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美国悲剧 >

第131部分

美国悲剧-第131部分

小说: 美国悲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还有更糟的呢——跟他正对面的一间牢房里,有一个肌肤灰黄、面色消瘦、样子挺怪的中国人,身上也跟他一样穿上带条纹的囚服,走到自己牢门口铁拦杆旁,那一对莫测高深的斜白眼正在瞅着他。不过,此人马上又转过身去,使劲搔痒起来——克莱德立刻想到,说不定是虱子吧。在布里奇伯格就有臭虫嘛。

一个中国人——杀人犯。难道这儿不就是死牢吗。在这儿,他们两人之间压根儿没有任何区别。连穿的衣服也一式一样。谢天谢地,来这儿探监的说不定也不太多吧。他听母亲说过,这里几乎是谁都不准进来的——还说只有她、贝尔纳普、杰夫森和他自己认可的牧师,方才可以每星期来探望一次。而这些铁面无情、刷成白色的墙壁,他看见白日里被宽大的天窗里透进来的阳光照得锃亮,夜里又给过道里白炽灯照得雪亮。可是,这一切跟布里奇伯格几乎不大一样——却是更加明亮、刺眼。在那儿,监狱年久失修,墙壁呈淡棕色,很不干净——牢房面积比较大一些,家具也多些——有一张小桌子,有时还铺上桌布;有书报,有棋子和棋盘。可在这里呢——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铁面无私、又狭又窄的墙壁——铁栏杆一直顶到坚硬厚实的天花板——还有非常、非常沉重的铁门,不过,如同布里奇伯格的铁门一样,上面有个小洞。当然罗,吃食都是从这里塞进来的。

可是就在这时,不知道从哪儿传来一个声音:

“嘿!伙计们,又进来一个新的!底楼,二号牢房,东头。”又响起了第二个声音:“真的吗?什么样儿的?”接下来是第三个声音:“新来的,叫什么名字?别害怕。你跟我们全是难兄难弟呗。”稍后,头一个声音回答第二个声音:“好象是个瘦高个儿。一个小伢儿。看起来还象个小毛头,反正那也不赖。喂,你呀!名字报给我们听!”

克莱德大吃一惊,怔呆了,可心里却在暗自琢磨。对这种见面方式,究竟该怎么对付呢?该怎么说——怎么办?该不该跟这拨人和和气气?可是,他那圆通的本能即便在这里也没有离身,他赶紧彬彬有礼地回答说:“克莱德·格里菲思。”头几个声音里头有一个声音就接茬说:“啊,准没错!你是谁,我们全都听说过了。欢迎,欢迎,格里菲思。我们并没有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关于你在布里奇伯格的事,我们在报上全看过了。我们心里琢磨,你也该快来啦。”另一个声音却说:“别太灰心丧气,伙计。这儿倒也并不太差劲。至少房子还不错——反正俗语说得好,头上有屋顶,冷风刮不着呗。”接着,不知从哪儿传来一阵格格大笑声。

可是,克莱德委实又害怕、又恶心,连话儿都不想说。他伤心地两眼先是盯着墙壁、牢门,然后盯着对过那个中国人——此人一气不吭在自己牢门口,两眼又直盯住克莱德。多吓人!多吓人!他们彼此之间竟然是这么交谈的,见了陌生人,也是一见如故。压根儿也不想到他的不幸、他的茫然若失、他的胆小——以及他经历过的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杀人犯干吗见了人就该提心吊胆,或者可怜巴巴的呢?最可怕的是:他们这儿早就在琢磨什么时候他来跟他们作伴儿。这就是说,一切有关他的事,这儿已是尽人皆知了。如果说他不听话,也许他们就会捉弄他——或是吓唬他——或是故意找他的岔儿呢?桑德拉或是不管他认识的哪一个人,要是亲眼看到,或是乃至于想到目前他在这儿的处境……天哪!赶明儿他亲生的母亲就要到这儿来了。

过了一个钟头以后,已是薄暮时分了,一个身材高大、脸色灰白的狱警,穿着一套还算不太扎眼的制服,从门洞里塞进去一只盛食物的铁盘子。这就是晚餐呀!而且是给他的。对过那个又黄又瘦的中国人,正在进晚餐呢。谁被他杀死了?又是怎么杀死的呢?这时响起了各间牢房里狠刮铁盘子的声音!这种声音一下子使他想到的,是在向饥饿的牲口喂食,而不象是人们在进餐。有些人竟然一面在狼吞虎咽地吃,一面在舔刮铁盘子,一面还在谈山海经呢。他简直感到恶心透顶。“嘿,伙房里那一帮子人,除了冷豆、咖啡、炸土豆以外,什么也想不出来,真是见鬼去吧。”

“今儿晚上的咖啡……喂,伙计!……在布法罗监狱的时候——尽管……”

