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647部分

隋末-第647部分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寨土匪出身的将领,比那些朝廷官军将领们的最大不同在于,官军的将领很多时候还顾忌着忠义等为将者的职责本份,可对牛进达等人来说,给李密是卖命,给陈克复也是卖命,给谁卖命不是卖呢只要能混下去,又何必非死抱着李密的大腿不撒手
    牛进达五人降了,虎牢基本上也就不攻自破了
    投降之后,为了表明决心,牛进达五人马上发令,让各自属下的队正以上军官,马上赶到黄君汉的将军府中议事等所有的军官到了之后,牛进达马上声称李密许多罪行,然后表明投靠河北
    所有的官军,稍有犹豫之者,马上就被他们给宰了剩下的人,大部分都是李密从各支义军中挑选出来的精悍战士不过在面对着生与死面前,同样没有人对李密忠诚至死杀了几人之后,剩下的全都同意跟着投靠河北了
    站在关楼上的牛进达看着城下那支狂飚而至的轻骑,心里打了一个突对方那旗帜上高高飘扬的大字,让他明白,城外的确实是河北军再看着远方,还有如一条火龙一般盘延而至的士兵,虽然看上去并没有黄君汉所说的五万大军,但怎么看也有一万多人了
    虽然他不想信陈克复会出现在这,但是河北军的出现,就已经让牛进达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既然已经投奔了河北,那他就已经一心希望河北军来的越多越好了他可不希望,黄君汉都在骗他,那到时,李密的大军一到,那他们可就是真正的完蛋了在中原混了这么多年,这五人也早明白一个道理改换门庭没什么大不了的,哪个强就抱哪个大腿,本来就是生存之道可如果要是再落在老东家的手里,那每一个豪强都不会对他们这种人宽厚的要么不要反,要反就得反个彻底
    牛进达一把将插在面前的那面书着魏字的大旗拨下,丢在地上踩了两脚,然后一把扔下了城头
    黄君汉面带欣赏的对他笑了笑,今晚牛进达五人表现出来的识时务,让他十分满意虽然他们投降,是被他的刀枪所逼可最起码,这五人的明白事务,让他兵不血刃的将虎牢献给了陈克复
    河北骑兵彪悍,嘶吼声中,马蹄飞扬,尘烟四起,气势锐不可挡带着隆隆的铁蹄之声,五百先锋雷霆营骑兵已经越过了吊桥,冲入了关城之中
    片刻之后,关城上又连续升起了三支绿色的信号箭
    带着大军缓步向关城压近的陈克复见状大喜,手一挥,“全军立即进城”
    虎牢关是洛阳东面最为险要坚固的一道关口,无论是河北还是山东,又或者淮北、淮南、江南诸地,要想进攻洛阳,则必须经过这道雄关
    陈克复骑在马上,一路看着这道雄关
    虎牢关前两百余步,已经遍布着陷马坑和鹿角,及魏军仿制的河北所发明的四脚铁钉这种河北军所发明设计的专门用来守城及阵地战的小铁钉,随意抛洒在地面上,都能保证有一只角是朝着上面的用来对付冲锋的骑兵效果最佳,就是对付步兵同样效果很好
    这道关城外两步外就布满陷马坑、鹿角和四角钉的防御带只留着城门前的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条通道是给平时侦察斥候们进出的,一旦发现敌军来临,城内的守军会马上把这个狭窄通道给挖上坑、布上鹿角和四角钉不过这次河北军来的太快,二来城内已经投降,因此这条狭窄通道并没有重堵上
    看着在火光中,发着幽幽寒光的四角钉撒在那片空旷的地上,陈克复心里也有些发寒四角钉这种小玩意本来是他弄出来的,用来对敌时确实好用,特别是在守城及决战的时候,在预设的战场上先撒上这玩意,杀伤力有时会让人喜出意外
    不过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不高,充其量只是造价不便宜而已河北军用了没多久,很快就被许多一直盯着河北军的各方密探所打探得到各方豪强纷纷仿制,对骑兵的伤害十分的大
    将近两百余步的关前防御带,让陈克复都有些后怕,真打起来,如果没有准备,那要吃大亏就算要清理,也得浪费大量时间
    等到了关城近前,却是一条宽达两丈,深约两丈的巨大濠沟这条沟没有水,但是沟里却是遍布着尖木桩不论是步骑,跌到里面,是绝无幸免的可能
    再往前,则是一条引入汜水活水的护城河看着那碧绿宽阔的护城河,陈克复对于这虎牢的印象是深了,濠沟在前,后面又一条引入活水的三丈长两丈宽的护城河,光是这两道在城头上远程器械打击之内的障碍,就足以让攻城的一方损伤惨重了
    而黑夜火光之中,那全部用花岗条石为基座,整个七丈高的城墙都为全包砖的坚固城墙,高达十丈的楼城楼,及遍布于城墙上的一座座高高耸起的箭塔敌楼
    陈克复已经面色凝重了,看这关城情形,这明明已经不是原本他经过两次的虎牢关了这是李密花费了无数人力、财力、物力给打造出来的一个坚固要塞虽然关城规模比不上当年的辽东城巨大,但就其城池高大、坚固,及防御的严密,这已经远远过了当年的东北第一要塞之城辽东城了
