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44部分

曹植-第44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植听完,低着头以小手摸着鼻子,喃喃道:“原来是粮草辎重的问题。”其实运输不便这个问题可说是一个长期问题了,纵观后世,在工业化出现之前,也没有什么太过实质性的进步。而据曹植所知,汉末三国时期对于运输工具的改进,最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但是那玩意曹植只闻其名而不知道制作的办法,因此虽然想改进,亦只能叹一句有心无力了。
    就在三人闲聊的时候,前面忽然传来“咯嗒咯嗒”的马蹄声,未几就见到一将策马而来。于禁远远见到,脸容一正,凝声问道:“文谦,可是前方有敌情?”来者正是在前军开路的乐进!
    乐进飞身下马,来到马车跟前,才摇头道:“文则放心,前面一直安好。只是方才元让将军派人送来书信,其所部已然从北面的的小路通过了泰山,同时打退了吕布麾下部将李丰、薛兰,现在泰山各处山路尽在我军掌握之中。其催促我等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到濮阳城下与主公汇合!”
    于禁听完,摊手苦笑道:“非是在下不想加快行军速度,实在是粮草太多,文谦你应该明白……”
    乐进认同地点了点头,将目光瞥向郭嘉,抱拳道:“不知先生可有妙策?”
    郭嘉直接翻白眼,不顾形象地躺到马车上,说道:“嘉只是区区一谋士,又怎会有妙策让大军行进速度加快。在下以为,还不如找太平道那些神棍更实际,他们或许有仙法呢。”说到这里,郭嘉露出笑眯眯的神色。
    于禁和乐进自然知道郭嘉这是开玩笑的话,直接别过头不去理会。而于禁却是将目光落到曹植身上,虽然他也觉得此事不太可能,然而他却记得,曹植之前改进过箭囊,或许会有改进粮车的方法。
    曹植见到于禁投过来的目光,直接一摊手,做出一个无辜的手势,说道:“文则将军不要看植,此事实在太难了。若想加快行军速度,还不如放下部分粮草,让其从后跟来。反正元让叔也说过,泰山路径已经为我军所控,也不怕被敌军偷袭。”
    郭嘉不知从哪里掏出他那柄破烂羽扇,边摇边说道:“四公子所言,不失为一个办法。”
    于禁和乐进对望一眼,同时装出为难的表情。郭嘉自然知道他们心中的顾虑,于是笑道:“二位将军谨慎,在下明白。那就派人回头通知文烈,让他在彭城派些人来接应即可。陶谦老儿受过那次教训,也不敢与我军为敌。”
    二人也清楚,夏侯?既然专门派人来松消息要他们立即赶往濮阳,肯定十分重要。此时也只有这个办法,于是同时点头道:“如此就按奉孝先生所言吧。”二人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开,吩咐调度去了。
    看着二人的背影,曹植眼睛瞥了不远处那些粮车一眼,眼带忧色地想道:“看来确实要想一个办法,改进粮车,不然的话以后入蜀,肯定要吃亏。”这事已经被曹植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
    七天之后,兖州山阳郡地界。
    正如夏侯?派人来通传一般,整个泰山山路已然被曹军所控制,于禁所部大军放下部分粮草之后,很快便通过了泰山山路,进入了兖州范围。
    刚进入兖州范围,入目之间的一幕让全军上下大为吃惊。周围四面八方,全是一片枯黄,曹植这时已经忍不住从马车之上跳了下来,仔细观察了。
    从附近的地形看来,这里原本应该是一片麦田,然而由于干旱,田里大部分小麦都已经枯死,只有远处靠近黄河其中一条支流边上的地方,才隐约见到一点绿色。而曹植脚下的土地,经过烈日暴晒,早就形成一大片网状龟裂带。曹植目测了一下,好点的地方龟裂深度都有一寸,而有些严重的更是深达三寸以上。
    “好严重的干旱!”见到此情此景,曹植心中凛然。干旱曹植其实并不陌生,在他所身处那个时代,每年或者每两年,就会出现地区性干旱,情况极为严重。原本干旱这些东西可说是几十年一遇,然而曹植之前所处那个时代,由于人类对环境过分破坏,使得气候转变,才使得这些几十年一遇的大灾频繁出现。
    大灾出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只是曹植当时在沿海地区读书,对于干旱也就从电视上看到过,并未亲身了解。此时见到土地出现如此严重的龟裂,与那时代的大旱相比亦分毫不差,曹植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要知道在汉末,可没有先进工具应对大旱,百姓只能够听天由命!
    旁边的郭嘉见到曹植所指,脸上也少有地露出严峻的神色,皱眉叹道:“这次大旱,实在太厉害了,嘉也是平生仅见!”
