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431部分

隋末-第431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事情,本来派一个信使来说行,可这魏刀儿却亲自前来,估计是知道最近自己招了不少兵马,有些猜忌到自己了。一想到此,刚刚那点封郡王的喜悦立即被冲走了。
    只怕这次回去参加这开国庆典,也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一回去,自己的这些兵马都有可能保不住了。虽心有不甘,但一时也无可奈何,只得平静道,“魏王殿下,还不知道陛下的国都定在哪里?”
    “咱们的国都定在魏郡的邺县,那里可是数朝国都。从东汉末年起,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大哥说这里有龙气,所以就定在了邺城。离登基大典的时间没有几日了,窦兄,一会就集结弟兄们跟我一起回邺城。兄弟我的五万历山飞军就这不远的运河岸边,正好一同结伴顺运河南下邺城。”
    窦建德有心不想就这样回邺城,可一听魏刀儿居然连他的五万历山飞军都带来了,当下心中长叹一声,只得打起笑脸,答应下来。小说骑士
第580章 远走西域
    (晚上喝了一瓶啤酒,结果无耻的醉了,一下子睡了一晚上。抱歉,现在只好半夜码字了,求安慰!)
    北方的草原早已经化为了一片茫茫雪海,银白一片。''
    漫天雪花飞舞之中,茫茫的雪原之中出现一线小黑点,正迎着风雪前进。
    “大人,前面就是高昌城了,风雪太大,我们进城休息补充,明日再继续赶路如何?”一名突厥牧民向导小心的对着后面的这些汉人说道。他本是东西突厥交界的金山下放牧,被这大方的汉人用一小袋金币请来做向导,这些汉人既大方,又听说是来见射匮大可汗的,一路上带着的许多车马装着大量的财物,让人看着眼红。一路上也有不少的部落打他们的主意,可是面对着上千的汉人骑兵,却没有真正敢上前一试的。
    一个文弱的汉人首领点了点头,“好,就先至高昌城休息补给一晚。”
    说着又扔出一小袋金币给那个牧民,让他先一步进城去打点好一切。看着牧民骑马兴奋的离开,赵起对身后的人道,“一路上路线地形都记录好了没有?”
    后面的几个文人装束的汉子点了点头,“统领大人放心,一路之上的地形道路都记好了。”
    没有一会,那牧民又骑马回来,带着队伍赶往高昌城。
    当众人赶到了高昌城外时,饶是见多了中原一座座各sè各异的大城之后,此时在这西域见到这座高昌城,还是让他们大吃了一惊。
    只见茫茫雪原之上,一座庞大的城池突然的出现在那里,远远看上去犹如一个小点,可真正到了近前,却让人不由的仰视起来。这高昌城呈长方形,据向导介绍说周长有十几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宽五丈米,墙高四丈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此时他们就站在东门前。
    高昌城历史悠久。到现在足足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西域可谓是中心之地。一直就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的高昌城就是麴氏高昌国的国都。国主麴文泰也是一个汉人。不过与其它西域的国家一般。早在多年前,高昌国与焉耆等西域国家就已经归附了西突厥。虽然如今依然保持着高昌国号,国主麴文泰也称为国王,但实际上他们却是西突厥的附庸。突厥人早已经将西域各国掌握在手中,在各地派驻兵马。
    使团刚刚到达东城门口,就已经有一队数百人的骑兵从城中冲出,将使团团团围了起来。
    赵起手中持着节,大声道,“我自中原大隋而来。特奉我们皇帝陛下与陈王殿下的命令,带上了礼物,前来面见你们射匮大可汗!”
    一名头上戴着狼头盔的突厥骑士头领纵马来到使团的车队前,拿着刀鞘挑开盖毡看了一下,“东西倒是带了不少。”
    后面又一名突厥人大声的笑道,“最近咱们这还真是热闹,这已经是第五个还是第六个带着丰盛的礼物来求见咱们家大可汗的?”
    赵起笑了笑,从怀中扔过去一小袋金币,“大雪天与弟兄们相见,这算是我请诸位弟兄们喝酒的。”
    那头领接过钱袋打开一看,登时脸上也lu出惊喜来,态度也立马要热切了不少。
    “还不知道兄弟如何称呼?”
    “叫我执思就行,我是驻守高昌的百人长。”
    “执思兄弟,不知道这些日子还有哪些人也来面见大可汗啊?”
