两种制钱,同时宋、金制钱尚未禁用。
    当月工学制成活字印刷机器,诸人皆得秦王厚赏,官职级进二等。后经巧匠数次改进后,推行全国,秦国文风骤浓,贫寒之士也易得书籍。
    当年秋七月,贺兰书院发行《贺兰学报》,中兴府富商耶律文海等筹款刊行《中兴商报》,河东中条麻革等名士刊行《中条见闻》。后,陕西名士杨奂等人在京兆刊印《长安文苑》,揭发陕西十二名官吏贪赃枉法,举国震动,其中稍有不实之处,有司上表请勒令该报停办云。因中书令王敬诚意见,耶律楚材、刘郁、程亮等奉旨修《大秦出版条例》,舆论因而有序。
    泰安四年春三月,安北军、河东军及麟府路古哥共三部人马合攻刘黑马部,太原郝和尚拔都率部助战。不料,刘黑马部将田雄阵前倒戈,杀刘黑马及心腹,秦军不战而胜。诸部各有封赏,李桢以功被任命为枢密院参谋局都承旨,参详军略大事。此战,河东、西京路皆平,太行山以西归入秦国版图,河北诸侯震惊。金人隐有背盟之迹。
    泰安四年秋八月,蒙古人南下,朔方军铁穆部奋勇拼杀,全歼一部,敌余部退却。该年北方蒙古屡屡南下,均被击退。又闻西域兵乱,蒙古各部内斗不断。
    泰安四年十月,畏兀儿王玉古伦赤携重礼亲赴中兴府谢罪,献珠玉、珊瑚、翡翠、象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沙、龙盐若干。秦王温言劝勉,仍令其为王,安西军一部进驻畏兀儿国夏都,复改别矢八里为北庭。
    泰安五年八月,安北军进驻漠北,萧不离奉命在当地筑城,经略大漠,拖雷之后裔被迫开始西迁。郭侃部经略狼山及西京大同府一带,辽东蒲鲜万奴入踞燕京。擢张士达为陕西军都元帅,擢沈重为禁军统领之一。
    泰安五年八月末,闻于阗闭关锁国,不允商旅通行,秦王命西凉军与安西军一部主动出击,携青唐归附之部族一百多部,于当年九月末包围其国都于阗城。全军自罗志、陈同以下皆跳入于阗城外之白玉、乌玉、绿玉三河,获玉石近万斤。于阗王捧冠冕请降,此于阗王非大宝李氏,乃黑汗之后裔,其国内已无当年佛寺胜地之景,令人嘘唏。
    泰安五年冬,《大秦法典》颁布实施;史馆奏云准备妥当,《夏国史》开始编撰,中书左丞高智耀自请主持修史事宜,秦王授其史馆大学士衔。陕西名士杨奂应诏,问对甚合上意,授礼部侍郎之职。初,韩安国污蔑耶律楚材违制,被罢职出知京兆府。王敬诚因治国有大功进太傅,其他,耶律楚材进太保、东丹郡公,高智耀进少师,吴礼进少傅,何进进少保。
    泰安五年,秦国税赋大增,其中仅现钱超一千万贯,商税几于与盐铁相等,以河东织物、陕西瓷器为贸易大宗。又因金、宋两国所欠之银钱交割完毕,府库大增,对外亦无大用兵,国力日强。夏六月,甘肃行省遇蝗灾,朝廷因河西大小灾患不断,奏请一次豁免河西农税、牧税三年,秦王纳之。
    泰安六年二月,农学献《农书》,全书分为十门,有典训、耕垦、播种、栽桑、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岁用杂事等。秦王钦定刊行全国,命各地教农生产,农学大小职事官皆有封赏。时河西提倡种棉,河东兴农桑,行销东西方,又有试种西域之特色瓜果若干。
    泰安六年五月,金人断绝岁币,又禁潼关外榷场,秦金贸易遂绝,宋人又萌光复中原之意。三国盟约实存仅两年,即告名存实亡,世人皆知兵祸将起。
    (本卷完)
……(本卷结束) ……
第七卷 朝天子
第一章 瑞雪㈠
           泰安七年(1238)春正月,大秦国河东陕西普降一场大雪,雪花洋洋洒洒地下了一整天。七#星#阁^首&;发 www。2。
    正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夜之间,千树万树的枝头挂满了白色的花朵,唯有一两枝腊梅傲雪绽放,点缀其间,浮动暗香。
