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窃明 >

第3部分

窃明-第3部分

小说: 窃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验是容易得到的,但是体格上的优势是先天的。黄石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青年,吃的是肉蛋,喝的是可乐,党的关怀让他有了一米八五的高大身材。
    虽然穿越后吃了不少苦,但是普遍幼年缺钙、缺维生素的明朝人民只有一米六的男性平均身高。无论是骨骼强度还是器官发育都不能和现代化的四有新人比。
    到泰昌元年为止,黄石打的柴顶得上一般两个人那么多,偶尔还能捕捉到些小兽。这些优势和他的身材带来了不少魅力,一些家中有成年姑娘的军户也向黄石暗示过,对于他这样有前途的青年,彩礼减半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几吊钱虽然现在还拿不出,但也并非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依照黄石目前的情况看,几个月内就可以凑够这笔钱,只是他另有打算罢了。
    此外,黄石其实还能写一手好字,毕竟现代化社会纸张是容易获得的。而黄石原来的爱好就是写大字,还曾在业余比赛中得过奖。
    明朝的书写纸张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黄石在新社会用掉的纸张,放在这个时代至少要价值几百两银子。明朝刻苦的读书人还是更倾向于用树枝和沙土练字,天天在白纸上图图画画,此时就是对于豪门也不是非常轻松的负担。
    这个长处黄石暂时还不敢显露出来,因为在平均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封建社会,识字是过于醒目的特点了,更不要说写得一手好字。
    他曾经偷看过几个私塾先生的笔墨,放在二十一世纪那种字只能被称作不堪入目。这让他想起后世书法家对先贤的那种谨慎的敬仰。比如书圣王羲之,他开创了一个流派,这种宗师的地位固然无可动摇,但是如果掌握了更多资源的现代书法家自称写得还不如书圣,那才是对不起书圣。作为业余书法爱好者,黄石的字不敢说多么出色,但肯定比绝大多数明朝知识分子强不少的。
    这也是黄石心中对古人的看法,如果后世子孙比华夏先贤更差,那不但不是推崇古人,而是让祖先蒙羞。抱着这种想法,他决心在这个时代赶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天启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午后黄石又冒着风雪去砍柴,斧子昨天才去陈铁匠那里磨过,所以他今天干得很轻松。挥动斧头的时候,他不禁想起昨天的事情来,脸上顿时浮起了带着得意的微笑。
    陈铁匠有一个刚年满十七的女儿,昨天黄石在铺子里面等着的时候被她老子招呼出来端水,当时他就觉得那女孩的表情有些不对,等大姑娘回去后,王铁匠不漏痕迹地夸奖起他闺女如何勤俭,还说看相的讲他女儿有生儿子的模样。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黄石立刻就明白了,感情让女孩出来转一圈是让自己相亲呢,接下来王铁匠就开始称赞其黄石本人了。因为身高的关系,才几个月他就混上了排头兵,马上就有可能晋升果长。王铁匠的意思就是,一个聪明人不仅仅关注眼前,也很注重未来,要是一个年轻人很有上进心,能给他女儿一个好依靠,那彩礼拖几年付清也不是大问题。
    当然不是大问题了,王铁匠生了三女儿和一儿子,怎么可能有任何问题?说到底老张就吃亏在这上面了,给前两个儿子起名字叫:有弟,又弟。结果天从人愿地一个女儿也没生出来,现在为二儿子的婚事伤透了脑筋。
    加上未来几个月的收入,黄石有信心攒下一小笔钱,这样老张家的老二也就能有了着落,但是一想到明年的历史,他胸口就腾起了一种荒谬的感觉,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场空啊。
    这个念头一起,满满的干劲就从黄石身上流走了。随便收拢了今天的收获以后,黄石早早踏上回家的小道。走到林边的时候,突然看到的一个很奇怪的景象吸引住了黄石,他靠近准备仔细看看的时候听见了一声大喝。
    “别动我的鸟!”
第二节
    这声大吼让黄石立刻转过了身,声音是一个气喘吁吁的青年发出的。看上去他也就是二十岁上下,胡子没有几根,头上顶着一个发灰的鹿皮帽子,装束似乎是个猎户家的儿子。
    青年猎户愤愤地跑过来,等他看清了黄石一米八五的身材后,脸色登时显得有些不安。
    黄石友善地笑了一下:“这是你的鸟?”
    雪地里矗着四个鸟身子,一个个屁股朝天,两腿挺得直直的,长长的细脖子直直地插向地面,脑袋埋在雪地里。
    青年嗯了一声“是”,看着黄石的眼神不停地变换。黄石仔细看地上的那些鸟,它们的脖子伸到地上的一个坑里,还发现周围地上还有几个小圆洞,只是不很显眼刚才没有发现。
    黄石观察完后发现哪个猎户子弟还在扫视自己,就冲着他友好地笑了一下,做了个请的手势。那青年于是绕过黄石,向那几个小号“鸵鸟”走了过去,蹲下把几个家伙一个个拔出来,顺手拧断它们的脖子。
    老张家又是好久没有吃肉了,看到这小鸟黄石忍不住流出了口水。“小哥,我能用柴火和你换两只鸟么?”