    坚固程度甚至过东都洛阳的要塞啊,陈克复突然发现,李密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把在各地搜集到的两千万石粮食都存在了洛口仓城,如今一下子全落入了自己的袋中这边耗费了无数物力修建起的中原第一要塞虎牢关,又马上送到了自己的手中
    面对着这巨大的惊喜,陈克复都有种想要给李密写封感谢信的冲动了李密,真是太有意思了
第775章 集 权
    共和元年,也就是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五月八日上午,洛阳城,皇帝杨杲在龙骧卫大将军毛翊,及留守北京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鲁广利、陈节等文武大臣的护送下,一路从北京南下,到达了洛阳。
    洛阳的南城外十里的洛水河边,无数的百姓都在这里等待。人山人海般的百姓一个个好奇的等在那里,就算是一队队的河北军士在那里不断的维持秩序,这些人也依然前仆后继,你推我挤的。
    洛阳城中的百姓如此热闹,倒不是真的为了迎候这大隋皇帝。实际上,谁都知道这大隋朝最就名存实亡了,这皇帝也不过是陈王的一个傀儡。他们真正等在这里,除了陈王有令让东都百姓迎接皇帝等北京官员们到来之外,主要也就是来见证这个时刻。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到洛阳来是做什么的,这个不到十岁的小皇帝来洛阳就是为了让位的,所以众人都等不及想马上见到这小皇帝,仿佛早一点看到他就能早一点让位一般。
    南下的队伍很庞大,哪怕这个队伍只是迁都队伍中的一小部份,但整个队伍入城,依然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直到午后时分,最后的一支南下的卫兵才全部进入洛阳城中。
    太极殿中,先期南下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高士廉、陈节、鲁广利等人者到齐了。除了还在黎阳的李奔雷元帅。和驻兵潼关之下的李靖元帅二人外,朝廷九相已经到了七位。
    陈克复坐在太极殿的御榻之上,心神依然有些不宁。刚刚他已经与房玄龄等人商议好了,禅位的典礼就定在一个月后。一个月后,陈克复也就不再是陈王,而是皇帝,进位天子了。
    “陛下。”
    “魏征有什么事就直说,明天我真的就要坐天下了,一时还真是觉得万事千事,这些还得由你们来帮我解决。”
    魏征看见陈克复走神的样子道:“臣等如今改称殿下为陛下。而陛下也需自称为朕,称臣等为卿。此是君臣礼仪,臣观陛下好像在想心事,不知道是何事?”
    “是啊。”陈克复点了点头。“真走到了这一步,坐到了这个位置,才发现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置。这几天,我整天坐在这里,每天从早上看到晚上,可案上的如山的奏章却总看不完。一想到一个月后,也许今后天天都须如此,一时间,心头茫然,总觉得当皇帝得如此。实有些茫然啊。”
    房玄龄等人都微微笑了笑:“陛下百战百胜,亲力亲为,天下事亦如此。”
    “战,我不怕,但兵将再多,总在几十万之谱。这些天来,接触政事,百官百僚,日有万机要理,才觉出治天下与打天下。大不一样啊。马上打天下容易,可治天下却不能靠马上啊。我有精兵数十万,上将千员,打天下,不管是谁我都不曾怕过。可如今面对着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我却不知道该如何指挥天下了。”
    房玄龄笑道:“百官百僚,各司其职。犹如网目,陛下只需提纲,纲收目顺,纲举目张。战场上,陛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天下稍平,大乱之后,眼看着就要大治,却是轮到陛下之前所四处征求的那些文臣们来治理天下的时候到了。这几年殿下办学校,刊书籍,养学子,大力提拔有才学之人,又兴科举。今年朝廷也在我们治下各处举办了第一场科举,经过县试和郡试,如今已经结束了乡试,尚书省和礼部已经定下,等到五月中旬就正好举行新朝后的第一场科举会试。到时,定能简拔出更多有用之才有陛下分忧。”
    陈克复听到科举已经进行,十分高兴,笑道:“是啊,我这一收一举,牵动天下。单人匹马,一收,就兜转回来,而天下,错了,岂是一时间能兜转回来的?虽然这几年我们也征求了不少的有学之士,不过对整个新朝来说还是太少了。如今开科取士,这确实是条好路。对科举,我还是那几点意见。一是得公开公正透明,考试得糊名阅卷。二是得多取士,三年一科,如果只取十几二十人也于事无补。进行科举得大胆,会试可设三甲,一甲三人,二甲九十七人,三甲九百人。一科取一千人,然后给他们分到京城各部实习培训一下,然后再授官于天下各地。一举将天下读书人收揽于朝廷,让他们为朝廷所用,为天下百姓办事。”
