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66部分

曹植-第66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请出家法,到时四弟恐怕就要受一顿皮肉之苦了。”说到这里,曹丕连连叹气。
    曹真的声音适时传出道:“二公子过滤了,要请家法,必须由将军来请。二公子之前不是说,四公子此次虽然犯错不少,但亦有立功,想来将军不会对四公子施以家法吧,最多也就稍事惩戒。”
    曹丕轻叹一声道:“希望如此吧……”
    嘎吱……
    曹丕还未说完,书房的门便被人推开,曹丕当即闭口不语,与曹真一同将目光投向门口。见到进来的是一道小巧的身影,定睛一看认得正是曹植,二人同时松了口气,曹真埋怨道:“四公子,你进来书房怎么不敲门,吓着真和二公子了。”
    曹植吐了吐舌头,说道:“植不知道二哥和子丹兄长皆在书房嘛。”说完转身将书房门合上。
    曹真见到曹植转身关门,连忙向曹丕打了个眼色,那边曹丕只是轻轻摇头。曹真见到,苦笑一声,这时曹植已经转过身来,曹真便问道:“四公子,可是受到责罚了?”
    曹植轻轻点头道:“却是瞒不过子丹兄长。”
    曹真关切地问道:“那罚些什么,可是家法?”
    曹植拱手道:“多谢子丹兄长关心,不过大人说了,父亲送来书信,暂时不用家法处罚。但却要植在冬天来到之前抄五部书籍。”
    “五部书籍?这么多?”曹真听到,忍不住惊呼出声,就连曹丕也放下了书籍,轻皱眉头,露出关切之色。
    要知道,现在距离冬天也就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平均六天要抄上一部书。这时代的书籍虽然都是以文言文写成,言简意赅,字数并不算太多。但这个太多也是相对于后世而言,一部书籍,短的如《道德经》,也就短短五千字,虽然皆是繁体字,但若是抄在绢帛上,顶多一天时间就可以抄好。但《道德经》乃是比较少字数的书籍,长的如《史记》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些加起来才算一部完整的《史记》。若真要曹植抄《史记》不要说一个月,恐怕一年也抄不了五部。
    当然,丁夫人也没有说抄五部《史记》那么夸张,但是就算只抄《道德经》,五部也足够曹植受的了。而且按曹植推算,恐怕丁夫人不会提供曹植太多的绢帛,毕竟这玩意昂贵得很,因此除了有限的几块绢帛之外,应该还要刻竹简。而要刻竹简的话,难度就更加大了,所以卞夫人听到之后,才说这处罚太重了,而曹真也忍不住惊呼。
    曹植听到,苦笑道:“就是这么多。希望子丹兄长行个方便,不要选些太长的让植来抄了。”
    曹真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但是府中绢帛不多,四公子可能要用竹简。”
    曹植无奈一笑道:“这也没有办法。”说到这里,曹植忽然一顿,问道:“子丹兄长可有纸?”
    纸,在这时代已经出现,经由蔡伦、佐伯等人的改进,使得纸成为另外一种有别于绢帛和竹简的记录文字载体。但是这时代的纸还未如后世一般普及,昂贵程度仅次于绢帛,因此还未能取代竹简的地位。
    曹真听到曹植提及到纸,于是点头道:“应该还有一些,但是就算与绢帛相加,也不够四公子抄写五部书籍。”
    曹植摸了摸鼻子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曹真听到曹植此言,忍不住击掌赞道:“四公子果然好文采!”
    曹植干笑两声道:“子丹兄长过誉了。”说完顿了一下,道:“如此,植先取一本《孝经》吧。”说完就要到书架上取书。
    未料到,此时曹丕却是眼皮一抬,淡淡地说道:“《孝经》流传甚广,乃是启蒙读物,凡事读书之人皆能背出。四弟抄《孝经》,却是无甚大用,还浪费绢帛纸张。”
    曹植没有料到,曹丕此时会出来为难他,但是曹丕一向严谨,曹植若是与他辩驳,就算说破了舌头,曹丕也不会让步。想到这里,曹植苦笑着问曹丕道:“那二哥以为,弟应该抄何部书籍为好?”
    曹丕低着头想了想,说道:“《公羊传》有十一卷,便先抄《公羊传》吧。”
    《公羊传》也称为《春秋公羊传》乃是儒家经典之一,乃是一部专门对《春秋》进行解释的书籍。通篇虽然只有十一卷,但有些卷字数不少,不过算起来在众多书籍中,《公羊传》的字数并不算太多。
    不过听到曹丕说要自己抄《公羊传》曹植脸色便发苦,但他也知道曹丕的脾性,不敢违逆,只能应了一声,到书架上选了一部《公羊传》,转身出了书房。
    待得曹植走后,曹真却是皱眉道:“二公子又何必如此为难四公子呢?”