    猎户沉思了一下:“可以。”
    说完他就扔了两只过来,然后低头翻看黄石脚下的两捆木柴。他用力压了压一捆柴,还扯去了几片残存的叶子,看来是已经挑好了。
    “这叫什么鸟?”黄石掂了掂手里的鸟,两只差不多有一斤重。
    “叫傻半斤。”猎户把木柴抗上了肩,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青年走远了以后,黄石蹲下来检查了那几个没有捉到鸟的坑,每个里面都有几粒米,用手里的死鸟探了一下洞的深浅,“正好。”分开掂了一下两只鸟,重量也差不多,他喃喃自语:“果然是傻半斤。”
    从第二天开始,再去林子砍柴的时候黄石就带上了张再弟,而老张家的晚饭上从此多出了烧鸟肉,他的积蓄也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起来,半个月后还给张再弟买了一双新鞋,这小子现在也有权力比母亲和嫂子先上桌吃饭了。
    过了二月以后,收获渐渐少了起来,黄石估计是野地里的食物渐渐多了起来,一点儿小米诱惑不了猎物了。
    张再弟因此变得很烦躁,他总是耐不住性子,隔三差五就要跑去几个挖坑的地方看看。但是他越频繁地检查自己挖的坑,收获就越少。黄石说了两次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也懒得管了。
    今天张再弟又跑了好几趟,这次去了许久还没有回来,就在黄石打算放下斧子过去看看的时候,听见一阵争吵的声音从那个方向飘来。
    赶去过去的黄石看见张再弟和一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再定睛一看,原来对方正是那个傻半斤。
    看清黄石面孔以后,傻半斤更是气得脸红脖子粗,愤怒地指指张再弟手里的猎物和地上的几个坑:“这是我出来的办法,你偷偷学我挖坑。”
    “办法都是造化的,谁用了就是谁的。”黄石嬉皮笑脸地说,认出了傻半斤以后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黄石来了以后张再弟就不吭声了,他偷偷绕到傻半斤身后。听黄石说出这种无赖话后,张再弟一拳就猛地打在傻半斤后脑。
    正在寻思如何反驳的傻半斤惨叫了一声就抱着脑袋倒在了地上,张再弟拣起一根树枝就没头没脑地打了下去,同时还大骂着:“让你想主意,让你挖坑!打死你这这个坑王!”
    突如其来得变化让黄石也愣住了,转眼间傻半斤就被张再弟抽得满地乱滚,黄石才猛然醒悟:“住手,小弟快住手。”
    被黄石扶起来的傻半斤满脸憋得通红,手挥舞了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接着狠命跺了几下脚,恨恨地看了黄石一眼,还是没有吐出半个字。张再弟冷眼看着他,树枝在左手上轻轻地拍打着。最后傻半斤泄气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抚摸着自己的痛处。
    “这样吧,小哥。”趁傻半斤舔伤口这几分钟里,黄石分出了半捆柴火,他把这些递给了傻半斤:“以后每天小哥都可以来这里拿些走,算是我给你的赔偿,如何?”
    傻半斤狐疑地看了黄石的脸几眼,刚伸出手就听见张再弟恶狠狠地哼了一声,连忙又把手缩了回去。黄石回头瞪了张再弟一眼,把木柴塞到了傻半斤怀里。
    傻半斤委屈地抱着木柴:“好,就这样说定了,你可不能反悔。”
    现在傻半斤显然很清楚眼前谁更不好说话,所以他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警惕地看着张再弟。
    黄石拍了拍傻半斤的肩膀,把他的视线拉回来:“当然,我们也算认识了,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我叫赵慢熊!”傻半斤自豪地报出家门,还不忘了补充一句:“常山赵子龙的赵,快慢的慢、狗熊的熊。”
    黄石把名字记在心中:“嗯,原来是赵小哥。小哥好本领,我叫黄石,叫我石头就可以了,这位张小哥叫再弟。”
    赵慢熊反复念了两遍这名字,点了点头:“嗯,石头老哥,张小弟,我记住了。”
    既然认识了,黄石就拉着赵慢熊说起了话,一边还把干粮分给他吃,顺便打探起为什么坑越挖越多,逮住的猎物却不见长。
    赵慢熊没有立刻回答问题,而是乱转着眼睛在紧张地进行思考。黄石看不是路数,就加了一句:“我别的没有,就是有着一膀子力气,到时候赵小哥筹划,我来挖,猎物平分如何?”
