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6部分

曹植-第6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曹操接过竹筒,信手打开,一眼就看到竹筒内泛着点点黄色的桂花瓣,还有那红色的汤水。曹操以前在何进手下的时候,也跟着他吃过不少美食,但这酸梅汤还是第一次见到。由于汤已经变凉,因此并没有香气溢出,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曹操对这道酸梅汤的关注程度。
    '  '
第十一章 箭囊与酸梅汤(下)
    曹植上前将酸梅汤分别倒进两个木碗内,先将其中一只木碗连同汤匙递给曹操。曹操接过之后,首先捞起了一颗乌梅,连着汤水一同放入嘴中。入口先是感到一阵清凉,顷刻间就将曹操体内那闷热之气扫清一大半。随即而来的是一阵清甜感,一下子就将体内剩余的暑气扫空,继而传来淡淡的酸味。曹操只感觉到到舌底生津,原本炎炎夏日是最没有食欲的,但这酸梅却是直接将曹操的食欲提起。
    入口之下还未咀嚼掉口中的乌梅,曹操便已经忍不住将汤匙探进木碗内,取来食用。而曹植则是拿起另外一只木碗,端到毛?之前,笑道:“毛先生也来尝尝植所做的酸梅汤。”
    毛?见到曹操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已经猜到这道酸梅汤定是十分美味,也不客气接过之后直接取来食用。毛?的情况与曹操类同,几乎尝了第一口之后便停不下来。
    直到将一竹筒的酸梅汤都吃完之后,二人还舔着嘴唇,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曹操放下汤匙,哈哈大笑道:“植儿孝心可嘉,这道酸梅汤为父甚喜。”
    曹植点头道:“父亲喜欢就好,孩儿便教家中厨子制作方法,到时就算孩儿不再家中,也有人能制作这酸梅汤,让父亲、母亲还有诸位兄长一同品尝。”
    听得曹植此言,曹操心中更喜。毛?这时却是拱手道:“恭喜主公,四公子不仅聪颖,还对父母孝义,对兄长恭敬,主公有子如此实在可喜可贺。”
    曹操哈哈一笑道:“孝先,你就别要赞坏这小子了。”
    毛?抚髯道:“?也就实话实说而已。”
    曹植毕竟不是一般孩子,对于曹操和毛?连番称赞也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恭敬地拱手道:“植还要继续向父亲和先生学习。”
    曹植的恭敬让曹操更喜,毛?也是满脸赞赏。不过就在这时,曹植却忽然说道:“父亲可以在此享用孩儿制作的酸梅汤,但徐、兖州的百姓非但没有如此幸运。方才孩儿去找伙头军制作酸梅汤时听到他们说,现在附近的水源已经干涸了,他们要打深井才能取水。孩儿虽然年少,但也知道种粮需要水,如果农民伯伯都没有水用了,恐怕大家都没有米粮了,请父亲明鉴!”
    “嗯?”曹植此话一出,曹操和毛?脸上笑意立即敛去,而两道目光亦猛然集中在其小小身躯之上!
    毛?看着那瘦小的躯体,双目闪过道道异彩。对于曹操这个四子,毛?早有耳闻,但像他们这类大汉的精英,本身就是天才,因此孩童时候总会有异于常人的表现,故此初听曹植之时毛?并没有在意。然而数日前曹植在帐中的表现,让毛?知道这个曹四公子并非比普通孩童聪明一点那么简单,其智恐怕已经能跟寻常成年人相较。
    不过这样的人虽然能称天才,然而历史上并非没有。远的不说,现在已经成为一代名士,与曹操、毛?等人同辈的孔融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故此对于曹植,毛?也就抱着赞赏的态度,同时有点期望,希望他日后可以成为孔融一般的大人物。
    然而现在曹植张口就说到政事,这已经完全超出毛?的认知了。五岁就能通过没有水联想到会农民会失收,就算古之甘罗亦稍有不及。因此毛?这时看向曹植的眼中,充满惊奇,他实在很想知道,这个小小孩童对于政事有何独到的见解。
    与毛?有相同想法的还有曹操,对于这个四子的聪颖,曹操已经有些习惯了,并没有当成一般孩童的戏言,正色道:“弄这道酸梅汤,还能听到这么多,想到这么多,不错。”
    曹植嘻嘻笑道:“父亲谬赞了,孩儿只是想更多人能不饿肚子而已。教孩儿做这酸梅汤的老人说,这汤能起到消暑安神之效,父亲饮完之后头脑应该更加清醒,对处理此等大事极有裨益。”
    听到曹植这话,曹操才发觉饮完酸梅汤之后,胸中因为炎夏而经久不散的郁闷之气果然已经一扫而空,头脑也果如曹植所言变得更加清醒。于是淡笑着点头道:“这酸梅汤确实不错。”顿了一下,曹操脸现忧色,叹气道:“为父也正在与毛先生为此事烦恼。”