    曹丕抬起头望着曹真,不解道:“我何时难为四弟了?”
    曹真说道:“四公子要抄《孝经》,二公子便让着他吧……”
    未等曹真说完,曹丕便摆手道:“子丹谬矣。若是让四弟抄《孝经》,恐怕不止丁夫人,就连父亲也会不满,到时处罚恐怕会加重,我也是为他好。”
    曹真听完,了然地点了点头道:“说得也是。”
    这时曹丕却是长身而起,从书架上拿了一部《孟子》下来,继而取过刻刀,便在竹简上刻了起来。
    曹真见到,大为不解道:“二公子作甚?”
    曹丕头也不抬,随口答道:“抄书。”
    '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权书》
    这边曹植拿着《公羊传》离开了书房,边走却是边咒骂道:“该死的曹丕,我也没有得罪你,怎么就要如此为难我!”
    说起来,曹植自从来到汉末所生活的这几年里面,倒是没有觉得曹丕的性格如历史上记载那么差。在曹植眼中,曹丕为人沉默寡言,这个是天性使然,而且也很正常。毕竟人也有内向与外向之分,曹丕只是性格有些内敛罢了。除此之外,他对长兄曹昂十分敬重,与曹真为友也相善,对待曹彰和自己也能尽到做兄长照顾弟弟的责任。
    因此,曹植对于曹丕虽然基于历史的记载有些忌惮,但还是与其保持不错的关系。只不过这次,曹丕为难自己,曹植却是有些不忿了,出了书房之后便气喘呼呼地回到自己的房中。
    这时,着家仆请来的巧匠还未到,曹植拿着那卷《公羊传》在房中来回走动,不时打开《公羊传》看了几眼,见到上面那有如蝇头大小,密密麻麻的字,知道自己要抄这么多字的时候,曹植便感觉到一阵头大。同时暗道:“真要抄这么多字?肯定抄不完了!就算用那方法,只有一个月时间也不够,该死的曹丕!”想到这里,曹植气愤之下,就要将手中的竹简扔出去。
    那厚厚的竹简刚要离手,曹植心中忽然一动,连忙将竹简捉住,惊喜地自语道:“不对,丁夫人并没有要求抄什么书啊!曹丕那小子说《孝经》那些大家都懂,不能抄太简单的。那好,我就不抄大家都懂的,我自己写一本不就可以了!”
    这念头升起,曹植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反正丁夫人只要自己交五部书籍就可以了,也没规定是什么,那自己写的当然也可以了。
    想到这里,曹植心中暗暗感谢曹丕一番,若非他不准自己抄《孝经》这类字数少的大众书目,而硬塞一本《公羊传》过来,自己也想不到可以自己写一本书。只不过这想法确定之后,曹植又犯愁了,自己写对于字数的控制完全是自己说了算,但是要写些什么曹植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既然是要写书,那自然不能拿些诗赋来滥竽充数了。曹操本人虽然提倡诗赋,但那其实只是曹操与世家对抗的其中一种手段,在这时代的人眼中,诗赋只是小道,正道还是要数经学和文章。
    曹植回顾了自己历史上的一身,发现自己所留下的大都是赞颂和抒发感情类的诗赋,真正于国有大用的策论文章却是一篇也没有。如若按曹植自己的才学,写一篇于国有大用的策论还是勉强能写出来的,虽然用词方面不如古人,但现在自己还是孩童,写了出来众人也不会见怪。但问题是,自己时间不多,要用文言文写一篇策论,曹植自问没有两、三个月不能成事。想到这里,曹植暗暗苦笑道:“事急从权,看来只能借用一下后人的作品了。”
    曹植并非迂腐之人,而且借用后人的作品也不是第一次,之前的虽然只是信手借来了一、两句,但也是借,这次只不过是篇幅大一点,借用整篇文章罢了。
    既然想到,曹植便立即行动,走到案桌之前,打开了一块绢帛,取过墨条,倒了些水在砚台之上,继而缓缓地磨起墨来。这时代也没有文房四宝一说,但毛笔、墨条这些却是有了,不过并没有后世那么讲究罢了。
    一炷香之后,“霍霍”的磨墨声停了下来,而整个房间内也充斥了墨香,曹植在借着磨墨的功夫,已经将心态放平。取过毛笔蘸了些墨水,目光落到那洁白的绢帛上,却是闪过一道精光,顷刻间精、气、神汇集到一起,提到极点!
    就是现在!
