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259部分

曹植-第259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植神色不变说道:“国让先生又何以断定植是妄自尊大?”
    田豫抬手虚空一划,说道:“现在曹公子看似立足幽州,威慑袁将军后方。殊不知早已身陷重围,南有张yV十万大军北上,东南有袁显思大军围堵。西面乃并州之地,只需袁将军一纸调令,高干数万大军将出雁门关南下,而东北面则有我渔阳三万大军。如此形势,绝对是死局中的死局,难不成曹公子有破解之法?”
    曹植闻言,淡笑道:“倒是被国让先生料中,本公子确有破解之策。此时寒冬将至,张yV大军才刚从邺城出发,途中还要经巨鹿、中山等地。只怕未到幽州,大雪早已封路。再者,本公子早已与黑山张燕联络,张yV来幽州,只怕先要面对黑山军的连番骚扰。即便能入幽州,仍要分出大部分兵力保卫粮道。如此一来,张yV能用之兵,就真能夺回幽州?”
    听到曹植提到张燕,田豫没有半点意外。公孙瓒败亡之前,都有联络张燕,现在的曹植,又岂会不联这个跟袁绍有死仇的家伙。张燕的黑山军活动于并州以及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一带,恰好卡住了张yV进兵的路线。
    若要黑山军出来阻挡,或许不太可能。但是要他们侵扰粮道,打打秋风,可能性还是极大的。最起码打劫袁军粮道,对黑山军自身都有好处,又能帮曹植的忙,张燕肯定乐于为之。
    田豫对这一点,早就看透,也不在意,轻笑道:“那袁显思一路又如何?”
    曹植淡然道:“冀州那边我曹家奈何不得,然青徐方面我曹家早有大军枕戈待旦,若袁显思遣大军北上,青徐曹军自会北上。若袁显思派的人少了,本公子亦不惧他。”
    田豫点头道:“好,这也算你说得过去,但我渔阳三万大军,曹公子总不能忽视吧。”
    听到这话,曹植神色凝重地点头道:“不错,所以本公子来了!”
    田豫闻言,深深地望了曹植一眼,随即喝道:“曹子建你就当真这么有信心,说降田某?吾此时仅看在子龙面上,才不将汝拿下,若再发狂言,休怪吾乱棍打出!”
    曹植无所畏惧地点头道:“不错,首先是功劳,先生若相助本公子,让本公子可守稳幽州,那么南北夹击之下,袁本初必败。那么以此功劳,我父必不会待薄先生。”
    听到这话,田豫无所谓地拂袖道:“田某一向不在乎荣华富贵。”
    曹植没有半点意外地点头道:“此事植当然知道,先生志在报国,不然的话也不会劝子龙相投刘玄德。但是植以为,刘玄德难以救国。”顿了一下,曹植将声音放缓道:“方今天下大乱,其因乃汉制已崩,而无适合时代这新制出现。袁家背后则是关东所有世家,袁家若胜,先生应该清楚,掌控天下的必然是世家,如此寒门为官之路被绝。天下仅为世家所把持,让天下千万百姓供养天下千百世家,此谓之私!满足的是世家一己之私欲!”
    说到这里,曹植顿了一下,深吸口气接着道:“若助我曹家,天下则不会被世家所掌,农、工、商皆受扶住,寒门亦报国有门,世家亦遵圣人遗训,教化万民。如此,放乃真正大治之道。”
    田豫听完并没有如赵云当时一般激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摇头道:“言过其实。”随即转头望向赵云道:“子龙,汝就是被其此言所惑?”
    赵云见着,只是笑而不语。
    田豫轻轻摇头道:“诚然,汉制崩溃而无新制,的确乃如今大乱之因。世家主政,的确无益,故此吾才要子龙投玄德,恢复汉制!”
    曹植不屑一笑道:“恢复汉制?只不知国让先生要恢复的是高祖之制,还是武皇帝之制?”
    高祖之制,就是无为而治;武皇帝之制,就是独尊儒术。听到曹植此问,田豫沉吟了下来,没有回答。
    曹植见到,却是说道:“重立高祖之制,世家当如何处之?重立武皇帝之制,那寒门又如何处之?”顿了一顿,曹植接着说道:“武皇帝以前,天下无世家,然方今天下早已为世家所把持,天下格局早变。恢复汉制,并不能治乱世,唯有于汉制上推陈出新,立新制,方能平定乱世!”
