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393部分

隋末-第393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五年之后,陈克复会将他们调入各军之中统兵。
    陈雷带着陈棱走入太和大殿之中,此时大殿之中已经站满了官的天子宝座之上,刚满九岁的杨杲端坐于上,在他的丹墀之下,陈克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金碧辉煌,气派不凡的大殿之上,左右两列肃立着北京从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李奔雷、毛喜、鲁世深、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尽在殿上,就连陪着出云公主到了辽东的裴世矩,此时也站在大殿之上。
    陈棱跪下行参拜大礼,“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椅之上的杨杲转头去望陈克复,陈克复却不理他,自顾自的打量着陈棱。杨杲有些无措,不过被身边的太监一提醒,马上伸出手虚抬,“爱卿平身!”
    陈棱起身,“陛下,臣代表江都五万将士,及数十万百姓,带来了恭贺陛下继位的贺表。”
    小皇帝嗯了一声,马上有shi卫上前,将那贺表接过,递到龙案之上。
    “陈将军,一路辛苦了。”陈克复轻笑,深深凝望着他,目光锐利:“昨天休息得还好么?”不知为何,这声音在陈棱听来非常的悦耳,仿佛如同流水般的流畅。
    躬身行礼:“有劳殿下挂怀,在下休息得很好,感谢殿下的接待。”
    陈克复点头:“那就好,不知你此次来,有何贵干呢?”
    “殿下,我带来了江淮百姓的进贡与朝贺,还有江淮百姓的请求。”
    “有何请求?”
    陈棱恭敬道,“江南士族豪强纷纷叛乱,如今江南尽失,江都城更是危在旦夕,五万朝廷将士与数十万百姓,盼天子援军如久旱之时盼云霓。现在江南叛军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三部合兵十万,日夜围攻江都城,危在旦夕,请陛下发兵解民于倒悬。”
    陈棱说话时,一边偷偷拿眼打量着陈克复的神sè。如果不是因为江都的西面被堵,无法与洛阳或者江陵等任何一路兵马联络上,陈棱也是不愿意北上来找陈克复的。
    真正说起来,陈棱与陈克复两族之间,还有世仇。
    陈棱的父亲是陈朝刺史,后来隋灭陈,他父亲就归家不出。陈灭后没几年,江南陈朝旧部纷纷叛乱,其中陈克复的外公,江南的沈氏家主沈法兴的父亲沈恪起兵反隋,派出使者向各地陈朝旧臣联络。陈棱父亲陈岘就得到了沈恪的书信,当地庐江豪强也纷纷推他为主,相邀举事。
    可那个时候,陈岘早被陈克复的祖父陈后主搞的心灰意冷,却不愿再出江湖。后来与家人商议后,表面上同意起事,却背地里派了陈棱往隋朝派来的官军将领联络,打算平定叛乱。结果最后却因事不机密,事泄之后,陈棱一族尽皆被沈恪所灭,唯陈棱因在隋军之中才得以幸免。
    陈棱因此加入隋军,多次与沈恪的叛军作战,最后沈恪兵败,但沈家后来却又降了朝廷,沈家除了其它的几个旁支被隋朝杀绝,沈恪一族反而没事,不但如此,沈家依然摇身一变,继续担任地方刺史。后来陈棱举家迁往长安,加入禁卫军中。大业三年,他率兵渡海,击败流求国,俘其国王。
    征辽时,又立新功,杨玄感叛乱,其为东莱留守,棱率众万馀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拜右御卫将军,信安侯,驻守江都。江南陈朝复国,江南官员多有降陈,陈棱却是拒不归降,据江都城与陈朝大战数次。
    他深知如今的陈朝都是由沈法兴所拥立,他与沈家有灭族这仇,是绝不可能归降陈朝。当初陈破军拥立杨杲为帝,就派人送了诏书给江淮山东等地官员,可陈棱却一直顾忌着陈克复是陈深之子,沈法兴外甥的身份,不敢接受北京朝廷的统领。
    原本他还在等待着杨义臣或者王世充的人马,从河东返回。心道江南虽然叛乱,可只要朝廷大军东进,叛乱必平。可怎么也没有料到,来护儿、杨义臣、王世充等大将纷纷一去不返,就是天子都归天了。一时之间,江都危急万分,城破再即。这个时候,他也从不少地方打探到,河北的陈克复与江南的陈深虽然是父子关系,但好像他们却并不是一伙的,隐隐的好像还是对头。最后终于在江都无路可走之时,决定北上求陈克复派兵支持。
    对于他来说,天子杨广已死,如今杨家有六个皇帝,听从哪一个的号令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既要能解了江都的围,又可以不让他归降江南陈朝与沈家即可。
    陈克复平静的听着,听完后笑着道,“陈将军,你一路来,可见到本王的军队了?”
    “啊?在下有幸见到了。”
    “怎么看呢?”