“啊,得了吧,快住嘴,”另一个角落里有人在大声嚷嚷。“什么布法罗监狱里,你吃的多阔气呀,我们早已听腻了。我说,你到了这儿,也不见得没有胃口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头一个声音接下去说,“现在回想过去,的确够惬意啦。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是这样。”

“哦,拉弗蒂,算了吧,”另一个人高声喊道。那个大概叫“拉弗蒂”的人还是不甘心,又说:“现在,饭后我可得小睡一会儿——随后,我关照汽车夫,车子开过来,去兜兜风。今儿晚上多迷人呀。”

接下来是另一个嗓子嘶哑的声音:“嘿,你这是在做白日梦。我呀把命豁出去了,只要能抽上一口烟就行。然后笃悠悠,玩玩纸牌。”

“难道说他们在这儿也玩纸牌?”克莱德暗自思忖道。

“我说,罗森斯坦输得精光以后,也就不玩纸牌了。”

“哦,是吗?”这大概是罗森斯坦在回话。

克莱德左边的牢房里有一个声音对走过的狱警在低声说话,但还是让人听得很清楚:“喂,奥尔巴尼捎话来吗?”

“什么话都没有,赫尔曼。”

“我说,连信也没有吧?”

“没有信。”

听得出那一问一答,声音非常紧张、急迫、可怜,在这以后也就鸦雀无声了。

过了半晌,从老远的一间牢房里传来一个声音,是来自人间地狱充满难以表达的极端绝望的声音——“哦,我的天哪!

哦,我的天哪!哦,我的天哪!”

稍后,楼上传来了另一个声音:“哦,天哪!这个泥腿子又闹起来了?我可受不了。警卫!警卫!能不能给那家伙一点儿安眠药?”

又听到最底层的声音:“哦,我的天哪!哦,我的天哪!哦,我的天哪!”

克莱德站了起来,两手紧攥着。他的神经紧张得象快要绷裂的弦。一个杀人犯!也许就要死了。要不然就是为了如同他克莱德一样可悲的命运而伤心。他在呻吟哭泣——就象他克莱德在布里奇伯格常常呻吟哭泣一样,至少在精神上。如此号啕大哭!天哪!在这儿一定不止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于是,日日夜夜,类似这样的场面还有的是,毫无疑问,一直要到,也许……有谁说得清呢——除非——,可是,哦,不!哦,不!不是他本人的——不是的——决不是他的日子已到了。哦,不。在这可能发生以前,还得有整整一年时间——至少杰夫森是这么说。也许还得有两年时间。可是,在这——!……而且是在两年以内啊!!!他全身打了个寒颤,因为他一想到,哪怕是在那么短暂的两年里头……

那另一个房间!它也是不知在这儿哪个地方呀。反正这个房间就是跟它连在一起的。这他知道。那儿有一道门。通往那张电椅。那张电椅。

于是,那声音象刚才一样又说:“哦,我的天哪!哦,我的天哪!”

他倒在铁床上,两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第29章

奥伯恩监狱里的“死牢”,是人类麻木不仁、愚昧无知所造成的极端怪异的产物之一,但若追究其责任,确实很难指出谁是罪魁祸首。事实上,这座“死牢”的整个建制计划及其实施过程,原是一系列最初法规造成的结果,接着又吸取了根据历任典狱长个人脾性和他们认为很有必要而作出的一些决定和强制性的条例,后来就逐渐定型,也不用标明是某某个人思考的结果——于是,所有能想得出来的毫无必要、其实纯属非法的残忍手段,或是愚昧无知、灭绝人性的酷刑,终于都汇集到这里,而且直至今日还在施行。所以,某一个人只要被陪审团定了死罪,就先得饱受一千次死刑折磨,方能接受判决书上所规定的死刑。因为,这座死牢由于最初的设计,再加上对犯人生活和行动所作出的一些规定,就把这种酷刑强加在犯人身上了。

这座牢房有三十英尺宽、五十英尺长,是用石料和钢筋水泥建造的,屋顶离地大约三十英尺,上面还有一个天窗。据说,它比那座更差劲的老死牢已有所改进。如今这两座死牢连在一起,中间有一道门相通。这座新的死牢,被一条宽敞的走廊左右分开。底楼部分共有十二间牢房,左右两排,每排六间,每间八英尺宽,十英尺长,都是门对门的。楼上部分,号称阳台牢房——左右两排,每排五间。

可是另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从这条大走廊中间穿过——把底楼牢房两边分开,间数也相等——这一条狭窄的通道,一头通到现在叫做老死牢那里(目前仅仅在此接待来新死牢的探监者),另一头则通到备有电椅的行刑室。底楼走廊里有两间牢房——就是位于跟那条狭窄的通道交叉的地方——正好对着行刑室的门。对面角落里的两间牢房,正对着通往老死牢的那条通道。如果说我们想象力丰富些,不妨管老死牢叫做犯人接待室,犯人在这里一周内可以两次会见一位直系家属,或是一位辩护律师。但其他人一概不接见。