    蘸了墨水的毛笔忽然落下,“哗哗哗”地在洁白的绢帛上写了起来!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这次曹植写的,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里面的老苏,苏洵的经典作品《权书》。这《权书》有十篇,分别为心术、法制、强弱、攻守、用间、孙武、子贡、六国、项籍、高祖。虽说有十篇,但其实字数也就八千不到,比之《道德经》的五千言略多一点,但已经算少的了。好像曹丕扔给曹植的《公羊传》,就有近两万字。
    而这《权书》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兵书的范畴,但说的又非用兵之道,而是为将之道,极为适合现在的乱世背景。其内容也是战国到秦汉交替这段时期,并不会有时代限制问题。而且《权书》内容精辟,仅仅心术篇开头第一段,便已经可以镇住人了,那一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被奉为上位者不动声色的典范。
    曹植一落笔,便有如行云流水,而其所用的字体,却是与今人常用的隶书颇为不同。若是有后人在此,定会认出,曹植所用的并非那些极具欣赏价值的字体,而是以标准工整而著称的宋体。
    《权书》虽然已经被曹植背在了心中,但是八千余字要默写出来并非片刻能成,而曹植拿起笔之后,便没有放下。及至那名家仆领着巧匠来到,见到曹植正在书写,也不敢打扰,只与那几名巧匠在房门外等候。
    足足四个时辰,几名巧匠站得腿都有些酸了,才听见房间内传来“啪”一下大响。几人听到精神一振,齐齐将目光投向那名家仆。
    那家仆等了一会,听到房间内不住发出各种声音,便知道曹植已经完成了,于是试探着说道:“四公子,小人已经将三名城内最出色的巧匠唤来了。”
    等了一会,便听见房间内传来曹植那稚嫩的声音道:“哦?来了?快快前进!”
    三名巧匠听到,知道不用再等,同时松了口气,在那名家仆的带领下,推门而进。
    '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印刷术
    到得房内,曹植见到四人一面疲惫之色,却是皱眉问那家仆道:“你们在外面一直候着?”
    那家仆听到,连忙抱拳道:“四公子吩咐,小人等不敢违逆,故此一直在外面候着。”
    曹植眉头皱得更紧,他落笔的时候已经是月兔初升,而此时外面的天色却是与落笔之时相差无几,曹植可不相信自己写了这么久外面的时间停顿了下来,不消多说都明白,肯定是过了一个晚上了。
    想到这里,曹植惊讶地问道:“你们在后面等了一夜?”见到那家仆点了点头,曹植忍不住骂道:“愚蠢!三位先生乃是本公子贵客,你岂能怠慢他们!”
    那家仆听到,吓得脸如土色,连连拱手道:“小人不知,请四公子恕罪……请四公子恕罪……”
    见到那家仆如此,曹植摆了摆手道:“算了,你速去准备些吃食与凉水给三位贵客。”
    “诺!”那家仆听到,立即应声而去。
    待得家仆出去之后,曹植长身而起,只不过跪坐了一个晚上,他的腿也坐得没有了知觉,要扶着后面的墙壁等了好一会,才缓了过来。而后不好意思地朝三名巧匠拱手道:“曹植有所怠慢,请三位莫怪。”
    这时代,工匠的地位其实很低,特别是现在天下大乱,工匠的地位虽然低下,然而在战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比巨大,因此各路诸侯对于工匠都进行了严格的看管。甚至有些诸侯会将工匠圈养在军营之内,以便随时打造各式器械。
    曹操现在虽然不敌吕布,兖州只剩下三座小城,但怎么说都是一路诸侯,曹植也是名传天下的神童,地位与这些工匠相比可谓天差地别。之前被曹植冷落了一夜,这三名工匠心中虽有怨气,然而却敢怒不敢言。现在见到曹植竟然主动向他们道歉,大惊失色,连连回礼道:“四公子不必如此……”
    曹植没管他们,诚心行了一礼之后,说道:“怠慢三位,乃是本公子的疏忽,这礼三位当得起。”
    三人见到,立即避让。曹植看着这一幕,暗暗苦笑,知道他们地位低下,不敢受礼,也就笑了笑,没有再坚持。客套了一阵,待得那家仆取了些凉水和饭食上来,饿了一夜的曹植边吃,同时边对三名工匠说道:“今次本公子请三位来,乃是有一巧物需要三位帮忙烧制。”
    那三名工匠虽然对着桌案上大堆食物,然而却浑身不自在,听到曹植开腔,立即放下箸,拱手道:“请四公子吩咐,我等必定尽力而为。”
    曹植也不管他们,边吃边说道:“此物说来也简单,不知三位有谁烧过陶?”
    听到曹植此问,其中一名工匠便答道:“小人曾经烧过,颇为熟手。莫非四公子要烧陶?”说到老本行,原本有些怯场的工匠立即精神一振,毫不畏惧地问了起来。
    曹植淡淡一笑,说道:“是,也不是。”见到三名工匠脸露疑惑之色,曹植接着解释道:“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