    “殿下的大军军容鼎盛,气势雄壮,真乃威武之师。”
    陈克复莞然一笑,问:“比起江南叛军的军队来,那又如何呢?”
    陈棱听到这句,却是已经眼前一亮,明白此次终于没有白来。!。
第523章 收抚山东
    虽然陈克复的上面还有着天子杨杲,但是谁都知道,杨杲不过是陈克复的傀儡,辽东军真正的当家人是陈克复。只要陈克复同意出兵救援江都,那么自然而然,江都之围也必解。
    压制着心中的ji动,陈棱上前深深一躬行礼道,“一路所来,但见军容鼎盛,气势雄壮,堂堂虎贲威武之师。江南叛军,不过皆是江南世家地方豪强的庄丁农奴而已,殿下大军只要一到,必然如雷霆,将其化为齑粉。”''
    殿中众臣听到陈克复有调军南下援救江都之意,不由的相互交头接耳,引起阵阵sāo动。
    尚书左仆射毛喜出列道,“殿下,出兵江都,万万不可!”
    陈克复没有想到毛喜居然第一个反对他,不由沉声道,“有何不可?”
    花白头发的毛喜道,“殿下,我等远在河北,如今之急,应当全力扫平河北,恢复地方。然后才能继续南下山东,再接着才是平江淮。用兵之道,切不可犯险。以往殿下用兵太险,但那时皆固我等势力太弱,非行险无以胜。但如今我等兵强马壮,家大业大,正当行堂堂正正之兵,一步步的扫dàng四方,还清宇内,万万不可无谓冒险。江都远在几千里之外,一路之上,诸多地方都有各路兵马势力盘踞,如此冒然出兵南下,千里往援江都,只怕到时反而连援军也要陷入千里之外的江都。江都救不得!”
    老爷子虽然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实际上,这些并不是他反对陈克复南下的主要原因。他真正反对的原因,还是因为南陈。虽然如今他也知道。陈深在建康称帝。实际上是如陈克复操纵杨杲一样,沈法兴操纵下的傀儡皇帝。但是心里面,毛喜还是对于南陈这个皇朝有太多的感情。
    更何况,不论是不是傀儡,毕竟陈深现在是南陈皇帝。在老爷子看来,沈法兴、李子通等人掌控了南陈的朝廷又如何。只要等陈克复一路平定河北山东,到时率兵南下,饮马长江。要想夺回皇权还不是易如反掌。就算沈法兴等人又能如何,只要陈克复势力不败,江都的世家豪强也不得不听从陈克复的号令。到时拨乱反正,重掌朝政,此不是堂堂正正,顺顺当当。
    过去他数次去劝过陈克复,只可惜,每次陈克复对他都是敷衍相对。渐渐老爷子心中也看出了一点,这位年青的主公好像对于南陈,对于祖辈们打下的皇朝好像并不在意。似乎他心中想的更多的是重打一个天下。再立一个山河。
    老爷子对此一直是ihuo不解,陈朝是陈氏的皇朝,又岂能就这样让与他人。可偏偏陈克复却好像就是那样想的,舍弃了最简单的道路。非要走一条艰难之路。
    眼下不但不理会陈朝,反而要派兵去打陈朝军队救江都,这让他心中无比震动。如果破军真的这样做了,那岂不是表示他们就将不再是陈朝的兵马,表示陈破军这个儿子公开反对他的父亲陈深了吗?儿子调兵攻打父亲,这可是不孝。如此一来。不但要背负不孝的名声,而且将来想入主陈朝,却是不可能了。没有谁能接受这样一个派兵攻打自己朝廷兵马的皇太子归朝,只怕这样一打,陈朝弄不好会直接把陈破军的皇太子之位收回也有可能。
    陈克复眉头皱了一皱,他也明白毛喜心中最在意的是什么。也明白所谓的太远,不过是一个表面的托辞。他曾经数次隐晦的和老爷子说过。如今的陈朝根本不再是祖辈们打下的陈朝。这样的陈朝,根本如同一个泥潭。如果以为凭着他与父亲的身份,就能接管的了江南,那无异是自欺欺人。
    与其被搅进这么一大潭烂泥之中,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破而后立,自己亲手打造出一个稳固江山。这次他决定出兵救援江都,也是考虑许久之后的决定。江南陈朝经过这么久的整合,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南陈内部各大派系之间的权利利益分配,如今再次进入了一个扩张阶段。
    江都城就是陈朝往长江以北扩张的一个拦路石,只要陈朝拨掉了这个钉子,那么他们的面前就是空虚的淮北。和同样空虚的山东,甚至现在辽东军还没有平定的河北,也有可能会被陈朝跑来摘桃子。
    这样的情况陈克复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个时候正好陈棱跑来归降,那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发兵援救江都,只要江都守住了,那么他们就能将江南兵马死死的顶在长江以南,防止他们的势力再扩张。在短期来说,陈克复还需要时间来将河北山东等地去占领消化,这样的时候,他不希望势力不凡的江南兵马北上。有长江这样的天险可守,他们能以适当的代价将陈朝拦在长江以南。而如果让陈朝北上江淮,到时在那平原之上防守,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陈克复来说,出兵江都,这是一个战略决定,为的是阻挡江南陈朝北扩。为辽东军全面占领河北山东,赢得更多的时间。所以此时明知道毛喜反对,陈克复也没有丝毫妥协。