在老死牢(或称现在的接待室)里,牢房还保持原状,都排成一溜,贴近走廊这一边,以防犯人彼此偷看。牢房前有一道铁丝网;每间牢房门前另有绿色门帘篇是摘录外,大部分是全文。每卷卷末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还可以拉下来。因为,原先不管是哪一个犯人新来乍到,或是即将离开,或是每天放风,或是去洗澡,或是最后被押走过西头那道小铁门,进入当时的行刑室,这些门帘通通都得拉下来。这个犯人是不能让其他同监犯人看见的。不过,这座老死牢,由于采取了如此讲究礼貌的隔绝措施,僻静极了,后来被认为不近人情,于是,就根据关怀备至、屈尊俯就的当局的意见,设计修建了这座比较完善的新死牢。

老死牢里特有的那些阴森森的小牢房,当然,新死牢里是没有了。在老死牢里,天花板很低,卫生设施极差。如今,新死牢里,天花板很高,各个房间和走廊,全都亮堂堂,而且每间牢房都比较宽敞,其面积不少于八英尺宽、十英尺长。不过,与老牢房相比,仍有一大缺点:牢房前没有铁丝网,尽管门帘还是照旧挂着。

再说,这里让所有的犯人都集中关在这两个楼面,逼使每一个犯人都得亲眼目睹周围所有这些邪恶的、疯狂的、或是完全颓丧绝望透顶的人种种骇人的表现。压根儿没有个人独处的可能性。白天——一股炽热的阳光从高高的玻璃拱顶的天窗里倾泻下来。入夜——令人目眩的强大的电灯光,照得各个牢房里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缝隙全都透亮。没有个人独处和各种娱乐活动——玩纸牌和下棋是犯人们不出牢房即可得到的唯一的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有兴致阅读欣赏,当然还有书报。此外,每天上午、下午,照例有一位牧师来探访。至于犹太教拉比①和新教牧师,就不是定期来的。谁乐意见他们的,他们就专程来为谁举行祈祷,表示同情——

①即犹太教教士。

可是,这个地方真正该受诅咒的,正是这些优点跟改善环境的良好意愿适得其反。谁都能看出,每一个犯人不可避免地都得与其他犯人经常保持接触,而其他犯人一想到日益逼近的死期,他们的神志早已昏迷了,变态了。很多人都觉得死神象一只冰冷的手搭在他们额头上或是肩膀上了。而且,从来没有一个人——不管他自吹自擂是好样的——能顶住这种酷刑而在心灵上或肉体上不遭到某种程度的崩溃。阴暗——紧张——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绝望,好比是风,一阵阵不断地吹遍整个牢房,依次让所有的人魂飞魄散,惊恐万状!往往在让人最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这一切变成了:诅咒、唉声叹气,甚至号啕大哭,高声在哼唱什么——老天哪!——要不然,就是干号或呻吟。

还有更糟的呢。也许是这里最最折磨人、乃至于五内俱裂的地方,就是从老死牢那一头横穿到另一头行刑室的那条走廊。因为这地方经常——啊,次数真够多的!——要演出执行死刑的悲剧,而这条走廊,至少也成为某一场景的舞台了。

反正犯人在被处决那一天,就得从也许关押了一两年的新死牢里提出去,离开他那个设备完善的牢房,经过这条走廊,被移解到老死牢里旧牢房,让他寂静无声地捱过那最后几个钟头,但到了最后的那个时刻,(啊,死亡的进行曲呀!)他必须原路折回,沿着这条横穿而过的狭窄走廊——那儿谁都看得到的——被押送至另一头的行刑室。

不管什么时候,犯人倘要会见一位被带进老死牢探监的辩护律师或是亲人,就必须先沿着中央走廊,然后再从这条比较狭窄的走廊进入老死牢。在那里,犯人就被押进一间牢房。牢房前面两英尺处安上了一道电网。在电网和牢房之间,必定坐着一名狱警。犯人和来客(妻子、儿子、母亲、女儿、兄弟、辩护律师)交谈的时候,一字一句狱警都听得清清楚楚。没有握手,没有接吻,没有任何表示亲昵的接触——哪怕是一个含有暗示的字眼儿,狱蓄都不会听不到。只要某某人那个致命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那末,每一个犯人——不管你是阴险或老实,敏感或迟钝——如果不是故意,也会在实际上不能不听到(即使不是看见)临终前种种准备程序——犯人被移解到老死牢里的牢房,也许还有父母子女最后诀别时的号哭声。

不管是当初牢房设计者也好,或是牢房管理者也好,他们压根儿都没有考虑到这一切会对另一些人带来多么不必要、不公道的折磨。他们这些人被关押在这儿,绝对不是立即执行的,而是要在此羁留很长时间,听候上级法院对他们的案子作出最后的判决——上诉以后的判决。

开头,克莱德对此即便略有所闻,当然,也知之甚少。在他进牢房的头一天,他才不过刚尝到一丁点儿滋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