    郭?也跟着下了车,当她见到周围赤地千里的景象时,目光顷刻间变得呆滞,继而小脸一变,双目闪过惊骇,仿佛见到了什么可怖的事情一般,同时汝中了邪一样,癫狂大叫道:“不要!不要吃我!”边说,郭?还不停地乱舞着一双小手,向着一边直撞过去。
    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众人一跳,曹植见到,怕她有危险,连忙大喝道:“快,拦着她!”
    旁边的两名亲卫听得,没有丝毫怠慢,立即上前。郭?只是一寻常女子,体虚力弱,两个壮汉上前,轻易就将其拦住。只不过虽然被截了下来,但是郭?双手还在不断舞动,粉拳对着两名亲卫一通乱打。
    这两名亲卫知道郭?是曹植的侍婢,不敢反抗,只能任由她乱打。幸好郭?力弱,粉拳落在他们身上也不觉得疼。
    曹植快步上前,刚走到郭?身边,就听到她大声嚷道:“别,你们别过来!别杀我……血,很多血……别吃我啊!”说到这里,郭?眼中闪过一丝妖异的红芒,继而挣脱了两名亲卫的阻拦,张开小嘴,猛地转头扑向曹植,就要咬他!
    '  '
第九十八章 大旱(下)
    “四公子小心!”两名亲卫见到大惊,疾呼提醒之余还暗骂自己大意,竟然放松了警惕,继而快步抢上。
    砰……
    就在郭?要扑到曹植身上时,一名亲卫赶至,五指成掌刀,切在郭?的后颈处,将她打昏了过去。后面的那名亲卫见到,才轻吐了口气,继而两人齐齐跪倒在曹植面前,大声请罪道:“属下罪该万死!”两人请罪,而周围有更多的士卒就要走过来。
    曹植摆了摆手,挥退那些要赶过来的士卒,说道:“事出突然,不怪汝等。”
    “谢四公子。”虽然如此说,但两名亲卫还是不敢起来。
    曹植没有理会他们,反而回头望着郭嘉,问道:“先生可知?儿为何如此?”
    郭嘉翻了翻白眼,摊手道:“四公子,嘉并非郎中,如何知晓。”
    就在此时,一名跪倒在地的亲卫轻轻说道:“四公子,小人曾经见过相似的情况,或许知道?姑娘为何如此。”
    “哦?”曹植听得大喜,自从救了郭?之后,这个女孩就一直照顾自己,而且曹植知道这女孩身世极惨,也对她多加照拂。此时见得她如此,自然关心了。连忙虚抬一下双手,脆声说道:“本公子没事,不必再跪了,快起来告诉本公子原因。”
    “诺!”二人同时起来,刚才打晕郭?的那名亲卫便说道:“小人家中曾有一兄弟亦有相似之症,据当时一名姓华的神医说,他是受了莫大的刺激,才致如此。而且药石无效,不过却并非是长发作。而只要将病人打晕,待她醒过来的时候自然无事。”
    曹植一听,哪里还不明白过来,以现代的说法就是精神受刺激了。联想起郭?方才发病之前所见的景象和发病之时所说之话,很容易便猜出,应该是之前郭?见到类似的大旱,粮食断绝之下百姓无可奈何只能吃人,而郭?年幼,应该便是被吃的对象,最后也不知道她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想到这里,曹植怜意大生,无论是重生之前还是现在,他虽然并非锦衣玉食,但总算能有温饱,与要靠吃人度日的百姓相比,实在好太多了。郭?只是千千万万受灾百姓中的一个,而且她还是比较幸运的,遇上了自己。更多的百姓是食不果腹,衣不掩体,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龟裂土地,曹植忍不住叹道:“也不知道这次大旱要死多少人了。”
    曹植叹完,那名打晕郭?的亲卫语带落寞地应和道:“四公子说得对,俺本来就是这山阳郡人,这里原本有一条大河流过,流入北面的南阳湖,乃是一大片的良田,为李老爷家所有。俺以前还想着日后能买上几亩这样的良田就好了,想不到现在竟然成了这般模样,俺刚看到的也是吓了一跳呢!”
    这名亲卫开了腔,他旁边的那名壮汉也苦笑道:“老哥,你们这里属于山阳郡的东面,有南阳湖滋养,怎么也能保住一些粮食。如此大旱,俺老家在山阳郡的西面,那里没有湖,黄河也没有流过,那边情况也不知道如何了,只望爹娘能逃过这一劫吧。”说到这里,小个子落寞地低下了头。
    两人开了口,声音也不小,却是激起周围越来越多的士卒在抱怨。这些人能被选为亲卫,除了武艺了得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忠心。因此,身为兖州牧的曹操,挑选亲卫最先挑的乃是兖州人,毕竟在自己治下,便于控制。
    现在连这些没有亲历旱灾,忠心耿耿的亲卫都意识到大旱的严重性,满口怨言,可想而知兖州的百姓心中所想。看着眼前一片赤地,曹植已经可以想象到,入冬之后整个兖州肯定是饿殍遍地,百姓需要易子而食!