    拿人手软,那个突厥百夫长大汉得了这么一笔钱,也很爽快的道,“最早时是那个陇上的梁师都,张长逊,河西的薛举和李轨,对了,还有那个河东的刘武周跟李渊。他们比你们来的早,不过人马都没有你们多,而且出手可也没你们大方。”
    赵起眼神一亮,与身后的几人交换了一个眼sè。
    拉着执思走到一边,偷偷的又塞给了他一个钱袋,数量比刚才还多。执思连忙往左右扫了一眼,发现没有人发现,心下高兴的将钱袋收了起来。刚刚那个钱虽然是他收了,可是还得分给弟兄们,这钱可就完全是给他一个人的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如何不高兴。
    “执思兄弟,不知道现在这些人可还在射匮大可汗的汗庭牙帐?”
    执思笑着道,“嗯,他们都被大可汗留在牙帐呢,听说是大可汗要举办什么庆典,留他们下来观礼。”
    赵起眼神一动,“执思兄弟,我们这次带子许多给大可汗的礼物,可不想错过这次庆典,不知道能不能请你们一路护送我们过去。”
    执思迟疑了一下。
    赵起将一枚珍贵的宝石偷偷塞到了他的手中,“等到了后,还有重礼相谢,另外也不会少了兄弟们的那份。”
    执思咧开大嘴笑了一起来,“你们可是大可汗尊贵的客人,我们护送你们过去,也是合情合理,那今晚在高昌休息一晚,明天就上路吧。”
    “赶时间要紧,现在就走吧。”赵起道,听到有这么多中原势力的使者在突厥的牙帐,他如何能坐的住。
    白得了一大笔钱,执思也相当爽快,立即亲自点了五十人,在前面带路向着西突厥汗庭牙帐三弥山赶去。
    有了这队突厥骑兵的护送,一路之上不但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连大都的盘查也省去了。数天之后,队伍就已经赶到了龟兹国北面的三弥山西突厥汗庭牙帐。
    赵起代表着河北的大隋天子杨杲与辽东军的陈破军而来,受到了西突厥大可汗射匮的隆重接见,场面巨大,西突厥的小可汗等贵族们纷纷到场。
    不过当赵起让人将带来的上百车的礼物打开时,依然是将突厥贵族们的眼睛给晃花了。
    各sè精美华丽的绫罗丝绸,sè彩艳丽,一匹又一匹的摆在箱中。而另一边的马车之上,那些烧制精美,细腻、sè彩美丽的辽东瓷器,同样让无数的贵族们一片震惊。
    除了丝绸与瓷器,这次辽东使团还带了大量的精美的物品前来。
    如一箱箱印刷精美的各式画册,数量惊人的佛经梵文,甚至献给射匮大可汗的礼品中,还有那晶莹璀璨的琉璃水晶杯,各种各样在西突厥珍贵无比的琉璃水晶杯,这些中原河北的使者居然一次献上了数十件。
    如此厚重的礼物,让上自射匮大可汗,下到各个小可汗及部族首领俟斤们也都分到了一份。立时,整个中原河北的使节团,成了西突厥牙帐中,最受欢迎的人。
    满头银丝的西突厥大可汗射匮更是一直笑的合不拢嘴,今天他收到的这些奢侈的物品,比他以往拥有的所有华丽奢侈品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是这些礼物是在公开场合打开的,他真想全部都据为已有。
    赵起从身后的随从手中接过一个华丽的锦盒,从中取出河北朝廷的国书,呈给了射匮可汗。
    射匮大可汗没有半分犹豫的接过了国书,在那一瞬间,赵起敏感的感觉到了周边的人群中,有七八道目光紧紧的锁定了自己。他顺着感应望去,一眼就看出了那一道道目光的主人都是中原人。
    而与最后一个人目光相视时,他立即认出来了,那人就是李唐派来西突厥的使者刘文静。赵起还了刘文静一个大有深意的微笑,刘文静却是满脸忧虑。
    隆重的乐声响起,射匮大可汗心情大好,下令摆上隆重的宴席,欢迎辽东使者的到来。
    随同前来的辽东军一千轻骑被安排在了东面的一处军营之中,赵起带着数名部下前往射匮的黄金大帐之中赴宴。不过在宴会之时,赵起敏感的再次感觉到,有两道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他,他不动声sè的观察了一下。其中一道是刘文静的,另一道却是一个突厥人的。
    之前他已经听射匮大可汗介绍过,这个有着鹰一眼锐利目光的中年男子,乃是射匮大可汗之弟,统叶护小可汗。如今攻过金山,深入东突厥草原yin山一线的西突厥兵马,正是由他统率。他既是射匮大可汗之弟,也是如今西突厥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小可汗。
    宴席毕,统叶护小可汗笑着直接迎着赵起走了过来。
    “赵使者,不知道可否有兴趣与在下一起在这塞外溜溜马儿,打打猎?”