    “天气暖和了,坑住的傻鸟自然少了!粮草少的时候傻鸟们才容易往坑里面掉,”黄石做出保证以后,赵慢熊马上换上一幅这你都不明白的表情,他的经验显然很丰富:“挖坑不能只想着一种猎物,要不停地变换模式,改变诱饵,这样才抓得多,坑得好。”
    果然是深谋远虑,在心里赞叹了一下赵慢熊的挖坑技巧后,黄石又笑着说:“多谢指教了,这样吧,以后我们一起砍的柴也分三份,你拿一份。”
    “好,一言为定。”赵慢熊立刻表示同意,同时机敏地扫了张再弟一眼。那孩子看黄石话已经说出口了,也就无奈地不出声反对了。
    以后的日子里,黄石的小队伍就变成了三个人,这赵慢熊力气不大,但是足智多谋,小坑陷鸟,大坑捉兔。不时还能想出些捕鱼的办法。他自己还设计了不少挖坑的工具,一个个也确实都很好用。
    得到的猎物黄石分作三份,大家都满意高兴。赵慢熊建议过断时间开始挖大坑,当然也要深一些,这样才能坑住大家伙。对这样的挖坑热情和雄心,黄石也是很佩服。
    张再弟对赵慢熊却不是很满意,他觉得虽然赵慢熊出的主意不少,但是主要的力气活都是黄石承担的,所以每次平分收获的时候他总是要冷嘲热讽几句。
    背地里,张再弟也总是想少拿些,他不止一次地向黄石表示,自己和黄石平分收获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二月底,陈策总兵带着名震天下的四川白杆兵,去增援沈阳前线。他们从柳河经过的时候,围观的军民中也有黄石。看着一排排走过的士兵脸上或骄傲或自豪的神情,他心中尽是悲哀和怜悯,明知这些看到的年轻士兵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一万具现在还活力充沛的躯体马上就要变成尸身枯骨,可是黄石什么也做不了,想象着这些川军将士告别家乡的父母妻小,在亲人的担忧和思念中从万里外赶来这辽东,再看着他们整整齐齐从面前经过,走向命中注定的未来。
    嘹亮的鼓声且行且远,路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只有黄石还呆呆地望着那飞扬的尘土。
    穿越者的眼睛看透了历史的迷雾,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云端,注视着后金六千正黄旗的先头部队越过逢集堡,朝着沈阳疾驰。他仿佛听到了沈阳城门被奸细打开时,尤世功总兵那悲愤的吼叫。当幻想到利剑抹断咽喉的那一刹那,黄石的身体也哆嗦了一下。
    这哆嗦一旦开始就再也止不住了,他的脑海中还印着刚走过去的那些面容,今夜这些人还会和妻儿在梦中相会吧。一个月以后,这些现在还活生生的士兵就会被几倍的后金铁骑重重包围,黄石知道他们会紧紧靠在一起,并肩举着长矛对抗众多的骑兵,直到努尔哈赤调来火炮把他们轰成肉酱。
    想到这里的黄石已经闭上眼睛沉浸在幻觉中,双臂不知不觉地举了起来,仿佛也是那些勇敢的士兵中的一员,在和不存在大敌作着生死搏斗。猛然,背上被人砍了一刀……
    拍肩膀的是老张的二儿子张又弟,他诧异地看着惊的汗流浃背的黄石,也愣愣地退了一步:“石头你怎么了?”
    胸膛里的心脏几乎要蹦出喉咙,从幻境中被惊醒让黄石几乎窒息,张开嘴半天后才挤出声音:“我没事,张兄弟有什么事情么?”
    “都走远了你还看什么啊,快回去吧,家里该开饭了。”
第三节
    走到了老张的家门口,黄石才感到心脏渐渐平稳了下来,但是那种濒死的感觉挥之不去,吃饭的时候他完全心不在焉,老张一家奇怪地问了他好几次,也只得到哼哼哈哈的敷衍。
    “我知道,我知道”张又弟尽力展示着他的大嗓门:“一定是看上谁家姑娘了,犯相思病了。”
    这话引起了一片笑声,桌子旁边的两个女人也笑着附和,还有名有姓地举出了几个名字。黄石叼着筷子头还是没有搭腔,嘴里还在无意识地嚼着东西,他们的声音就慢慢小了下去,张又弟也尴尬地摸摸鼻子,没有继续取笑下去。
    “我吃好了。”黄石把筷子拍在桌子上,魂不附体地离开了老张家。
    回到家中躺下的黄石半天也没有睡着,感到历史的洪流正尖叫着扑过来,要把他撕成碎片,一想到整个镇子会被烈火焚烧,熟悉的邻居会被屠刀砍成肉块,黄石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人不像今天走过去的那些士兵,他们在黄石心中都是血肉丰满的人。
    镇里杂货铺老板狡猾的笑容出现在黄石眼前,每次讨价还价惨败之后,这种表情都会浮现出来;左手隔壁前篇一律的抱怨让他不胜其烦,你们两家的婆娘争端跟我诉苦有什么用处?几个有儿子到了成亲年龄的家庭把自己当作绩优股,这些家庭的几个姑娘总投过来羞涩或者大胆的目光。
    最后是恩人一家的面庞,老张饭后满足地打着嗝;主妇不停地唠叨着盐又涨价了,小心地拔下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