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37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337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沿海地区,义务兵制度也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得参军,而是身体素质过关的才招入军中,只需服役两年。
    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接受过了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在列队等方面都没问题,对基本的枪械操作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入伍后重点训练项目就是一些更深入的军事战斗技巧。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已经演变成了陆空一体的运动战,战争的形式已经改变为使用空军、火炮、战车进行强行突破,然后进行纵深穿插、包围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步兵已经退为次要位置,主要的战斗就是对敌人进行穿插包围后的近距离战斗。
    因此传统的练兵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去,应对新时代的战争需求,士兵必须学会近距离的战斗技巧。
    这是普通士兵的任务,而职业兵种,则是装甲兵、空军驾驶员,以及炮兵部队这些首要的兵种。
    在这种战斗模式下,单兵火力变得比较重要,毕竟包围歼灭战比的就是近距离火力,但也不是说太近。
    在中日战争,以及苏俄内战中,都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冲锋枪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但有时射程不够却也是缺点。
    当前这也就是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因为其他国家的火力不如中华帝国,以中华帝国的09式步枪来说,火力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步枪都要猛,而且精度也高,因此没有谁认为这是缺点。
    不过需求还是有的,军方已经有提出了相关的武器装备改进方案,那就是制造一种威力适中,射程适中,火力猛,又便于携带的步枪。
    中华帝国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国家。
    帝国今年扩招生产兵团,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普通士兵。
    这些普通士兵上了战场,任务就是向前冲,然后消灭敌人,并不需要太强的技术性,但危险系数极大,因此这是最容易消耗兵力的地方,帝国既然要做战争准备,就得多培养普通士兵。
    两年时间足够培养一名合格的冲锋士兵了,退伍之后就转为后备役,等战争一到,马上对这些后备役进行动员。
    说白一些,那些后备役,实际上就是炮灰预备役。
    但战争就是如此,总得有人来当冲锋陷阵的炮灰,那些职业兵所面临的危险同样也很大,以装甲师来说,得进行正面强行突破,空军得进行空战和敌后轰炸。
    当然,如果军事技术比敌人强,那么危险性会降低很多。
    中华帝国的军事技术,此时还是领先于世界的。
    中华帝国在1921年,陆陆续续的招募了近三百万人,大多转为生产兵团,中华帝国的兵力总数,已经增加到了六百万,相当于一百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参军,这个比例相比十比一这样疯狂的比例来说,是非常低的。
    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军国主义路线的国家,必须有一个全民参与军事建设的基础。
    中华帝国今年的扩军,确是把英美等国家吓半死。
    六百万啊!
    那可是六百万!
    而且中华帝国随时还可以再征召六百万,只要有需要的话。
    中华帝国平白无故扩建这么多的兵力干什么?
    难道是要对苏联全面开战了?
    深谙资本运用方式的美国,自然明白这是有可能的。尽管领土名义上是俄国的,但中国的资本却能够持续的对俄国进行剥削,全面向苏联开战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利益出发点。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出发点,那么就可能付诸行动。
    面对这种极大的可能性,英美日等协约国已经是到了快要火烧眉毛的时候了。
    如果让中华帝国把手伸到欧洲去,那么结果是很恐怖的。
    中华帝国占据欧洲,等于是统一世界岛没什么区别了,到时候美国将处于被包围状态。
    白宫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
    “以当前美国的军事力量,完全不足以阻挡中国的扩张,首先在海战方面,世界各国的海军都无法靠近中国海。而且这次中国是从陆上扩张,而不是从海上扩张。在陆上,苏联显然抵挡不住中俄联军。而英法德刚经历了一场持久战,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抽调出来抵挡中国。如果中国真的下定决心要进攻欧洲,那么将没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美国国务卿兰辛罗伯特说道:“美国需要的是时间,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让苏联发展,同时需要足够的时间英法德恢复实力。而中国从上次的战争一开始,就从未陷入到战争之中,他们积蓄了巨大的力量,现在极为容易爆发出来。”
    “那怎么办!”威尔逊问道“难道我们学他们那样建立一支600万人的军队?”