    “毛仆射所言有些道理,但是,援救江都不但能解救数万将士,和几十万百姓,也是对我们接下来的战略有百害而无一弊。至于毛仆射所言路途遥远,且沿途多有未平,这却是不用太过于担忧。”
    陈克复长身而起,在殿中缓缓迈着步子,自信的朗朗道,“早在上次南征平高士达之时,本王就已经调李靖将军率五万兵马南下,驻守黄河北岸,并扫平渤海、平原等河北运河沿岸诸郡。而就在今日,本王已经接到了驻守在黄河南岸山东齐郡的好消息,左侯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接到了陛下与太后及本王的亲笔信后,已经上表奉陛下为主,其所部三万兵马皆归我朝廷节制。”
    这消息一出,却是又立马让朝中众臣惊讶不已。就是站在殿中的陈棱,心中也是既惊又喜。江都危急之时,他们也曾派人向屈突通求援,不过因屈突通所部败于瓦岗军,实力大损。后又被山东农民军孟让、孟海公、左才相三部人马不断袭扰,一直无法南下。
    陈棱深知这位左侯卫大将军的本事,他以三万人马与瓦岗军大战,连战连胜,最后终因人马太少,不敌十几万瓦岗大军,最后败入山东,虽败实力却并没有折损太多。后被孟让三部农民军二十余万人,联合攻打许久,都未曾一败。如果能得屈突通南下驰援江都,不但更快捷,而且这支兵马的强悍,也能保江都不失。
    看到众人的惊讶,陈克复微微一笑。他在得知陈棱自江都而来时,他就已经着手联络屈突通。当初杨广还没死时,虽然他拥立杨杲称帝,可屈突通却对杨杲的诏书根本不理。
    不过杨广一死,陈克复又让杨杲发了诏书,加封屈突通国公,增千户食邑,又给其部下将领加官晋爵。然后又找萧皇后写了一封亲笔信,自己又写了一封,送去山东。屈突通自河南败于瓦岗军退入山东后,日子也十分不好过。
    瓦岗军占据了河南大部,江南陈朝又尽夺长江以南及淮北大部。就连河北,早先也被孙安祖的农民军沿河占据。他们退入山东,却是被四面隔绝,粮草器械皆不能补给。偏偏山东之地,来护儿与杨义臣北上之后,那些盗匪农民军趁势扩张,孟让占据都梁山,拥兵十万之众。孟海公据济南长白山,也有数万人马,左才相也纵横淮北、劫掠山东,兵马数万。
    他所率兵马虽精良,但人数不过三万,河南战后又折损了不少。被几支农民军连番攻击,最已经是疲惫不堪,更兼兵器铠甲粮草无法补充,更是越打实力越弱。堂堂朝廷大军,如今都是铠甲破破烂烂,和农民军也没多少区别了。
    当初屈突通也是杨广心腹,不过他是关陇集团出身,又曾与杨素并肩作战数次。后来杨广让其在关中剿匪时,因被人告发屯兵不进,杨广要杀他。虽朝中不少官员保他,但无人劝的动杨广,最后还是萧后出马,才让杨广收回成命,贬官降职而已。
    山穷水尽之时,天子杨广身死消息传来,屈突通与部下兵马都有些绝望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将被淹没在农民军的浪潮之中。这个时候,杨杲的诏书和萧后的亲笔信传来,又有陈克复的手书,想来想去,最后屈突通与部下商议后,还是同意受北京朝廷节制,接受朝廷封赏。
    也正因得到了这个消息,陈克复才更加打定主意,准备调兵驰援江都,将陈朝死死拦在长江以南,与他们划江而治。好腾出手来,全力收拾河北山东之地。
    ps:兄弟们,求票票哦求打赏。木子现在就去再码一章,弟兄们打赏一二吧。。!。
第524章 意欲伐唐
    第524章  意欲伐唐
    得到山东的左侯卫大将军屈突通归附的好消息,朝堂之上也是一片眉开眼笑。
    屈突通一归附,那么山东之地的官府势力将尽归朝廷,特别是那些世家及地方豪强们,他们也都将归入北京朝廷之中。虽然说他们归附了,并不能表示山东就拿下了。但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先一步得到了山东的承认,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好处。虽然山东还有众多的农民军,但是对于辽东军来说,打仗从来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是农民军,别看动不动农民军就号称几十万几十万,可真打起来,几十万也不如屈突通的几万人。
    得到山东归附,那么朝廷就已经将北京到江都的通道打通,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