    听到这话,田豫不自觉地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子建既有此想法,那应该心中早有想法吧。”
    曹植轻轻点头道:“植年岁虽小,然农、工、商等都接触过。治平天下,当以农为本。唯有农,方能保证百姓之温饱。然仅靠农,并不足够,工匠制器,能让百姓耕作更方便,制兵器则可御强敌。而商,则将利之所得,扩至最大。故植以为,不以农为本,难以立国;不重百工,难以强国;不重商业,则难以富国!士人则在其中起领导作用,以才学、品德、考试之法取士,而非以出身定官品,此方为正道。”
    曹植所言这问题,可算是他这些年结合古今,想法之大成。
    无论古今,中国社会都难以摆脱,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各行各业,绝大部分都可以归类到这四个阶层之中,当然尚有些隐士,就不论了。
    曹植脑袋之中装着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头一千多年,中国社会主要都是以农为本,而像唐、宋、明等朝代,除却以农为本之外,也是农工商并重。故而,这些朝代才相继有盛世出现。
    然到曹植那个年代,以农为本的思想早就丢却。其所在那朝,头三十年以工为本,后三十年则以商为本。农,都被放到稍次的地方。
    然而事实证明,以工为本或以商为本,都有重大缺陷。
    首先以工为本,商业限制、农业得不到支持,百姓无积极性,饿死者甚重,以至于最后亦自行崩溃。而以商为本,看似没有不妥,且异常繁荣。然而商就如无根之浮萍,所构筑起来的繁华都如空中楼阁,经不起大风大浪。稍有动静,国即会被动摇,轻则伤筋动骨,重则难以翻身。而且以商为本,更会让利字当头,以致道德沦丧。
    而以农为本,最起码可以将百姓之温饱解决。人之生存最大问题解决,方可谈发展。以工为本,而忽视农业,即会饿殍遍地。以商为本,看似以商品交换粮食,可以解决此生存问题。然商所依赖的乃别人,而非己,基础不稳,即便楼阁建得再高,也会倒塌。
    不过单单靠农,而轻工、商又不可行。农只能解决本,而强国则必须依赖工与器。而工、器又不足以富国,故而又必须用到商。
    故此,以农为本,工商并重是为最稳妥之策。大汉以农立国,然儒生轻工、商,以致工、商皆受鄙薄。如今曹植要重定新制,当农、工、商并重,其中农为根本。这才能做到立国、强国、富国。
    除此之外,对待寒门与世家问题,最好的解决之法乃量才录用,引入考试之策。中加入品德评定,另外尚有治廉之法。这些都是后话,曹植只是稍提几句,并没有深说。
    然而,仅仅以农为本,农工商并重之议,却是引得田豫深思不已。一直以来,大汉虽然说不上穷,但要说富却绝对算不上。风调雨顺之年还有,会有盈余,然当天灾不断之时,大汉国库就会屡屡亏空。
    这些,田豫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常有读到。以前,他还想不到问题所在,现在被曹植一点,再加上这几年,与曹家相关的曲辕犁、翻车等农具,以及印刷术、造纸术、天然居、茶坊等与工、商有关的产业出现,田豫就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了。
    中原之破败,田豫是知道的。曹操能在短短数年之内发展起来,被在实力上可以抗衡袁绍,跟这些不无关系。分开来看,或许觉得没什么,但是合到一起,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一起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从曹操迎天子驾真正发展,满打满算还只是五年。五年就将一个破败的中原,发展到可以跟富庶的河北抗衡,绝对不简单。
    田豫也是能吏,通过各种手段,将农具、茶坊、天然居等资料都弄到手,而且还亲自试验过。平心而论,田豫也觉得这些东西和方法对让百姓富足非常有效。
    故此,听完曹植此论,田豫沉默在当场。
    曹植见着田豫沉默不语,微微一笑道:“国让先生,袁本初或许一时势大,然而这只不过是其先天比我曹家要好而已。若说真正于天下有益,当是我曹家。先生现在之选择,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前途,更与天下苍生乃至往后数百年我华夏之国运有莫大关联。先生久在幽州,当知道胡人如今虽然依附我大汉,然其狼子野心并未死,一旦我大汉内乱以致空虚,白登之围重演不说,更有可能我华夏会沦于异族之手!望国让先生慎之!”
    前面的问题只是引起田豫的深思,那么后面的问题,田豫听到之后却是浑身一颤。异族问题他最为清楚不过,而曹植所言他也颇为认同。若两相结合,袁绍一统天下,然未能让天下大治,反而让华夏式微,那么强悍的外族入境之下,那么受灾的将是华夏子孙。想到此处,田豫脸色当即变得阴沉起来。
    见到这一幕,曹植暗喜道:“有门了!”
    然而就在此时,大厅的正门忽然被推开,一人昂首大步而进,凝声道:“国让,切不可听此子胡言乱语!其乃是袁将军头号敌人,若我等将他拿下,将是大功一件。”说到这里,那声喝道:“来人,速将逆贼曹植拿下!”
    “诺!”
    听得那人的话,只见无数手持刀枪的袁军士卒从外面涌将进来。
    见到这一幕,赵云大惊失色,整个人轻跃,护在曹植的跟前,凝声大喝道:“赵云在此,休伤吾主!”