    威尔逊一副郁闷的表情,便能看出他的无奈了。
    美国的人口只有一亿,理论上全民皆兵的话,可以抽调出一千万人参战,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
    美国是一个资本国家,不可能抽调那么多人去参军,就算是抽调600万人去参军,美国也受不了。
    在非战争时期,美国是需要发展的,那么多人去参军了还怎么发展呢?
    中国不同,中国那么多的人口,600万人不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而且中国还未实现全面工业化,还有很多人口是农业人口,这些农业人口去参军了,对社会生产没什么影响。
    而美国此时远远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以美国的发展路线,以及战争方式,是一种严重依赖先进军事技术的模式。
    因为美国的士兵并非是太专业的,多数都是非专业的。
    而美国制胜的法宝,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
    但现在中国的军事技术显然超越了美国,美国如果贸然参战,那么就别想发展了。
    因此美国是需要时间来发展的,未来美国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英法德等国家的实力,并且帮助苏联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业以及防空体系,并且帮助其发展陆权以制衡中俄。
    “也许我们需要重启协议,这样才有可能暂时阻止中国向西扩张,但未来战争肯定会爆发的。”罗伯特断定道。
    威尔逊点了点头,也不是太紧张。
    反正他只是总统,该紧张的不是他,而是那些资本家。
    当然,他若想继续连任,那么就必须做出点符合那些资本家的利益出来,这样才能连任,以目前的状态来看,显然连任已经不是太可能了。
    因为美国自欧洲爆发大战以来,与中国的竞争中一直都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威尔逊已经当了两任总统了,下一任总统肯定不会是他了。
    威尔逊在就职总统期间已经赚够了钱,足够让他快快乐乐乐的过完下半生的钱,至于美国的前途如何等等,他并不是太过关心。中国如何扩张,一时半会也打不到美国本土来。
    当然,中国打到美国本土来也是威尔逊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他未来还要享受后半生,不想受其影响。
    但快要卸任的人了,威尔逊对此事已经不是很上心了。
    ……
    美国紧张半死,中华帝国却是没这个意识。
    夏钧这次决定扩招三百万生产兵团,本身只是为了培养预备役而已,毕竟三百万军队的装备、训练等等都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位的。
    而且中华帝国已经在西线集结了一百六十万兵力,交通线的任务已经是非常紧张了。
    随着秋季的到来,哈萨克斯坦地区的棉花也收成了,中华帝国在西线的军事行动也停了下来,铁路要开始运棉花了,后勤补给供应开始减少。
    如果帝国再把三百人调过去,那么后勤肯定吃不消的。
    而且暂时中华帝国还未发展到夏钧理想中的程度,现在贸然发动战争,可能开始时会打得顺风顺水,但后力肯定不足,而且伤亡极大。
    夏钧根本就没有要在此时发动战争的意图。
    而在美国看来就不同了,如果中国此时向苏联进攻,苏联能否挡得住的确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
    中华帝国暂时还不想让俄国摆脱苏联这座大山,以北极熊的野性,一旦消灭了苏联,说不定还会反到天上去了。
    因此中华帝国根本没有在近期内消灭苏联的想法。
    保持苏联的存在,有助于继续调教俄国这头北极熊。
    ——————
    今天就一更!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本文由破晓更新组@楚楚练提供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75章:访问美国
    昨天和今天的更新都被抽了,不是没有更新的
    第375章:访问美国
    中华帝国陆军此时保持的军力也就是三百万左右,其余三百万则是生产兵团,属于用来培养预备役用的,不到一定程度是不会投入战场的
    不过美国却是被吓个半死,毕竟六百万的兵力,而且中华帝国向来是一个走精兵路线的国家。
    一般来,维持如此庞大数目的军队,必然要花费很多的钱,那么必然是处于战争的目的才去扩招的。
    只是美国不知道的是,这次中华帝国扩招的是生产兵团,这是一种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养兵模式,不过还是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去组建。
    生产兵团的服役时间为三年到四年左右,主要是因为很多士兵还不识字,并且以前也没有接受过多少的军事训练,因此需要服役更长时间,而一般义务兵,服役时间为两年,表现良好则选拔为职业兵。