    毛?拱手道:“主公,今年自从春耕初期开始雨水比较多之外,到了清明之后雨水就已经逐渐减少。而端午时节本来就应该雨水十足,但却并没有下多少雨,进入盛夏之后如此长时间的暴晒,各河流水位必然下降。如若十天之内还没有雨,只怕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就在所难免,今年收成必然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而此地乃属徐州西部,与兖州相邻,气候与兖州类同。广威都如此,恐怕兖州那边更不好过。”
    短短一番分析,就可以看出毛?在天时、地利、农务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恐怕找来上了年纪的老农分析,情况也就相若。
    曹操听完,苦笑道:“孝先分析有理,不过兖州真实的情况比孝先所言更加遭。文若已经发来急信,兖州大旱已然出现,特别是西部禾苗大量枯死,今年收成恐怕不足去年两分。”
    帐中曹植听得,心中一凛,暗道:“原来已经迟了。”想罢,顾不上许多急问曹操道:“父亲可有什么办法救救那些可怜的百姓。”
    年纪轻轻就有此爱民之心,曹操和毛?见到都是暗暗点头。不过对于这等事,曹操和毛?并非天人,也是束手无策,只见曹操摊手道:“还能有何办法,此乃天灾,非人力可为。若真有办法,为父和孝先就不会在此枯坐半天了。”
    确实,就算是一千八百年后,面对天灾人所能起到的力量也极为单薄,更莫说是这个时代了。大旱之下,人所能做的只能加大往河流里取水,或是多挖水井。这些建议就算曹植不说,荀?这个王佐之才恐怕都已经做了。
    见到曹植呆愣在原地,二人也知道他不可能想出办法。毕竟现在就连他们也是如此,更莫说是曹植这么一个五岁小童了。曹操摆了摆手,认真对毛?道:“孝先,你立即回信与文若,让他注意兖州内百姓情绪,切勿让天灾再酿成**,兖州不能再经折腾了。”
    毛?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主公放心,?明白。”说完之后,毛?知道曹植找曹操另外还有事,就准备离开了。
    怎知道就在此时,原本一直呆愣的曹植猛然抬头,对曹操说道:“父亲,孩儿以前读书曾经看过一段写着‘旱极而蝗’现在大旱已经发生,恐怕会有蝗灾而起,父亲让老师切勿留意此事!”
    “旱极而蝗!”听到曹植此言,曹操和已经起身的毛?身体猛然一震,这个说法在民间早就有传闻,而古籍上亦多有记载。曹操和毛?也曾经听说过,但心思都已经放到大旱上,并没有联想到这里,此时听得曹植之言,却是为二人敲响了警钟。
    曹操急叫住毛?道:“植儿所言有理,孝先将此事亦告诉文若,让他多加注意。今年大旱农田已经失收,如若蝗灾再起,只怕余粮所剩无几,切不可怠慢!”
    毛?也深知蝗灾的严重性,拱手掷地有声道:“?明白!”说完就急急转身而去。
    看着帐中的曹植,曹操心中颇为欣慰,向他招了招手道:“植儿且过来为父这里。”曹植闻得,当即几步上前,钻到曹操怀里。
    看着怀中自己最喜欢的四子,曹操呵呵笑道:“植儿这次又立下大功了,想为父给你什么奖励。”
    曹植抬起头望着露出慈父神情的曹操,脆声道:“父亲,植儿想要一块皮革。”
    “皮革?”听到曹植竟然提出这么奇怪的条件,曹操不解地问道:“植儿要皮革来作甚?”
    曹植认真地说道:“植儿想要皮革来造一个箭囊。”
    听到曹植要造箭囊,曹操脸色当即一沉,摇头道:“不可以,你年纪尚小,还未到习武的年纪,这个奖励为父过几年再给你,这次先换一个。”
    听到曹操以为自己要学箭,曹植无奈地摸了摸鼻子道:“父亲,孩儿造箭囊不是为了学箭。”
    “嗯?”曹操虽然乃是当世智谋之士,但很少能猜到这个四子想的是什么,心下好奇便笑问道:“植儿不是为了学箭,那要箭囊来作甚?”
    曹植小脸露出认真的神情,说道:“父亲,方才孩儿来见父亲的时候见到士卒练箭。但他们的箭囊只能装二十支箭,而且箭还经常掉出箭囊。孩儿计算过,仅行军和战前掉落的箭支,就有箭支总损耗的三分。所以孩儿想造一个新的箭囊,既可以装更多的箭,让士卒上阵之后有更多的箭支使用,又可以不让箭从箭囊内掉出来造成损耗。”
    箭囊的问题身为主帅的曹操自然知道,但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而且这箭囊是大汉军队沿用数百年来的制式箭囊,这问题一直没有人能解决。曹操知道曹植绝对不会无矢放的之人,如今听到他之言,惊喜地问道:“植儿可是想到解决之法?”