    第二天,天空便放了晴,中条山卓尔不群地屹立在黄河北岸边,山峦如白色的马群竞相争先。天地间是一片粉妆素裹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唯一不足的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原野、河流、村庄与山岭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茫,却没有化冻的迹象。
    寒冬仍然不肯谢幕,它用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提醒着人们,春天还得再等上一些日子。
    然而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却对厚达一尺的雪原并不畏惧。天一放晴,他们便骑着马或赶着马车在官道上络绎不绝,绝没有文人墨客的惬意心情,冰雪在他们的践踏下辗压成泥。他们当中,有是去平阳府采购生丝或织物,有的却是去不远的解州买盐,还有去河北采购瓷器、漆器和一切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特产。
    冬意仍浓,但却也给了他们一个便利,因为他们可以直接从封冻的黄河上踏过,不必如夏天时那般等待渡船,更不必担心洪流船翻的风险,另外在冬天他们还能省了渡船税。他们将自己采购的货物直接贩往陕西、河西、陇右,再转卖给当地商贾、机户,或者在陕西、中兴府加工再转卖给西域来的商人,获利丰厚。
    官道边,数面青旗迎风飘动,上面写着斗大的“酒”字。
    这是大秦国河东行省河中府虞乡县城外一处驿站,本不出奇,只是近年来商旅渐多,歇脚的官员、小吏、军士、商人和苦力在此停留得多了,无论是属于秦国版图的三晋大地。还是河北诸豪强,要过河去陕西以至京师中兴府,都需从此地经过,所以此处便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傍着驿站建了许多酒肆、食店和客栈,用本地居民的可以察觉的速度渐成一个小镇的规模。人们称此处地方名曰:中条驿。
    但这个驿站的出名,并非是因为它地处紧要。也并非是因为它地快速繁华。通过中条驿,离开官道向南折出一条平整的小道,直通中条王官谷五老山下,那里有一座中条书院,无贤不成书院,何况中条书院中的名士不下十位。自从刘黑马被秦军讨平,三晋大地成为坦途,无数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求学,中条书院的名声与威望直追京师的贺兰书院。
    因为正月里还未开学。七#星#阁^首&;发 www。2。中条书院地山长麻革麻信之,约了几个教授出了书院,既是为了去中条驿迎接一个客人。又顺便踏雪寻梅。这些人当中有平阳人陈庾陈子京、房房希白、河中府人李献卿李钦止,连同本地人麻革自己,都是河汾名士。
    这些人本来过的是隐居的生活,自从金国皇帝南渡以来,人人都知道金国灭亡指日可待,朝廷奸臣当道,国事沦丧,只得寄情于山水,日日以作诗唱和为业。那陈子京曾经见兵乱日甚一日。与其兄长陈赓说:“吾闻财多害身。今丧乱若此,而吾禀有余粟,藏有余布,与其为他人守,孰若分诸邻里乡党乎?”兄大喜,立散之,隐入山中不问世事。
    麻革地先人在中条王官谷中有别业。他被秦王赵诚半强迫半请求地带到中兴府。心中悲苦。一直要求回乡。赵诚见他言辞恳切。又因他保证不会去汴梁。就许他回乡办学教授子弟。并赠金五十两。
    陈子京等人便聚在了一起。开坛讲学。教授子弟。也算是弘扬文字。不致一身所学荒废。暇时与一班志同道合者相互唱和。总比过着与世隔绝地生活要好得多。中条书院已经成了贺兰书院最强大地一个竞争对手。
    众人边走边聊。路并不遥远。江山如画。只是江山已经成了别人地江山。他们刚觉得有点累。中条驿便出现在众人地面前。
    “哎。这条官道如今也不清静了!”有人忽然感叹道。“举世之间。就不能多些清静之地?”