    中华帝国陆军维持的兵力也就是300万左右,这是未来将会比较恒定的一个数目,而在生产兵团等部队的建设上,则会继续上升,但花费不会太大。
    在空军方面,中华帝国培养的飞行员数量此时已经上升到了12万,加上其他后勤人员,空军服役人数达到了年60万。
    而海军方面,此时也扩大到了30万人。
    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也就是接近400万。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人口这么多的国家,400万的正规军确实不多,不过当前中国要的是发展,维持太大规模的兵力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至于美国的判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此时的苏联已经半残了,而且国内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社会秩序也不是很正常,战略缓冲又不大,中华帝国完全有能力以不是太大的代价将苏联灭掉。
    苏联对美国来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美国严格的并非是一个陆权国家,在陆权上美国实际上烂得很。
    美国在战争方面,意志力很差,极度依赖火力轰炸,这也是美国不可能成为陆权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大兵很怕死。
    美国是一个资本国家,其民族主义基本等于没有,虽然有变相的白种人民族主义,但不明确,政府也未提倡,而且美国大兵中有不少是黑人。
    在美国,打仗就跟企业请员工是一样的。工资是多少,抚恤是多少,如何才能获得抚恤金等等都有各种规定。
    在中华帝国,士兵在战场上非战斗发生意外身亡,照样有拿抚恤金,同样当做烈士来对待。而美国不是这样,一个士兵若不是在战斗中受伤或者伤亡,是没有抚恤金领取的。这就跟老板在和员工斤斤计较一样。
    当然,这也是必要的,若不这样规定,可能很对美国大兵自己搞出点什么伤来,我可以直接回家不用打仗了,还能拿到一笔钱。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而且可能是大规模存在的。
    而在中华帝国国防军则不是这样,这种现象只能是极少,因为中华帝国是一个单民族国家,有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因此精神上是强大的。
    美国大兵看上去物质很强大,装备很先进什么的,但精神上实际上很烂,这就导致战场上贪生怕死,虐虐中东国还凑合,跑到东亚来就不行了,东亚作为中国传统的辐射地区,民族普遍早熟,意志力是很强大的。
    因此美国需要一个陆权国家,而苏联就是最好的团结目标,也是当前在亚欧大陆上唯一的一个能够制衡到中国的陆权国家,德国、法国的实力目前还未恢复,而且这两个国家互相仇视,非常不靠谱,只有苏联靠谱一些。
    随着中华帝国攻占乌克兰基辅地区,苏联的产粮区已经被打掉了,苏联人现在连吃饭都是问题。
    如果这时候中华帝国再大举进攻苏联,苏联能够抵挡下中俄联军锋锐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
    此时的乌克兰,东部此时被中俄联军攻占,而西部则处于波兰的控制之中。
    波兰在年苏俄内战中乘机攻占了半个乌克兰地区,这个国家也是的,但却不是苏联体制下的,而是一个的苏维埃政权。
    面对中俄联军的压境,波兰政府也很惊恐,不过中俄联军显然暂时没有进攻波兰的打算,而是积极和波兰进行接触。
    波兰是一个刚复国的国家,为了防止波澜和苏联联合,尼古拉二世无奈之下接受了中国政治顾问的建议,对波兰政府提出承诺,只要波兰政府进行改革,放弃制度,俄国承认波兰复国的合法地位,甚至可以与波兰政府组成一个军事联盟,实现攻守协同。
    波兰之前处于俄国的统治范围,尼古拉二世话还是很有效力的,对于波兰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定心丸。
    当然,波兰政府能否进行改革,还得看内部的政治格局,但可能性是很大的。
    毕竟此时苏联节节败退,如果波兰政府还坚持共产制度,那么也就是选择苏联政府了,尽管他们并未选择苏联政府,但中俄两国给波兰政府的出路就是两个。
    一个就是进行改革,加入中俄联军这个军事联盟之中,共同对付苏联,那么俄国承认波兰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国给与波兰各种援助,使波兰政府能够发展。
    如果波兰政府不接受中俄提出的这个路线,那么就等于是得罪了中俄,那么波兰政府不加入苏联也得加入。
    中俄两国等于是把波兰逼到了一个交叉路口,必须选一条路走到黑才行,想要两边讨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国的悲哀,大国可以随意的对其进行揉圆搓扁。
    波兰政府之前虽然是苏联支援建立起来的,但问题是苏联现在眼看就不行了,从乌拉尔地区一路败到了伏尔加河西岸,又败得连乌克兰都丢了一半,现在中俄联军已经与波兰接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