    科举本是隋朝后确定的制度,指在打破世家门阀们对政治的陇断。不过虽然开了科举,但科举有许多科,每科实际取的也并不多。真正意义上也只是有个张目的作用,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房玄龄他们举办的这次新朝科举,虽然也放开了不少手脚,可实际也还是和之前的差不多。此时一听陈克复随意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一听一科要取士千人,也者不由的瞠目结舌。
    而且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三年一科,一科取千人还不算惊讶的。真正惊讶的还是考试糊名,所有的身家清白的人都能来考,不论门第,而且考试还得糊名阅卷,这才是让人惊讶的。隋朝的科举,基本上还是属于一种比较初始的制度。考生们考前就要投自己的卷子给京中的官员,请他们做保举。然后考试后的试卷也是不糊名而是公开的。
    这种制度下,基本上虽然也有非名门的贫家子弟中试,但实际上却也都是那些官员及权贵们的子弟亲朋友门生一类的。而眼下陈克复提出的这种,却完全是想利用这个科举制度,来取代眼下朝廷中的用人选官制度了。
    殿中的七相中,鲁广利、杜如晦、高士廉、陈节、长孙无忌五人都是属于世家出身,而只有魏征和房玄龄属于那种耕读传家的书香门弟。
    这个新科举的制度一出,让他们全都感觉到一种不敢相信,甚至就连魏征和房玄龄都有些惊讶了。
    “殿下,这会不会有些太急进了一些?”高士廉犹豫着道。他们都知道陈克复不喜欢世族,这些年来他的态度早说明了这一切。河北的世族血洗,以及入中原以来,对河南入洛阳等贵族的举措也说明了这一切。但是这个科举制度一出,却将从根本上打击所有的贵族世家阀门。
    这样的举措,不由的不让他们担忧。当年陈克复一入河北,就逼反了河北大大小小的世族豪强们,连那些中等地主都给逼反了。眼下好不容易进取中原,这中原还没有掌握稳固,此时又要弄出这样的科举制度,给那些世族们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削弱他们,这弄不好,到时又是一次世族豪强们叛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江南、巴蜀、关陇等地还被割据着,就算真的平定了天下,和整个天下的世族豪强们做对,这也不是明智的想法啊。
    “你们的看法呢?”陈克复看着几名宰相都一脸沉重的样子,也不由得沉吟起来。
    “陛下,欲速则不达,凡是还是缓和点好,春雨润物,细无声息才好。”杜如晦劝道,“陛下如今刚刚二十有八,还不到而立之年。这春秋之寿还高着呢,怎么着也得还有五六十年。有这么长的时间,陛下何不先把此事放放,慢慢来解决。臣以为,眼下我们最重要的,还是稳定收复的各地人心,然后是恢复生产,休养生息,然后平定整个天下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说科举取士,削弱世族阀门,这却是以后的事情。”
    高士廉也在一道道:“陛下,朝廷二十万大军围在黎阳,每日耗费无数,而且陛下一个月后就将开朝建国,总不能这事托到那之后吧。另外一个,河东的局势也还十分混乱,朝廷早日平定河北乱局,也能早日将兵马调到河东平定混乱。又能回调一部份兵马回辽东等边关,以备不侧。”
    “陛下,兵马军事固然重要,但臣以为下阶段朝廷还是应当将注意力放在稳定地方,恢复生产上面。等平定了河北之后,就只剩了河东的几郡之地叛乱了,那里完全可以派一上将前往即可。朝廷真正的注意力还是治理地方,派遣官员,安抚民心,平靖地方,剿灭盗匪,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上。后方安稳了,朝廷也才能安稳。百姓们有了饭吃了,朝廷也才会有粮食打仗。臣建议,朝廷须休兵三年,休养生息。”
    武将们想的是战争,想的是打仗,攻城掠地,歼灭敌军,将敌人一一打倒即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追求。但是如今和这些一直帮他治理政事的文臣们在一起,陈克复马上明白,打天下是一套,治天下又是另一套了。
    众宰相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各种迫切急需的建议,陈克复听的频频点头。忽然,陈克复发现已经蓄上了胡须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却一直没有发言,不由道:“无忌,你心里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