    为首那人听到之话,大笑道:“赵子龙,你真以为能能护着此子杀出去不成?现在渔阳城四门被封,田府之外也有数千大军,今天你们是插翅难飞!不过吾敬你是一条汉子,若汝出手拿下逆贼曹植,吾可以向袁将军保举于你,只不知你意下如何?”说到这里,那人看向赵云的目光露出似笑非笑的神色。ro!~!
    ┓
    ┗┛
    '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说降成功
    第三百九十四章说降成功
    眼见大批袁军冲了进来,曹植心中也是大惊。瞥了一眼田豫,见到他双目之中也透着疑惑,曹植知道并非他叫来的,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面对如今这般危局,曹植也没有解决之法,只是缓缓往田豫的方向挪移的半步。所谓非常人行非常事,若对方出手,他就会立刻拿下田豫,相信凭借田豫的威望,自己和赵云或许有一线生机。
    这时,赵云却是死死地盯着为首那人,凝声说道:“鲜于辅,你就觉得凭这些人能留下我赵云?”
    眼见赵云目光凶悍,想到他能单人匹马杀出十余万人的包围,鲜于辅退了半步,进入人群之中。右手举起,不屑一笑道:“赵云,吾承认你是一条汉子。然你也不想想,这里乃什么地方……”
    未等鲜于辅说完,那边田豫忽然开口道:“太守且住!”
    听到这话,鲜于辅愣了一下,用错愕的目光盯着田豫,不解道:“国让,你……”
    田豫轻叹口气,说道:“叔佐,先让你的人退出去吧。”
    鲜于辅惊讶之色更浓,凝声道:“国让!”
    田豫向着鲜于辅,点了点头,反问道:“叔佐,你我相交数十载,吾可有害过你?”
    鲜于辅闻言,果断摇头道:“国让乃吾至交!”
    田豫微笑着点头道:“叔佐可否再信吾一次?”
    鲜于辅听着,轻叹了口气,摆手道:“都退出去,没有本太守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来!”听到这话,曹植总算松了口气,特别是田豫求情,更让曹植看到了希望。而那些袁军士卒,得了鲜于辅的命令,纷纷收起刀枪退了出去,并将大门掩上,独独留下曹植、田豫、赵云和鲜于辅四人。
    鲜于辅没有理会曹植和赵云,目光只落到田豫身上,凝声问道:“国让心中已有决定?”
    田豫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这时,鲜于辅才指着曹植说道:“此子就真有如此能耐,让国让冒险相投?”
    田豫轻叹了口气,说道:“吾只从他身上,看到了华夏之希望!”
    鲜于辅瞳孔微微一缩,惊讶道:“国让从没说过此等话。”
    田豫轻轻点头道:“天下诸侯,吾也见识过不少。公孙伯圭、刘玄德、袁本初,乃至曹孟德的心性,吾也有几分了解。公孙太守虽然是杀了刘(虞)伯安,然而其因乃是胡人,故而其杀刘伯安之后,吾并没有弃其而去,只因其本心不坏。袁本初虽有争雄天下之野心,然管治河北整整有条,堪称一代明主。刘玄德虽气候未成,然其志早得吾之认可。至于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无论其奸雄与否,然确实是治世能臣。这些人,都堪称一代英主,然而吾今日觉得,在此子面前,他们都有点逊色!”
    “什么!”听到田豫这话,鲜于辅大惊失色。田豫所提的,都是当世赫赫有名的诸侯,曹植区区小儿,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已经很了不起。而在田豫的评价中,竟然还要超越他们,实在让鲜于辅难以相信。
    田豫见到鲜于辅的表情,没有半点意外,摇头道:“叔佐,有志不在年高,昔年甘罗十二为相,足以说明年少亦可治国。曹子建年岁虽不大,然而有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一面,就是远见。吾可以感觉到,那种远见并非区区数十年的看法,而是百年乃至千年。此等远见,堪比周公!”
    周公是什么人,定周朝礼乐制度之人物。其不仅一手打造了成康之治、建立了华夏族的文化基础,更打下了周朝得享数百年国运之根基,可以说是全能之圣人。与后世将孔子捧到奇高的地位相比,在汉代,周公地位更在孔子之上。
    孔子,建树更多是在文化之上,而且不少是复兴周礼的。而周公,无论从最核心的宗族到文化、政治、经济方面都处于顶峰。可以说,是集先秦三代以来各方面制度之大成,并将其融为一炉。
    而自先秦制度崩溃之后,经过上百年之演变,秦制总算立了个框架。而当汉承秦制之后,汉制也将秦制进一步完善。只不过传承了四百年的汉制,此时也出现问题了。曹操、袁绍等人虽然是一世之雄,但在田豫看来,他们都不足以重立一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