    赵起心中转过万般念头,暗自猜测这个统叶护可汗,为何在宴席上一直盯着自己,而且现在又马上邀请自己去跑马打猎。两人并没有半点交集,但是赵起这次来西突厥也带着重要的任务。如今中原诸多势力都有派使者前来草原,特别是代表着李渊的刘文静还仿佛在这里混的很熟,这不得不让感到了紧迫感。
    眼下这小可汗主动找上门来,也许正是一个突破口。
    当下赵起笑着道,“小可汗看的起在下,邀请在下打猎,在下深感荣幸,恭敬不如从命,请。”
    统叶护一听赵起如此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心头大喜,面上还不掩饰自己的笑意。
    “好,赵大人果然是爽快了,你这个朋友本可汗交定了。!”!。
第581章 射匮野望
    第581章射匮野望
    射匮大可汗的黄金汗帐之中,射匮正与儿子达罗可汗,以及几个心腹部族首领们议事。
    达罗可汗年纪三十左右,比叔叔统叶护小可汗也只年轻了几岁而已。达罗承继了其父亲的彪悍相貌,宽额,高鼻,阔口,大耳,手长脚大,声若洪钟。''
    “父汗,为何当年隋文帝时,隋国初时只是北方一偏霸之国,可最后杨坚却统一了北方,最后更是统一了中原。甚至在与我们强大的突厥数次争战中,也从没有战败过。可是后来杨广继承了隋国的天子位,杨广东征西讨,灭国灭族无数,看似比杨坚当年更加强大。”
    “可杨坚以一北方小国,最后统一中原,甚至连我们强大的突厥汗国,也被其打的分裂成两国,至今未能统一。而看似强大的杨广,却为何东征西讨,无所不克,可却继位才十一年,却先是大败于始毕,继而中原内乱,最后内外交困,身死名裂,甚至将强大的隋国也弄的四分五裂呢?”
    射匮可汗坐在王座之上,目光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早已经不是人前那副面对着精美奢侈的宝物,就迈不开脚的老人。而一个雄心仍在,目光中充满了深思与远虑的西突厥中兴之主。
    当年突厥汗国分裂,他们西突厥成功的压倒了东突厥,差点就要一统东西突厥汗国。可最后该死的中原隋国却在中间插了一脚,挑拨离间,合弱击强,最后反而将他们打的四分五裂,甚至连处罗可汗也了中原人的人质,滞留中原至今未归。
    隋国人滞留了他们的大可汗,又在西突厥内连立三个可汗,其用心之险简直是路人皆知。但是也许隋朝人没有想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任他们摆布的棋子,自己奋起拼博,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终于恢复了西突厥的实力,在杨坚死后,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
    而东突厥这些年在始毕可汗的努力下也是不断恢复,原本他以为,东西突厥终有一场大战。甚至为此,他还充满了忧虑,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东西突厥还没开打,杨广却已经迫不及待的与始毕打了起来。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场隋国与东突厥的大战,居然双方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最后的胜利者居然是中原边疆的一个割据势力。始毕与杨广大战过后,始毕被辽东军俘虏,强大的东突厥彻底的分裂。杨广兵败没多久就身死,强大的中原隋国同样分裂。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没有半分犹豫,趁着中原内乱,果断的派出兵马越过了金山,攻占了东突厥大量土地,将阴山一线,大多抢夺回来。
    下一步,他计划着重新将东西突厥一统。
    不过这段时间,数个中原势力纷纷派人前来联盟,或者称臣,所期待的无不是能得到强大的西突厥的支持。
    只是始毕可汗的南下失败,让射匮大可汗的心中对于中原一直有些抵触。始毕不可谓不雄,东突厥不可谓不强,可三十万狼骑南下,最后居然无一人能活着回到草原。前车之鉴,他不得不防。
    但是长子达罗小可汗,与其它的一些贵族们,却又有不同意见。
    这让他有些迟疑。
    射匮大可汗抚摸着自己腰间的金刀,暗叹,难道自己老人,雄心不再了?
    好久之后,射匮长吸一口气,对着自己越来越欣喜的长子达罗道,“那我应该如何呢?”
    达罗看到父亲终于有了些松动,高兴的道,“父汗,其实只要仔细的研究下隋国的这两位皇帝,那么我们汗国要往哪走,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年杨坚虽弱,可他却十分聪明,他打不过我们突厥汗国,就使计挑拨离间,最后让我们汗国自相内乱,终于分裂成了两个汗国。因为杨坚明白,一个统一的突厥汗国,不是中原人可以抵挡的了的。”
    射匮可汗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后来杨坚对于分裂后的汗国,又一直使用一招,那就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拉拢弱的一方,打击强的一方。而且他们一直站在局外,当我们西突厥强,他就联合东突厥打我们。当东突厥强时,我又联络我们来打东突厥。这么多年打来打去,死伤的都是我们突厥汗国的战士子民,隋国人一直在一旁挑拨离间,付出的最少,可却让我们一直自相残杀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