    曹植没有想到曹操反应如此大,挠了挠头道:“这个孩儿只是有些想法,并未试过是否可行,故此才想向父亲讨要皮革回去试验。”
    曹操哈哈一笑道:“既然有想法,就在为父帐中做即可。做得好,为父重重有赏,就算做不好为父亦不怪你。”
    曹植听得,跳出曹操怀抱,向着他拱手道:“孩儿遵命。”
    '  '
第十二章 折叠式箭囊
    得了曹操军令,立即有士卒将一段皮革拿了进来。曹植虽然说是自己造,但动手的自然不会是他,随便找了两个懂得缝制的士卒,曹植便当场指点起他们来。
    只见曹植和两名士卒凑在一起,拿着皮革一摺,而后说道:“就这样,先缝起来。然后反过来再一摺,如此成叠式缝制起来即可。”曹植边说,还边指点比划。
    曹植说得清晰,那两名士卒也非太笨,讲了半个时辰左右,两名士卒已经完全明白过来,而后一同在原地缝制起来。
    曹植的指点曹操一直在旁边看着,见到曹植让士卒将皮革摺叠缝制,曹操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原来曹植所指点缝制的,乃是挤压式箭囊。这种箭囊有别于普通的箭囊,是明代根据蒙古人的箭囊的样式加以改变而成。这种挤压式箭囊,大约只有现在汉军所使用的制式箭囊的一半大小不到,但里面皮革却是层层叠叠,每一层皮革相距大约一拇宽,整体呈扇形。
    如此一来,整个箭囊上宽下窄,弓箭放进箭囊内之后,箭头所在处就全部聚拢在扇形结构狭窄的一端,再通过挤压就可以让箭支固定而不掉出来。而箭囊由于是交叠式的,一层就可以放两至四支利箭,就算交叠到五层,胀起来体积所占空间,也就跟原来大汉制式箭囊相差无几。这里面,还可以在旁多开一边,宽度才与原本的制式箭囊相当。也就是说,仅仅一层的挤压式箭囊,就可以装上十根左右的利箭。
    现在曹植也没有让士卒缝制到五层,仅仅三层,挤压式箭囊就可以装上三十支利箭而不掉出来。
    当士卒缝制好之后,曹植兴奋地拿起旁边的利箭,一支接一支地放进挤压式箭囊里面,而后直接将整个箭囊在曹操面前倒转过来。
    让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插在箭囊内的三十支利箭,倒转过来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支箭因此而掉出来。还是好好地插在箭囊内部,任凭曹植如何把玩翻转,都不为所动。
    见到自己指点所做的这个箭囊如此成功,曹植有些得意地看向曹操,笑道:“父亲,你看孩儿做的这个箭囊如何?”
    曹操并没有曹植想象中见过箭囊那么高兴,反而接过箭囊查看了好一阵之后才叹了口气道:“植儿,你这箭囊确实制作得精巧,但所耗皮革也太多了,我军实在用不起。”
    “呃……”曹植完全没有想到,曹操所顾虑的竟然是成本问题。于是指着方才用剩下的皮革,问两名士卒道:“你们制作旧式的箭囊所耗皮与本公子这种新式箭囊所耗皮相比如何?”
    两名士卒平日就是负责缝制箭囊的,心中默算了一下一人便答道:“回将军、四公子,新式的箭囊虽然小,但由于里面乃是摺叠,所耗皮比旧式箭囊还要多上两分。”
    “两分,也不是太多嘛。”听到士卒的话,曹植歪着头喃喃自语道。
    曹操看着曹植那认真的神情,探手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植儿,你可别小看这两分,我军弓箭手上万,多出两分的皮足够再制作数千个箭囊了,可以让我军平添不少战力。”
    听得此言,曹植却是郑重地摇了摇头,说道:“父亲此言差矣,新式箭囊可装三十支箭,而旧式箭囊只能装二十支,且不算会掉箭的损耗,就算多出的两分皮制作成旧式箭囊,所能装到的箭支也没有新式箭囊多。而孩儿更以为兵贵精而不贵多,就如守城,就算弓箭手再多,然而守城之时城墙就只此一段。一名弓箭手如若用新式箭囊,绝对可以比用旧式箭囊的弓箭手多战斗半刻钟时间。而守城之时城上弓箭手换防,就容易给敌军可趁之机,至于野战道理亦是相同。”
    曹操并非愚笨之人,曹植先是以数字进行分析,其次将作战时可能出现的实际效果也分析了进去。曹操可是经历过战火的人,对于曹植这一番纸上谈兵,倒是觉得颇为有理。但生性多疑谨慎的他,却不敢贸然行事,于是点头道:“植儿所言不无道理,但全军换装干系甚大,不可草率行事。”
    曹操的谨慎让曹植心中极为赞赏,重重地点头道:“父亲言之有理,植儿以为可择一部弓箭手进行换装,待上战场时以为试验,就可知道孰优孰劣。”
    曹操听得,哈哈一笑,击掌道:“有理!”之后便大声往外喊道:“典韦,派人着伯宁和文谦来见本将。”外面传来典韦瓮声瓮气的应答声。
    曹操拉过曹植到案桌前,指着上面泛黄的纸片笑道:“植儿且将图样也画出来,写上要领,如此也好让伯宁督造。”
    曹植欣然应诺,取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