    说话者是陈庾陈子京。他身材清瘦。站在雪地里。似乎要被寒风吹走。唯有脸上地表情却是坚毅然决然。像是下了决心才融入中条驿东来西去地贩夫走卒之中。多沾了些庸俗之气。
    众人知道他是意有所指。他们越是看到大秦国治下太平无事百业俱兴。越是觉得很不是滋味。身着白袍地房房希白微微一笑:“我等本是俗人。何惧俗气?”
    “俗人李献卿来也!”那一边,李献卿高呼着抢先而出,直奔中条驿一家酒肆跑去。众人笑骂他太癫狂,浑似少年人般轻狂,纷纷追他而去。麻革跑得太急,冷不防滑倒在地,只能看到另三人的背影。
    李氏酒轩是中条驿最雅致地酒家,也是麻革等人常去的,店内两面粉白的墙上也都挂着他们的诗篇,被酒店当成酒轩的招牌。麻革等人今日来不光是踏雪寻梅饮酒作乐,而是来此地迎接一位新教授,只是为了显示隆重之意。
    那店家见几位本地最有名的夫子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带着笑脸张罗着,众人的目光却在店堂中搜罗着。七星阁手机站: wap。2。
    已经日落时分,店中客人多了起来,大多数是准备在此地过夜的行商。靠窗地一处座位,却比店堂中要高上几个台阶,用几块半人高的屏风将店堂内嘈杂的情景分隔开来,那屏风上大多是“憔悴杜陵客,悲凉王仲宣”之类的沉郁顿挫的诗句。
    那屏风围着当中只摆放着两张桌子,店家一般不安排别人坐那里,除非是像麻革这样的人物。不过,今天却有一个年已半百之人安坐在那里,那人佝偻着背,看上去潦倒无比,虽是雪天,却仅穿着一身薄薄的长袍。不着任何帽冠的头发已经灰白。
    “诸位先生,这位就是你们要找的人,依麻山长地吩咐,小人一见到他,便领他在此等候。好酒好菜伺候着。”店家有些讨好地说道,“只是这位客人从后晌起就坐在那里。捧着一本书看,却未动一下筷子。”
    这店家见多识广,南来北往的客商见得多了,算是老江湖,他可以小瞧别人,却不敢得罪中条书院里的教授们,尤其是眼前地这几位都是秦王屡诏不起的人,省、府、县的官员们也都屡次亲至中条书院探望,说不定明天就成了大官。可不是他能得罪得起的。麻革等人是无官职在身的清要人物,所以店家一接到麻革的吩咐,不敢怠慢。将这位外表极落魄之人当作上宾对待。
    “多谢店家!”麻革笑道,店家知趣地站到一边等待召唤。
    四人见那人丝毫不为身旁地变化及窗外大路上人马喧哗所动,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捧着一本书看,心中地敬意油然而生。众人整了整衣冠,走到那人身后,麻革躬身道:
    “敢问兄台是否是真定李冶李仁卿乎?”
    那人还是没有动。
    麻革不得不提高了嗓门:“敢问阁下乃真定府李仁卿乎?”
    那人专注之下,很显然受了惊,惊慌之中书本掉了下来,口中高呼道:“何事?何事?出大事了吗?”
    麻革等人闻言强忍住心中的笑意。麻革稍整一下,这才问道:“在下中条书院山长麻革,字信之。不知阁下是否是真定大贤李冶李仁卿?”
    “哦!原来是麻山长,在下正是真定李冶,因收到阁下地邀函,这才远道而来,打扰了!”这位名叫李冶的人,将掉到地上的书籍掸掉灰尘,塞入怀中。才起身施礼道。众人才发现此人脚上的布鞋还破了一个洞,都觉得鼻尖有些发酸。
    麻革见一时有些冷场,连忙为李冶介绍李献卿等人,众人落座,酒店添了几双杯盏。
    “李大人这一路行来,还算顺利吧?”麻革问道,找对了人,他语气更加恭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