    感觉到怨言越来越大,郭嘉眉头一皱,右手举起,低喝道:“好了,此事我等也看在眼中,你们此时满口怨言,也是于事无补。”转过头扫了两名亲卫一眼,说道:“且扶?姑娘到马车歇息,汝等也退下吧,容我等细想,或许能有解决之道。”
    这些亲卫都知道郭嘉是天下鲜有的智者,平时又由于他放荡不羁,丝毫没有看不起这些出身穷苦的亲卫,因此他们对郭嘉都极为信服。此时听到他开口,于是都闭起了嘴,退到一边。
    待得亲卫都退开,郭嘉却是苦笑道:“说实话,这场大旱,原本对主公来说乃是坏事。然吕布一来,这坏事基本上都转嫁到吕布头上,反而主公所受之害要轻上许多。”
    曹植听到,眉头一皱,语带责备地说道:“先生之言,未免太过无情了。无论这兖州在父亲手上还是在吕布手上,受苦的始终是百姓!”
    郭嘉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摇头。这种问题没什么好辩论的,对待百姓的态度主要看的是一个人的心性。曹植的个性是仁义,不仅是他,其兄曹昂亦是如此。反而是他们之父,曹操乃是铁石心肠。郭嘉身为谋士,对于人的性情并不想改变,在他看来那是天性,他需要做的只是出谋划策。
    曹植说完之后,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太重了,与郭嘉相处,曹植很清楚郭嘉的性情。于是回身拱手道:“先生,植只是一时……”
    未等曹植说完,郭嘉便摆手道:“无妨,四公子性格宽仁,嘉自然明白。”
    听到郭嘉此言,曹植便知道他没有将之前的都记在心上,于是拱手问道:“先生可有办法以救百姓?”
    此问却是看出曹植的智慧了,并没有问郭嘉有没有办法解旱灾,那是因为他知道在这时代根本没有好的办法。而救百姓则不同,毕竟救助百姓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
    郭嘉苦笑道:“嘉并非神人,又有何办法。大灾之下想救助百姓,唯有派粮。”说到这里,郭嘉停下来想了想,再说道:“如若要救三城百姓,倒是勉强足够,这次从徐州来我军都是获得不少粮食,分些给百姓倒是能一同度过难关。然若是四公子想救整个兖州的百姓,只怕是无能为力了,别说我军,以现在粮食之短缺,恐怕天下诸侯联手亦断无此可能!”郭嘉说得斩钉截铁,由不得曹植不信。
    '  '
第九十九章 大公子曹昂
    而曹植却是直接傻了眼,不过转念一想,也知道郭嘉所言有理。曹植可是清楚地记得,历史上这次大旱非常厉害,曹操由于使用的手段过分残暴,使得在徐州战场上的收益远没有现在大。最终这次大旱,是靠程昱狠下心肠,弄了大量人肉制成肉脯才渡过的。此举让曹操麾下青州兵没有一人因为饥荒而饿死,正是此事,才让青州兵对曹操本人死心塌地,到曹操病亡的时候,这些青州兵几乎哗变,就连继任者曹丕也压不住他们。只不过有得有失,得到青州兵忠诚的曹操,也因为此事而让他和程昱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污点。
    “莫非真的没有办法?”听到郭嘉那肯定的口气,曹植心中的希望早就被扑灭了一大半,现在剩下的只是不死心罢了。
    理智告诉曹植,郭嘉说的是正确的。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汉末的粮食产量其实并不高,就算承平时代,也不能保证没有饿死人,更莫说是战乱了。华夏真正有效解决粮食问题,那还要推到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末期。由于胡人的入侵,使得华夏人增加了食肉的机会,有肉下肚,平日所食五谷就会减少。除此之外,南北朝末期乃至隋唐,农具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而且长江中下游这个鱼米之乡得到开发,又挖通了大运河,使得南方的粮食可以运到北方,这才基本解决了粮食的困扰。
    但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天灾难以预测,但比汉代却是好上了许多。而到了宋代,引入了高产的占城稻,明代又引入了粗生高产的玉米、甘薯,粮食这个困扰统治者的最大包袱,才慢慢放下。只不过一旦有天灾出现,饿死人还是常态现象。
    正是如此,曹植也觉得历史上曹操以人肉解决饥荒问题,固然泯灭人性,然而也有他的难处。
    现在纵观整个大汉。产粮的地方也就河北、中原、青徐、荆州那么几处。由于战乱的关系,河北的粮食产量还未恢复到黄巾之乱前的水平。要知道黄巾之乱前,大汉各处粮食产量其实并不低,只不过大部分的良田都被世家所把持,百姓辛勤一年,交完田租之后也不足够糊口。加上突发了几次天灾和有心人的煽动,这才激起了黄巾之乱。
    而经过连年破坏,河北的粮食产量大不如前。至于日后粮草丰足的荆州,刘表也就刚刚打退了袁术,只占荆北几郡,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徐州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